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狗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八十三章狗仗人势欺幼君
紫禁宫,南书房。
小皇帝已经十二岁了,自继位以来,国家大事大多都有由两宫太后和臣子打理着,作为一个古老而庞大帝国的皇帝,他在未亲政前对朝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最多只是下诏的时候像泥菩萨一般出出场,露露面而已。有的时候,甚至不用他用印,仅凭着两宫的印玺就能使圣旨生效,所以说,他这个皇帝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帝国的象征,而不是最高权利的真正掌握者。
自大清开朝以来,加上同治皇帝一共有三位幼帝继位。前两位一个是开国皇帝顺治,而另一位就是被称为圣祖的康熙。他们和同治一样,都是年幼时候登基,一举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三位皇帝比较起来,同治的处境更接近当初的顺治,两人继位的年龄相差不多,都在六岁上下,父亲暴毙,太后辅政,朝中还有亲王议政(摄政)。但从实际上来看,却有着天壤之别,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太后是一位杰出而又让人敬佩的女政治家,她一生全力辅佐三代帝皇,调和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不贪恋权利,不以太后之位干涉朝政,更难得的是,当顺治和康熙长到亲政之年,孝庄果断地交出手中所有权利,甘愿退于幕后。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而眼下。作为同治生母的慈禧太后却与孝庄截然不同。从政治大局地把握上比较,慈禧远远及不上孝庄。但在对于权利**的追求上来说,她却表现的极其强烈。另外,这些年中,慈禧拉拢朝臣,重用宦官,插手朝政,使得皇权无形地开始旁落。
这些。都是和珅所担心的地方,同治年少聪慧,在和珅多年的教导下虽还脱不了少年的性情,但是这些年来也渐渐成熟起来,不论是学业还是其它,表现非常出色,有时候在学习与和珅的探讨中,对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还常有让人惊叹地表现。已经逐渐显出有为帝皇的初态。
同治地成长,既让和珅欣慰,也感到满意,更又让朝中大臣们对小皇帝的将来有着殷切的希望。
“阿玛,圣人云:治国须以仁孝为本,在上位者存仁孝于前。以己心度人,则人复仁孝于后,天下兴孝焉。这话究竟是对还是错?”
和珅之子润耘突然出语打断了他的沉思,一本正经地向他问道。而在一旁的同治也眨着眼睛望着他,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瞧了瞧他们两个,和珅就知道润耘这话其实是替同治问的。同治没有亲兄弟,润耘既是他的表弟,又是老师地孩子,大家岁数相仿,自润耘两年前入宫伴读后。他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交情也日渐深厚起来。
也许是缘分,年幼的润耘并没有什么阶级观念。对同治这个皇帝也无什么敬畏,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普通的表兄弟,这让一生下来就在深宫长大,从没有玩伴的同治非常高兴,两人时间处长了,比自己小三岁润耘理所当然就成了同治的跟屁虫,而同治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时时对润耘多加照顾。
“圣人所言当然是对的,仁孝乃天下之根本,教化世人,引导万民,方能兴国!”和珅随口解释道。
同治笑了笑,向润耘使了个眼色,润耘会意地又问道:“阿玛,可是前些时候听您说,西方世界崇尚的是优胜劣汰,弃旧图新之说。而我大清如今办理洋务,新建工业,也是学着西洋人如此作为。可是,这么做不就与圣人之言不符了么?”
“问地好!”和珅赞了一声,目光却瞧向同治,向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向他们解释道:“其实这两种理念并不冲突,只不过是一则对内,一则对外,一为本,二为术!仁孝是本,图新是术,但其二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有成汤之**,其原因正是礼仪崩坏,仁孝丧失以图求新。圣言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凡是天下万物阴阳两面,极阴之处也是极阳,优胜劣汰,弃旧图新是为了国家的展和强盛,仁孝之说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使社会平衡。”
见同治若有所思,但还未完全明白,和珅又道:“皇上,你想想,对待国民依旧要有恩威并重,刑礼并用,何况对于他国更要弃旧图新,以壮国力呢?看上下千年,各朝换代,难道不正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么?不懂得变通,本术两者失衡,空谈仁孝道德,哪里能不失败的呢?”
“朕有些明白了。”同治想了想说道:“仁孝是基础,变革是手段,当达到目地后,治国不仅要教化世人,引导万民,还要选择最好的手段,以免在优胜劣汰中淘汰。另外,对外与对内的做法也是不同的,国与国和国与民之间也不能同样看待问题,是不是这样?”
