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被万历神宗皇爷爷囚禁了,至少刘卫民入京时两王氏都还未病逝,但他却从未见过一次面,具体原因小媳妇也不清楚,长辈们从不与他们提起过往。
但大明朝自英宗之后,历代帝王都较为短命,除了一个差点被活活勒死的世宗和长达四十余年不临朝的神宗外,余者皆早早意外病逝。
……
密监自英宗出了意外后,是专职守着皇帝的护卫武宦,密监首领马四海去了小琉球,如今在安南做监军,皇帝贴身内侍刘若愚也就成了密监首领。
密监人很少,也没多少权利,只是皇帝的贴身近侍,专职防范他人刺杀,但刘卫民一个外臣担任净军都督后就不一样了,随着刘家寨的爆炸式扩张,就需要更多的眼睛关注,自神宗时就不再信任锦衣卫、东厂,干干净净的密监也就成了最佳眼睛人选。
幼军,刘家寨名下产业各管事多出自净军,每一个都可能是密监之人,具体有多少刘卫民从没问过马四海、刘若愚,他也不怎么在意身边的眼睛存在。
刘若愚果然就只带了五个宦官前往宣府,但凡是卫所就没有哪个是干干净净的,水分的原因很多,有些也并非是将领喝兵血,有很多现实的无奈逼迫着卫所不得不如此,从朝廷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源头就开始作假,一年饷银十八两,事实能到手十两银钱就不错了,自户部发放饷银时候,无论下面卫所给出多少饷银报备,一刀切下去,先砍去三成再说其他。
看起来有些荒诞,可这就事实,朝廷有朝廷的理由,一句下面卫所谎报军丁,你就没任何法子,而事实上下面为了得到更多饷银,确实用不少非军卒,或是其他卫所军卒谎称补足,这种来回补足法子在数百年后依然盛行,反正就是给上面人看的。
不问其他,先砍去三成再发放,除去官吏故意为难将领,故意拖着获得些将官奉上银钱破烂事不提,单单发放下去的“饷银”问题就很多,发放饷银以实银、粮食、宝钞三者混合形式发放。
实银虽然是四分银的黑疙瘩,却也是银子不是,可粮食、宝钞就不一样了。
正常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三石江米,四石五斗麦子,高粱、谷子五石到七石不等,这还是新粮,没有发霉的粮食,发了霉的粮食那就没法说了,银钱与粮食的折算大概是三比一,银钱中又夹杂着不断暴跌的宝钞。
北方本就不是产米之地,用江米发放给九边军卒根本就不现实,好,由江米换成麦子,又换成高粱谷子,再到发了霉的粮食……
十八两的年响七整八整,粮价不断上涨,屯田日益缩减,每个军卒后面都有一家老小,本就饷银不足,军卒饷银再如何不足,将领,哪怕是小旗的饷银还是要给足的,将领还要腾出些银钱给私兵家将,发放到底层军卒又能有多少?能否养活一家老小?
养不活家小军卒就闹事,就会造反,咋整?那就做假账,有十个兵做成二十个……不够!再加,三十个……五十个……
底下越做假账,朝廷砍的越狠!
所以大明朝所有卫所基本上都有很大的水分,却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能让所有卫所都如此,这已经是整个系统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刘卫民本身就是卫所之人,这些破烂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差不差他也不愿意太过苛责,谁都有自己的难处,九边军卒守在边疆更不应苛责军将克扣老弱军饷养私军,身居险地就该有些职业军卒,只是宣府扔在他面前的纸张,只有一个总数饷银,这就是挑衅!
刘若愚带着五个人去宣府,五个人查账能查出来个屁,若真要详查也根本用不到密监宦官,就该是他的钱庄管事了,就该是他对周边的卫所威胁,不许帮着宣府糊弄调人了。
刘卫民恼火,朱徽妍往往会劝解几句,可听了刘若愚带着五个密监公公去了宣府,也只是对他笑了笑,更是不理会童仲揆的担忧,只是一心安置军卒入营休整,安置被冻伤的军卒。
刘大驸马恼火,整个宣府吓了一跳,正如所料,宣府总兵王学书忙让人跑去大同府求援,求些军卒帮着一把。马林听了原委后,照着前来的将领就是一阵大骂,马林本就是辽东开原总兵,在浑小子大闹天宫的时候就知晓了这么个浑人,连杜老太师都敢戳的浑人,一个宣府总兵就不敢戳了?
人老为鬼这话是不假的,为官几十载当然是知道刘若愚是何人,一听说是五个密监宦官,也就知晓了刘大驸马的心意,将求援将领臭骂了一顿,警告一番后才捏着鼻子借了五千人马,宣府三卫更不敢再架着,全都对刘若愚小心恭敬着。
休整没几日,李永贞带着两个小宦官跑来了,这次没敢带来什么圣旨,看着苦着脸的老混蛋,刘大驸马也没给他任何好脸色。
李永贞弓着身子就没敢挺直了,苦涩道:“驸马爷,不是魏公公不帮寨子,是……是我等阉奴也自身难保啊……”
“哼!”
刘卫民很不满冷哼一声,怒道:“自身难保?内库总还是他魏忠贤掌着吧,他是辅政大臣,九边卫所三个月不发饷银又是怎么回事?”
