笔趣阁 www.bqg34.org,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元4119年。永乐二十年。这是一个在原本历史上并没有特别重大新闻的年份。
但是在这个时空,朱棣西征大胜,携数千使节回京。东洲舰队探寻东洲,携一万土著回京。
还有那轰轰烈烈的南洲移民,都必定会在历史上书写出一片波澜壮阔的诗章。
这一年是虎年,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朱瞻基的本命年。
今年他已经整整二十四岁,虚岁25岁。
壬寅年,己酉月,戊寅日。
而这一天,他将登上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庞大帝国的皇帝之位。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蓝烟和马家在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造出了两千多个竹炭丝灯泡,被全部用在了皇宫的装饰上。
两千多个灯泡,对庞大的皇宫来说,并不算多,可是电灯的出现,让无数的应天府百姓为之疯狂。
他们在这个没有宵禁的晚上,成群结队地来到了皇宫的四周,向灯火通明的皇宫磕头。
不要说他们,就连自认已经见怪不怪的朱棣,面对远比蜡烛和油灯的电灯,也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一晚,他没有早早歇息,也没有看他最喜欢的大戏,更没有找两个小美人陪他度过这漫漫长夜。
他一直穿行在早就了如指掌的皇宫内,看着那一盏盏电灯,将整个皇宫映照的如同白昼。
这是他从来没有幻想过的场景,一切都仿佛犹如神迹。
这一切都是这个孙子的手笔,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对这个孙子有些畏惧。
他到底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将这样的神迹显示在皇宫里!
其实一切都非常简单,无非是利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然后提供了电源,这些技术在两年前就已经成熟,关键是制造合格的灯泡太难了。
竹炭丝灯泡的光热转化率非常低,竹炭丝的熔点又比较低,灯泡的寿命很难超过一百个小时。
最开始,蓝烟利用氧气过滤装置,抽掉灯泡的氧气,才能将灯泡的寿命增加到三百小时以上。
直到蓝烟自己研发了一套抽气设备,能抽掉灯泡内的百分之就是的空气,然后将灯泡寿命增加到两千小时左右。
不过,因为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操作,所以目前灯泡的成本居高不下,还不具备量产的可能。
但是对皇家来说,一切成本不是问题,只要能够显示皇家的气派。
朱棣在皇宫里面一直散步到午夜,最后站在午门的城墙上,四处望着照亮了大半个夜空的皇宫,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朱瞻基这一日在子时入睡,丑时刚过,就被一帮内侍和宫女叫了起来。
沐浴更衣,洗头束发,在纯棉内衣之外,他被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明黄龙袍。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龙袍上,绣的是五爪金龙,而不是以前的四爪金龙。
他没有戴冠冕,这需要等到在天地坛上,朱棣亲自给他戴上。
朱棣子正以后才睡,但是没有人会打扰他睡觉,他一直睡到快到辰时才起床。
实际上,他睡的也不好。想到从今往后,他就要远离那张宝座,哪怕他现在淡泊了许多,但是依旧有些不甘和失落。
但是,也仅仅是有一点而已,他现在的心里,更多的想的是那庞大的南洲。
乘坐那艘专门为他打造的旗舰,前往南洲,去见见那片属于大明的土地,才能此生无憾。
天微微亮时,朱瞻基踏出了殿门。门外,他所有的妃妾,还有孩子们已经等在了门外。
见他出门,所有人在孙娴的带领下跪倒在地。“恭喜殿下。”
“同喜同贺。爱妃今日犒赏后宫,辛苦了。”
“妾身不苦,唯为开心。”
让众人平身,其他人留守宫内,只有十四个已经六岁的孩子,能在内侍的带领下,前往天地坛观礼。
原本十四个孩子有六个女孩,是不能参加的。
还是朱瞻基力排众议,以“凡是龙种,无分男女,当让他们知晓礼仪道德。”为由,让她们能远远地观礼。
朱瞻基不会在这个时代提什么男女平等,在生产力没有得到解放的时候,男女平等只是一个梦想。
朱瞻基踏出了兴庆宫,在门外,张氏带着他的一帮弟弟妹妹等在了门口。朱瞻基首先当头跪倒,向张氏磕了三个头,朱瞻墉他们连忙带着自己的妃子让到一边。
张氏过来扶起了朱瞻基,双目含泪,却笑的格外灿烂。“今日是我儿的大日子,唯望一切顺顺利利,我儿龙腾天下。”
朱瞻基用袖子帮她擦了眼泪,笑道:“母妃且安心,明日朝会,自当晋升皇太后。”
张氏摇了摇头道:“只要瞻基你顺顺利利,我这半缺之人,也不在乎那些虚名。”
待她站好,朱瞻基的弟弟妹妹一个个也都跪了下来。
在今日之前,他们是弟弟妹妹,但是今日之后,他们先是臣子,其后才是弟弟妹妹。
朱瞻基受了他们的大礼,望向李亮问道:“皇祖可已准备妥当?”
