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书剑盛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诚觉得自己弄明白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很早就涉足大海,为何却迟迟没有开启海运,而是选择了运河。抛开海上的风险太大不说,还有长途航行有季节性的问题吧。
所以说,抛开历史背景谈历史,就是耍流氓!古人的智慧并不差,一切从实际出发。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看待漕运和海运,优劣可谓一目了然。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漕运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同时还能解决大量的人口生活问题。你做皇帝,你会
怎么会怎么选?
别说皇帝了,就算是普通的商人,如非不得已,谁会愿意去冒险呢?少赚一点也是赚。欧洲的大航海是逼出来的,东亚大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就像船帆一样,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的航海一般不会太远,自然会选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硬帆。阿拉伯商人需要跑远航,自然就选择了三角软帆。任何历史选择,都有其必然性!例如郑和的航海,真的如史家记载那样,导致国库亏空么?为何朱棣没死的时候,没人敢胡说八道?究其根源,还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儒学利益集团为了其统治思想的利益
出发,做出的最稳妥的最附和自身利益的选择。
宋明两朝的航海没有发展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坐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谁特么的还愿意出海冒险?看不到好处的事情,你干啊?这不是扯么?
真要细说,内容太多了。本质就是两个字——利益。
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述求,李诚才会躲到登州来。
水师没有足够的战船,这是个问题。但是李诚很明确的表示,宁可人等船,也不能让船等人。许敬宗表示附议后,下面自然没有反对的声音。
私下里李诚提前把许敬宗和刘仁轨叫来,沟通了关于登州灶户生存环境的事情。为避免造成民变,征募士兵时优先考虑灶户。军饷是没有的,但是可以在税收上进行一定的减免。
这么一来,征兵的事情就不那么困难了,当兵管吃管住管穿。这就比府兵强的多了,不是李诚不想给军饷,而是不好搞的太特殊,再说这笔开支不小,还是长年累月的付出。
将来总是要给军饷的,不过要等登州的经济发展起来。即便如此,优惠政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家里有一个人在水师服役,税收减半,免除徭役。
不说税收减半了,单单免除徭役,就足以让普通百姓趋之若鹜了。
商议的时候,崔成也在场,这就形成了水师的一个惯例,但凡有大事需要商议,军方和地方政府的官员,一起协商解决。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崔成当然是乐见其成,他一个知州,品级上不如李诚和许敬宗,现在有资格参与进来,如何不开心。再说了,通过征兵的方式,招募大量的灶户入水师,大大的缓解地方上的压力。
灶户都是海边长大的人,水性的问题不用考虑。剩下的就是年龄限制,身体情况等等。
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自然推进的很快。一期征兵为水营一营,李诚以模范营为名。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后的水师,每一营都以该营为范本。二期征兵拟定在明年春耕后。
一营人数暂拟定为三千左右,这个编制有点大,但是李诚借口水师情况特殊,还是说服了众人。征募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千人不过十日的功夫,全部招募满额。
还有不少应募的灶户青壮没选上,失望而回,得知明年还有,希望还在。
新招募的士兵,第一件事不是训练,而是自己动手盖营房。考虑到今后水师的规模,李诚不打算马虎应对,所盖的营房,一律为砖瓦房。没有砖瓦怎么办?买么?
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动手打坯子,然后民间招募匠人,烧砖烧瓦。在此之前,新兵只能住帐篷,校尉以下各级军官也要住帐篷。工地上一片繁忙,赤脚的士兵在烂泥坑里使劲的踩,和好的泥土一坨一坨的用框挑到简陋的工台前。木制的模具,底部撒一层干土,韧性十足的湿泥土,往模具里一砸。压实了,用木板弄平了,一块砖坯
做好了,搬走放在一边晒干。
为自己的新居制作砖石,新兵们干劲十足。在军营里唯一的区别,就是军官管的很严格。比府兵训练时都管的严格,没有军官的同意,休息的时候不得离开临时的营地。
个别刺头第一天就尝试了挑战军规,结果很惨,二十军棍打下去,皮开肉绽,怂了!
