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烽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汴梁城。
龙津桥杨府。
杨厚忠有些疲倦的靠在胡椅上,手中还捏着信纸。
这已经是庶子来的第三封信了。
“今日城内可曾有什么异常?”良久,杨厚忠才问道。
“回大爷,今日城中情况尚好,不过……”旁边的贴身侍从顿了一顿。
“说。”
“据说昨晚亥时张家已经有数十人女眷和老弱登船连夜出城了,还带走了数船家资。”侍从轻声道。
“哦?”杨厚忠微微色变,连张家都开始撤走了?“城防卫军……?”
“大爷,卫军也是乡里乡亲的,这等时候,谁又会有意刁难谁?谁没有一个求人的时候?”侍从苦笑,“今日丑时和寅时,还有贺家和郭家也有一批家眷从东水门外登船南下了。”
杨厚忠摇摇头。
贺家和郭家虽非汴梁城中最顶级的几个世家,但是也都是道得上号的了,现在都纷纷开始撤离。
贺家和郭家素来交好,郭家二子皆投效了江烽,其中一子更是战死,江烽待郭家甚厚,所以大概也是早就有联系,这一次怕是直接去徐州或者寿州了。
“大爷,不仅如此,这一两个月来,汴梁城里东出南下的船紧俏了许多,连郓州、曹州那边的船都上来揽生意了,一样满满实实的南下,几乎每天都有上百船人货登船,码头上的夫子们这两月收入涨了好几倍。”
侍从的话让杨厚忠更感到无语。
这些情况其实他也都知道,梁王殿下也一样清楚,政事堂和枢密院的诸位也心如明镜,但那又如何?难道说你还能不允许人货出城不成?
真要下这条禁令,只怕汴梁城立时就要沸腾起来,没准儿就要出乱子。
再说了,商人要转移这些很容易,你不能说不让商人们做生意吧?夹带在货物里,三五次就能把该转移走的转移走了。
还有,生意做得大的,谁和这汴梁城里的官员们没有点儿瓜葛?
你有门道,我自然也有路子,大家大哥莫说二哥。
各行其道,各显神通,没准儿到地头上了,大家还得要合谋共事,一起当邻居呢。
汴梁城里百万人口,每天百船人货出去,短时间内也见不出什么来,但是若是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迟早会有不一样的时候。
现在是望族大姓和巨贾豪商们纷纷找后路,没准儿马上就是寻常有些家资的士民了,沙陀人和他们背后的杂胡们一旦攻入汴梁城,会带来什么,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只要有一丝可能,恐怕都不会留在汴梁城,想一想,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攻破汉人城池之后的惨剧,稍许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留在汴梁。
虽说沙陀人已经汉化,河东汉人的处境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悲惨,但是这个年代的普通士民本身出门机会就不太多,而且去胡人地方的机会就更少,更多的还是道听途说。
五胡乱华的种种传闻更是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宁肯相信自己的同族人。
“小的们还听说陈留那边码头上人更多,许多人都开始变卖田产,又怕被人知晓,所以都选择从陈留上船南下。”侍从是陈留人,所以知晓这些情况。
“七郎那边你们一直有联系?”杨厚忠突然问道。
侍从一哑,不敢作声。
杨厚忠苦笑,摇摇头,“我不怪你们,这种情况下,谁都要为自己考虑,也罢,你去通知二爷、五爷他们来,商量一下。”
侍从也是跟随杨厚忠多年的老人了,仗着自己为杨家卖命多年,也就不怕有些话能说不能说:“大爷,现在看起来也就是徐州那边是最合适的,要走还得要早走,小的们观察过,从半月前,几乎每天登船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卯时甚少有人行船,现在卯时码头上也一样人声鼎沸。”
“哦?”杨厚忠有些惊讶,汴梁城是不夜禁的,但是像这种大规模的夜间行船,尤其是船队出城,那检查也是相当严格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到过所。
“卫军那边都被买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和人,都是选择寅时和卯时上船,趁着天未亮就出城,直接下徐州,或者走宋城那边到通桥。听说那通桥重新复建为宿州了,历来繁华,交通方便,距离徐州也不远,南边也可以走运河入淮水,所以许多商人都选择去宿州。”
“不是说寿州去的... -->>
汴梁城。
龙津桥杨府。
杨厚忠有些疲倦的靠在胡椅上,手中还捏着信纸。
这已经是庶子来的第三封信了。
“今日城内可曾有什么异常?”良久,杨厚忠才问道。
“回大爷,今日城中情况尚好,不过……”旁边的贴身侍从顿了一顿。
“说。”
“据说昨晚亥时张家已经有数十人女眷和老弱登船连夜出城了,还带走了数船家资。”侍从轻声道。
“哦?”杨厚忠微微色变,连张家都开始撤走了?“城防卫军……?”