“陛下已经坐上龙辇,只等殿下……不,陛下启程。”
朱瞻基笑了笑道:“暂且还是称殿下吧,出发。”
今日的皇宫内部平静无比,但是宫城之外,从皇城开始,一直到整个应天府,到处都是沸沸扬扬。
昨日的鞭炮声,断断续续响了一夜,今日的空气里,都爱有鞭炮的火药味。
自午门之外,锦衣卫,仪仗司,今日的仪仗也是最为齐整的。所有人都是明光亮甲,庄严肃穆。每个人都以能参加今日的庆典,能够随陛为荣。
今日不同往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一点差池,那可就是罪该万死。
当龙辇出了午门,鼓乐声响起,午门至承天门的御道两边,卫士一个挨一个,一个个都盯着那架四面通透的龙辇。
龙辇之上,朱棣和朱瞻基两个人并肩坐立,面容平静,不时还低声说着什么。
鼓乐声就是通告皇城外的百姓和官员,两个皇帝出来了。当龙辇出了承天门,上千大臣黑压压的一大片,跪倒在承天门外。“陛下万岁,殿下万岁。”
朱棣站起身来,向着远处的老百姓挥了挥手,这才朗声说道:“平身。”
众大臣起身,朱棣这才又问道:“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司礼监太监王彦何在?”
三人立即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棣露出一丝笑意道:“今日大典朕与太孙就听你们安排,开始吧!”
蹇义是今日的总指挥,吕震负责社稷传承方面的礼仪,而王彦负责协调后勤。
今日参加庆典数万人,光是这么多人的吃吃喝喝,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更别说这么多人每个人出席的位置,都要有讲究,来来回回,很是考验组织者的经验。
龙辇沿着承天门外的御道一直向南,出洪武门,经正阳门,出了应天府。
沿途道路两边,到处都挤满了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在知道禅让大典的安排之后,有无数人都是提前一两天都开始在这边占位置。
当然,他们每个人都经过了安全检查,火枪和火药都是不可能带在身上的。
出了正阳门,就是应天府的南郊,这里的老百姓就更多了,见到龙辇出来,他们都自发地跪了下来,向着龙辇磕头。
人数虽然多,但是五城兵马司,应天府,包括各大京卫都几乎是全军出动,维持秩序,所以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大明立国,除了修建皇宫、城垣以外,最为重要的建筑,便是各种祭坛。
朱元璋在南京的南郊兴建了圜丘坛,以祭祀昊天上帝;在北郊兴建了方泽坛,以祭祀皇地祇;东郊和西郊则分别营建了朝日坛和夕月坛,以奉祀大明神和夜明神。
除此之外,他还在皇宫南侧兴建了社稷坛和太庙,并在圜丘坛西侧建起了先农坛。
洪武十年,南京赶上了一次“极端天气”,连续很多天阴雨不断。朱元璋认为这是把象征父亲的天和象征母亲的地分开祭祀了,于是他急忙下令将北郊方泽坛与南郊的圜丘坛合祀,并且为合祀大典专门营建了一座新的大型殿宇——大祀殿。
这座汇集了各路神仙的场所,被朱元璋命名为“天地坛”。
天地坛有四处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一是大祀殿这个正式的祭拜场所,其二西北的神厨、神库、宰牲亭,这里和大祀殿院落中间有72间廊道连通,用以运送祭品。
其三是大祀殿西南侧的斋宫,这是皇帝在祭祀期间斋戒用的寝宫。为了安全起见,这座寝宫有两重围墙,并且每重围墙外有一道御沟。
宫内有无梁殿一座,这座大殿在清代乾隆朝以前是皇帝用来斋戒和接见群臣的。
最后是天地坛坛墙外,还有一座神乐署。它本名为神乐观,是在祭祀大典时演奏乐曲的道士们平时所居住和修行的场所。
洪武年间规定的合祀大典大致分为九个环节,分别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和望燎。
迎神就是摆好了宴席将神灵接进门;奠玉帛是神灵到来后,主人用极其... -->>
开元4119年。永乐二十年。这是一个在原本历史上并没有特别重大新闻的年份。
但是在这个时空,朱棣西征大胜,携数千使节回京。东洲舰队探寻东洲,携一万土著回京。
还有那轰轰烈烈的南洲移民,都必定会在历史上书写出一片波澜壮阔的诗章。
这一年是虎年,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朱瞻基的本命年。
今年他已经整整二十四岁,虚岁25岁。
壬寅年,己酉月,戊寅日。
