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木卫三水晶宫计划 二 (1/2)
笔趣阁 www.bqg34.org,舰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有人,做最后的装备检查。”在这生命的禁区里,不会有男孩子与女孩子之分,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里只有为身后二十万人生存而努力的志愿者。四十四名志愿者排着队,站在穿梭机货舱门口,作为领队的李寒云下达着最后一次自检命令。要知道,舱外可是零下一百七十度,要是身上的装备有任何的纰漏,那都是致命的,出去的一瞬间就会被低温环境快速夺走热量,眨眼间便被冻成一座冰雕。
木卫三的风景……怎么呢,当李寒云第一次脚踏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时,他是激动的,此时正是白天,视野也十分良好,但眼前一片冰封的景色,他怎么都无法将这里与将来二十万人繁衍栖息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什么北国冰封万里雪飘,他丝毫没有那样的心情,心中只有沉甸甸的压力。
虽然他只是愣神了片刻,但其她人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事先制定好的行动预案。首先从穿梭机上开下来的是一辆移动工作站,这是由一名原日本三菱重工的见习工程师山本浩之设计的。他本身其实相当的有才华,这是他和公司里的几名年轻人一起,为曾经的南极工作站项目设计的一款移动工作站,但是在日本那个等级制度森严,即使是企业也要论资排辈的环境下,他们的才能完全得不到发挥,这个设计方案最终无疾而终。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的设计将在比南极更严苛十倍不止的木卫三上发光发热。
这个工作站其实严格来应该是.0版本,原本的1.0根本无法适应木卫三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整个工作站的外壳是直接拆解了安娜号的外装甲制造的,不仅能很好的隔绝严苛的低温环境,而且对放射线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最关键的是,这原本是战舰装甲,而且是地球人根本制造不出来的特种合金装甲,防护力也是相当的出色。工作站内部由原本的四台柴油发电机供电,被替换成了飞船上的电浆电池,电浆电池的电量一次蓄满理论上可以提供工作站运行至少一个月,如果考虑到给其它机械提供能量,至少也能撑好几天。而安娜号不仅可以通过穿梭机为移动工作站带来新的电浆电池,还能通过激光为其充电,只不过这样损耗有些大,而且还有些麻烦和危险,所以远不如更换电池来得方便。
工作站里储备有一个月份量的食物,因为不知道木卫三的冰层能不能直接化开了饮用,所以淡水也备足了半个月的份,省一省,再通过简易净化器再循环出一些淡水来,撑上一个月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这个工作站有像是红色警戒里的基地车,不过没有那么无所不能就是了,穿梭机很快便飞走了,而她们一群志愿者们则流了下来,开始动手将工作站彻底展开。
冰层的硬度并没有李寒云想的那么硬,带有巨大金刚石钻头的钻机轻易地便在零下一百七十度低温环境下的冰层上钻出一个个用于固定的深井,当基座被完成时,穿梭机又一次降落了下来,这次带来的是一台盾构机,这是由曾经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工作的王金鑫提供的设计图纸,盾构机的全称应该是盾构隧道掘进机,虽然和普通的盾构机挖直线隧道稍稍有些不同,这台盾构机其实更像是美国动画里在地底钻来钻去的掘进机那样,要一直朝下螺旋形挖出一条通道来,但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
当移动工作站搭建完毕,穿梭机又降落了两次,盾构机正式开始掘进工作。工作刚开始,李寒云就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因为在他看来,冰的温度越低,自然硬度也就越高。冰在零度时,硬度为一到二级,温度在零下十五度时,硬度为二到三级,温度在零下四十度时,硬度为四级,温度在零下五十度时,硬度为六级,那么零下一百七十度时,硬度应该是多少级?当然,这种拍脑袋想当然的科学是靠不住的,其实冰是自然界中同一物质晶胞结构最多的物质。材料学领域中有一句话,叫做结构决定性能,的就是这个晶胞结构。冰在晶胞结构上就注定了无法和金刚石相比。
人类已知的冰的晶胞结构从冰-i到冰-ii一共二十多种,就拿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冰-ih,也就是六方晶系冰一来。冰-ih的结构中,每一个氧原子的周围都有呈四面体状配位的四个氧原子,氧-氧键长约.76埃(一埃等于十的负十次方米,也就是零一纳米),在氧-氧连线上只有一个氢原子,键长约氧--0.96埃--氢--1.80埃--氧。氧原子周围的氢原子的分布可以是无序的,也可以是有序的。如果氢原子分布无序,则一个氧周围分布有四个占位度为0.5的氢原子,此时结构的对称性较高(为p6/mmc空间群);如果分布有序,则一个氧周围有两个氢,对称性为p6cm空间群。
再来看看金刚石,是碳的共价晶体,等轴晶系。实际上,金刚石的晶胞可看作是面心立方晶胞与沿体对角线向下平移四分之一的自身的复合体,所以金刚石达到了几何上的稳态,碳-碳共价键强度和稳定性又高,硬度自然就大了。在这两上(几何稳定性和化学键强度),都是完爆冰的,硬度自然比冰高了。何况在温度不够低的时候,冰的晶格内会存在一定数量的液态水,这些还未被冻结的液态水破坏了晶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冰确实是温度越低,硬度越大,因为随着冰内部温度的降低,晶格内的液态水也会逐渐被冻结,所以硬度会越来越高,可当温度低到把晶格里的绝大部分液态水冻结的时候,这句话就不对了,因为已经没有液态水再破坏冰晶格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所以此时的冰已经是最硬状态了,即使温度继续降低,也不会再有任何的意义。
