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潘家园
《鬼吹灯》里,胡八一和王胖子走上摸金之路,皆因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遇到大金牙,后来胡八一和胖子也在潘家园落了脚,做起了生意,可以说潘家园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八十年代初期,而那个时候是没有这个市场的,这个情节被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演义化了。
真实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其雏形起源于1992年上半年。当时一些当地下岗职工,在现址西南马路边的坡上摆摊,把家里的旧家具、旧电器等旧货拿来卖。几个摊,几十个摊,市场就慢慢形成了,并正式定名为潘家园旧货市场。定名“旧货市场”明显是经过考虑的,“古玩”、“文物”太惹眼,“工艺品”又不说明问题,“旧货”的含义就宽泛多了,各种古玩行的杂项都可以囊括其中,而且现在已经不再局限于此,就连“文革”时期的一些时代产物,以及各种民族工艺品也都有人经营。现如今您就看吧,像什么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遗物、毛主席像章、革命样板戏的海报、各种连环画小人书、明清或现代名人的真假字画,历代的陶器、各种真伪的古玉、造假的青铜器,古旧钟表老首饰,五花八门的各种旧货,足能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如今老外们来北京,除了登长城、吃烤鸭之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逛一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各国来京的洋人喜欢来淘宝,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大金牙什么玩意儿都倒腾,做的是“杂项”,并不局限于金石玉器,他称自己的生意为“古玩行”,这个行当里,行话术语是最基本的沟通手段,从介绍、点评、讨价还价、买卖成交,都有着自成一体的用语套口。如果连这些都不明白,就别指望能在潘家园混出名堂来,除了这些行话切口,还有许多规矩讲究。例如,一件买卖双方要交易的明器,得先让人看看货啊,于是卖方就要把明器拿出来。但是您别着急,明器不能过手,不能直接递到想看货的人手中,必须先由卖方自己将明器摆在桌子上,这时候想看货的买家才能伸手从桌上拿起来观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东西掉到地上损坏了,可以分清楚是谁的责任,尤其是瓷器、玉器,千万不能直接过手。倒卖古董的港商明叔和大金牙都是古玩行的人,所以都知道这规矩。
像这些都是约定俗成,是不成文的规定,比起这些行规,更专业的是术语,要是外行听起来,简直就像听言情似的,比如翡翠叫“绿头”,玉器叫“石头”,字画叫“纸片”,复制品叫“下蛋”,卖给外国人叫“洋庄”,卖给国内的叫“本庄”,换东西叫“打仗”,收到了好东西叫“吃仙丹”,做第一笔生意叫“开冲”,到外地收古玩叫“铲地皮”,仿制品做得不高明叫“判眼”,诸如此类,说都说不过来,简直可以出一本字典了。
刚刚讲的那些,都是行家与行家交易时说的,如果碰上不懂这些行话的买主,那就是“菜头”,如果菜头要问的话也都有很圆滑的套话应付,若是问这件东西是哪个朝代的,他就会告诉你这是“明式”,而不说是明朝,问货从哪儿来的,标准答案是“山西侯马”,潘家园中的假货一般都是这种说辞。
古玩行里的行话术语,也是由清末那个时代产生的,然而时至今日,有些古老的行话已不再适用,便逐渐被淘汰出去,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很少,大多都是近代产生的新术语,同以前的行话比起来,有很大差异。
比如行话中同样一个名词和动词,在不同的年代或者不同的区域,或许会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称外出收古玩的为“铲地皮”,也有的称他们为“游击队”,假货还叫做“高老八”或者“高八爷”,而且为了避免露白(“白”是钱财的意思)被别人眼红盯上,在说明价格的时候,都是百分之一,说一块钱,实际上就是一百块钱,一百元即是一万元。
现在总有专家给古玩鉴定价值,其实古玩的价值是很难说的,有市无价或者有价无市的情况很普遍。一件东西,卖家说值多少钱不行,没人买它就不值钱,只有在买家认可的前提下,它才有这个价值。而且古玩真伪难辨,做假的实在是太多了,就连专家也可能有看走眼的情况,京派语言通常叫做“懵买懵卖”,说白了就是“隔着口袋买猫”。