而这一天,他将登上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庞大帝国的皇帝之位。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蓝烟和马家在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造出了两千多个竹炭丝灯泡,被全部用在了皇宫的装饰上。
两千多个灯泡,对庞大的皇宫来说,并不算多,可是电灯的出现,让无数的应天府百姓为之疯狂。
他们在这个没有宵禁的晚上,成群结队地来到了皇宫的四周,向灯火通明的皇宫磕头。
不要说他们,就连自认已经见怪不怪的朱棣,面对远比蜡烛和油灯的电灯,也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一晚,他没有早早歇息,也没有看他最喜欢的大戏,更没有找两个小美人陪他度过这漫漫长夜。
他一直穿行在早就了如指掌的皇宫内,看着那一盏盏电灯,将整个皇宫映照的如同白昼。
这是他从来没有幻想过的场景,一切都仿佛犹如神迹。
这一切都是这个孙子的手笔,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对这个孙子有些畏惧。
他到底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将这样的神迹显示在皇宫里!
其实一切都非常简单,无非是利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然后提供了电源,这些技术在两年前就已经成熟,关键是制造合格的灯泡太难了。
竹炭丝灯泡的光热转化率非常低,竹炭丝的熔点又比较低,灯泡的寿命很难超过一百个小时。
最开始,蓝烟利用氧气过滤装置,抽掉灯泡的氧气,才能将灯泡的寿命增加到三百小时以上。
直到蓝烟自己研发了一套抽气设备,能抽掉灯泡内的百分之就是的空气,然后将灯泡寿命增加到两千小时左右。
不过,因为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操作,所以目前灯泡的成本居高不下,还不具备量产的可能。
但是对皇家来说,一切成本不是问题,只要能够显示皇家的气派。
朱棣在皇宫里面一直散步到午夜,最后站在午门的城墙上,四处望着照亮了大半个夜空的皇宫,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朱瞻基这一日在子时入睡,丑时刚过,就被一帮内侍和宫女叫了起来。
沐浴更衣,洗头束发,在纯棉内衣之外,他被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明黄龙袍。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龙袍上,绣的是五爪金龙,而不是以前的四爪金龙。
他没有戴冠冕,这需要等到在天地坛上,朱棣亲自给他戴上。
朱棣子正以后才睡,但是没有人会打扰他睡觉,他一直睡到快到辰时才起床。
实际上,他睡的也不好。想到从今往后,他就要远离那张宝座,哪怕他现在淡泊了许多,但是依旧有些不甘和失落。
但是,也仅仅是有一点而已,他现在的心里,更多的想的是那庞大的南洲。
乘坐那艘专门为他打造的旗舰,前往南洲,去见见那片属于大明的土地,才能此生无憾。
天微微亮时,朱瞻基踏出了殿门。门外,他所有的妃妾,还有孩子们已经等在了门外。
见他出门,所有人在孙娴的带领下跪倒在地。“恭喜殿下。”
“同喜同贺。爱妃今日犒赏后宫,辛苦了。”
“妾身不苦,唯为开心。”
让众人平身,其他人留守宫内,只有十四个已经六岁的孩子,能在内侍的带领下,前往天地坛观礼。
原本十四个孩子有六个女孩,是不能参加的。
还是朱瞻基力排众议,以“凡是龙种,无分男女,当让他们知晓礼仪道德。”为由,让她们能远远地观礼。
朱瞻基不会在这个时代提什么男女平等,在生产力没有得到解放的时候,男女平等只是一个梦想。
朱瞻基踏出了兴庆宫,在门外,张氏带着他的一帮弟弟妹妹等在了门口。朱瞻基首先当头跪倒,向张氏磕了三个头,朱瞻墉他们连忙带着自己的妃子让到一边。
张氏过来扶起了朱瞻基,双目含泪,却笑的格外灿烂。“今日是我儿的大日子,唯望一切顺顺利利,我儿龙腾天下。”
朱瞻基用袖子帮她擦了眼泪,笑道:“母妃且安心,明日朝会,自当晋升皇太后。”
张氏摇了摇头道:“只要瞻基你顺顺利利,我这半缺之人,也不在乎那些虚名。”
待她站好,朱瞻基的弟弟妹妹一个个也都跪了下来。
在今日之前,他们是弟弟妹妹,但是今日之后,他们先是臣子,其后才是弟弟妹妹。
朱瞻基受了他们的大礼,望向李亮问道:“皇祖可已准备妥当?”
