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那伊格那提耶夫的野望 (2/2)
笔趣阁 www.bqg34.org,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况且,不弯下腰就捡不到蘑菇。”
戈尔恰科夫认为,“既然帝国迟早要回到世界舞台,那于欧罗巴以外在远东另辟蹊径也无不可。毕竟,对手可比英佛等国虚弱的多。”
不过,戈尔恰科夫也同意“不要过分刺激英吉利人”,因此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手段灵活地寻求帝国在东方的空间”。
1857年4月,当伊格那提耶夫到达香江后,他欣喜地发现,英吉利已经与唐人开始交战了。
果然,在表明鲁西亚并无联手唐人之意后,英人的敌意大减。
随后自己到处打着调停的旗帜,和米人特使列卫廉一起左右逢源,最终在“亚罗号战争”中捞到了不少好处——除了没有战败赔款外,鲁米两国在1858年《津门条约》中得到的利益与英佛一般无二。
但美中不足的是,英吉利人依然对鲁西亚存有一定的警惕,居然将阿穆尔河口的庙屯列为六大通商口岸之一。要知道,唐人的庙屯就是帝国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这可是以已故皇帝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自己苦劝之下,英吉利特使额尔金依然不肯松口,甚至当着列卫廉和佛兰西特使格洛斯的面,讽刺自己贪得无厌,“在虚弱的时候,北方的熊仍旧不忘盯着别人的猎物。甚至在被给予一定食物后,依然保持着依旧的贪婪!”
可恨,因为之前“北太平洋和中华海探险考察船队”参与堪察加军势运输的事,受到英吉利警告的米人不肯公开支持自己,而佛兰西人又全面倒向英吉利,自己落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见势不妙,当时自己只好退让,连阿穆尔河中下游的通行权都共享出来——反正是慷唐人之慨,又没损害到鲁西亚的利益。而远东荒僻,想必其它国度没有多少精力关注此地,等时间一长,此地
必然彻底落入鲁西亚的掌握。
想到此处,伊格那提耶夫对帝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普嘉廷很是不满——他早就发信要求普嘉廷果断采取行动,趁着亚罗号战争正酣的大好机会,筹集重兵在阿穆尔河中下游对唐人施加压力,这样才能配合好自己的外事行动,从而狠捞一笔。
但普嘉廷这个造成鄂霍茨克区舰队覆没的家伙,一定是在孤身逃跑中丧失了宝贵的勇气,居然说什么,“这样做必然引起英佛联军的干涉!”
真是帝国之耻!和战死的上任总督穆拉维约夫比起来,此人完全配不上帝国总督的位置。
如果普嘉廷知道伊格那提耶夫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穆拉维约夫弄丢了大批黄金,要知道这可是大贵族们在阿拉斯加千辛万苦才搞到的。结果自己战死了不说,其后家人都不得安宁,要不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体恤心腹,穆拉维约夫家族连死后的哀荣都落不到手里。
反正普嘉廷是不准备冒险,在没有圣彼得堡的明确命令下,谁也不能让他出兵!——在直秀这只蝴蝶的影响下,远东的事态发展越来越诡异。
尽管如此,伊格那提耶夫自认自己出使的任务完成得依然不错,没费一兵一卒就拿到了唐人的约定,充分证明了自己手段高超。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在扶桑失手。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可这次花没摘到却险些被刺伤了手——这个被认为的蕞尔小国,居然敢抗拒帝国的要求!
可谁能知道,扶桑这个封闭落后的国度居然有人知道《万国公法》呢!
在哪个叫什么崛直秀的辩护下,本来偏袒自己的英米两国公使居然就此转变了态度。
其实,伊格那提耶夫也知道,根子不在此处,就算扶桑人说得再好,如果额尔金、哈里斯坚定地支持自己,事情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变化。
但问题是,自己要求扶桑割让北方大岛的事引发了额尔金的警惕,英人觉得鲁西亚依然谋求在北太平洋方面的拓展,而这无疑不符合其一直坚持的海洋战略——将鲁西亚封闭成为一个近海国度。
至于米人哈里斯,也暗示自己不要狮子大开口。
其实哈里斯的意思伊格那提耶夫懂,说白了就是不要抢他的风头: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压迫扶桑通商,就此而论,哈里斯无疑是外事官僚的顶峰。但如果自己割占了一个大岛,那无疑哈里斯的功绩就会逊色很多。
但这真是冤枉啊!
其实割让大岛的提议,只是自己的手段而已。
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外事官不都这么干!
可尽管自己一再解释割地只是谈判的一种策略而已,但英米两方的态度还是起了变化。
而协调会上的失利则提供了借口,英米两国的特使居然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压制鲁西亚,不要破坏当今的大好局面”!
