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qg34.org,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突如而至的连日雨水过后,在变得有些不那么酷热的天气中;
我麾下三大军序,号称三万,实际两万四千人马的淮东大军,也终于得以在一片人山人海的不舍和其他复杂情绪的送别中,祭告山川誓师出发了。
在此之前,我也通过海路再三确认了,位于辽东、辽西和新罗藩全罗道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入秋收的关键消息。
由于需要穿过的大部分都是两河之间的平原地带,行军中的阵列被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段,
位于中段的本阵,乃是由我的衙前兵和右虞侯军,以及韩良臣实领的御营左军所构成的主力兼预备队;而崔邦弼所领的行营右护军,加上捉生团为前阵和先发;刘延庆的模范后军,并第三兵马使赵秉渊所率若干防戍营为后阵,兼辎重马队车营服役大队的守护。
而由猎骑营和骠骑营混编成的随军马队,则赵良嗣和罗克敌分领一路,充作平原上的左右两翼巡护和戒哨,以及沿途的扫荡和截击力量。
这样的安排自有相应的考量,也是给私下向我输臣之后,就一贯表现踏实而低调的崔邦弼,一个优先建功的表现机会;也是对刚刚掌握新部队的刘延庆,某种保护和周全之心更兼以委之辎重的信任,让人委实说不出怪话来。
只是,一下子抽调走了这账面上两万四千员的主要战力之后,后方的淮东就有一下子变得极度空虚起来。
只剩下留守本部的左虞侯军,几只特殊建制和若干技术兵器部队,以及青州守捉军其余的二十多个营头,外加驻防巡守在河海之间的七八个水营,以及若干征调过来的藩兵,由守捉使兼统制官赵隆率领着,负责看家守土呢。
而维持地方秩序的力量,倒是基本还没有太大的变化;核心六州加上外围十一州的四十多个县治,还是由当地编列的守备团来负责相应的治防之事。
这些守备团多则数百,少则上百,按照当地的人口比例和产出多寡,以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编配;留守的二线部队主要还是驻防在州府、大邑和关塞要冲之地,作为就近事态应急的预备队而已。
再加上各级官府所属的行政力量,只要不是重大的灾荒或是体量超过淮东这个层面的强敌入侵的话,基本的日常突发状况和意外,还是可以应付的过来。
至于沧州、辽西、辽东、全罗道等那几片飞地上的武装屯垦团,面对寻常的流民乱匪的袭扰,也是有一定自保能力的。
这也是这些年摊子铺得太开,而不免带来的一些力量分散的结果和其他的后遗症。像是为了支持岳鹏举在河北那边的自由发挥,就连原本用来回炉的老旧兵器,都被翻找出来输送过去了
淮东现有的军政体制下,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外部的渗透和潜入,但是也相对防火墙一般的避免了,一些别有用心或是心怀叵测的人的人,有机会爬到相对重要或是比较关键的位置上。
毕竟,对于一个间谍或是奸细而言,要想从检疫营、编管地、开垦团、驻屯户、再从征召民夫、义勇、巡护队到守备团、防戍营,直到入选主战资序或是外放基层官吏,等的一连串身份转变和甄别,内部层层选拔机制的流程过来,想要滴水不露或是全头全尾的不暴露出什么端倪和行迹,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麻烦和困扰,主要还是来自同一阵营的友军,或者说是国朝后方的某些当权者,掩藏在合法的理由治下,各种名正言顺的觊觎和窥探了。
正所谓是“人一过万,无边无际”,一旦军队的规模达到或是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就意味着相应进军路线的选择,就变得相当有限,甚至是可以预期的了;
因为伴随出征军队的不可能只有士兵和装备,还有大量的辎重车马夫役,对通行环境自然有着的相应要求和种种限制条件。
在行军过程当中是不可能脱离他们太远的,而且只能走方便载重通行的大路,才能保证相应的安全和稳妥。如果能够沿着河流走,无疑还可以更加的省时省力。
