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清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梁大人这次来汉城应该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了吧。”徐卫将身体靠在椅子背上,看着脑门上已经见汗的梁敦彦,饶有兴趣的说道。
“日本崔尔小国,为虎狼之邦。自甲午以来对我汉民多有杀戮,徐先生以大义兴兵讨之,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梁敦彦战战兢兢的奉承道。
“大义?或许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才是大义!我能够战胜日本凭借的不过两点,其一是财力雄厚,以我一年之收入几乎与日本一国之赋税相等,而日本却要用绝大多数的赋税维持政府正常的开支,而我却可以全部用在这场战争上,这与大义无关;其二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在科技方面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列强还要先进,这是维新变法不过几十年的日本所不能相比的,自然也与大义无关。我所说的这两点如果加在满清身上,相信满清政府比起日本将会更加不堪。满清想要保存国体自然要讨好我,而你梁大人就是他们用来讨好我的一个棋子。”徐卫非常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面对效忠满清官员的时候。
“徐先生。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徐先生杀我容易,却难以堵住悠悠众口。”面对徐卫的咄咄紧逼。梁敦彦难得硬气了一回。
“满清入关之时杀我汉人何止千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数不胜数,四川也为之一空,这些可在史书之册,可需要堵住悠悠众口?”徐卫怒斥道。
“徐先生可不要血口喷人,别的地方梁某不知道,但四川之民是被入川的张献忠所杀,这是有史可考的。”梁敦彦辩解道。
梁敦彦之所以为清政府辩解,并不是有意为清政府掩饰,其实这样的屠杀并不存在于现有的史册,也没有人敢将记载这些东西的书籍公布于世,很多不愿意做满清顺民的有志之士在清政府入驻中原之后便漂洋过海离开了中国,也带走了一些仅存的残本,像扬州十日这种记载竟然是辛亥年之后被人从日本带回国内的。
这种记载在不要说在满清还通知中国的时候敢于传播,就算后世政府为了民族稳定也是不允许将此载入史册的,这种状况一直到互联网兴盛才被普通的民众一一解析。
“有史可考?你说的一定是张献忠的七杀碑吧?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确实像是屠杀全川汉民的魔鬼所谓。”徐卫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满清炮制的七杀碑念出来。
“徐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七杀碑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污蔑我朝?”梁敦彦问道。
“我刚才所说的只是清政府所宣告的那块七杀碑,我这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徐卫所说的这个七杀碑是后世在四川广汉所发现的。
按照后世的记载,那块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所发现的,这块碑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主要是这块碑本来一直放在成都一座官衙的空屋里,严禁外人靠近,据官府的说法,谁摸了它就会引起火灾,故而一般老百姓固然没有机会靠近,官衙里也没人敢去一探究竟。
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当时任四川军政府成都知府的官员从重庆来到成都,住进这个衙门,才打开屋子,让允许人们看此碑,后来杨森到成都任职,就把它运到少城公园展览。
“这个恐怕是徐先生自己杜撰的吧?”梁敦彦明显不相信徐卫的话。
“梁大人如果不信,可以亲自到四川广汉看一看,那块碑从满清入川以来就一直被放在官衙的空屋里,以一看便知。”徐卫解释道。
“徐先生的意思是不打算杀我?”梁敦彦从徐卫的话中听出了别的意思。
“没想到梁大人竟然也是个急才,不错我确实没有杀梁大人的意思。”徐卫没想到梁敦彦竟然从自己的话中推测出自己不打算杀他,随后便直接坦言。
梁敦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幼童,他在美国生活了十年,见证了美国民主的好处,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君主立宪人士,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民主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太过遥远,而徐卫之所以用言语恐吓他更多的是欣赏他的才华,也欣赏他对君主的态度,毕竟徐卫也是想要做一个独.裁的皇帝。
“为什么?”得到徐卫的回答,梁敦彦一直绷紧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随后不解的问道。
“我只听说过杀人需要理由,还第一次听说不杀人还需要理由的。”徐卫笑着说完,便从自己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向身后的书架,然后从书架中那处几本已经有些年代的书籍递到梁敦彦的面前说道:“我知道梁大人不相信我刚才所言,这里是我从各地网罗的一些残本,里面清楚的记载了满清的罪孽。”
梁敦彦从徐卫的手中接过书籍,然后打开最上面的一本,入眼却是“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然后他翻开另一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
这一本书名为《嘉定乙酉纪事》,其书应成于清初,作者朱子素世居嘉定东城清镜塘,为明末的一名贡生,抗清斗争爆发时,朱子素所居东城为义兵和清军激战之地,又是清军屠城最残酷之所,朱子素目睹清军暴行,将满腔悲愤倾注于《嘉定乙酉纪事》中。
这本书由于长期未能付梓出版,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传播的,而抄录者于抄写过程中多有增删,名字也不一定是这个名字,不过这本书却是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也是徐卫找来最容易的。(未完待续。。)
