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窃国大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工作日程的推进,春耕工作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展开,由于需要安置的流民基数过于可怕,这个庞大的工作量显然压迫得汉军政府喘不过气来,起先草草结构的行政框架在这场工作冲击之中简直有点摇摇不支,可以说为了搞好这场工程,李光地几乎派出了他所有的属员,不论衙役、师爷或者其他吏员,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他在北京成了光杆司令。
这个时候一个很特别的机构出人意料的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大汉政府累得快散架的时候,“大汉商税律令修订委员会”粉墨登场,显而易见,这个组织有点象是林风大帅与不法商贩勾结的明证,在数千年来以“农桑为本”的中国显得尤为醒目,若放在平时它的诞生一定会受到士林的强烈谴责,不过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大部分人都暂时压下了学术大义,因为它在这场春耕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林风大帅的授意之下,晋徽商会总头目、许淡阳先生号召全体商会同仁发起了一场“救济民生”的慈善运动,不过这个活动用林风的眼光来看,有点象是后来的“农业合作社”或者“互助组”什么的,不过这里面当然还是区别很大,综合其措施大概是这么一个样子,首先是晋商票号搬出银子,朝徽商杂货商人们购买了大量洋芋和金薯种子,然后又朝汉军政府购买了几万头挽马、骡子之类,最后把这批物资以低息贷款的模式发放给流民,约定其在若干年内分期付款——因为汉军政府对流民采取宗族族长负责制的管理方式,所以晋商商人在进行此项投资的时候是分别与各个姓氏的族长们签订的合同,而当这批物资落实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除了种籽之外,这些农具和牲畜当然也就成了一个宗族的公共财产,由若干户农民共用一套耕种设备,而等农作物获得收获之后,又由宗族内的老人家负责向各门各户筹措偿还。
在这个生产流程之中,林风的大汉政府可以说基本上插不进手去——实际上无论是农户或者是商人,都绝对不希望那些官僚们朝这里面伸手,因为只要是稍有商业眼光的人,都能在这个买卖中看到金子,而林风大帅当然也顺天应民的响应了这个要求,颁下严令不准官府干涉商人与农户之间的合同,不过有一条例外:此间林大帅严格规定,此项贷款的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若有违反,轻微者由商会联合制裁赶出商界,重则以“叛逆罪”满门抄斩。
当然这个金融止息的政策让很多商人不满,实际上这些商人当初就准备按照老习惯来操办这件事情——在千年来的传统中,高利贷商人和官府衙门联合起来盘剥农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林风大帅好像不打算接这个茬,总之态度是强硬得出奇,以致于商人们贿赂了不少汉军官员也未能如愿,后来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点八卦新闻,不过最后却很可怕的转向到林风大帅的私生活方面——这些商人在汉军重臣那里撞墙之后,又耗费了许多银子来贿赂元帅府的管家、亲兵甚至仆役老妈子,希望他们能给大帅吹吹风,体贴一下“民间疾苦”,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当然没什么机会和林帅商讨国家大事,所以基本上这笔钱算是丢进水里了,于是这些商人悲愤之下纷纷指责大帅不娶老婆小妾的坏习惯,在他们看来,如果大帅有了那么一两个红颜知己能吹枕头风,那么这件事情也还应该大有商量的余地。
因为林大帅态度过于强硬的关系,这场十七世纪的金融或期货买卖在折腾得沸沸扬扬之后渐渐落下帷幕,晋商虽然在中国商场上影响很大,但在这件事情上却也没有能够翻过盘来,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原因,除了出身晋商却坚决执行林风政策的商会会长许淡阳利用其自身的资历威望施加影响之外,未获得其他商人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汉军的工商业政策可谓是空前绝后的美好灿烂,商人和工场主没有理由为这件本来就不大地道的事情跟大帅作对,所以愈见绝望的晋商最后也只得收场了事,因为不管怎么说,对于商人来说,生意总是还得做下去,纵然利息低了点但只要有赚头,那就值得干。