总之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给买卖双方施展眼力、财力和魄力,斗智、斗口、斗心理,极富戏剧色彩的自由市场。就在这个市场中,发生过许多听起来十分传奇的故事,也有许多珍品由此得以浮出水面,有空的话去这里逛一逛,说不定会捡个漏,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也许就让您给赶上了。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在《鬼吹灯》中,胡八一的摸金理论,全来自半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据传此本书出自清朝摸金高人张三链子之手。
世上当真有这本摸金校尉所写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吗?很遗憾,因为事先已经说了,小说中的摸金校尉便是一个虚构的设定,所以《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自然也是作者凭空虚构出来的,就连类似的书都不存在,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一本书,也绝对没有过这十六字风水的传说,不过有一个十六字算命先生的传说,却与风水相去甚远,在这里简单地讲一下。
相传当年有一家姓王的豪族,家中有位千金小姐,某年游至一荒园中,拾得谷穗一枝,这谷穗生得好生奇怪,是从地下一具死人枯骨中生长出来的,上面仅结了一粒饱满异常的谷籽,闻之芳香扑鼻。王小姐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将那谷粒吃了下去。她回家之后,忽有感应,从此怀有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便产下一子。
这个孩子因为没有父亲,只好随母姓王名禅,成年之后便进山学道,自号鬼谷子,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后人称之为王禅老祖,此人不仅能推算万事因果,还能演算日月星辰的变化,称得上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通常算命先生为人算命,都是批八字,而鬼谷子则批十六字,故此又得了一个别名“十六字算命先生”,但鬼谷子批命图没有流传下来,而且这段故事只是民间流传着的一个传说。
真正的鬼谷子是确有其人的,他活跃于战国时代,以乡里族姓王,而不知其名,因住于鬼谷,遂以鬼谷先生称之。战国时著名的风云人物张仪、苏秦都拜在鬼谷子门下习纵横之学,并精通相术及兵法,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孙膑也是鬼谷先生的弟子。鬼谷先
潘家园
《鬼吹灯》里,胡八一和王胖子走上摸金之路,皆因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遇到大金牙,后来胡八一和胖子也在潘家园落了脚,做起了生意,可以说潘家园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纽带。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八十年代初期,而那个时候是没有这个市场的,这个情节被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演义化了。
真实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其雏形起源于1992年上半年。当时一些当地下岗职工,在现址西南马路边的坡上摆摊,把家里的旧家具、旧电器等旧货拿来卖。几个摊,几十个摊,市场就慢慢形成了,并正式定名为潘家园旧货市场。定名“旧货市场”明显是经过考虑的,“古玩”、“文物”太惹眼,“工艺品”又不说明问题,“旧货”的含义就宽泛多了,各种古玩行的杂项都可以囊括其中,而且现在已经不再局限于此,就连“文革”时期的一些时代产物,以及各种民族工艺品也都有人经营。现如今您就看吧,像什么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遗物、毛主席像章、革命样板戏的海报、各种连环画小人书、明清或现代名人的真假字画,历代的陶器、各种真伪的古玉、造假的青铜器,古旧钟表老首饰,五花八门的各种旧货,足能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如今老外们来北京,除了登长城、吃烤鸭之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逛一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各国来京的洋人喜欢来淘宝,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大金牙什么玩意儿都倒腾,做的是“杂项”,并不局限于金石玉器,他称自己的生意为“古玩行”,这个行当里,行话术语是最基本的沟通手段,从介绍、点评、讨价还价、买卖成交,都有着自成一体的用语套口。如果连这些都不明白,就别指望能在潘家园混出名堂来,除了这些行话切口,还有许多规矩讲究。例如,一件买卖双方要交易的明器,得先让人看看货啊,于是卖方就要把明器拿出来。但是您别着急,明器不能过手,不能直接递到想看货的人手中,必须先由卖方自己将明器摆在桌子上,这时候想看货的买家才能伸手从桌上拿起来观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东西掉到地上损坏了,可以分清楚是谁的责任,尤其是瓷器、玉器,千万不能直接过手。倒卖古董的港商明叔和大金牙都是古玩行的人,所以都知道这规矩。