刘卫民不提刘家寨名下产业不提京营堵着寨子之事,更不提罢职、任免之事,只提起九边卫所饷银,李永贞一愣,随即满嘴苦涩。
“唉……”
“驸马爷,您是不知道啊……”
都被万历神宗皇爷爷囚禁了,至少刘卫民入京时两王氏都还未病逝,但他却从未见过一次面,具体原因小媳妇也不清楚,长辈们从不与他们提起过往。
但大明朝自英宗之后,历代帝王都较为短命,除了一个差点被活活勒死的世宗和长达四十余年不临朝的神宗外,余者皆早早意外病逝。
……
密监自英宗出了意外后,是专职守着皇帝的护卫武宦,密监首领马四海去了小琉球,如今在安南做监军,皇帝贴身内侍刘若愚也就成了密监首领。
密监人很少,也没多少权利,只是皇帝的贴身近侍,专职防范他人刺杀,但刘卫民一个外臣担任净军都督后就不一样了,随着刘家寨的爆炸式扩张,就需要更多的眼睛关注,自神宗时就不再信任锦衣卫、东厂,干干净净的密监也就成了最佳眼睛人选。
幼军,刘家寨名下产业各管事多出自净军,每一个都可能是密监之人,具体有多少刘卫民从没问过马四海、刘若愚,他也不怎么在意身边的眼睛存在。
刘若愚果然就只带了五个宦官前往宣府,但凡是卫所就没有哪个是干干净净的,水分的原因很多,有些也并非是将领喝兵血,有很多现实的无奈逼迫着卫所不得不如此,从朝廷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源头就开始作假,一年饷银十八两,事实能到手十两银钱就不错了,自户部发放饷银时候,无论下面卫所给出多少饷银报备,一刀切下去,先砍去三成再说其他。
看起来有些荒诞,可这就事实,朝廷有朝廷的理由,一句下面卫所谎报军丁,你就没任何法子,而事实上下面为了得到更多饷银,确实用不少非军卒,或是其他卫所军卒谎称补足,这种来回补足法子在数百年后依然盛行,反正就是给上面人看的。
不问其他,先砍去三成再发放,除去官吏故意为难将领,故意拖着获得些将官奉上银钱破烂事不提,单单发放下去的“饷银”问题就很多,发放饷银以实银、粮食、宝钞三者混合形式发放。
实银虽然是四分银的黑疙瘩,却也是银子不是,可粮食、宝钞就不一样了。
正常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三石江米,四石五斗麦子,高粱、谷子五石到七石不等,这还是新粮,没有发霉的粮食,发了霉的粮食那就没法说了,银钱与粮食的折算大概是三比一,银钱中又夹杂着不断暴跌的宝钞。
北方本就不是产米之地,用江米发放给九边军卒根本就不现实,好,由江米换成麦子,又换成高粱谷子,再到发了霉的粮食……
十八两的年响七整八整,粮价不断上涨,屯田日益缩减,每个军卒后面都有一家老小,本就饷银不足,军卒饷银再如何不足,将领,哪怕是小旗的饷银还是要给足的,将领还要腾出些银钱给私兵家将,发放到底层军卒又能有多少?能否养活一家老小?
养不活家小军卒就闹事,就会造反,咋整?那就做假账,有十个兵做成二十个……不够!再加,三十个……五十个……
底下越做假账,朝廷砍的越狠!
所以大明朝所有卫所基本上都有很大的水分,却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能让所有卫所都如此,这已经是整个系统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刘卫民本身就是卫所之人,这些破烂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差不差他也不愿意太过苛责,谁都有自己的难处,九边军卒守在边疆更不应苛责军将克扣老弱军饷养私军,身居险地就该有些职业军卒,只是宣府扔在他面前的纸张,只有一个总数饷银,这就是挑衅!
刘若愚带着五个人去宣府,五个人查账能查出来个屁,若真要详查也根本用不到密监宦官,就该是他的钱庄管事了,就该是他对周边的卫所威胁,不许帮着宣府糊弄调人了。
刘卫民恼火,朱徽妍往往会劝解几句,可听了刘若愚带着五个密监公公去了宣府,也只是对他笑了笑,更是不理会童仲揆的担忧,只是一心安置军卒入营休整,安置被冻伤的军卒。
刘大驸马恼火,整个宣府吓了一跳,正如所料,宣府总兵王学书忙让人跑去大同府求援,求些军卒帮着一把。马林听了原委后,照着前来的将领就是一阵大骂,马林本就是辽东开原总兵,在浑小子大闹天宫的时候就知晓了这么个浑人,连杜老太师都敢戳的浑人,一个宣府总兵就不敢戳了?
人老为鬼这话是不假的,为官几十载当然是知道刘若愚是何人,一听说是五个密监宦官,也就知晓了刘大驸马的心意,将求援将领臭骂了一顿,警告一番后才捏着鼻子借了五千人马,宣府三卫更不敢再架着,全都对刘若愚小心恭敬着。
休整没几日,李永贞带着两个小宦官跑来了,这次没敢带来什么圣旨,看着苦着脸的老混蛋,刘大驸马也没给他任何好脸色。
李永贞弓着身子就没敢挺直了,苦涩道:“驸马爷,不是魏公公不帮寨子,是……是我等阉奴也自身难保啊……”
“哼!”
刘卫民很不满冷哼一声,怒道:“自身难保?内库总还是他魏忠贤掌着吧,他是辅政大臣,九边卫所三个月不发饷银又是怎么回事?”
刘卫民不提刘家寨名下产业不提京营堵着寨子之事,更不提罢职、任免之事,只提起九边卫所饷银,李永贞一愣,随即满嘴苦涩。
“唉……”
“驸马爷,您是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