汉军领地的工商业发展势头猛烈得出奇,阅览过商会许淡阳和李光地的报告之后,林风真的有点难以置信。因为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对于工商这块确实没投入太多的精力,而所颁布的那些政策跟他所理解的“发展经济”简直擦不上边,迄今为止,汉军政府从来没有搞什么“招商引资”之类买卖,如果说保护工商的话,那就只是把自己的政府行为好好规范了一下,绝对禁止官僚行政体系对工商业使邪劲,此外也就是命令各地的衙役、驻军发布“护商令”,命令汉军集团的所有武装力量,对在汉军政府注册过的商人提供安全保证。
而且林风自己除了扶植了一个军火钢铁企业之外,也并未搞什么“五年计划、星火任务”之类嚎头——这正是林风时常洋洋自得的一个优点,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事业上也称得上是风生水起,到如今也算是一个领袖了,但他倒也没有因此自我膨胀——这点几乎是所有领袖的一个通病,所谓一个人不能太成功了,如果太成功那就一定会太自信,太自信那就免不了会一通乱搞,历史上因为这点而毁却一世英名的老大太多了,比如什么农业学大寨或者蹦蹦跳跳前进之类就是明证。在林风看来,搞生产、做生意乃至于发展经济,那都是一种非常非常之专业的活动,很显然,他自己确实缺乏这方面的才能,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开手让这些专业人士去干呢?
其实这个理论倒也不是林风独创,虽然当年功课不咋样,但一些大趋势倒也还记得,实际上在林风印象之中,在这个资本萌芽的当口正是自由经济大行其道的时期,所以说自己的这个汉军政府只要不捞过界,任由这帮工商业主折腾就行了,政府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充当打手,比如某地欺压汉军的商人或者拒绝开放市场之类,如果这类现象很严重林风当然就得拖上大炮碾过去。
当然除了这些宽松的政策环境,汉军近期的政府采购计划在本地的工商业发展注射了一记强心针,这段时间汉军总参谋部的青年参谋在军队中上下走访,参考了军中老兵宿将的意见,另外再按照林风大帅和指示,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装备方案。在这套新的军备计划中,汉军士兵和军官的装备得到了质的提高,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其他的许多辎重或者生活用品也得到了大大改观,比如根据新的规定,一名汉军士兵除了武器之外,还得配发军服、军鞋、武装带、绑腿、芦苇席、火药囊、饮水葫芦等等,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此次整编之中汉军正式成了军医编制,为此又大量采购了行军散、金疮药以及其他治疗疫病的药物。
以前这类活动对于商人来说都算不上一种“买卖”,因为在这战乱的年月。朝廷基本上是以“抢劫”的方式来完成,而且对于这种强盗行为不予配合还得被戴上“叛党”的名号杀头,但在汉军政府这个新的经济框架下,这些行为都必须遵循正常的商业途径来完成,当然起初开始采购的时候汉军的官员们也打算按老办法干,不过这个阴谋火速被“大汉商税律令修订委员会”捅了上去,企图肇事的几个官员当即被最高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干掉,于是这个事情在汉军政府的官场中发挥了警示作用,这些官员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商人们对等的坐下来谈判。
这个政策最后的直接效果就是直隶一地的各种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这个繁荣的景象简直令老人家啧啧称奇,而且总是令林风想起当年的深圳神话,因为这个时候直隶一代也到处流传着某种“发财现象”,甚至还流传到了林风耳中,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某个保定人的故事,这个人本来是白洋淀放鸭子兼打鱼的穷措大,后来因为汉军大批采购芦苇席和军用的辎重篓子,这个人牵头组织乡党搞编织业,在这个冬天赚了个饱,最后成为身家达两千两白银的巨富。
