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正德五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兵马司指挥并都察院巡城御史三方一起整治,严禁留言。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缇骑四出,穷搜京城,不过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便是逮捕了足足有一百多号儿到处散布流言的,俱都是以妖言惑众之罪给逮进锦衣卫大牢了,可以想见,这些人进了锦衣卫大牢,纵便是能活着出来,也要掉一层老皮了。
这样一来,倒是都老实了,京师风气为之一肃,米面粮油的价格也是落了下来。
这等传言,这些朝官儿们自然是不相信的,他们知道的消息更多一些,多多少少跟那九位朝廷重臣也都是有些关系,因此也得知了确切消息,此次皇帝的病不是很厉害,见面的时候气色还很不错。
只是大伙儿心中都存着想法,这次皇帝是没事儿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今上都已经年近古稀了,在位五十多年,也是始皇帝到如今的第二位,只逊色于那位汉武大帝而已,但是今上年纪毕竟大了,身子骨儿一向也不怎么好,谁知道哪一日就会出个三长两短?
是以现如今大伙儿都已经存了异样的心思——是时候开始站队了,尽早寻一个看上去靠谱儿些的主子,也好为以后的仕途铺路。毕竟历史上无数的案例已经是证明了,在皇位交接的时候选择站队,乃是收益最为丰厚的时刻,只要是站对了队,那么新皇即位,便是恩宠无比的厚待,升官儿发财,指日可待!
但是他们却也是选择性的忘记了,一旦站错了队,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后果啊!
当然,这些人也并不是全部,更有一些谨小慎微、心机深沉之人,这会儿也是已经打定主意这段时间要老老实实的,谁也不依附,谁也不投靠,尽自己的本份就成,反正新皇等级,定然也是离不了自己这些人。
这样的人,也是很不在少数,更是老成谋国之举。
而他们也都听说了另外一桩事——首辅杨慎在乾清宫东暖阁公然顶撞皇上,硬逼的皇上立刻诏立太子,而其它的极为重臣也是纷纷响应。惹得皇上非常之不悦,君臣两人几乎是要干起来了那等冲突。最后还是内阁三辅林静宜大人调解,这才是算完。
今上可不是好惹的主儿,刚即位没多久就把先帝爷留给他的三位内阁辅臣给撵走了俩。而又是在这个敏感关键的时刻,首辅大人跟皇上发生了冲突,还能在这首辅位置上呆多久。还真是个问题。
朝臣之中,幸灾乐祸儿者自然是有,而更多的却是同情和义愤填膺之情绪,已然是由不少官儿们都是私下串联了,一旦皇帝要罢免首辅杨大人,立刻就是群起反对!
跟皇上杠上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了!
无论其背后有没有杨慎在指使,单此一件事。也足以看出杨慎的巨大威望!
当然,因着首辅大人硬逼着皇帝立太子引发的另外一件事儿才是今儿个大伙儿议论最多的话题——皇上要令内阁三辅外加六部尚书以及国朝一干公侯勋戚重臣,共同商议,选出十位业已成年且名声尚好,德行无愧的皇子,临朝听政,甚至是直接被委以官职。借此来观察诸位皇子之才干、性格、品德,进而决定皇太子之人选。
这可是新鲜啊!
自从洪武帝开国以来,大明朝百余年,可还从来没有过这等事儿呢!
便是之前的历朝历代,也没听说过有这等事!自从周秦汉道如今。前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哪朝哪代不是嫡长子即位?
便是有纷争,也是在嫡长子出了问题——不说早夭,比如说是个傻子,比如说试图谋反之类的这些,跟嫡长子比起来,其它的皇子那是小宗,嫡长子是大宗,大宗没戏了,才轮到你小宗!
而现在,但是他们也并未打算反对,大明朝的文人,实际上并不迂腐,更不因循守旧,而他们之所以竭力反对某些事情,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冒犯了他们的利益——比如说开海允许国家和其他大的老百姓进行海运贸易,使得他们这一小撮而人无法对海洋贸易进行以走私为主要方式的垄断,他们便竭力反对!
