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勋向荀彧提到的所谓《汉记》,后世名为《东观汉记》,乃是东汉一朝的断代史。最初是汉明帝命班固、陈宗等人编纂《世祖(光武帝)本纪》,班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事迹,以此为发端,后世逐渐增添,一直从光武朝写到灵帝朝。
灵帝朝《汉记》最主要的编纂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伯喈。后来他得罪了司徒王允,将罹死罪,乃“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你可以刺我的面、膑我的足,只求留下一条性命,我好把《汉记》给修完喽。谁料想王允一瞪眼:“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力排众议,还是把蔡邕给砍了。
所以说,没能修完《汉记》……更准确点儿来说,是未能把灵帝朝的《汉记》修完,并兼及少帝朝和献帝朝初期事,此乃蔡伯喈临终前最大的遗憾也。因此等到是勋从草莽中救出蔡昭姬,献给曹操,曹操将之嫁于王粲,夫妇二人就商量着,得帮忙父亲和老师把这心愿给达成了呀。
此即是勋所言“王仲宣夫妇欲绍承蔡伯喈之志,以续《汉记》”的意思。
是勋问荀彧听没听说过这回事儿,荀彧点头:“颇有所闻也。”因而是勋就说啦,王氏夫妇最近求到了自己头上,请自己也帮忙撰写部分篇章。
因为《东观汉记》跟其它官修断代史不尽相同,一是本朝人写本朝事,二是开放式集体创作。比方说最后一个编写班子,除蔡邕外就还包括了马日磾、杨彪、卢植和韩说等。是勋文名很盛,再加上又为儒宗,对史书更有研究,所以王粲夫妇就求到了他的头上。
说完前情。是勋这才道出来意:“因及义真公事,勋年幼未能识面,有所不解,故来求问令君。”
所谓“义真公”,就是指的已故名臣皇甫嵩,字义真。是勋说啦。正好我该着写皇甫嵩的传,只可惜年纪太轻,跟他从来就没有见过面,相关他的事迹大多得自二手资料,不老靠谱的。荀令君您当初在朝中为官。跟皇甫嵩应该是见过面的,所以这才来找您核实、求证啦。
荀彧闻言,不禁莞尔一笑:“宏辅但问,若吾知者,必无所隐也。”
荀文若那是多敏的人啊,是勋话才出口,他心中便即洞明澄澈——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这并非你真实的来意啊!
要找跟皇甫嵩相熟的人。朝中一抓一大把,且轮不到我哪,你怎么会想到来问我的?想当初在灵帝朝、少帝朝。以及董卓擅政的献帝朝初期,我虽在朝中,不过小小的守宫令而已,我是认得皇甫将军,他可未必能认得我。还不如我侄儿荀攸,当时为黄门侍郎。才有机会接触皇甫嵩那种级别的高官。
是啊,荀攸跟随丞相出征在外。你一时间揪不着他来打问,然而为人作传。这是大事儿,丝毫也轻忽不得,搜集资料宁缓毋疾,你有必要如此急切吗?大晚上的突然跑过来问我?此必别有意图也。
不过荀彧倒是也挺感兴趣,是勋这么着急来找自己,究竟想说些什么呢?与前日宴会,以及其后遣公达相访致歉有无关联呢?所以并没有一口回绝说我也不清楚,你问别人去吧。
荀彧表示可以继续听是勋说下去,有什么问题尽管开口,是勋拱手致谢,然后顿了一顿,便即相询:“闻朝廷诏董卓为并州牧,使其将兵付义真公而履任,卓不从。义真公有从子郦,时在军中,说卓被诏,不肯委兵,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请义真公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可为桓、文之事。然义真公不肯从,止显奏其事,以待朝廷之裁,终至董卓入京,觊觎神器——未知此事有诸?”
想当年董卓跟随着皇甫嵩,一起在关西征剿叛乱的羌胡,朝廷以其有割据之势,因此拜为并州牧,要他把兵马全都交给皇甫嵩,自己一个人前往并州去。但是董卓不甘心交出兵权,反复上奏找理由,迟迟不肯履任。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就对叔父说:“董卓接到诏书却不肯交出兵权,这是抗命之举;他因为京城动荡混乱(何进与常侍之争),不肯立刻启程,明显怀有奸谋。您身为主将元戎,就应当发兵讨伐,对上彰显自己的忠义,对下除掉国家的祸害,这是齐桓、晋文的匡扶之业啊。”然而皇甫嵩不肯听从,只知道向朝廷写上奏,弹劾董卓,最终酿成了董卓进京,擅权乱政、废立天子的恶果。
是勋问荀彧,确实有这事儿么?