虽然林风大帅如此纵然商贾,但汉军那的几个传统的儒家重臣,比如李光地、陈梦雷汤斌等却纷纷转过脸去假装没看见,这个现象倒也不是偶然,因为现在汉军政府上上下下每个人都知道大帅与这些商人的“秘密交易”。
众所周知,汉军势力膨胀得非常厉害,无论军队或者政府行政机构都在一天一天的扩充,但财政状况却一直非常糟糕,入不敷出赤字现象非常严重,这个问题就目前来看根本无法解决。一个是因为还未到收获的季节,眼下也不能收取农赋,而新的工商政策却税率不高,所以这段时间李光地可谓是难为到家了,除了疯狂的朝**身上伸手他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出什么招来,然而即算如此,所取得的税收也非常有限,可以说汉军现在还一直在吃康熙的老本。
这个时候无所不能的林大帅当然又出了奇招。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内,一头扎在天津港口的施琅和**生面对着面的比赛,极为疯狂的朝造船工匠们使劲——虽然两个人都知道这是大帅的阴谋,而且这种简陋的激将法也更本瞒不住人,但两个人却谁也不愿让步,这个原因倒也简单:若是让对面的那个“玩意儿”当了自己的上司,神气活现的对自己发号施令,那还真不如一头撞死了干脆。
这个现象的出现当然在效率方面起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在这项海军投资上,汉军的确是真真切切的做到了杜绝贪污,两位提督在这个时候吝啬得出奇,除了捏着经费一分一厘的掂量之外,还非常狂热的把自己的军饷也砸了进去,于是天津港的造船工匠就倒了大霉,因为两位将军都把铺盖带了进来,瞪着眼睛看他们造船——当然没有人能指望一个将军会有好脾气。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这种现象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巨大,而且很多纠纷时常闹到了林风哪里,令大帅也头疼万分。因为将军们之间的矛盾,两支舰队的水兵自然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看,这个时候海军的编制都比较小,所有能被施琅和**生挑中的人那都是自己带得顺手的人,所以官兵之间也非常之贴心。于是当第一舰队的水兵去茶馆喝茶的时候,第二舰队的水兵一定选择离开,转而去酒馆喝酒,总之这里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团结、联欢之类现象,甚至连走在路上双方都是怒目而视,饶是如此,打架斗殴也还是少不了,不过看在同穿一种军服的面子上大伙不好意思舞刀弄枪,于是砸砖头敲棒子自然也就成了传统项目,所以虽然没有死人但断胳膊断腿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而且这类恶性治安事件也给汉军政府的天津地方... -->>
随着工作日程的推进,春耕工作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展开,由于需要安置的流民基数过于可怕,这个庞大的工作量显然压迫得汉军政府喘不过气来,起先草草结构的行政框架在这场工作冲击之中简直有点摇摇不支,可以说为了搞好这场工程,李光地几乎派出了他所有的属员,不论衙役、师爷或者其他吏员,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他在北京成了光杆司令。
这个时候一个很特别的机构出人意料的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大汉政府累得快散架的时候,“大汉商税律令修订委员会”粉墨登场,显而易见,这个组织有点象是林风大帅与不法商贩勾结的明证,在数千年来以“农桑为本”的中国显得尤为醒目,若放在平时它的诞生一定会受到士林的强烈谴责,不过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大部分人都暂时压下了学术大义,因为它在这场春耕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林风大帅的授意之下,晋徽商会总头目、许淡阳先生号召全体商会同仁发起了一场“救济民生”的慈善运动,不过这个活动用林风的眼光来看,有点象是后来的“农业合作社”或者“互助组”什么的,不过这里面当然还是区别很大,综合其措施大概是这么一个样子,首先是晋商票号搬出银子,朝徽商杂货商人们购买了大量洋芋和金薯种子,然后又朝汉军政府购买了几万头挽马、骡子之类,最后把这批物资以低息贷款的模式发放给流民,约定其在若干年内分期付款——因为汉军政府对流民采取宗族族长负责制的管理方式,所以晋商商人在进行此项投资的时候是分别与各个姓氏的族长们签订的合同,而当这批物资落实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除了种籽之外,这些农具和牲畜当然也就成了一个宗族的公共财产,由若干户农民共用一套耕种设备,而等农作物获得收获之后,又由宗族内的老人家负责向各门各户筹措偿还。