比如说郑和下西洋,国家直接进行海洋贸易,赚了大钱,府库充盈无比,各种用丝绸瓷器交换回来的珠宝珍奇堆积如山,一直用到正德年还没用完,这还没冒犯文官儿集团的利益呢,只不过是国家自己赚钱了,却没分润给文官儿们而已,就遭到了文官儿们的竭力反对,并且各种污蔑泼脏水,说是七下西洋,劳民伤财,实际上当时的永乐帝也不傻,七下西洋花费的钱财如果是一分的话,那么换回来的那些海外的珍奇,价值就达到了十分甚至是十二分!
大明朝的胡椒价格大幅度下降,就是从郑和七下西洋开始。
等永乐帝一驾崩,被文官儿们调教的乖顺无比的仁宗朱高炽一登基,便是废止了下西洋,而到了正德年,早期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更是一把火儿把郑和七下西洋辛辛苦苦才描绘而成的海图和建造宝船的设计图给烧了。非但如此,他们还在史书中对七下西洋一事横加诬蔑,使得后人还是以为下西洋乃是劳民伤财之举。
这等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说征收商税,比如说厘清天下土地,比如说官绅士民一体纳粮……太多太多了。
但凡是跟他们有利益冲突的,那是一定要拼死反对的,若是皇帝强要坚持,那就破口大骂,骂死他,骂的他在史书上也抬不起头来!
但是皇子听政这件事,对他们却是没什么利益上侵犯,是以这些文官儿也就懒得管了,而且这相当于是皇帝和诸位文官领袖妥协的成果,他们想反对也没那么容易。
再说,今上这么多皇子,不用这个法子,他们还真是想不出一个法子来能选出合格的太子了。
嫡长子?算了吧!这些年为了这个件事儿文官们跟皇上干了多少架了?
也不是不想着拥立嫡长子为太子,只是实在是没办法了。
要是能立不早就立了?
文官们之所以会在这件事上让步,其决定性因素,还是在正德这位强势的皇帝身上!
说白了,这是帝王家事。臣子掺和进去,那是要杀头的!这些年来,因为这件事儿而被牵扯从而下了锦衣卫诏狱最后身死家灭。甚至是诛灭三族的官员,可是不在少数,所以这些官儿们都不想牵扯的太深。
这一点。杨慎就很聪明,他提出来立刻立太子,却是没说要立谁,而是把这个交给正德去选择,立谁都行,只要是有个太子就行。
所以当时虽然正德皇帝很是恼他,但是事后想起来,心里的气儿却是顺了很多。
这会儿朝堂之上。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都是不在,便也无人约束,嘈杂一片。
有几个六部的给事中,他们只有七品,在这朝堂之上几乎算是官儿最小的,虽然权柄甚重。但是品级摆在这里,而大明朝堂之上的站序,就是按照品级的高低站序的,品级高的,距离御座最近。品级最低的,就只好是站在殿门口儿了。
这会儿已经是深秋快进了冬天了,北京城的冬天可不是好捱的,更何况大明朝正好是赶上最倒霉的小冰河时期,那就更比现在都冷了几分。
这会儿殿门打开着,冷风嗖嗖的往里头灌,虽说当了这么些年的官儿了,朝服里面也都加了衣服,膝盖肘弯儿处也都是加了棉垫子了,这几个给事中却还都是给冻得哆哆嗦嗦的,清鼻涕直往下淌。
吏科都给事中,正德四十九年二甲第一名也就是俗称传胪的黄岘黄大人这会儿抽了抽鼻子里淌出来的清鼻涕,趁着别人不注意用袖子擦了一擦,这位丰神如玉的黄大人这会儿也是冻得受不了,他心里暗骂一声,打眼儿往外面一瞧,身子一震,便是赶紧回身小声儿道:“快别吵了,大人们来了!”