梁大人这次来汉城应该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了吧。”徐卫将身体靠在椅子背上,看着脑门上已经见汗的梁敦彦,饶有兴趣的说道。
“日本崔尔小国,为虎狼之邦。自甲午以来对我汉民多有杀戮,徐先生以大义兴兵讨之,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梁敦彦战战兢兢的奉承道。
“大义?或许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才是大义!我能够战胜日本凭借的不过两点,其一是财力雄厚,以我一年之收入几乎与日本一国之赋税相等,而日本却要用绝大多数的赋税维持政府正常的开支,而我却可以全部用在这场战争上,这与大义无关;其二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在科技方面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列强还要先进,这是维新变法不过几十年的日本所不能相比的,自然也与大义无关。我所说的这两点如果加在满清身上,相信满清政府比起日本将会更加不堪。满清想要保存国体自然要讨好我,而你梁大人就是他们用来讨好我的一个棋子。”徐卫非常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面对效忠满清官员的时候。
“徐先生。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徐先生杀我容易,却难以堵住悠悠众口。”面对徐卫的咄咄紧逼。梁敦彦难得硬气了一回。
“满清入关之时杀我汉人何止千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数不胜数,四川也为之一空,这些可在史书之册,可需要堵住悠悠众口?”徐卫怒斥道。
“徐先生可不要血口喷人,别的地方梁某不知道,但四川之民是被入川的张献忠所杀,这是有史可考的。”梁敦彦辩解道。
梁敦彦之所以为清政府辩解,并不是有意为清政府掩饰,其实这样的屠杀并不存在于现有的史册,也没有人敢将记载这些东西的书籍公布于世,很多不愿意做满清顺民的有志之士在清政府入驻中原之后便漂洋过海离开了中国,也带走了一些仅存的残本,像扬州十日这种记载竟然是辛亥年之后被人从日本带回国内的。
这种记载在不要说在满清还通知中国的时候敢于传播,就算后世政府为了民族稳定也是不允许将此载入史册的,这种状况一直到互联网兴盛才被普通的民众一一解析。
“有史可考?你说的一定是张献忠的七杀碑吧?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确实像是屠杀全川汉民的魔鬼所谓。”徐卫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满清炮制的七杀碑念出来。
“徐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七杀碑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污蔑我朝?”梁敦彦问道。
“我刚才所说的只是清政府所宣告的那块七杀碑,我这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徐卫所说的这个七杀碑是后世在四川广汉所发现的。
按照后世的记载,那块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所发现的,这块碑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主要是这块碑本来一直放在成都一座官衙的空屋里,严禁外人靠近,据官府的说法,谁摸了它就会引起火灾,故而一般老百姓固然没有机会靠近,官衙里也没人敢去一探究竟。
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当时任四川军政府成都知府的官员从重庆来到成都,住进这个衙门,才打开屋子,让允许人们看此碑,后来杨森到成都任职,就把它运到少城公园展览。
“这个恐怕是徐先生自己杜撰的吧?”梁敦彦明显不相信徐卫的话。
“梁大人如果不信,可以亲自到四川广汉看一看,那块碑从满清入川以来就一直被放在官衙的空屋里,以一看便知。”徐卫解释道。
“徐先生的意思是不打算杀我?”梁敦彦从徐卫的话中听出了别的意思。
“没想到梁大人竟然也是个急才,不错我确实没有杀梁大人的意思。”徐卫没想到梁敦彦竟然从自己的话中推测出自己不打算杀他,随后便直接坦言。
梁敦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幼童,他在美国生活了十年,见证了美国民主的好处,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君主立宪人士,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民主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太过遥远,而徐卫之所以用言语恐吓他更多的是欣赏他的才华,也欣赏他对君主的态度,毕竟徐卫也是想要做一个独.裁的皇帝。
“为什么?”得到徐卫的回答,梁敦彦一直绷紧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随后不解的问道。
“我只听说过杀人需要理由,还第一次听说不杀人还需要理由的。”徐卫笑着说完,便从自己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向身后的书架,然后从书架中那处几本已经有些年代的书籍递到梁敦彦的面前说道:“我知道梁大人不相信我刚才所言,这里是我从各地网罗的一些残本,里面清楚的记载了满清的罪孽。”
梁敦彦从徐卫的手中接过书籍,然后打开最上面的一本,入眼却是“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然后他翻开另一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
这一本书名为《嘉定乙酉纪事》,其书应成于清初,作者朱子素世居嘉定东城清镜塘,为明末的一名贡生,抗清斗争爆发时,朱子素所居东城为义兵和清军激战之地,又是清军屠城最残酷之所,朱子素目睹清军暴行,将满腔悲愤倾注于《嘉定乙酉纪事》中。
这本书由于长期未能付梓出版,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传播的,而抄录者于抄写过程中多有增删,名字也不一定是这个名字,不过这本书却是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也是徐卫找来最容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