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qg34.org,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若云见此情景立刻便去招呼服侍的奴婢都进来。
当别人都忙于帝后出宫进香的大事时,黄门侍郎崔季舒忙的却是另一件事。
受世子高澄之命,崔季舒严密监控着内苑云坛殿内的阁内大都督于谨。果然不出所料,一大早崔季舒便接到禀报,居然有宫内监帮着于谨与宫外通消息。而和于谨有密信往来的居然不是关中,竟是南梁。
这事让崔季舒大吃一惊。尤其是在这个两国交兵的关键时刻,与敌私通这便不是可大可小的事了。如果坐实此事,于谨性命必不能留。崔季舒不敢擅自作主,立刻便去给世子高澄禀报。
高澄听了崔季舒的禀报却没有惊怒之色,只是带着崔季舒直奔内苑云坛殿,要亲自审问于谨。而这时,他并没有将此事禀报给皇帝元修。高澄心中另有筹谋:不管真假,这是除掉于谨的好机会。于谨一除,无论皇帝元修还是关中宇文泰,都如断了臂膀。
而此时高澄并不知道,他的弟弟高洋也入了宫,且已经到了椒房殿外。
与椒房殿的人影幢幢相较,内苑云坛殿极为安静,殿门紧闭,几乎看不到一个人。高澄与崔季舒摒退了跟着的人,只两个人走到云坛殿外。高澄忽然停在殿门外,狐疑地盯着紧闭的殿门。
崔季舒也停在他身侧,看着他不解地问道,“郎主犹豫什么?”
高澄摆摆手,“慢来。”于谨,人如其名,一向是极谨慎的人。他是宇文泰心腹没错,可为什么要私通南梁?这事宇文泰知道吗?宇文泰是否也勾通梁国?就算是宇文泰要与梁国相通,又何必舍近求远地绕道吩咐于谨去做?于谨在洛阳的目的是什么?以于谨的为人怎么会酿成这种厝火积薪的危局?还这么轻易就让崔季舒抓住了错处?
高澄转身向崔季舒道,“密信如何得来的,叫人来仔细盘问。”
崔季舒还没来得及应答,云坛殿的门忽然打开了,于谨身着袴褶,仗剑而出。再也不是前几日披发道袍的散人,也不是那副有意谈笑挑衅的不羁神态。于谨束发短衣,极其干练,面上却是视死如归般的严肃。
高澄和崔季舒听到声音都抬头远眺,看着于谨。
高澄心里忽觉不妙,隐隐觉得事情有变。
“高侍中!”于谨一声大喝,已经提剑走来。
崔季舒见势不妙暗中退了几步,躲在高澄身后。
高澄束发高冠、褒衣博带,足下又是台履。入宫没带剑不说,且衣裳行动极其不便。他不动声色地看着于谨走近,心里估计着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还是镇定自若的样子。
“高侍中不是要问我私通梁将兰钦、兰京父子的里通敌国之罪吗?怎么要走了?”于谨沉着问道。
这就更奇怪了,通敌相当于谋反,是灭族的重罪,哪里有人不等事情弄清楚就自己主动给自己扣上重罪的?
高澄看着于谨,沉吟一瞬,忽道,“大都督言重了,此事不必现在深究,日后自然分明。大都督既然奉旨在此值守炼丹,就不必管外面的事。”说罢转身向崔季舒吩咐道,“既然天子有旨意,你必要多多派人来护卫好大都督,不许闲人相扰。”
崔季舒领命。
高澄深深地看了于谨一眼,转身便走。
“高澄!”于谨见他转身要离去,忽然一声大喝。
“郎主!”崔季舒一声惊呼。
高澄只觉得身后冷风突至,忙闪身一躲。等他再转过身来时,正是于谨举剑直劈他面门。
高洋候在椒房殿外,想着近几日来长姊皇后高常君的屡次召见,似乎长姊说过的话句句有深意。正暗自思索的时候,忽见殿门大开。
此时寺宦、宫婢成群,簇拥着相携而出的皇帝元修和皇后高常君。高洋急忙趋上觐见。
皇后高常君看了看匍匐在下的弟弟高洋,忽然朗声道,“渤海王二子高洋,奉上听命素来恭敬,主上特封其为太原郡开国公,授散骑常侍。”
这个诏命太突如其来,高洋一下子成了焦点。就是连他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刚刚听到的。高洋伏地未动,他深知自己没有尺寸之功,就凭他是大丞相的儿子要封官赠爵也还未到时机,怎么会突然有此诏命降临呢?况且述诏的是皇后,他的长姊,却不是皇帝本人。是领旨还是不领旨,是谢恩还是不谢恩?
寺宦宫婢们却都暗窥着皇帝元修。元修本性最恨大丞相高欢在洛阳时处处掣肘,以相命代皇命。如今皇后公然当着皇帝的面封赠自己的亲弟弟,皇帝又该是如何的雷霆之怒?
鸦雀无声之际,皇帝元修忽然开了口,“高洋,你不谢恩吗?”
