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浴血大鹏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王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嘉靖皇帝无疑是其中最奇葩的皇帝之一。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佑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号天池钓叟、雷轩、尧斋,年号“嘉靖”。
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湖北安陆兴王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他奇葩之一是曾经二十年不早朝。有人说,嘉靖帝有足疾。通俗地讲就是不知什么原因他腿瘸了,天子威仪很重要,所以不上朝。还有人说他不上朝,是因为炼丹修仙。其实嘉靖帝之所以二十多年不上朝,除了他要炼丹外,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与朝会制度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每日举行朝会太累。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之外,几乎没有每天都会上早朝的皇帝。早朝确实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太和门接见百官,举行早朝,处理各种事务,而且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如今的人们还有双休日睡懒觉,可皇帝却不行,因为每天的早朝在等着他。
其实不仅皇帝懒得上朝,就连文武百官也经常不去。明宣宗在位期间,有一次早朝后,鸿胪寺官员向皇帝奏报,居然有五百多名文武官员没有上朝,其中“失朝”两三次者达到三百余人。虽然没去的官员受到了皇帝的惩处,但官员不去上朝的事情却经常发生。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一次“失朝”的官员达到1160人!其二,早朝逐渐失去作用。朱元璋确实将早朝作为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可是自从朱棣即位之后,早朝的功能逐渐开始淡化,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逐步形成。明宣宗死后,年仅9岁的明英宗即位,根本不具备当朝决断的能力,内阁的作用更加突显。与此同时,明朝形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负责“批红”的这么一套政治流程。
皇帝不需要上朝,也能通过内阁、司礼监来处理各种军国政务。到了明宪宗时期,规定每遇寒暑之日,皇帝只在朝会上处理五件事。另外,早朝上处理的政务已经流程化,甚至连皇帝说的话都已经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早朝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徒具虚文,“奉天门奏事,徒为观听之具”。
明朝的其他皇帝虽然不愿意每天上朝,但还能坚持上朝,到了嘉靖帝这里,他打破了常规,干脆就不上朝了。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425名官员没有谢恩,嘉靖帝趁机说道:“早朝率多弥文,至军国大务,何尝不日经心?”到了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骑兵兵临北京城下,在百官呼吁下,嘉靖帝不得不露面,在奉天殿举行朝会。
但是嘉靖帝却将文武百官骂了一通,同时说出了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朕中夜之分,亦亲处分,辅赞大臣日夕左右,未顷刻有滞于军机,而朝堂一坐亦何益?”意思是说,朕到半夜都还在处理政务,内阁大臣们日夜辅佐,一点没有耽误军国大事,到朝堂上坐坐有什么用!嘉靖帝所说的并不是假话,明朝朝会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还有一个奇葩之处就是,嘉靖好“清词”。很多时候跟内阁的交流都靠“清词”来上传下达,搞得朝堂神神叨叨,咋咋呼呼。青词是道教斋天醮神时写奏告文书的一种文体,除了词还有几十种形式,主要用途是向神仙谢罪、禳灾、保佑平安之类,因为最终是神仙阅读,会按神仙的文化程度做形式上的区分。
到了嘉靖青词又到一个巅峰,不过这个巅峰只集中在文人的超高阶层,至少不常见嘉靖的人没资格写。按说青词只是祭天,把唐宋的青词质量和唐宋的诗词相比,质量是很次的,但嘉靖时的青词都质量过硬,因为不仅老天爷要满意,嘉靖也要满意,他是会认真批改作业的,这就导致给嘉靖写的青词一定要高大上,但不能假大空。
我们现在提到嘉靖的内阁很容易受《明史》对他们“青词宰相”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干扰。张廷玉修《明史》代表皇帝,是有大清政治立场的,他要用嘉靖修玄、隆庆荒淫、万历懒惰、泰昌药丸、天启党争、崇祯刚愎来对明后期的皇帝下个都不是好东西的定义,这样明朝的亡国才从道义上说是气数已尽,给满人入主中原立一个正义的牌坊。女真是嘉靖末万历初从东北抬头崛起,只有说大明皇帝的坏话才能让爱新觉罗不背叛臣贼子的罪名。