像这些都是约定俗成,是不成文的规定,比起这些行规,更专业的是术语,要是外行听起来,简直就像听言情似的,比如翡翠叫“绿头”,玉器叫“石头”,字画叫“纸片”,复制品叫“下蛋”,卖给外国人叫“洋庄”,卖给国内的叫“本庄”,换东西叫“打仗”,收到了好东西叫“吃仙丹”,做第一笔生意叫“开冲”,到外地收古玩叫“铲地皮”,仿制品做得不高明叫“判眼”,诸如此类,说都说不过来,简直可以出一本字典了。
刚刚讲的那些,都是行家与行家交易时说的,如果碰上不懂这些行话的买主,那就是“菜头”,如果菜头要问的话也都有很圆滑的套话应付,若是问这件东西是哪个朝代的,他就会告诉你这是“明式”,而不说是明朝,问货从哪儿来的,标准答案是“山西侯马”,潘家园中的假货一般都是这种说辞。
古玩行里的行话术语,也是由清末那个时代产生的,然而时至今日,有些古老的行话已不再适用,便逐渐被淘汰出去,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很少,大多都是近代产生的新术语,同以前的行话比起来,有很大差异。
比如行话中同样一个名词和动词,在不同的年代或者不同的区域,或许会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称外出收古玩的为“铲地皮”,也有的称他们为“游击队”,假货还叫做“高老八”或者“高八爷”,而且为了避免露白(“白”是钱财的意思)被别人眼红盯上,在说明价格的时候,都是百分之一,说一块钱,实际上就是一百块钱,一百元即是一万元。
现在总有专家给古玩鉴定价值,其实古玩的价值是很难说的,有市无价或者有价无市的情况很普遍。一件东西,卖家说值多少钱不行,没人买它就不值钱,只有在买家认可的前提下,它才有这个价值。而且古玩真伪难辨,做假的实在是太多了,就连专家也可能有看走眼的情况,京派语言通常叫做“懵买懵卖”,说白了就是“隔着口袋买猫”。
总之潘家园旧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给买卖双方施展眼力、财力和魄力,斗智、斗口、斗心理,极富戏剧色彩的自由市场。就在这个市场中,发生过许多听起来十分传奇的故事,也有许多珍品由此得以浮出水面,有空的话去这里逛一逛,说不定会捡个漏,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也许就让您给赶上了。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在《鬼吹灯》中,胡八一的摸金理论,全来自半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据传此本书出自清朝摸金高人张三链子之手。
世上当真有这本摸金校尉所写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吗?很遗憾,因为事先已经说了,小说中的摸金校尉便是一个虚构的设定,所以《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自然也是作者凭空虚构出来的,就连类似的书都不存在,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一本书,也绝对没有过这十六字风水的传说,不过有一个十六字算命先生的传说,却与风水相去甚远,在这里简单地讲一下。
相传当年有一家姓王的豪族,家中有位千金小姐,某年游至一荒园中,拾得谷穗一枝,这谷穗生得好生奇怪,是从地下一具死人枯骨中生长出来的,上面仅结了一粒饱满异常的谷籽,闻之芳香扑鼻。王小姐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将那谷粒吃了下去。她回家之后,忽有感应,从此怀有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便产下一子。
这个孩子因为没有父亲,只好随母姓王名禅,成年之后便进山学道,自号鬼谷子,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后人称之为王禅老祖,此人不仅能推算万事因果,还能演算日月星辰的变化,称得上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通常算命先生为人算命,都是批八字,而鬼谷子则批十六字,故此又得了一个别名“十六字算命先生”,但鬼谷子批命图没有流传下来,而且这段故事只是民间流传着的一个传说。
真正的鬼谷子是确有其人的,他活跃于战国时代,以乡里族姓王,而不知其名,因住于鬼谷,遂以鬼谷先生称之。战国时著名的风云人物张仪、苏秦都拜在鬼谷子门下习纵横之学,并精通相术及兵法,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孙膑也是鬼谷先生的弟子。鬼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