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明:我成了皇长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隋太子被隋炀帝弄死。
唐太子被唐太宗弄死,
到宋朝,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太子都没有。
就连大明这个万众瞩目的太子朱标,那也是最终落得下一个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实则是让人唏嘘的很。
那为什么这些初代正牌太子会落下这么一个下场呢?
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骄兵悍将功高盖主;二是,手足兄弟心生不轨!
作为初代正牌太子,等到开国皇帝逝世之后,会这样选择?
要是现在朱雄英用这个问题去询问朱标,朱标肯定会说一定会扶持有识之士,限制士大夫集团的发展,然后励精图治,勤勤恳恳。努力发展大明各行各业…
这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可要是想要完成这个愿望,也不是那样简单的事。
因为他想要限制的那些人,曾经也是大明的功臣。
当初要不是朱元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点点运气,那现在龙椅上指不定坐着是谁。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龙椅就是被那些个开国功臣们给推举上位的。
这些人,对于大明,那可以说功劳赫赫,龙椅都让你老朱家人坐了,还不允许他们这些功臣好好享受荣华富贵不成?!
这怎么可能,在他们心里,自己是大明的功臣,有功于老朱家,可你这个太子一登基,就要让他们这群自以为功勋卓越的功臣献出自己手中的权利,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可就算是不简单,这件事情朱标那也是要做的,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再放任不管,必将成为大明毒瘤。
身上有脓,哪怕割肉也要放干净,为了大明,君王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
可这些勋贵氏族,岂会就这样听之任之?都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能有这样的说法,那并不是无的放失的。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其实也就是说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说白了,就是对华夏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性概括,指的就是世家沿袭与朝代更迭的基本特征。
华夏历史绵延万年而不绝,然,“城头频换大王旗”,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执政团队登台亮相。
“改朝换代”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历朝国祚不同,却又大同小异,譬如秦以降各代:
秦朝从建立到败亡,享国15年;西楚享国4年;汉朝(包括蜀汉)享国465年;曹魏享国45年;蜀汉享国42年;孙吴享国58年;晋朝享国116年;刘宋享国59年;南齐享国23年;南梁享国55年;南陈享国32年;东魏享国16年;西魏享国24年;北齐享国27年;北周享国24年;隋朝享国37年;唐朝享国274年;武周享国15年;后梁享国16年;后唐享国13年;后晋享国11年;后汉享国3年;后周享国9年;辽朝享国209年;宋朝享国319年;西夏享国189年;金朝享国119年;元朝享国97年;明朝享国276年;后金享国20年;大顺享国1年;清朝享国276年……
如此看,能超过百年的王朝已经是很不错了,超过三百年的就是罕见的,秦朝之前的周朝,统治时间为791年,算是迄三皇五帝之后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也没有超过千年。
与之相比,世家则不同。
“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即是世家。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世家”有特定的对象,譬如:《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世家”本质上是氏族,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乃至伏羲女娲时期。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夏商王朝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朝分封诸侯国,不止出现了大量以诸侯国为姓氏的族群,相当多的平民也以国为姓,拥有了自己的序列。
秦汉以后,姓氏合为一体。
汉武帝独尊儒术,研习儒家学问的儒士,为了确保长期垄断儒学的独家解释权、国家层面上的话语权,将儒学在家族内代代传袭,并彼此联姻,逐步进化成影响国家政权的士族集团。直到曹操“唯才是举”才算打破士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但曹操之后形成的九品中正制,使世家门阀对官职任免的操控权更比东汉察举制更进一步,在实际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河内司马氏,其祖孙三代前赴后继,取代魏朝,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属于士族自己的王朝,晋王朝,士族再获荫亲属及佃客等特权。门阀世族时代,皇权被抑制,和世家门阀共存。北魏孝文帝改革,更让鲜卑贵族也汉化为门阀,和汉人高门混同为一。而南方的东晋,和后继的宋齐梁陈各朝,则特重谱系,朝廷专门设立谱局,选官用人时必先查考其谱籍,严厉打击庶族和寒门冒籍。
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指: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 -->>
隋太子被隋炀帝弄死。
唐太子被唐太宗弄死,
到宋朝,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太子都没有。
就连大明这个万众瞩目的太子朱标,那也是最终落得下一个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实则是让人唏嘘的很。
那为什么这些初代正牌太子会落下这么一个下场呢?