简单来,冰并非温度越低硬度就越硬,这是有一个度的,不是无... -->>
“所有人,做最后的装备检查。”在这生命的禁区里,不会有男孩子与女孩子之分,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里只有为身后二十万人生存而努力的志愿者。四十四名志愿者排着队,站在穿梭机货舱门口,作为领队的李寒云下达着最后一次自检命令。要知道,舱外可是零下一百七十度,要是身上的装备有任何的纰漏,那都是致命的,出去的一瞬间就会被低温环境快速夺走热量,眨眼间便被冻成一座冰雕。
木卫三的风景……怎么呢,当李寒云第一次脚踏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时,他是激动的,此时正是白天,视野也十分良好,但眼前一片冰封的景色,他怎么都无法将这里与将来二十万人繁衍栖息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什么北国冰封万里雪飘,他丝毫没有那样的心情,心中只有沉甸甸的压力。
虽然他只是愣神了片刻,但其她人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事先制定好的行动预案。首先从穿梭机上开下来的是一辆移动工作站,这是由一名原日本三菱重工的见习工程师山本浩之设计的。他本身其实相当的有才华,这是他和公司里的几名年轻人一起,为曾经的南极工作站项目设计的一款移动工作站,但是在日本那个等级制度森严,即使是企业也要论资排辈的环境下,他们的才能完全得不到发挥,这个设计方案最终无疾而终。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的设计将在比南极更严苛十倍不止的木卫三上发光发热。
这个工作站其实严格来应该是.0版本,原本的1.0根本无法适应木卫三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整个工作站的外壳是直接拆解了安娜号的外装甲制造的,不仅能很好的隔绝严苛的低温环境,而且对放射线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最关键的是,这原本是战舰装甲,而且是地球人根本制造不出来的特种合金装甲,防护力也是相当的出色。工作站内部由原本的四台柴油发电机供电,被替换成了飞船上的电浆电池,电浆电池的电量一次蓄满理论上可以提供工作站运行至少一个月,如果考虑到给其它机械提供能量,至少也能撑好几天。而安娜号不仅可以通过穿梭机为移动工作站带来新的电浆电池,还能通过激光为其充电,只不过这样损耗有些大,而且还有些麻烦和危险,所以远不如更换电池来得方便。
工作站里储备有一个月份量的食物,因为不知道木卫三的冰层能不能直接化开了饮用,所以淡水也备足了半个月的份,省一省,再通过简易净化器再循环出一些淡水来,撑上一个月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这个工作站有像是红色警戒里的基地车,不过没有那么无所不能就是了,穿梭机很快便飞走了,而她们一群志愿者们则流了下来,开始动手将工作站彻底展开。
冰层的硬度并没有李寒云想的那么硬,带有巨大金刚石钻头的钻机轻易地便在零下一百七十度低温环境下的冰层上钻出一个个用于固定的深井,当基座被完成时,穿梭机又一次降落了下来,这次带来的是一台盾构机,这是由曾经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工作的王金鑫提供的设计图纸,盾构机的全称应该是盾构隧道掘进机,虽然和普通的盾构机挖直线隧道稍稍有些不同,这台盾构机其实更像是美国动画里在地底钻来钻去的掘进机那样,要一直朝下螺旋形挖出一条通道来,但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
当移动工作站搭建完毕,穿梭机又降落了两次,盾构机正式开始掘进工作。工作刚开始,李寒云就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因为在他看来,冰的温度越低,自然硬度也就越高。冰在零度时,硬度为一到二级,温度在零下十五度时,硬度为二到三级,温度在零下四十度时,硬度为四级,温度在零下五十度时,硬度为六级,那么零下一百七十度时,硬度应该是多少级?当然,这种拍脑袋想当然的科学是靠不住的,其实冰是自然界中同一物质晶胞结构最多的物质。材料学领域中有一句话,叫做结构决定性能,的就是这个晶胞结构。冰在晶胞结构上就注定了无法和金刚石相比。
人类已知的冰的晶胞结构从冰-i到冰-ii一共二十多种,就拿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冰-ih,也就是六方晶系冰一来。冰-ih的结构中,每一个氧原子的周围都有呈四面体状配位的四个氧原子,氧-氧键长约.76埃(一埃等于十的负十次方米,也就是零一纳米),在氧-氧连线上只有一个氢原子,键长约氧--0.96埃--氢--1.80埃--氧。氧原子周围的氢原子的分布可以是无序的,也可以是有序的。如果氢原子分布无序,则一个氧周围分布有四个占位度为0.5的氢原子,此时结构的对称性较高(为p6/mmc空间群);如果分布有序,则一个氧周围有两个氢,对称性为p6cm空间群。
再来看看金刚石,是碳的共价晶体,等轴晶系。实际上,金刚石的晶胞可看作是面心立方晶胞与沿体对角线向下平移四分之一的自身的复合体,所以金刚石达到了几何上的稳态,碳-碳共价键强度和稳定性又高,硬度自然就大了。在这两上(几何稳定性和化学键强度),都是完爆冰的,硬度自然比冰高了。何况在温度不够低的时候,冰的晶格内会存在一定数量的液态水,这些还未被冻结的液态水破坏了晶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冰确实是温度越低,硬度越大,因为随着冰内部温度的降低,晶格内的液态水也会逐渐被冻结,所以硬度会越来越高,可当温度低到把晶格里的绝大部分液态水冻结的时候,这句话就不对了,因为已经没有液态水再破坏冰晶格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所以此时的冰已经是最硬状态了,即使温度继续降低,也不会再有任何的意义。
简单来,冰并非温度越低硬度就越硬,这是有一个度的,不是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