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汉末苍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两日,他一边在兰台、石室等藏书之地寻找皇宫结构图及密道的相关线索,一边调查了解那些党人和士人的情况。
目前的敌人中,宦官他基本了解了,董卓那人也知道,只有士人集团,他才了解的比较少。
这期间,他看到了灵帝当政以来的一些文献,心中若有所思。
他觉得,其实灵帝也不像后人所说的那么昏聩,虽然有很多荒诞无稽的行为,但本身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姬平如今身为皇帝,自然能体会到皇帝的一些无奈和难处,纵观数千年历史,明君又有几个。他觉得总体而言,灵帝的为政是利弊参半。
从灵帝亲政,到中平元年黄巾乱起的十五年间,大汉发生战乱近三十次,但地方民乱仅有两次,其余九成多为异族之乱。
由此可见虽然朝政混乱,但百姓生活还勉强过得去,而民难,很大一部分在于天灾。灵帝当政期间,发生大规模天灾十数次,包括水灾、旱灾、疫灾、震灾等,受灾范围都很大。
对此,灵帝也不是全无作为,采取了致送医药、拜天祈雨、修建河渠、减免田租等荒政。
其中发生了四次瘟疫,前三次灵帝都有赈灾,唯有最后一次没有致医药,而张角便是在这次疫灾中趁机施符水,发展壮大了太平道。
转变就发生在中平元年黄巾乱起后,或许是因为黄巾的缘故,灵帝似乎对百姓产生了怨恨,变得愈加荒唐起来,非但没有赈济百姓,反而加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此后不到六年便发生了十数次民乱。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黄巾之乱的疯狂破坏和劫掠,引发了大范围的民不聊生。
而且姬平发现,灵帝还是很会用人的。他宠信宦官,但并不完全迷信宦官,当政期间,铲除了王甫、曹节等有实权大宦官,任以权势地位稍差的十常侍,将宦官势力掌控在了皇权中。
而对于当政期间最严峻的异族侵袭,灵帝先是继续任用名将段颎平定羌族,使羌乱平息了十五年,后来又任用刘虞,平息了乌桓之乱,使辽东百姓安居,同时在黄巾之乱中任用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一大批将才,平定了民乱。
除此之外,灵帝当政时不乏能臣,还有盖勋、傅燮、张奂、卢植,甚至西园八校尉的曹操、袁绍,以及孙坚等。
只是灵帝这人有些寡恩,一向是有难时启用人才,渡过难关之后就是翻脸无情,该撤就撤,该换就换,等再需要时继续任用。
在文化上,灵帝也颇有建树,令蔡邕等人校刻熹平石经,作为官定儒家经本,成为儒学史上之盛事。同时对于士人垄断太学,也建立了鸿都门学,选拔地位较低的寒门子弟,以制衡士人太学势力,但士人势力太过强大,终究是失败了。
不过尽管如此,灵帝驾崩后陵号依然是文陵,显然是群臣称誉其在文化上的作为。
看到了这些资料,姬平脑海中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至于中平元年恢复州牧制一事,被后人认为是地方割据的开始,但灵帝实际上也并未滥行,极为控制,只任命了四个州牧,唯一可叹的是他寿命太短,之后无法再控制州牧的滥行了。
而且灵帝也颇有度量,一般大臣若不是强谏,他也能听取意见,如盖勋曾直言灵帝穷兵黩武,灵帝没有生气,反而赞许道:“你说的对,恨见君晚,群臣从来没说过这些事。”
灵帝又曾问弘农杨奇:“朕何如桓帝?”杨奇暗讽:“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话中之意是虞舜和唐尧一样贤明,而你与桓帝一样昏庸。
灵帝聪明的听出了话中之意,却没怪罪,只是说:“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弘农杨震乃汉室名臣,死后有大鸟高丈余,落在陵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
如此看来,灵帝任性纨绔,但颇为聪慧,又有些度量和作为,若非私生活过于荒唐,身体早早亏空而死,天下大乱很可能要推迟很多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党人之所以被禁锢,或许是因为他们争权夺利、威胁到皇权,又主动攻击政敌、没有务实办事而被灵帝厌恶。
因为被禁锢党人只是士人很小一部分,对大多士人,灵帝还是任用的。
而对于士人和党人在这天下大乱中扮演的角色,从看到的文献,结合后世史学家的分析,姬平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士人只说十常侍祸乱天下,但从士人情况来看,也绝不乏贪腐之辈,甚至被党人誉为“三君”之一的前大将军窦武,也是大贪官,一门三侯,又常从宫中取宫女饮宴作陪,旬月之间,动辄花费上亿钱,何等惊心怵目。