“陛下已经坐上龙辇,只等殿下……不,陛下启程。”
朱瞻基笑了笑道:“暂且还是称殿下吧,出发。”
今日的皇宫内部平静无比,但是宫城之外,从皇城开始,一直到整个应天府,到处都是沸沸扬扬。
昨日的鞭炮声,断断续续响了一夜,今日的空气里,都爱有鞭炮的火药味。
自午门之外,锦衣卫,仪仗司,今日的仪仗也是最为齐整的。所有人都是明光亮甲,庄严肃穆。每个人都以能参加今日的庆典,能够随陛为荣。
今日不同往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一点差池,那可就是罪该万死。
当龙辇出了午门,鼓乐声响起,午门至承天门的御道两边,卫士一个挨一个,一个个都盯着那架四面通透的龙辇。
龙辇之上,朱棣和朱瞻基两个人并肩坐立,面容平静,不时还低声说着什么。
鼓乐声就是通告皇城外的百姓和官员,两个皇帝出来了。当龙辇出了承天门,上千大臣黑压压的一大片,跪倒在承天门外。“陛下万岁,殿下万岁。”
朱棣站起身来,向着远处的老百姓挥了挥手,这才朗声说道:“平身。”
众大臣起身,朱棣这才又问道:“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司礼监太监王彦何在?”
三人立即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棣露出一丝笑意道:“今日大典朕与太孙就听你们安排,开始吧!”
蹇义是今日的总指挥,吕震负责社稷传承方面的礼仪,而王彦负责协调后勤。
今日参加庆典数万人,光是这么多人的吃吃喝喝,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更别说这么多人每个人出席的位置,都要有讲究,来来回回,很是考验组织者的经验。
龙辇沿着承天门外的御道一直向南,出洪武门,经正阳门,出了应天府。
沿途道路两边,到处都挤满了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在知道禅让大典的安排之后,有无数人都是提前一两天都开始在这边占位置。
当然,他们每个人都经过了安全检查,火枪和火药都是不可能带在身上的。
出了正阳门,就是应天府的南郊,这里的老百姓就更多了,见到龙辇出来,他们都自发地跪了下来,向着龙辇磕头。
人数虽然多,但是五城兵马司,应天府,包括各大京卫都几乎是全军出动,维持秩序,所以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大明立国,除了修建皇宫、城垣以外,最为重要的建筑,便是各种祭坛。
朱元璋在南京的南郊兴建了圜丘坛,以祭祀昊天上帝;在北郊兴建了方泽坛,以祭祀皇地祇;东郊和西郊则分别营建了朝日坛和夕月坛,以奉祀大明神和夜明神。
除此之外,他还在皇宫南侧兴建了社稷坛和太庙,并在圜丘坛西侧建起了先农坛。
洪武十年,南京赶上了一次“极端天气”,连续很多天阴雨不断。朱元璋认为这是把象征父亲的天和象征母亲的地分开祭祀了,于是他急忙下令将北郊方泽坛与南郊的圜丘坛合祀,并且为合祀大典专门营建了一座新的大型殿宇——大祀殿。
这座汇集了各路神仙的场所,被朱元璋命名为“天地坛”。
天地坛有四处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一是大祀殿这个正式的祭拜场所,其二西北的神厨、神库、宰牲亭,这里和大祀殿院落中间有72间廊道连通,用以运送祭品。
其三是大祀殿西南侧的斋宫,这是皇帝在祭祀期间斋戒用的寝宫。为了安全起见,这座寝宫有两重围墙,并且每重围墙外有一道御沟。
宫内有无梁殿一座,这座大殿在清代乾隆朝以前是皇帝用来斋戒和接见群臣的。
最后是天地坛坛墙外,还有一座神乐署。它本名为神乐观,是在祭祀大典时演奏乐曲的道士们平时所居住和修行的场所。
洪武年间规定的合祀大典大致分为九个环节,分别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和望燎。
迎神就是摆好了宴席将神灵接进门;奠玉帛是神灵到来后,主人用极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