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骄兵悍将功高盖主;二是,手足兄弟心生不轨!
作为初代正牌太子,等到开国皇帝逝世之后,会这样选择?
要是现在朱雄英用这个问题去询问朱标,朱标肯定会说一定会扶持有识之士,限制士大夫集团的发展,然后励精图治,勤勤恳恳。努力发展大明各行各业…
这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可要是想要完成这个愿望,也不是那样简单的事。
因为他想要限制的那些人,曾经也是大明的功臣。
当初要不是朱元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点点运气,那现在龙椅上指不定坐着是谁。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龙椅就是被那些个开国功臣们给推举上位的。
这些人,对于大明,那可以说功劳赫赫,龙椅都让你老朱家人坐了,还不允许他们这些功臣好好享受荣华富贵不成?!
这怎么可能,在他们心里,自己是大明的功臣,有功于老朱家,可你这个太子一登基,就要让他们这群自以为功勋卓越的功臣献出自己手中的权利,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可就算是不简单,这件事情朱标那也是要做的,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再放任不管,必将成为大明毒瘤。
身上有脓,哪怕割肉也要放干净,为了大明,君王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
可这些勋贵氏族,岂会就这样听之任之?都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能有这样的说法,那并不是无的放失的。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其实也就是说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说白了,就是对华夏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性概括,指的就是世家沿袭与朝代更迭的基本特征。
华夏历史绵延万年而不绝,然,“城头频换大王旗”,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执政团队登台亮相。
“改朝换代”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历朝国祚不同,却又大同小异,譬如秦以降各代:
秦朝从建立到败亡,享国15年;西楚享国4年;汉朝(包括蜀汉)享国465年;曹魏享国45年;蜀汉享国42年;孙吴享国58年;晋朝享国116年;刘宋享国59年;南齐享国23年;南梁享国55年;南陈享国32年;东魏享国16年;西魏享国24年;北齐享国27年;北周享国24年;隋朝享国37年;唐朝享国274年;武周享国15年;后梁享国16年;后唐享国13年;后晋享国11年;后汉享国3年;后周享国9年;辽朝享国209年;宋朝享国319年;西夏享国189年;金朝享国119年;元朝享国97年;明朝享国276年;后金享国20年;大顺享国1年;清朝享国276年……
如此看,能超过百年的王朝已经是很不错了,超过三百年的就是罕见的,秦朝之前的周朝,统治时间为791年,算是迄三皇五帝之后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也没有超过千年。
与之相比,世家则不同。
“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即是世家。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世家”有特定的对象,譬如:《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世家”本质上是氏族,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乃至伏羲女娲时期。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夏商王朝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朝分封诸侯国,不止出现了大量以诸侯国为姓氏的族群,相当多的平民也以国为姓,拥有了自己的序列。
秦汉以后,姓氏合为一体。
汉武帝独尊儒术,研习儒家学问的儒士,为了确保长期垄断儒学的独家解释权、国家层面上的话语权,将儒学在家族内代代传袭,并彼此联姻,逐步进化成影响国家政权的士族集团。直到曹操“唯才是举”才算打破士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但曹操之后形成的九品中正制,使世家门阀对官职任免的操控权更比东汉察举制更进一步,在实际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河内司马氏,其祖孙三代前赴后继,取代魏朝,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属于士族自己的王朝,晋王朝,士族再获荫亲属及佃客等特权。门阀世族时代,皇权被抑制,和世家门阀共存。北魏孝文帝改革,更让鲜卑贵族也汉化为门阀,和汉人高门混同为一。而南方的东晋,和后继的宋齐梁陈各朝,则特重谱系,朝廷专门设立谱局,选官用人时必先查考其谱籍,严厉打击庶族和寒门冒籍。
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指: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