众人一听,赶紧也往外瞧,便是看到殿门之外,以杨慎为首,二十余个一品二品的文臣武将再加上一些公侯勋戚,也是按照品级高低向这边缓缓走过来。
这些大员们衣着都是极为的庄重,杨慎穿着一品的径五寸大独科花大红色公服,头上戴着展角各长一尺二寸的黑色帕头,腰间悬着一品素玉腰带,脚上蹬着皂靴,手中端着象牙芴板,腰板儿笔挺的走在最前面。再看看那些公侯伯们,也都是戴着七梁冠,八梁冠,穿着公服,很是肃穆。
瞅见他们,这些官儿们顿时便是反应过来,只怕今儿个朝会上是会有大事发生的。
一众大员走进了朝堂,朝堂中乱糟糟的气氛顿时是为之一清,大伙儿都是闭上了嘴,队伍也排得齐整了许多了。
这些大员们都是提前进了紫禁城,不到四更天就来了,去往御书房讨论御前听政的那十位皇子的人选的,但是却没想到,本来以为会挺顺利的事儿,却是一波三折。这些大员们哪个不是身上有些牵连的?自然都是有自己的私心,说话可不是都是公允的。而且皇帝招他们商议听政皇子人选的消息,早就是穿了出来,那些京中成年了的,自认为有些希望的皇子们,都是心思活泛起来,便利用中间的这间隔,早就是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这些有资格讨论皇子人选的大员们,多多少少都是受到了一些暗示。
因此在方才讨论的过程中,简直就是各抒己见,争论的极为的激烈,支持哪个人的都有,是以这般吵了整整一个早晨,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正德到最后也看明白了,肝火大动,又是一番雷霆震怒,将这些大员们给狠狠申斥了一顿,然后让他们滚回去再好好想想。
大员们被申斥了一番,心情自也是不好,一个个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等大员们各自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朝堂上便也安静下来,众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盘算,却是不说什么话。
没过一会儿,一声尖利的叫声传来:“皇上驾到!”
然后便是正德皇帝在一群内监宫女儿的簇拥下,从后殿拐了出来。
百官跪迎皇上,问了安,免礼起身,看到站在御台一侧的那个身影就是心里满是疑窦——御台一侧那个白白净净的太监,大伙儿都认识,怎么是刘吉祥啊?
按理说,皇帝上朝,旁边站着的那位,总该是司礼监的啊,怎么御马监太监刘吉祥站着了,这不合规矩啊?
却原来是那一日正德皇帝呕血昏迷,刘吉祥在旁边儿伺候的很是小意讨喜,也让正德颇为的欣慰,是以这几日便没有让他去御马监盯着,而是一直留在宫中伺候着。今日更是带他前来上朝,对于一个并不疏运司礼监的太监来说,这乃是极为荣耀的事儿,现如今宫里头已经有传言。
刘吉祥刘公公现如今得宠,怕是要把林雄奇给顶了,如司礼监,听说,皇上还要把东厂交给他执掌呢!
这几日宫里的消息都传坏了,刘吉祥春风得意,他们这些阉人,得志便是猖狂,也藏不住什么事儿来,眼下便是红光满面。
朝臣们再往御座上一看,心里便是长长地吁了口气,皇上虽然面色阴郁,脸色却不是很难看,说明这病确实也不重。
当然也有盼着正德赶紧去的,心里自然就失望无比了。
正德今日的装扮也是非常的隆重,头顶戴着冕冠,象征天子的十二旒彩珠串成的珠帘随着他的动作,便是微微叮当作响着这等衮冕,乃是帝王最为正式的装束,一般只有在祭拜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时候才穿戴,,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他的身上,穿着玄黑色的衮服——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在两袖,威严无比,帝王之风显露无疑。
正德静静的往下面瞧了片刻,便摆摆手,刘吉祥会意,尖着嗓子道:“圣上龙体微恙,今日临朝而不议事,只传圣旨三道!列位臣工,跪迎圣旨!”
