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商贾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从没得到过老天的眷顾,幻想着若是也好像别人那般抓住一个机遇,便会如何如何发迹,甚至要比那些他们眼中的幸运儿还要成功,可一味的唉声叹气,埋怨上苍也不能真正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观。
机遇总是要靠细心的人们去四处搜寻,而不是安坐家中就能从天而降,怨天怪地不但不能有丝毫的益处,而且若是执迷不悔,那么就算机遇来到门前也不一定能把握的住。
天道酬勤,文定的耐心终于有了回报。
大年三十的早上,李集回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每一年的最后几日里总是有好些这样在外奔波的子弟归乡,初一开始他并未引为村民们的注意,可到了大年初三,这个满脸灰尘年近三十的中年人洗去浑身的污浊,挨家挨户向乡人拜年时,村民们终于将此子给认了出来。
李二桂,这个平凡无奇的名字一经传播,顿时间在李集引起了一阵滔天巨浪。此子说起来也没什么异于常人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出门便是十载音信全无,头一两年乡人还不觉有奇,三年五载过去后,人们渐渐地开始了各种猜测,天灾人祸,横财暴富是应有尽有,而且是越传越邪乎,一直到后来几年才又慢慢归于平静。
如今这李二桂回来之后,那些封存的记忆又重新从乡人的脑中苏醒,一时间人们抑制不住心头的好奇,纷纷来李集串门从那些七姑八婆嘴里探寻实情,初开始以讹传讹也鲜有几分真实,直到后来从李二桂近亲的嘴里才真相大白。
原来李二桂既不是天降横财也不是难事临头,只是阴差阳错流落他乡。当年他随着一群人出湖广入广西谋生,谁知事先说好的差事又半途变卦,一群人混迹于广西,不但未寻到适合的工作又没了回家的盘缠,景况别提有多凄惨。
生活所迫原先一起去到广西的同乡也各自分散自寻出路,这些年陆陆续续有许多已经回到了永安堡,有的则永远留在了异乡。李二桂在他们中是最先离开的,却一别十年方才得以返乡,也难怪乡人中会滋生各种猜想。
这些年来他时而做些小堡,时而又无毫厘收入,时急饱,时暖时寒,经由广西一路辗转进入彩云之南云南,最终在大理站住脚跟,这一待下来就是五六年的时光。
对于永安堡这些大多连汉口都不曾去过的乡人来说,云南究竟在何处自然是无从得知,只是在潜意识料想是很遥远的地方,遥远得要走到云彩的边沿,光是想想就让他们觉得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这李二桂就是从天际回来似的。
从他的嘴里,那些孤陋寡闻的乡人们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奇装异服朴实善良的百姓,还有他们那让人完全摸不清头脑的语言,怪异的风俗民情,还有那些艳丽的花草,经年不化的苍山雪,碧波荡漾酷似人耳的洱海湖。
这一切在乡民们听来如同神话故事一般玄妙,终究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他,以为不过又是个游子在编造美妙的谎言,来代替自己在外经年那些并不光彩的经历。
当然也不是人人如此,起码那些读过书的秀才们还知道有云南大理的存在,知道太祖义子黔宁王沐英平定云南,其子孙世镇云南那般天大的恩典。只不过书卷上记载的云南,全乃是山高林密,瘴气丛生,野兽出没,夷民横行的蛮荒之地,对于二桂所描述的云南,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和村民们一样怀疑是他在捏造。
被人当作骗子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令李二桂欣慰的是总还有少数见多识广的人相信他,文定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汉口之时,文定便从商友的嘴里听到过那个美丽的地方,婉约动人的山水,朴实纯真的异族女子,还有那些独特的异族风俗,让文定听的是津津有味。然而那些商友们也仅是转述自己的听闻,无一人是亲眼所见,这里面的真实性当然会留有几分折扣。
可即便是如此文定对那传说中的彩云之南,也是极为心弛神往,是以趁着年间的闲暇时光,也跑去二桂家听他那些亲身经历。这李二桂说来还是李勇家堂亲,与文定算起来也是沾亲带故,两人原本就认识,聊起来也十分投缘。
聊起大理的风土民情,有的是二桂亲身经历过的,有的则是听当地人介绍的,让人时而忍俊不住,时而又唏嘘感叹;聊到云南的茶马互市,更是勾起了文定的兴趣,让他不自禁得倍加仔细。
茶马古道,一头是青藏高原的草原牧民,一头是我中土的万千汉民,为他们送去成堆的盐、糖、茶叶、带回草原上的优质骏马,还有那一群群的牛羊、一车车的毛皮。
草原上牧民们的食物大多是油腻的肉食与羊奶马奶,长年累月的下来每人的肠道方面大多不好,茶叶有通得滞腻、散寒、解牛羊毒等功效,是以也就成了他们健胃消食的不二良方,草原牧民对此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朝廷上正是看到这点才大力加强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力度,不但用茶叶换回了大批优良的军马,更使得青藏高原那帮剽悍的牧民臣服于大明朝的威慑之下,这条商道背后所暗藏着的系列效应,实在是功德无量。
茶马古道主要的线路分做两条,一条从巴蜀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达西藏拉萨,甚至再送到天竺佛国,商道全长达七八千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达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转而再向外扩散。