这可都是民... -->>
接下来的两日,他一边在兰台、石室等藏书之地寻找皇宫结构图及密道的相关线索,一边调查了解那些党人和士人的情况。
目前的敌人中,宦官他基本了解了,董卓那人也知道,只有士人集团,他才了解的比较少。
这期间,他看到了灵帝当政以来的一些文献,心中若有所思。
他觉得,其实灵帝也不像后人所说的那么昏聩,虽然有很多荒诞无稽的行为,但本身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姬平如今身为皇帝,自然能体会到皇帝的一些无奈和难处,纵观数千年历史,明君又有几个。他觉得总体而言,灵帝的为政是利弊参半。
从灵帝亲政,到中平元年黄巾乱起的十五年间,大汉发生战乱近三十次,但地方民乱仅有两次,其余九成多为异族之乱。
由此可见虽然朝政混乱,但百姓生活还勉强过得去,而民难,很大一部分在于天灾。灵帝当政期间,发生大规模天灾十数次,包括水灾、旱灾、疫灾、震灾等,受灾范围都很大。
对此,灵帝也不是全无作为,采取了致送医药、拜天祈雨、修建河渠、减免田租等荒政。
其中发生了四次瘟疫,前三次灵帝都有赈灾,唯有最后一次没有致医药,而张角便是在这次疫灾中趁机施符水,发展壮大了太平道。
转变就发生在中平元年黄巾乱起后,或许是因为黄巾的缘故,灵帝似乎对百姓产生了怨恨,变得愈加荒唐起来,非但没有赈济百姓,反而加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此后不到六年便发生了十数次民乱。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黄巾之乱的疯狂破坏和劫掠,引发了大范围的民不聊生。
而且姬平发现,灵帝还是很会用人的。他宠信宦官,但并不完全迷信宦官,当政期间,铲除了王甫、曹节等有实权大宦官,任以权势地位稍差的十常侍,将宦官势力掌控在了皇权中。
而对于当政期间最严峻的异族侵袭,灵帝先是继续任用名将段颎平定羌族,使羌乱平息了十五年,后来又任用刘虞,平息了乌桓之乱,使辽东百姓安居,同时在黄巾之乱中任用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一大批将才,平定了民乱。
除此之外,灵帝当政时不乏能臣,还有盖勋、傅燮、张奂、卢植,甚至西园八校尉的曹操、袁绍,以及孙坚等。
只是灵帝这人有些寡恩,一向是有难时启用人才,渡过难关之后就是翻脸无情,该撤就撤,该换就换,等再需要时继续任用。
在文化上,灵帝也颇有建树,令蔡邕等人校刻熹平石经,作为官定儒家经本,成为儒学史上之盛事。同时对于士人垄断太学,也建立了鸿都门学,选拔地位较低的寒门子弟,以制衡士人太学势力,但士人势力太过强大,终究是失败了。
不过尽管如此,灵帝驾崩后陵号依然是文陵,显然是群臣称誉其在文化上的作为。
看到了这些资料,姬平脑海中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至于中平元年恢复州牧制一事,被后人认为是地方割据的开始,但灵帝实际上也并未滥行,极为控制,只任命了四个州牧,唯一可叹的是他寿命太短,之后无法再控制州牧的滥行了。
而且灵帝也颇有度量,一般大臣若不是强谏,他也能听取意见,如盖勋曾直言灵帝穷兵黩武,灵帝没有生气,反而赞许道:“你说的对,恨见君晚,群臣从来没说过这些事。”
灵帝又曾问弘农杨奇:“朕何如桓帝?”杨奇暗讽:“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话中之意是虞舜和唐尧一样贤明,而你与桓帝一样昏庸。
灵帝聪明的听出了话中之意,却没怪罪,只是说:“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弘农杨震乃汉室名臣,死后有大鸟高丈余,落在陵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
如此看来,灵帝任性纨绔,但颇为聪慧,又有些度量和作为,若非私生活过于荒唐,身体早早亏空而死,天下大乱很可能要推迟很多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党人之所以被禁锢,或许是因为他们争权夺利、威胁到皇权,又主动攻击政敌、没有务实办事而被灵帝厌恶。
因为被禁锢党人只是士人很小一部分,对大多士人,灵帝还是任用的。
而对于士人和党人在这天下大乱中扮演的角色,从看到的文献,结合后世史学家的分析,姬平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士人只说十常侍祸乱天下,但从士人情况来看,也绝不乏贪腐之辈,甚至被党人誉为“三君”之一的前大将军窦武,也是大贪官,一门三侯,又常从宫中取宫女饮宴作陪,旬月之间,动辄花费上亿钱,何等惊心怵目。
这可都是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