兵马司指挥并都察院巡城御史三方一起整治,严禁留言。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缇骑四出,穷搜京城,不过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便是逮捕了足足有一百多号儿到处散布流言的,俱都是以妖言惑众之罪给逮进锦衣卫大牢了,可以想见,这些人进了锦衣卫大牢,纵便是能活着出来,也要掉一层老皮了。
这样一来,倒是都老实了,京师风气为之一肃,米面粮油的价格也是落了下来。
这等传言,这些朝官儿们自然是不相信的,他们知道的消息更多一些,多多少少跟那九位朝廷重臣也都是有些关系,因此也得知了确切消息,此次皇帝的病不是很厉害,见面的时候气色还很不错。
只是大伙儿心中都存着想法,这次皇帝是没事儿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今上都已经年近古稀了,在位五十多年,也是始皇帝到如今的第二位,只逊色于那位汉武大帝而已,但是今上年纪毕竟大了,身子骨儿一向也不怎么好,谁知道哪一日就会出个三长两短?
是以现如今大伙儿都已经存了异样的心思——是时候开始站队了,尽早寻一个看上去靠谱儿些的主子,也好为以后的仕途铺路。毕竟历史上无数的案例已经是证明了,在皇位交接的时候选择站队,乃是收益最为丰厚的时刻,只要是站对了队,那么新皇即位,便是恩宠无比的厚待,升官儿发财,指日可待!
但是他们却也是选择性的忘记了,一旦站错了队,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后果啊!
当然,这些人也并不是全部,更有一些谨小慎微、心机深沉之人,这会儿也是已经打定主意这段时间要老老实实的,谁也不依附,谁也不投靠,尽自己的本份就成,反正新皇等级,定然也是离不了自己这些人。
这样的人,也是很不在少数,更是老成谋国之举。
而他们也都听说了另外一桩事——首辅杨慎在乾清宫东暖阁公然顶撞皇上,硬逼的皇上立刻诏立太子,而其它的极为重臣也是纷纷响应。惹得皇上非常之不悦,君臣两人几乎是要干起来了那等冲突。最后还是内阁三辅林静宜大人调解,这才是算完。
今上可不是好惹的主儿,刚即位没多久就把先帝爷留给他的三位内阁辅臣给撵走了俩。而又是在这个敏感关键的时刻,首辅大人跟皇上发生了冲突,还能在这首辅位置上呆多久。还真是个问题。
朝臣之中,幸灾乐祸儿者自然是有,而更多的却是同情和义愤填膺之情绪,已然是由不少官儿们都是私下串联了,一旦皇帝要罢免首辅杨大人,立刻就是群起反对!
跟皇上杠上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了!
无论其背后有没有杨慎在指使,单此一件事。也足以看出杨慎的巨大威望!
当然,因着首辅大人硬逼着皇帝立太子引发的另外一件事儿才是今儿个大伙儿议论最多的话题——皇上要令内阁三辅外加六部尚书以及国朝一干公侯勋戚重臣,共同商议,选出十位业已成年且名声尚好,德行无愧的皇子,临朝听政,甚至是直接被委以官职。借此来观察诸位皇子之才干、性格、品德,进而决定皇太子之人选。
这可是新鲜啊!
自从洪武帝开国以来,大明朝百余年,可还从来没有过这等事儿呢!
便是之前的历朝历代,也没听说过有这等事!自从周秦汉道如今。前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哪朝哪代不是嫡长子即位?
便是有纷争,也是在嫡长子出了问题——不说早夭,比如说是个傻子,比如说试图谋反之类的这些,跟嫡长子比起来,其它的皇子那是小宗,嫡长子是大宗,大宗没戏了,才轮到你小宗!
而现在,但是他们也并未打算反对,大明朝的文人,实际上并不迂腐,更不因循守旧,而他们之所以竭力反对某些事情,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冒犯了他们的利益——比如说开海允许国家和其他大的老百姓进行海运贸易,使得他们这一小撮而人无法对海洋贸易进行以走私为主要方式的垄断,他们便竭力反对!