跋涉于茶马古道的商民中有藏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可最多的依然还是我汉民。丰硕的回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汉民前赴后继从神州各地汇集于此,许多汉族百姓甚至拖家带口将家安置在茶马道沿途。
聊着聊着,文定对二桂口中的云南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股奇异的希冀,想要亲身去那里瞧瞧传说中的马帮,说不定这正是自己翘首以盼的机遇。
这念头不但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弱,反而是越来越强烈,让文定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想的全是那彩云之南,秀丽的山水,朴质单纯的居民,还有那条通往塞外的商道让他更是遐想连连。
不仅是在午夜梦回,白日里更是如此,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常常无端端便会呆楞上半晌工夫,旁人到还不觉得有异,惟有最清楚他的母亲觉察到不寻常。
细心的李氏知道儿子自从由汉口回来后一直就闷闷不乐,虽然眼下已不像当初那般将自己独自一人锁在房里,可心中那股苦恼并未得到丝毫抒解。
媳妇跑了,差事没了,这种接连而至的打击凭谁也不能无动于衷,然而明知道儿子有诸多苦恼,李氏也找不到任何能帮助他的良方。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被玩伴欺负,会哭着回来向娘亲倾诉的幼童,不但经历过了许多母亲不曾见过的大场面,还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对自己人生路做出自己抉择的堂堂男儿。
而李氏则依然是那个普通的农妇,能帮儿子的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支持,对于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早已是不知就里,对于儿子未来的道路如何去选择更是无能为力。温良贤惠的李氏小心地观察著文定日常的举动,期盼着能从其中找出一星半点痕迹来。
一日夜里,月光为云彩所遮盖,寂静的山村笼罩在一片黑幕之下,惟有一处光亮在山间缓慢地移动,正是文定打着灯笼从李集漫步而回。这个时候各户人家早已睡下,沿途惟有几声犬吠相随,对那些畜生而言陌生的气息便预示着危险,文定回来虽已有数个月,可仍然是得不到它们的认同。
烛光映射下文定的神色颇有些许沮丧,不过与当日狼狈回家时的落寞比较起来,这一回平添了几分犹豫。
进得自己家却见着父母屋里的***仍然亮着,多半是母亲还在等着他这个晚归的大儿子,文定赶忙抬手敲门,向父母报声平安。
‘大毛吗?进来吧!’
‘娘亲,孩儿只是想给您二老说一声回来了,天不早了就不进去打搅了,您和... -->>
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从没得到过老天的眷顾,幻想着若是也好像别人那般抓住一个机遇,便会如何如何发迹,甚至要比那些他们眼中的幸运儿还要成功,可一味的唉声叹气,埋怨上苍也不能真正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观。
机遇总是要靠细心的人们去四处搜寻,而不是安坐家中就能从天而降,怨天怪地不但不能有丝毫的益处,而且若是执迷不悔,那么就算机遇来到门前也不一定能把握的住。
天道酬勤,文定的耐心终于有了回报。
大年三十的早上,李集回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每一年的最后几日里总是有好些这样在外奔波的子弟归乡,初一开始他并未引为村民们的注意,可到了大年初三,这个满脸灰尘年近三十的中年人洗去浑身的污浊,挨家挨户向乡人拜年时,村民们终于将此子给认了出来。
李二桂,这个平凡无奇的名字一经传播,顿时间在李集引起了一阵滔天巨浪。此子说起来也没什么异于常人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出门便是十载音信全无,头一两年乡人还不觉有奇,三年五载过去后,人们渐渐地开始了各种猜测,天灾人祸,横财暴富是应有尽有,而且是越传越邪乎,一直到后来几年才又慢慢归于平静。
如今这李二桂回来之后,那些封存的记忆又重新从乡人的脑中苏醒,一时间人们抑制不住心头的好奇,纷纷来李集串门从那些七姑八婆嘴里探寻实情,初开始以讹传讹也鲜有几分真实,直到后来从李二桂近亲的嘴里才真相大白。
原来李二桂既不是天降横财也不是难事临头,只是阴差阳错流落他乡。当年他随着一群人出湖广入广西谋生,谁知事先说好的差事又半途变卦,一群人混迹于广西,不但未寻到适合的工作又没了回家的盘缠,景况别提有多凄惨。
生活所迫原先一起去到广西的同乡也各自分散自寻出路,这些年陆陆续续有许多已经回到了永安堡,有的则永远留在了异乡。李二桂在他们中是最先离开的,却一别十年方才得以返乡,也难怪乡人中会滋生各种猜想。
这些年来他时而做些小堡,时而又无毫厘收入,时急饱,时暖时寒,经由广西一路辗转进入彩云之南云南,最终在大理站住脚跟,这一待下来就是五六年的时光。
对于永安堡这些大多连汉口都不曾去过的乡人来说,云南究竟在何处自然是无从得知,只是在潜意识料想是很遥远的地方,遥远得要走到云彩的边沿,光是想想就让他们觉得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这李二桂就是从天际回来似的。
从他的嘴里,那些孤陋寡闻的乡人们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奇装异服朴实善良的百姓,还有他们那让人完全摸不清头脑的语言,怪异的风俗民情,还有那些艳丽的花草,经年不化的苍山雪,碧波荡漾酷似人耳的洱海湖。