显然,皇帝不但不怒,对皇后的越俎代庖还深以为许。
高洋这才明白过来,急忙谢恩。
“起来,起来。”皇后高常君催促道。见高洋站起身,便又吩咐,“本宫与主上一同出宫去龙门山潜香寺礼佛,太原公扈从之。”说罢便携着皇帝元修一同向车辇走去。
高洋一怔,急忙向身后跟着自己的人耳语了几句,然后也快步跟上帝后。
bsp; 若云见此情景立刻便去招呼服侍的奴婢都进来。
当别人都忙于帝后出宫进香的大事时,黄门侍郎崔季舒忙的却是另一件事。
受世子高澄之命,崔季舒严密监控着内苑云坛殿内的阁内大都督于谨。果然不出所料,一大早崔季舒便接到禀报,居然有宫内监帮着于谨与宫外通消息。而和于谨有密信往来的居然不是关中,竟是南梁。
这事让崔季舒大吃一惊。尤其是在这个两国交兵的关键时刻,与敌私通这便不是可大可小的事了。如果坐实此事,于谨性命必不能留。崔季舒不敢擅自作主,立刻便去给世子高澄禀报。
高澄听了崔季舒的禀报却没有惊怒之色,只是带着崔季舒直奔内苑云坛殿,要亲自审问于谨。而这时,他并没有将此事禀报给皇帝元修。高澄心中另有筹谋:不管真假,这是除掉于谨的好机会。于谨一除,无论皇帝元修还是关中宇文泰,都如断了臂膀。
而此时高澄并不知道,他的弟弟高洋也入了宫,且已经到了椒房殿外。
与椒房殿的人影幢幢相较,内苑云坛殿极为安静,殿门紧闭,几乎看不到一个人。高澄与崔季舒摒退了跟着的人,只两个人走到云坛殿外。高澄忽然停在殿门外,狐疑地盯着紧闭的殿门。
崔季舒也停在他身侧,看着他不解地问道,“郎主犹豫什么?”
高澄摆摆手,“慢来。”于谨,人如其名,一向是极谨慎的人。他是宇文泰心腹没错,可为什么要私通南梁?这事宇文泰知道吗?宇文泰是否也勾通梁国?就算是宇文泰要与梁国相通,又何必舍近求远地绕道吩咐于谨去做?于谨在洛阳的目的是什么?以于谨的为人怎么会酿成这种厝火积薪的危局?还这么轻易就让崔季舒抓住了错处?
高澄转身向崔季舒道,“密信如何得来的,叫人来仔细盘问。”
崔季舒还没来得及应答,云坛殿的门忽然打开了,于谨身着袴褶,仗剑而出。再也不是前几日披发道袍的散人,也不是那副有意谈笑挑衅的不羁神态。于谨束发短衣,极其干练,面上却是视死如归般的严肃。
高澄和崔季舒听到声音都抬头远眺,看着于谨。
高澄心里忽觉不妙,隐隐觉得事情有变。
“高侍中!”于谨一声大喝,已经提剑走来。
崔季舒见势不妙暗中退了几步,躲在高澄身后。
高澄束发高冠、褒衣博带,足下又是台履。入宫没带剑不说,且衣裳行动极其不便。他不动声色地看着于谨走近,心里估计着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还是镇定自若的样子。
“高侍中不是要问我私通梁将兰钦、兰京父子的里通敌国之罪吗?怎么要走了?”于谨沉着问道。
这就更奇怪了,通敌相当于谋反,是灭族的重罪,哪里有人不等事情弄清楚就自己主动给自己扣上重罪的?
高澄看着于谨,沉吟一瞬,忽道,“大都督言重了,此事不必现在深究,日后自然分明。大都督既然奉旨在此值守炼丹,就不必管外面的事。”说罢转身向崔季舒吩咐道,“既然天子有旨意,你必要多多派人来护卫好大都督,不许闲人相扰。”
崔季舒领命。
高澄深深地看了于谨一眼,转身便走。
“高澄!”于谨见他转身要离去,忽然一声大喝。
“郎主!”崔季舒一声惊呼。
高澄只觉得身后冷风突至,忙闪身一躲。等他再转过身来时,正是于谨举剑直劈他面门。
高洋候在椒房殿外,想着近几日来长姊皇后高常君的屡次召见,似乎长姊说过的话句句有深意。正暗自思索的时候,忽见殿门大开。
此时寺宦、宫婢成群,簇拥着相携而出的皇帝元修和皇后高常君。高洋急忙趋上觐见。
皇后高常君看了看匍匐在下的弟弟高洋,忽然朗声道,“渤海王二子高洋,奉上听命素来恭敬,主上特封其为太原郡开国公,授散骑常侍。”
这个诏命太突如其来,高洋一下子成了焦点。就是连他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刚刚听到的。高洋伏地未动,他深知自己没有尺寸之功,就凭他是大丞相的儿子要封官赠爵也还未到时机,怎么会突然有此诏命降临呢?况且述诏的是皇后,他的长姊,却不是皇帝本人。是领旨还是不领旨,是谢恩还是不谢恩?
寺宦宫婢们却都暗窥着皇帝元修。元修本性最恨大丞相高欢在洛阳时处处掣肘,以相命代皇命。如今皇后公然当着皇帝的面封赠自己的亲弟弟,皇帝又该是如何的雷霆之怒?
鸦雀无声之际,皇帝元修忽然开了口,“高洋,你不谢恩吗?”
显然,皇帝不但不怒,对皇后的越俎代庖还深以为许。
高洋这才明白过来,急忙谢恩。
“起来,起来。”皇后高常君催促道。见高洋站起身,便又吩咐,“本宫与主上一同出宫去龙门山潜香寺礼佛,太原公扈从之。”说罢便携着皇帝元修一同向车辇走去。
高洋一怔,急忙向身后跟着自己的人耳语了几句,然后也快步跟上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