比如说郑和下西洋,国家直接进行海洋贸易,赚了大钱,府库充盈无比,各种用丝绸瓷器交换回来的珠宝珍奇堆积如山,一直用到正德年还没用完,这还没冒犯文官儿集团的利益呢,只不过是国家自己赚钱了,却没分润给文官儿们而已,就遭到了文官儿们的竭力反对,并且各种污蔑泼脏水,说是七下西洋,劳民伤财,实际上当时的永乐帝也不傻,七下西洋花费的钱财如果是一分的话,那么换回来的那些海外的珍奇,价值就达到了十分甚至是十二分!
大明朝的胡椒价格大幅度下降,就是从郑和七下西洋开始。
等永乐帝一驾崩,被文官儿们调教的乖顺无比的仁宗朱高炽一登基,便是废止了下西洋,而到了正德年,早期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更是一把火儿把郑和七下西洋辛辛苦苦才描绘而成的海图和建造宝船的设计图给烧了。非但如此,他们还在史书中对七下西洋一事横加诬蔑,使得后人还是以为下西洋乃是劳民伤财之举。
这等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说征收商税,比如说厘清天下土地,比如说官绅士民一体纳粮……太多太多了。
但凡是跟他们有利益冲突的,那是一定要拼死反对的,若是皇帝强要坚持,那就破口大骂,骂死他,骂的他在史书上也抬不起头来!
但是皇子听政这件事,对他们却是没什么利益上侵犯,是以这些文官儿也就懒得管了,而且这相当于是皇帝和诸位文官领袖妥协的成果,他们想反对也没那么容易。
再说,今上这么多皇子,不用这个法子,他们还真是想不出一个法子来能选出合格的太子了。
嫡长子?算了吧!这些年为了这个件事儿文官们跟皇上干了多少架了?
也不是不想着拥立嫡长子为太子,只是实在是没办法了。
要是能立不早就立了?
文官们之所以会在这件事上让步,其决定性因素,还是在正德这位强势的皇帝身上!
说白了,这是帝王家事。臣子掺和进去,那是要杀头的!这些年来,因为这件事儿而被牵扯从而下了锦衣卫诏狱最后身死家灭。甚至是诛灭三族的官员,可是不在少数,所以这些官儿们都不想牵扯的太深。
这一点。杨慎就很聪明,他提出来立刻立太子,却是没说要立谁,而是把这个交给正德去选择,立谁都行,只要是有个太子就行。
所以当时虽然正德皇帝很是恼他,但是事后想起来,心里的气儿却是顺了很多。
这会儿朝堂之上。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都是不在,便也无人约束,嘈杂一片。
有几个六部的给事中,他们只有七品,在这朝堂之上几乎算是官儿最小的,虽然权柄甚重。但是品级摆在这里,而大明朝堂之上的站序,就是按照品级的高低站序的,品级高的,距离御座最近。品级最低的,就只好是站在殿门口儿了。
这会儿已经是深秋快进了冬天了,北京城的冬天可不是好捱的,更何况大明朝正好是赶上最倒霉的小冰河时期,那就更比现在都冷了几分。
这会儿殿门打开着,冷风嗖嗖的往里头灌,虽说当了这么些年的官儿了,朝服里面也都加了衣服,膝盖肘弯儿处也都是加了棉垫子了,这几个给事中却还都是给冻得哆哆嗦嗦的,清鼻涕直往下淌。
吏科都给事中,正德四十九年二甲第一名也就是俗称传胪的黄岘黄大人这会儿抽了抽鼻子里淌出来的清鼻涕,趁着别人不注意用袖子擦了一擦,这位丰神如玉的黄大人这会儿也是冻得受不了,他心里暗骂一声,打眼儿往外面一瞧,身子一震,便是赶紧回身小声儿道:“快别吵了,大人们来了!”