大明王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嘉靖皇帝无疑是其中最奇葩的皇帝之一。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佑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号天池钓叟、雷轩、尧斋,年号“嘉靖”。
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湖北安陆兴王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他奇葩之一是曾经二十年不早朝。有人说,嘉靖帝有足疾。通俗地讲就是不知什么原因他腿瘸了,天子威仪很重要,所以不上朝。还有人说他不上朝,是因为炼丹修仙。其实嘉靖帝之所以二十多年不上朝,除了他要炼丹外,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与朝会制度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每日举行朝会太累。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之外,几乎没有每天都会上早朝的皇帝。早朝确实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太和门接见百官,举行早朝,处理各种事务,而且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如今的人们还有双休日睡懒觉,可皇帝却不行,因为每天的早朝在等着他。
其实不仅皇帝懒得上朝,就连文武百官也经常不去。明宣宗在位期间,有一次早朝后,鸿胪寺官员向皇帝奏报,居然有五百多名文武官员没有上朝,其中“失朝”两三次者达到三百余人。虽然没去的官员受到了皇帝的惩处,但官员不去上朝的事情却经常发生。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一次“失朝”的官员达到1160人!其二,早朝逐渐失去作用。朱元璋确实将早朝作为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可是自从朱棣即位之后,早朝的功能逐渐开始淡化,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逐步形成。明宣宗死后,年仅9岁的明英宗即位,根本不具备当朝决断的能力,内阁的作用更加突显。与此同时,明朝形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负责“批红”的这么一套政治流程。
皇帝不需要上朝,也能通过内阁、司礼监来处理各种军国政务。到了明宪宗时期,规定每遇寒暑之日,皇帝只在朝会上处理五件事。另外,早朝上处理的政务已经流程化,甚至连皇帝说的话都已经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早朝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徒具虚文,“奉天门奏事,徒为观听之具”。
明朝的其他皇帝虽然不愿意每天上朝,但还能坚持上朝,到了嘉靖帝这里,他打破了常规,干脆就不上朝了。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425名官员没有谢恩,嘉靖帝趁机说道:“早朝率多弥文,至军国大务,何尝不日经心?”到了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骑兵兵临北京城下,在百官呼吁下,嘉靖帝不得不露面,在奉天殿举行朝会。
但是嘉靖帝却将文武百官骂了一通,同时说出了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朕中夜之分,亦亲处分,辅赞大臣日夕左右,未顷刻有滞于军机,而朝堂一坐亦何益?”意思是说,朕到半夜都还在处理政务,内阁大臣们日夜辅佐,一点没有耽误军国大事,到朝堂上坐坐有什么用!嘉靖帝所说的并不是假话,明朝朝会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还有一个奇葩之处就是,嘉靖好“清词”。很多时候跟内阁的交流都靠“清词”来上传下达,搞得朝堂神神叨叨,咋咋呼呼。青词是道教斋天醮神时写奏告文书的一种文体,除了词还有几十种形式,主要用途是向神仙谢罪、禳灾、保佑平安之类,因为最终是神仙阅读,会按神仙的文化程度做形式上的区分。
到了嘉靖青词又到一个巅峰,不过这个巅峰只集中在文人的超高阶层,至少不常见嘉靖的人没资格写。按说青词只是祭天,把唐宋的青词质量和唐宋的诗词相比,质量是很次的,但嘉靖时的青词都质量过硬,因为不仅老天爷要满意,嘉靖也要满意,他是会认真批改作业的,这就导致给嘉靖写的青词一定要高大上,但不能假大空。
我们现在提到嘉靖的内阁很容易受《明史》对他们“青词宰相”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干扰。张廷玉修《明史》代表皇帝,是有大清政治立场的,他要用嘉靖修玄、隆庆荒淫、万历懒惰、泰昌药丸、天启党争、崇祯刚愎来对明后期的皇帝下个都不是好东西的定义,这样明朝的亡国才从道义上说是气数已尽,给满人入主中原立一个正义的牌坊。女真是嘉靖末万历初从东北抬头崛起,只有说大明皇帝的坏话才能让爱新觉罗不背叛臣贼子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