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隋唐大主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事情从李向远走塞外后十几天说起,那时候学院刚刚建起来,起初从晋阳来的那些孩子们早早就被安排进来学习了。一开始学院里并没有多少先生,李向只是安排魏征将县里原先有的几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请了出来,临时担当学院的先生,暂时先将就一下。
本来李向打算和杨广说一声,要道旨意,从弘文馆中请几位,再叫魏征从民间招募几人,也就将学院撑起来了。至于以后李向准备将自己脑中那些能用的东西,先选一选,在学生中找几个聪明的孩子,亲自传授,等过上一两年,这些孩子就能当半个先生去教其他孩子了。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人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李向要教授的那些知识的概念,所以万事开头难。李向的想法很好,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杨广被困雁门关,李向只能先去救驾了,将学院的一摊子事情都交待给了魏征,但他却没有将自己的那些想法清楚的告诉给魏征。
他一走,事情就出来了。
先是县里的那些请来的先生们,起初都觉得龙门书院是皇上下旨,李都尉亲自办起来的,能在里边教书那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一个个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带上热情的投入到这个能光宗耀祖的事业中去了。
谁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李向安排魏征要将他自己编写的那些教材印制出来,学生们人手一本,还给了先生们一整套,叫他们慢慢的琢磨,一点点交给孩子们。
可他们拿起教材一看,除了能看懂的那些,其余的都好似天书一般,别说教别人了,就自己都整不明白。再说能看懂的那些,都是些什么算数和常识,很多也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加叫他们受不了的是,李向规定了这些东西和他们要教授的四书五经,传统礼法居然平起平坐。
老先生们一辈子都讲究个宗法门第,对于这些看似悖逆了纲常礼法的东西,他们从骨子里是反对的,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对立,坚决不教授这些“邪书”。
这只是一个开端,接着就是魏征也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他其实也不是很理解李向的做法,但好在他很相信李向,愿意按照李向的思路来办事情。于是他便一个个找上们去,好说歹说叫这些老先生们多少教一些,哪怕一点点也行,只要等到李向回来,就有办法。
老先生们一来觉得学院是皇上办的,总要对得起皇上,二来学院里的待遇问题也是相当的好,起码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想来想去,还是同意了魏征的建议,多少也教授一点儿。
可是大问题出现在院正的到来。
院正姓虞,叫虞养正,是当今皇帝起居舍人、弘文馆大学士虞世南的近亲。他从洛阳来,就是奔着学院院正来的,他一直都对虞世南能在弘文馆当大学士耿耿于怀,几次面见虞世南,想叫这位亲戚帮自己向皇上举荐一下,也去弘文馆里任职。
虞世南是个清廉身正的人,他知道这位族弟是个什么德行的人,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虞养正见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再往这方面像。谁知道龙门突然建起了学院,打听一下居然还是当今皇上下旨建的,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急急的便从洛阳赶到了龙门,找了当地的几个有名的文士,一起举荐他到学院里担任院正。要说他没有在弘文馆里当上学士也不算他没本事,弘文馆里随便出来一个人,那都是全天下千挑万选的,都是有大才的,他是没法比的。
但他在这十里八乡的还是小有名气的,附近几个县城的文人都知道他。李向正好走了,魏征一打听这人还算名儒,便没有再做其他打算,直接命他当上了院正,来管理学院。
当然魏征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他完全按照李向说的办事情,叫他去做那些老先生们的思想工作,切实将李向的那些教材交给孩子们。虞养正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还保证一定会做的更好。
魏征见他这样说,也知道有许多文人举荐,自然就放下了心,将学院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他去处理。正好这时又赶上宇文化及在洛阳造反了,他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也就不再学院里操心了。
虞养正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院正,便从心底里开始与自己的那位族兄比较起来。这一比较不要紧,发现自己和虞世南也没有多大差距,也就是虞世南命好,现在自己也在皇上亲建的学院中当上了院正,那和虞世南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了。
他开始了野望,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杨广身边,成为那朝堂中的一员。还算他自己清醒,知道光靠想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些成绩来才好。
他开始努力的融入学院中,每日都身体力行的去每间教室里来回看看,还不断的和各个老先生们交流。没几日大家都熟悉他了,魏征也从一些人的消息中得知这个虞养正还算勤恳,也就再也没有去关注他。