荀文若微微点头:“彧亦... -->>
是勋向荀彧提到的所谓《汉记》,后世名为《东观汉记》,乃是东汉一朝的断代史。最初是汉明帝命班固、陈宗等人编纂《世祖(光武帝)本纪》,班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事迹,以此为发端,后世逐渐增添,一直从光武朝写到灵帝朝。
灵帝朝《汉记》最主要的编纂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伯喈。后来他得罪了司徒王允,将罹死罪,乃“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你可以刺我的面、膑我的足,只求留下一条性命,我好把《汉记》给修完喽。谁料想王允一瞪眼:“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力排众议,还是把蔡邕给砍了。
所以说,没能修完《汉记》……更准确点儿来说,是未能把灵帝朝的《汉记》修完,并兼及少帝朝和献帝朝初期事,此乃蔡伯喈临终前最大的遗憾也。因此等到是勋从草莽中救出蔡昭姬,献给曹操,曹操将之嫁于王粲,夫妇二人就商量着,得帮忙父亲和老师把这心愿给达成了呀。
此即是勋所言“王仲宣夫妇欲绍承蔡伯喈之志,以续《汉记》”的意思。
是勋问荀彧听没听说过这回事儿,荀彧点头:“颇有所闻也。”因而是勋就说啦,王氏夫妇最近求到了自己头上,请自己也帮忙撰写部分篇章。
因为《东观汉记》跟其它官修断代史不尽相同,一是本朝人写本朝事,二是开放式集体创作。比方说最后一个编写班子,除蔡邕外就还包括了马日磾、杨彪、卢植和韩说等。是勋文名很盛,再加上又为儒宗,对史书更有研究,所以王粲夫妇就求到了他的头上。
说完前情。是勋这才道出来意:“因及义真公事,勋年幼未能识面,有所不解,故来求问令君。”
所谓“义真公”,就是指的已故名臣皇甫嵩,字义真。是勋说啦。正好我该着写皇甫嵩的传,只可惜年纪太轻,跟他从来就没有见过面,相关他的事迹大多得自二手资料,不老靠谱的。荀令君您当初在朝中为官。跟皇甫嵩应该是见过面的,所以这才来找您核实、求证啦。
荀彧闻言,不禁莞尔一笑:“宏辅但问,若吾知者,必无所隐也。”
荀文若那是多敏的人啊,是勋话才出口,他心中便即洞明澄澈——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这并非你真实的来意啊!
要找跟皇甫嵩相熟的人。朝中一抓一大把,且轮不到我哪,你怎么会想到来问我的?想当初在灵帝朝、少帝朝。以及董卓擅政的献帝朝初期,我虽在朝中,不过小小的守宫令而已,我是认得皇甫将军,他可未必能认得我。还不如我侄儿荀攸,当时为黄门侍郎。才有机会接触皇甫嵩那种级别的高官。
是啊,荀攸跟随丞相出征在外。你一时间揪不着他来打问,然而为人作传。这是大事儿,丝毫也轻忽不得,搜集资料宁缓毋疾,你有必要如此急切吗?大晚上的突然跑过来问我?此必别有意图也。
不过荀彧倒是也挺感兴趣,是勋这么着急来找自己,究竟想说些什么呢?与前日宴会,以及其后遣公达相访致歉有无关联呢?所以并没有一口回绝说我也不清楚,你问别人去吧。
荀彧表示可以继续听是勋说下去,有什么问题尽管开口,是勋拱手致谢,然后顿了一顿,便即相询:“闻朝廷诏董卓为并州牧,使其将兵付义真公而履任,卓不从。义真公有从子郦,时在军中,说卓被诏,不肯委兵,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请义真公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可为桓、文之事。然义真公不肯从,止显奏其事,以待朝廷之裁,终至董卓入京,觊觎神器——未知此事有诸?”
想当年董卓跟随着皇甫嵩,一起在关西征剿叛乱的羌胡,朝廷以其有割据之势,因此拜为并州牧,要他把兵马全都交给皇甫嵩,自己一个人前往并州去。但是董卓不甘心交出兵权,反复上奏找理由,迟迟不肯履任。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就对叔父说:“董卓接到诏书却不肯交出兵权,这是抗命之举;他因为京城动荡混乱(何进与常侍之争),不肯立刻启程,明显怀有奸谋。您身为主将元戎,就应当发兵讨伐,对上彰显自己的忠义,对下除掉国家的祸害,这是齐桓、晋文的匡扶之业啊。”然而皇甫嵩不肯听从,只知道向朝廷写上奏,弹劾董卓,最终酿成了董卓进京,擅权乱政、废立天子的恶果。
是勋问荀彧,确实有这事儿么?
荀文若微微点头:“彧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