“大爷,卫军也是乡里乡亲的,这等时候,谁又会有意刁难谁?谁没有一个求人的时候?”侍从苦笑,“今日丑时和寅时,还有贺家和郭家也有一批家眷从东水门外登船南下了。”
杨厚忠摇摇头。
贺家和郭家虽非汴梁城中最顶级的几个世家,但是也都是道得上号的了,现在都纷纷开始撤离。
贺家和郭家素来交好,郭家二子皆投效了江烽,其中一子更是战死,江烽待郭家甚厚,所以大概也是早就有联系,这一次怕是直接去徐州或者寿州了。
“大爷,不仅如此,这一两个月来,汴梁城里东出南下的船紧俏了许多,连郓州、曹州那边的船都上来揽生意了,一样满满实实的南下,几乎每天都有上百船人货登船,码头上的夫子们这两月收入涨了好几倍。”
侍从的话让杨厚忠更感到无语。
这些情况其实他也都知道,梁王殿下也一样清楚,政事堂和枢密院的诸位也心如明镜,但那又如何?难道说你还能不允许人货出城不成?
真要下这条禁令,只怕汴梁城立时就要沸腾起来,没准儿就要出乱子。
再说了,商人要转移这些很容易,你不能说不让商人们做生意吧?夹带在货物里,三五次就能把该转移走的转移走了。
还有,生意做得大的,谁和这汴梁城里的官员们没有点儿瓜葛?
你有门道,我自然也有路子,大家大哥莫说二哥。
各行其道,各显神通,没准儿到地头上了,大家还得要合谋共事,一起当邻居呢。
汴梁城里百万人口,每天百船人货出去,短时间内也见不出什么来,但是若是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迟早会有不一样的时候。
现在是望族大姓和巨贾豪商们纷纷找后路,没准儿马上就是寻常有些家资的士民了,沙陀人和他们背后的杂胡们一旦攻入汴梁城,会带来什么,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只要有一丝可能,恐怕都不会留在汴梁城,想一想,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攻破汉人城池之后的惨剧,稍许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留在汴梁。
虽说沙陀人已经汉化,河东汉人的处境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悲惨,但是这个年代的普通士民本身出门机会就不太多,而且去胡人地方的机会就更少,更多的还是道听途说。
五胡乱华的种种传闻更是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宁肯相信自己的同族人。
“小的们还听说陈留那边码头上人更多,许多人都开始变卖田产,又怕被人知晓,所以都选择从陈留上船南下。”侍从是陈留人,所以知晓这些情况。
“七郎那边你们一直有联系?”杨厚忠突然问道。
侍从一哑,不敢作声。
杨厚忠苦笑,摇摇头,“我不怪你们,这种情况下,谁都要为自己考虑,也罢,你去通知二爷、五爷他们来,商量一下。”
侍从也是跟随杨厚忠多年的老人了,仗着自己为杨家卖命多年,也就不怕有些话能说不能说:“大爷,现在看起来也就是徐州那边是最合适的,要走还得要早走,小的们观察过,从半月前,几乎每天登船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卯时甚少有人行船,现在卯时码头上也一样人声鼎沸。”
“哦?”杨厚忠有些惊讶,汴梁城是不夜禁的,但是像这种大规模的夜间行船,尤其是船队出城,那检查也是相当严格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到过所。
“卫军那边都被买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和人,都是选择寅时和卯时上船,趁着天未亮就出城,直接下徐州,或者走宋城那边到通桥。听说那通桥重新复建为宿州了,历来繁华,交通方便,距离徐州也不远,南边也可以走运河入淮水,所以许多商人都选择去宿州。”
“不是说寿州去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