因此,在过... -->>
在突如而至的连日雨水过后,在变得有些不那么酷热的天气中;
我麾下三大军序,号称三万,实际两万四千人马的淮东大军,也终于得以在一片人山人海的不舍和其他复杂情绪的送别中,祭告山川誓师出发了。
在此之前,我也通过海路再三确认了,位于辽东、辽西和新罗藩全罗道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入秋收的关键消息。
由于需要穿过的大部分都是两河之间的平原地带,行军中的阵列被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段,
位于中段的本阵,乃是由我的衙前兵和右虞侯军,以及韩良臣实领的御营左军所构成的主力兼预备队;而崔邦弼所领的行营右护军,加上捉生团为前阵和先发;刘延庆的模范后军,并第三兵马使赵秉渊所率若干防戍营为后阵,兼辎重马队车营服役大队的守护。
而由猎骑营和骠骑营混编成的随军马队,则赵良嗣和罗克敌分领一路,充作平原上的左右两翼巡护和戒哨,以及沿途的扫荡和截击力量。
这样的安排自有相应的考量,也是给私下向我输臣之后,就一贯表现踏实而低调的崔邦弼,一个优先建功的表现机会;也是对刚刚掌握新部队的刘延庆,某种保护和周全之心更兼以委之辎重的信任,让人委实说不出怪话来。
只是,一下子抽调走了这账面上两万四千员的主要战力之后,后方的淮东就有一下子变得极度空虚起来。
只剩下留守本部的左虞侯军,几只特殊建制和若干技术兵器部队,以及青州守捉军其余的二十多个营头,外加驻防巡守在河海之间的七八个水营,以及若干征调过来的藩兵,由守捉使兼统制官赵隆率领着,负责看家守土呢。
而维持地方秩序的力量,倒是基本还没有太大的变化;核心六州加上外围十一州的四十多个县治,还是由当地编列的守备团来负责相应的治防之事。
这些守备团多则数百,少则上百,按照当地的人口比例和产出多寡,以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编配;留守的二线部队主要还是驻防在州府、大邑和关塞要冲之地,作为就近事态应急的预备队而已。
再加上各级官府所属的行政力量,只要不是重大的灾荒或是体量超过淮东这个层面的强敌入侵的话,基本的日常突发状况和意外,还是可以应付的过来。
至于沧州、辽西、辽东、全罗道等那几片飞地上的武装屯垦团,面对寻常的流民乱匪的袭扰,也是有一定自保能力的。
这也是这些年摊子铺得太开,而不免带来的一些力量分散的结果和其他的后遗症。像是为了支持岳鹏举在河北那边的自由发挥,就连原本用来回炉的老旧兵器,都被翻找出来输送过去了
淮东现有的军政体制下,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外部的渗透和潜入,但是也相对防火墙一般的避免了,一些别有用心或是心怀叵测的人的人,有机会爬到相对重要或是比较关键的位置上。
毕竟,对于一个间谍或是奸细而言,要想从检疫营、编管地、开垦团、驻屯户、再从征召民夫、义勇、巡护队到守备团、防戍营,直到入选主战资序或是外放基层官吏,等的一连串身份转变和甄别,内部层层选拔机制的流程过来,想要滴水不露或是全头全尾的不暴露出什么端倪和行迹,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麻烦和困扰,主要还是来自同一阵营的友军,或者说是国朝后方的某些当权者,掩藏在合法的理由治下,各种名正言顺的觊觎和窥探了。
正所谓是“人一过万,无边无际”,一旦军队的规模达到或是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就意味着相应进军路线的选择,就变得相当有限,甚至是可以预期的了;
因为伴随出征军队的不可能只有士兵和装备,还有大量的辎重车马夫役,对通行环境自然有着的相应要求和种种限制条件。
在行军过程当中是不可能脱离他们太远的,而且只能走方便载重通行的大路,才能保证相应的安全和稳妥。如果能够沿着河流走,无疑还可以更加的省时省力。
因此,在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