在这个生产流程之中,林风的大汉政府可以说基本上插不进手去——实际上无论是农户或者是商人,都绝对不希望那些官僚们朝这里面伸手,因为只要是稍有商业眼光的人,都能在这个买卖中看到金子,而林风大帅当然也顺天应民的响应了这个要求,颁下严令不准官府干涉商人与农户之间的合同,不过有一条例外:此间林大帅严格规定,此项贷款的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若有违反,轻微者由商会联合制裁赶出商界,重则以“叛逆罪”满门抄斩。
当然这个金融止息的政策让很多商人不满,实际上这些商人当初就准备按照老习惯来操办这件事情——在千年来的传统中,高利贷商人和官府衙门联合起来盘剥农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林风大帅好像不打算接这个茬,总之态度是强硬得出奇,以致于商人们贿赂了不少汉军官员也未能如愿,后来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点八卦新闻,不过最后却很可怕的转向到林风大帅的私生活方面——这些商人在汉军重臣那里撞墙之后,又耗费了许多银子来贿赂元帅府的管家、亲兵甚至仆役老妈子,希望他们能给大帅吹吹风,体贴一下“民间疾苦”,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当然没什么机会和林帅商讨国家大事,所以基本上这笔钱算是丢进水里了,于是这些商人悲愤之下纷纷指责大帅不娶老婆小妾的坏习惯,在他们看来,如果大帅有了那么一两个红颜知己能吹枕头风,那么这件事情也还应该大有商量的余地。
因为林大帅态度过于强硬的关系,这场十七世纪的金融或期货买卖在折腾得沸沸扬扬之后渐渐落下帷幕,晋商虽然在中国商场上影响很大,但在这件事情上却也没有能够翻过盘来,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原因,除了出身晋商却坚决执行林风政策的商会会长许淡阳利用其自身的资历威望施加影响之外,未获得其他商人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汉军的工商业政策可谓是空前绝后的美好灿烂,商人和工场主没有理由为这件本来就不大地道的事情跟大帅作对,所以愈见绝望的晋商最后也只得收场了事,因为不管怎么说,对于商人来说,生意总是还得做下去,纵然利息低了点但只要有赚头,那就值得干。
汉军领地的工商业发展势头猛烈得出奇,阅览过商会许淡阳和李光地的报告之后,林风真的有点难以置信。因为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对于工商这块确实没投入太多的精力,而所颁布的那些政策跟他所理解的“发展经济”简直擦不上边,迄今为止,汉军政府从来没有搞什么“招商引资”之类买卖,如果说保护工商的话,那就只是把自己的政府行为好好规范了一下,绝对禁止官僚行政体系对工商业使邪劲,此外也就是命令各地的衙役、驻军发布“护商令”,命令汉军集团的所有武装力量,对在汉军政府注册过的商人提供安全保证。
而且林风自己除了扶植了一个军火钢铁企业之外,也并未搞什么“五年计划、星火任务”之类嚎头——这正是林风时常洋洋自得的一个优点,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事业上也称得上是风生水起,到如今也算是一个领袖了,但他倒也没有因此自我膨胀——这点几乎是所有领袖的一个通病,所谓一个人不能太成功了,如果太成功那就一定会太自信,太自信那就免不了会一通乱搞,历史上因为这点而毁却一世英名的老大太多了,比如什么农业学大寨或者蹦蹦跳跳前进之类就是明证。在林风看来,搞生产、做生意乃至于发展经济,那都是一种非常非常之专业的活动,很显然,他自己确实缺乏这方面的才能,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开手让这些专业人士去干呢?