一身短打的李诚,同样赤脚,找了个最累的活——挑土。两个框,一百斤的湿泥,扁担压弯了,走动是咿咿呀呀的响。新... -->>
李诚觉得自己弄明白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很早就涉足大海,为何却迟迟没有开启海运,而是选择了运河。抛开海上的风险太大不说,还有长途航行有季节性的问题吧。
所以说,抛开历史背景谈历史,就是耍流氓!古人的智慧并不差,一切从实际出发。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看待漕运和海运,优劣可谓一目了然。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漕运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同时还能解决大量的人口生活问题。你做皇帝,你会
怎么会怎么选?
别说皇帝了,就算是普通的商人,如非不得已,谁会愿意去冒险呢?少赚一点也是赚。欧洲的大航海是逼出来的,东亚大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就像船帆一样,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的航海一般不会太远,自然会选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硬帆。阿拉伯商人需要跑远航,自然就选择了三角软帆。任何历史选择,都有其必然性!例如郑和的航海,真的如史家记载那样,导致国库亏空么?为何朱棣没死的时候,没人敢胡说八道?究其根源,还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儒学利益集团为了其统治思想的利益
出发,做出的最稳妥的最附和自身利益的选择。
宋明两朝的航海没有发展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坐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谁特么的还愿意出海冒险?看不到好处的事情,你干啊?这不是扯么?
真要细说,内容太多了。本质就是两个字——利益。
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述求,李诚才会躲到登州来。
水师没有足够的战船,这是个问题。但是李诚很明确的表示,宁可人等船,也不能让船等人。许敬宗表示附议后,下面自然没有反对的声音。
私下里李诚提前把许敬宗和刘仁轨叫来,沟通了关于登州灶户生存环境的事情。为避免造成民变,征募士兵时优先考虑灶户。军饷是没有的,但是可以在税收上进行一定的减免。
这么一来,征兵的事情就不那么困难了,当兵管吃管住管穿。这就比府兵强的多了,不是李诚不想给军饷,而是不好搞的太特殊,再说这笔开支不小,还是长年累月的付出。
将来总是要给军饷的,不过要等登州的经济发展起来。即便如此,优惠政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家里有一个人在水师服役,税收减半,免除徭役。
不说税收减半了,单单免除徭役,就足以让普通百姓趋之若鹜了。
商议的时候,崔成也在场,这就形成了水师的一个惯例,但凡有大事需要商议,军方和地方政府的官员,一起协商解决。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崔成当然是乐见其成,他一个知州,品级上不如李诚和许敬宗,现在有资格参与进来,如何不开心。再说了,通过征兵的方式,招募大量的灶户入水师,大大的缓解地方上的压力。
灶户都是海边长大的人,水性的问题不用考虑。剩下的就是年龄限制,身体情况等等。
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自然推进的很快。一期征兵为水营一营,李诚以模范营为名。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后的水师,每一营都以该营为范本。二期征兵拟定在明年春耕后。
一营人数暂拟定为三千左右,这个编制有点大,但是李诚借口水师情况特殊,还是说服了众人。征募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千人不过十日的功夫,全部招募满额。
还有不少应募的灶户青壮没选上,失望而回,得知明年还有,希望还在。
新招募的士兵,第一件事不是训练,而是自己动手盖营房。考虑到今后水师的规模,李诚不打算马虎应对,所盖的营房,一律为砖瓦房。没有砖瓦怎么办?买么?
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动手打坯子,然后民间招募匠人,烧砖烧瓦。在此之前,新兵只能住帐篷,校尉以下各级军官也要住帐篷。工地上一片繁忙,赤脚的士兵在烂泥坑里使劲的踩,和好的泥土一坨一坨的用框挑到简陋的工台前。木制的模具,底部撒一层干土,韧性十足的湿泥土,往模具里一砸。压实了,用木板弄平了,一块砖坯
做好了,搬走放在一边晒干。
为自己的新居制作砖石,新兵们干劲十足。在军营里唯一的区别,就是军官管的很严格。比府兵训练时都管的严格,没有军官的同意,休息的时候不得离开临时的营地。
个别刺头第一天就尝试了挑战军规,结果很惨,二十军棍打下去,皮开肉绽,怂了!
一身短打的李诚,同样赤脚,找了个最累的活——挑土。两个框,一百斤的湿泥,扁担压弯了,走动是咿咿呀呀的响。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