可是虞养正这几... -->>
事情从李向远走塞外后十几天说起,那时候学院刚刚建起来,起初从晋阳来的那些孩子们早早就被安排进来学习了。一开始学院里并没有多少先生,李向只是安排魏征将县里原先有的几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请了出来,临时担当学院的先生,暂时先将就一下。
本来李向打算和杨广说一声,要道旨意,从弘文馆中请几位,再叫魏征从民间招募几人,也就将学院撑起来了。至于以后李向准备将自己脑中那些能用的东西,先选一选,在学生中找几个聪明的孩子,亲自传授,等过上一两年,这些孩子就能当半个先生去教其他孩子了。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年代人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李向要教授的那些知识的概念,所以万事开头难。李向的想法很好,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杨广被困雁门关,李向只能先去救驾了,将学院的一摊子事情都交待给了魏征,但他却没有将自己的那些想法清楚的告诉给魏征。
他一走,事情就出来了。
先是县里的那些请来的先生们,起初都觉得龙门书院是皇上下旨,李都尉亲自办起来的,能在里边教书那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一个个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带上热情的投入到这个能光宗耀祖的事业中去了。
谁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李向安排魏征要将他自己编写的那些教材印制出来,学生们人手一本,还给了先生们一整套,叫他们慢慢的琢磨,一点点交给孩子们。
可他们拿起教材一看,除了能看懂的那些,其余的都好似天书一般,别说教别人了,就自己都整不明白。再说能看懂的那些,都是些什么算数和常识,很多也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加叫他们受不了的是,李向规定了这些东西和他们要教授的四书五经,传统礼法居然平起平坐。
老先生们一辈子都讲究个宗法门第,对于这些看似悖逆了纲常礼法的东西,他们从骨子里是反对的,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对立,坚决不教授这些“邪书”。
这只是一个开端,接着就是魏征也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他其实也不是很理解李向的做法,但好在他很相信李向,愿意按照李向的思路来办事情。于是他便一个个找上们去,好说歹说叫这些老先生们多少教一些,哪怕一点点也行,只要等到李向回来,就有办法。
老先生们一来觉得学院是皇上办的,总要对得起皇上,二来学院里的待遇问题也是相当的好,起码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想来想去,还是同意了魏征的建议,多少也教授一点儿。
可是大问题出现在院正的到来。
院正姓虞,叫虞养正,是当今皇帝起居舍人、弘文馆大学士虞世南的近亲。他从洛阳来,就是奔着学院院正来的,他一直都对虞世南能在弘文馆当大学士耿耿于怀,几次面见虞世南,想叫这位亲戚帮自己向皇上举荐一下,也去弘文馆里任职。
虞世南是个清廉身正的人,他知道这位族弟是个什么德行的人,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虞养正见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再往这方面像。谁知道龙门突然建起了学院,打听一下居然还是当今皇上下旨建的,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急急的便从洛阳赶到了龙门,找了当地的几个有名的文士,一起举荐他到学院里担任院正。要说他没有在弘文馆里当上学士也不算他没本事,弘文馆里随便出来一个人,那都是全天下千挑万选的,都是有大才的,他是没法比的。
但他在这十里八乡的还是小有名气的,附近几个县城的文人都知道他。李向正好走了,魏征一打听这人还算名儒,便没有再做其他打算,直接命他当上了院正,来管理学院。
当然魏征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他完全按照李向说的办事情,叫他去做那些老先生们的思想工作,切实将李向的那些教材交给孩子们。虞养正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还保证一定会做的更好。
魏征见他这样说,也知道有许多文人举荐,自然就放下了心,将学院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他去处理。正好这时又赶上宇文化及在洛阳造反了,他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也就不再学院里操心了。
虞养正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院正,便从心底里开始与自己的那位族兄比较起来。这一比较不要紧,发现自己和虞世南也没有多大差距,也就是虞世南命好,现在自己也在皇上亲建的学院中当上了院正,那和虞世南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了。
他开始了野望,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杨广身边,成为那朝堂中的一员。还算他自己清醒,知道光靠想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些成绩来才好。
他开始努力的融入学院中,每日都身体力行的去每间教室里来回看看,还不断的和各个老先生们交流。没几日大家都熟悉他了,魏征也从一些人的消息中得知这个虞养正还算勤恳,也就再也没有去关注他。
可是虞养正这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