其实这个理论倒也不是林风独创,虽然当年功课不咋样,但一些大趋势倒也还记得,实际上在林风印象之中,在这个资本萌芽的当口正是自由经济大行其道的时期,所以说自己的这个汉军政府只要不捞过界,任由这帮工商业主折腾就行了,政府在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充当打手,比如某地欺压汉军的商人或者拒绝开放市场之类,如果这类现象很严重林风当然就得拖上大炮碾过去。
当然除了这些宽松的政策环境,汉军近期的政府采购计划在本地的工商业发展注射了一记强心针,这段时间汉军总参谋部的青年参谋在军队中上下走访,参考了军中老兵宿将的意见,另外再按照林风大帅和指示,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装备方案。在这套新的军备计划中,汉军士兵和军官的装备得到了质的提高,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其他的许多辎重或者生活用品也得到了大大改观,比如根据新的规定,一名汉军士兵除了武器之外,还得配发军服、军鞋、武装带、绑腿、芦苇席、火药囊、饮水葫芦等等,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此次整编之中汉军正式成了军医编制,为此又大量采购了行军散、金疮药以及其他治疗疫病的药物。
以前这类活动对于商人来说都算不上一种“买卖”,因为在这战乱的年月。朝廷基本上是以“抢劫”的方式来完成,而且对于这种强盗行为不予配合还得被戴上“叛党”的名号杀头,但在汉军政府这个新的经济框架下,这些行为都必须遵循正常的商业途径来完成,当然起初开始采购的时候汉军的官员们也打算按老办法干,不过这个阴谋火速被“大汉商税律令修订委员会”捅了上去,企图肇事的几个官员当即被最高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干掉,于是这个事情在汉军政府的官场中发挥了警示作用,这些官员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商人们对等的坐下来谈判。
这个政策最后的直接效果就是直隶一地的各种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这个繁荣的景象简直令老人家啧啧称奇,而且总是令林风想起当年的深圳神话,因为这个时候直隶一代也到处流传着某种“发财现象”,甚至还流传到了林风耳中,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某个保定人的故事,这个人本来是白洋淀放鸭子兼打鱼的穷措大,后来因为汉军大批采购芦苇席和军用的辎重篓子,这个人牵头组织乡党搞编织业,在这个冬天赚了个饱,最后成为身家达两千两白银的巨富。
虽然林风大帅如此纵然商贾,但汉军那的几个传统的儒家重臣,比如李光地、陈梦雷汤斌等却纷纷转过脸去假装没看见,这个现象倒也不是偶然,因为现在汉军政府上上下下每个人都知道大帅与这些商人的“秘密交易”。
众所周知,汉军势力膨胀得非常厉害,无论军队或者政府行政机构都在一天一天的扩充,但财政状况却一直非常糟糕,入不敷出赤字现象非常严重,这个问题就目前来看根本无法解决。一个是因为还未到收获的季节,眼下也不能收取农赋,而新的工商政策却税率不高,所以这段时间李光地可谓是难为到家了,除了疯狂的朝**身上伸手他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出什么招来,然而即算如此,所取得的税收也非常有限,可以说汉军现在还一直在吃康熙的老本。
这个时候无所不能的林大帅当然又出了奇招。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内,一头扎在天津港口的施琅和**生面对着面的比赛,极为疯狂的朝造船工匠们使劲——虽然两个人都知道这是大帅的阴谋,而且这种简陋的激将法也更本瞒不住人,但两个人却谁也不愿让步,这个原因倒也简单:若是让对面的那个“玩意儿”当了自己的上司,神气活现的对自己发号施令,那还真不如一头撞死了干脆。
这个现象的出现当然在效率方面起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在这项海军投资上,汉军的确是真真切切的做到了杜绝贪污,两位提督在这个时候吝啬得出奇,除了捏着经费一分一厘的掂量之外,还非常狂热的把自己的军饷也砸了进去,于是天津港的造船工匠就倒了大霉,因为两位将军都把铺盖带了进来,瞪着眼睛看他们造船——当然没有人能指望一个将军会有好脾气。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这种现象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巨大,而且很多纠纷时常闹到了林风哪里,令大帅也头疼万分。因为将军们之间的矛盾,两支舰队的水兵自然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看,这个时候海军的编制都比较小,所有能被施琅和**生挑中的人那都是自己带得顺手的人,所以官兵之间也非常之贴心。于是当第一舰队的水兵去茶馆喝茶的时候,第二舰队的水兵一定选择离开,转而去酒馆喝酒,总之这里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团结、联欢之类现象,甚至连走在路上双方都是怒目而视,饶是如此,打架斗殴也还是少不了,不过看在同穿一种军服的面子上大伙不好意思舞刀弄枪,于是砸砖头敲棒子自然也就成了传统项目,所以虽然没有死人但断胳膊断腿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而且这类恶性治安事件也给汉军政府的天津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