这一切在乡民们听来如同神话故事一般玄妙,终究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他,以为不过又是个游子在编造美妙的谎言,来代替自己在外经年那些并不光彩的经历。
当然也不是人人如此,起码那些读过书的秀才们还知道有云南大理的存在,知道太祖义子黔宁王沐英平定云南,其子孙世镇云南那般天大的恩典。只不过书卷上记载的云南,全乃是山高林密,瘴气丛生,野兽出没,夷民横行的蛮荒之地,对于二桂所描述的云南,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和村民们一样怀疑是他在捏造。
被人当作骗子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令李二桂欣慰的是总还有少数见多识广的人相信他,文定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汉口之时,文定便从商友的嘴里听到过那个美丽的地方,婉约动人的山水,朴实纯真的异族女子,还有那些独特的异族风俗,让文定听的是津津有味。然而那些商友们也仅是转述自己的听闻,无一人是亲眼所见,这里面的真实性当然会留有几分折扣。
可即便是如此文定对那传说中的彩云之南,也是极为心弛神往,是以趁着年间的闲暇时光,也跑去二桂家听他那些亲身经历。这李二桂说来还是李勇家堂亲,与文定算起来也是沾亲带故,两人原本就认识,聊起来也十分投缘。
聊起大理的风土民情,有的是二桂亲身经历过的,有的则是听当地人介绍的,让人时而忍俊不住,时而又唏嘘感叹;聊到云南的茶马互市,更是勾起了文定的兴趣,让他不自禁得倍加仔细。
茶马古道,一头是青藏高原的草原牧民,一头是我中土的万千汉民,为他们送去成堆的盐、糖、茶叶、带回草原上的优质骏马,还有那一群群的牛羊、一车车的毛皮。
草原上牧民们的食物大多是油腻的肉食与羊奶马奶,长年累月的下来每人的肠道方面大多不好,茶叶有通得滞腻、散寒、解牛羊毒等功效,是以也就成了他们健胃消食的不二良方,草原牧民对此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朝廷上正是看到这点才大力加强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力度,不但用茶叶换回了大批优良的军马,更使得青藏高原那帮剽悍的牧民臣服于大明朝的威慑之下,这条商道背后所暗藏着的系列效应,实在是功德无量。
茶马古道主要的线路分做两条,一条从巴蜀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达西藏拉萨,甚至再送到天竺佛国,商道全长达七八千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达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转而再向外扩散。
跋涉于茶马古道的商民中有藏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可最多的依然还是我汉民。丰硕的回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汉民前赴后继从神州各地汇集于此,许多汉族百姓甚至拖家带口将家安置在茶马道沿途。
聊着聊着,文定对二桂口中的云南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股奇异的希冀,想要亲身去那里瞧瞧传说中的马帮,说不定这正是自己翘首以盼的机遇。
这念头不但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弱,反而是越来越强烈,让文定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想的全是那彩云之南,秀丽的山水,朴质单纯的居民,还有那条通往塞外的商道让他更是遐想连连。
不仅是在午夜梦回,白日里更是如此,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常常无端端便会呆楞上半晌工夫,旁人到还不觉得有异,惟有最清楚他的母亲觉察到不寻常。
细心的李氏知道儿子自从由汉口回来后一直就闷闷不乐,虽然眼下已不像当初那般将自己独自一人锁在房里,可心中那股苦恼并未得到丝毫抒解。
媳妇跑了,差事没了,这种接连而至的打击凭谁也不能无动于衷,然而明知道儿子有诸多苦恼,李氏也找不到任何能帮助他的良方。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被玩伴欺负,会哭着回来向娘亲倾诉的幼童,不但经历过了许多母亲不曾见过的大场面,还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对自己人生路做出自己抉择的堂堂男儿。
而李氏则依然是那个普通的农妇,能帮儿子的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支持,对于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早已是不知就里,对于儿子未来的道路如何去选择更是无能为力。温良贤惠的李氏小心地观察著文定日常的举动,期盼着能从其中找出一星半点痕迹来。
一日夜里,月光为云彩所遮盖,寂静的山村笼罩在一片黑幕之下,惟有一处光亮在山间缓慢地移动,正是文定打着灯笼从李集漫步而回。这个时候各户人家早已睡下,沿途惟有几声犬吠相随,对那些畜生而言陌生的气息便预示着危险,文定回来虽已有数个月,可仍然是得不到它们的认同。
烛光映射下文定的神色颇有些许沮丧,不过与当日狼狈回家时的落寞比较起来,这一回平添了几分犹豫。
进得自己家却见着父母屋里的***仍然亮着,多半是母亲还在等着他这个晚归的大儿子,文定赶忙抬手敲门,向父母报声平安。
‘大毛吗?进来吧!’
‘娘亲,孩儿只是想给您二老说一声回来了,天不早了就不进去打搅了,您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