伊格那提耶夫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所以立即申请休庭,准备用帝国的传统方法——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箱馆之战证明了他目光精准,扶桑军势不堪一击,之前1857年的水军战败只不过是大意而已。
伊格那提耶夫坚信:
“只要帝国水军按照条例作战,那胜利唾手可得。
等占领白主后,自己就回师江户,扶桑方面必然卑躬屈膝。
大岛的割让虽然难以实现,但让扶桑方面赔一大笔是肯定没问题的,而这将给自己的远东之行一个完美的结束。”
况且,不弯下腰就捡不到蘑菇。”
戈尔恰科夫认为,“既然帝国迟早要回到世界舞台,那于欧罗巴以外在远东另辟蹊径也无不可。毕竟,对手可比英佛等国虚弱的多。”
不过,戈尔恰科夫也同意“不要过分刺激英吉利人”,因此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手段灵活地寻求帝国在东方的空间”。
1857年4月,当伊格那提耶夫到达香江后,他欣喜地发现,英吉利已经与唐人开始交战了。
果然,在表明鲁西亚并无联手唐人之意后,英人的敌意大减。
随后自己到处打着调停的旗帜,和米人特使列卫廉一起左右逢源,最终在“亚罗号战争”中捞到了不少好处——除了没有战败赔款外,鲁米两国在1858年《津门条约》中得到的利益与英佛一般无二。
但美中不足的是,英吉利人依然对鲁西亚存有一定的警惕,居然将阿穆尔河口的庙屯列为六大通商口岸之一。要知道,唐人的庙屯就是帝国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这可是以已故皇帝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自己苦劝之下,英吉利特使额尔金依然不肯松口,甚至当着列卫廉和佛兰西特使格洛斯的面,讽刺自己贪得无厌,“在虚弱的时候,北方的熊仍旧不忘盯着别人的猎物。甚至在被给予一定食物后,依然保持着依旧的贪婪!”
可恨,因为之前“北太平洋和中华海探险考察船队”参与堪察加军势运输的事,受到英吉利警告的米人不肯公开支持自己,而佛兰西人又全面倒向英吉利,自己落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见势不妙,当时自己只好退让,连阿穆尔河中下游的通行权都共享出来——反正是慷唐人之慨,又没损害到鲁西亚的利益。而远东荒僻,想必其它国度没有多少精力关注此地,等时间一长,此地
必然彻底落入鲁西亚的掌握。
想到此处,伊格那提耶夫对帝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普嘉廷很是不满——他早就发信要求普嘉廷果断采取行动,趁着亚罗号战争正酣的大好机会,筹集重兵在阿穆尔河中下游对唐人施加压力,这样才能配合好自己的外事行动,从而狠捞一笔。
但普嘉廷这个造成鄂霍茨克区舰队覆没的家伙,一定是在孤身逃跑中丧失了宝贵的勇气,居然说什么,“这样做必然引起英佛联军的干涉!”
真是帝国之耻!和战死的上任总督穆拉维约夫比起来,此人完全配不上帝国总督的位置。
如果普嘉廷知道伊格那提耶夫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穆拉维约夫弄丢了大批黄金,要知道这可是大贵族们在阿拉斯加千辛万苦才搞到的。结果自己战死了不说,其后家人都不得安宁,要不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体恤心腹,穆拉维约夫家族连死后的哀荣都落不到手里。
反正普嘉廷是不准备冒险,在没有圣彼得堡的明确命令下,谁也不能让他出兵!——在直秀这只蝴蝶的影响下,远东的事态发展越来越诡异。
尽管如此,伊格那提耶夫自认自己出使的任务完成得依然不错,没费一兵一卒就拿到了唐人的约定,充分证明了自己手段高超。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在扶桑失手。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可这次花没摘到却险些被刺伤了手——这个被认为的蕞尔小国,居然敢抗拒帝国的要求!
可谁能知道,扶桑这个封闭落后的国度居然有人知道《万国公法》呢!
在哪个叫什么崛直秀的辩护下,本来偏袒自己的英米两国公使居然就此转变了态度。
其实,伊格那提耶夫也知道,根子不在此处,就算扶桑人说得再好,如果额尔金、哈里斯坚定地支持自己,事情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变化。
但问题是,自己要求扶桑割让北方大岛的事引发了额尔金的警惕,英人觉得鲁西亚依然谋求在北太平洋方面的拓展,而这无疑不符合其一直坚持的海洋战略——将鲁西亚封闭成为一个近海国度。
至于米人哈里斯,也暗示自己不要狮子大开口。
其实哈里斯的意思伊格那提耶夫懂,说白了就是不要抢他的风头: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压迫扶桑通商,就此而论,哈里斯无疑是外事官僚的顶峰。但如果自己割占了一个大岛,那无疑哈里斯的功绩就会逊色很多。
但这真是冤枉啊!
其实割让大岛的提议,只是自己的手段而已。
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外事官不都这么干!
可尽管自己一再解释割地只是谈判的一种策略而已,但英米两方的态度还是起了变化。
而协调会上的失利则提供了借口,英米两国的特使居然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压制鲁西亚,不要破坏当今的大好局面”!
伊格那提耶夫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所以立即申请休庭,准备用帝国的传统方法——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箱馆之战证明了他目光精准,扶桑军势不堪一击,之前1857年的水军战败只不过是大意而已。
伊格那提耶夫坚信:
“只要帝国水军按照条例作战,那胜利唾手可得。
等占领白主后,自己就回师江户,扶桑方面必然卑躬屈膝。
大岛的割让虽然难以实现,但让扶桑方面赔一大笔是肯定没问题的,而这将给自己的远东之行一个完美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