众人一听,赶紧也往外瞧,便是看到殿门之外,以杨慎为首,二十余个一品二品的文臣武将再加上一些公侯勋戚,也是按照品级高低向这边缓缓走过来。
这些大员们衣着都是极为的庄重,杨慎穿着一品的径五寸大独科花大红色公服,头上戴着展角各长一尺二寸的黑色帕头,腰间悬着一品素玉腰带,脚上蹬着皂靴,手中端着象牙芴板,腰板儿笔挺的走在最前面。再看看那些公侯伯们,也都是戴着七梁冠,八梁冠,穿着公服,很是肃穆。
瞅见他们,这些官儿们顿时便是反应过来,只怕今儿个朝会上是会有大事发生的。
一众大员走进了朝堂,朝堂中乱糟糟的气氛顿时是为之一清,大伙儿都是闭上了嘴,队伍也排得齐整了许多了。
这些大员们都是提前进了紫禁城,不到四更天就来了,去往御书房讨论御前听政的那十位皇子的人选的,但是却没想到,本来以为会挺顺利的事儿,却是一波三折。这些大员们哪个不是身上有些牵连的?自然都是有自己的私心,说话可不是都是公允的。而且皇帝招他们商议听政皇子人选的消息,早就是穿了出来,那些京中成年了的,自认为有些希望的皇子们,都是心思活泛起来,便利用中间的这间隔,早就是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这些有资格讨论皇子人选的大员们,多多少少都是受到了一些暗示。
因此在方才讨论的过程中,简直就是各抒己见,争论的极为的激烈,支持哪个人的都有,是以这般吵了整整一个早晨,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正德到最后也看明白了,肝火大动,又是一番雷霆震怒,将这些大员们给狠狠申斥了一顿,然后让他们滚回去再好好想想。
大员们被申斥了一番,心情自也是不好,一个个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等大员们各自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朝堂上便也安静下来,众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盘算,却是不说什么话。
没过一会儿,一声尖利的叫声传来:“皇上驾到!”
然后便是正德皇帝在一群内监宫女儿的簇拥下,从后殿拐了出来。
百官跪迎皇上,问了安,免礼起身,看到站在御台一侧的那个身影就是心里满是疑窦——御台一侧那个白白净净的太监,大伙儿都认识,怎么是刘吉祥啊?
按理说,皇帝上朝,旁边站着的那位,总该是司礼监的啊,怎么御马监太监刘吉祥站着了,这不合规矩啊?
却原来是那一日正德皇帝呕血昏迷,刘吉祥在旁边儿伺候的很是小意讨喜,也让正德颇为的欣慰,是以这几日便没有让他去御马监盯着,而是一直留在宫中伺候着。今日更是带他前来上朝,对于一个并不疏运司礼监的太监来说,这乃是极为荣耀的事儿,现如今宫里头已经有传言。
刘吉祥刘公公现如今得宠,怕是要把林雄奇给顶了,如司礼监,听说,皇上还要把东厂交给他执掌呢!
这几日宫里的消息都传坏了,刘吉祥春风得意,他们这些阉人,得志便是猖狂,也藏不住什么事儿来,眼下便是红光满面。
朝臣们再往御座上一看,心里便是长长地吁了口气,皇上虽然面色阴郁,脸色却不是很难看,说明这病确实也不重。
当然也有盼着正德赶紧去的,心里自然就失望无比了。
正德今日的装扮也是非常的隆重,头顶戴着冕冠,象征天子的十二旒彩珠串成的珠帘随着他的动作,便是微微叮当作响着这等衮冕,乃是帝王最为正式的装束,一般只有在祭拜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时候才穿戴,,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他的身上,穿着玄黑色的衮服——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在两袖,威严无比,帝王之风显露无疑。
正德静静的往下面瞧了片刻,便摆摆手,刘吉祥会意,尖着嗓子道:“圣上龙体微恙,今日临朝而不议事,只传圣旨三道!列位臣工,跪迎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