“皇上聪明!大致正是如此,但其中运用自如却不是那么简单,这不仅是帝王治国之术,也是西方国家所说的政治手段。这是一种策略,也是大势所趋。”
“老师,如果两者在进行中生冲突怎么办?”同治想了想又问道。
“这个。”和珅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他琢磨了一会儿,这才说道:“皇上,其实西洋人有一种办法倒可以拿来一用。”
“噢,是什么好办法?”同治饶有兴趣地问道。
“呵呵,西洋人这办法叫做实用主义。”和珅笑道:“这些年常与西洋人打交道,那些西洋国在几百年前还是荒蛮之地,可仅仅百年就有如此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是呀,这是为什么?”在同治思索的同时。润耘乖巧地替他问道。
“优胜劣汰,弃旧图新是一个基础,其实他们还有一种准则,那就是不以空谈... -->>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八十三章狗仗人势欺幼君
紫禁宫,南书房。
小皇帝已经十二岁了,自继位以来,国家大事大多都有由两宫太后和臣子打理着,作为一个古老而庞大帝国的皇帝,他在未亲政前对朝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最多只是下诏的时候像泥菩萨一般出出场,露露面而已。有的时候,甚至不用他用印,仅凭着两宫的印玺就能使圣旨生效,所以说,他这个皇帝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帝国的象征,而不是最高权利的真正掌握者。
自大清开朝以来,加上同治皇帝一共有三位幼帝继位。前两位一个是开国皇帝顺治,而另一位就是被称为圣祖的康熙。他们和同治一样,都是年幼时候登基,一举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三位皇帝比较起来,同治的处境更接近当初的顺治,两人继位的年龄相差不多,都在六岁上下,父亲暴毙,太后辅政,朝中还有亲王议政(摄政)。但从实际上来看,却有着天壤之别,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太后是一位杰出而又让人敬佩的女政治家,她一生全力辅佐三代帝皇,调和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不贪恋权利,不以太后之位干涉朝政,更难得的是,当顺治和康熙长到亲政之年,孝庄果断地交出手中所有权利,甘愿退于幕后。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而眼下。作为同治生母的慈禧太后却与孝庄截然不同。从政治大局地把握上比较,慈禧远远及不上孝庄。但在对于权利**的追求上来说,她却表现的极其强烈。另外,这些年中,慈禧拉拢朝臣,重用宦官,插手朝政,使得皇权无形地开始旁落。
这些。都是和珅所担心的地方,同治年少聪慧,在和珅多年的教导下虽还脱不了少年的性情,但是这些年来也渐渐成熟起来,不论是学业还是其它,表现非常出色,有时候在学习与和珅的探讨中,对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还常有让人惊叹地表现。已经逐渐显出有为帝皇的初态。
同治地成长,既让和珅欣慰,也感到满意,更又让朝中大臣们对小皇帝的将来有着殷切的希望。
“阿玛,圣人云:治国须以仁孝为本,在上位者存仁孝于前。以己心度人,则人复仁孝于后,天下兴孝焉。这话究竟是对还是错?”
和珅之子润耘突然出语打断了他的沉思,一本正经地向他问道。而在一旁的同治也眨着眼睛望着他,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瞧了瞧他们两个,和珅就知道润耘这话其实是替同治问的。同治没有亲兄弟,润耘既是他的表弟,又是老师地孩子,大家岁数相仿,自润耘两年前入宫伴读后。他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交情也日渐深厚起来。
也许是缘分,年幼的润耘并没有什么阶级观念。对同治这个皇帝也无什么敬畏,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普通的表兄弟,这让一生下来就在深宫长大,从没有玩伴的同治非常高兴,两人时间处长了,比自己小三岁润耘理所当然就成了同治的跟屁虫,而同治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时时对润耘多加照顾。
“圣人所言当然是对的,仁孝乃天下之根本,教化世人,引导万民,方能兴国!”和珅随口解释道。
同治笑了笑,向润耘使了个眼色,润耘会意地又问道:“阿玛,可是前些时候听您说,西方世界崇尚的是优胜劣汰,弃旧图新之说。而我大清如今办理洋务,新建工业,也是学着西洋人如此作为。可是,这么做不就与圣人之言不符了么?”
“问地好!”和珅赞了一声,目光却瞧向同治,向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向他们解释道:“其实这两种理念并不冲突,只不过是一则对内,一则对外,一为本,二为术!仁孝是本,图新是术,但其二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有成汤之**,其原因正是礼仪崩坏,仁孝丧失以图求新。圣言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凡是天下万物阴阳两面,极阴之处也是极阳,优胜劣汰,弃旧图新是为了国家的展和强盛,仁孝之说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使社会平衡。”
见同治若有所思,但还未完全明白,和珅又道:“皇上,你想想,对待国民依旧要有恩威并重,刑礼并用,何况对于他国更要弃旧图新,以壮国力呢?看上下千年,各朝换代,难道不正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么?不懂得变通,本术两者失衡,空谈仁孝道德,哪里能不失败的呢?”
“朕有些明白了。”同治想了想说道:“仁孝是基础,变革是手段,当达到目地后,治国不仅要教化世人,引导万民,还要选择最好的手段,以免在优胜劣汰中淘汰。另外,对外与对内的做法也是不同的,国与国和国与民之间也不能同样看待问题,是不是这样?”
“皇上聪明!大致正是如此,但其中运用自如却不是那么简单,这不仅是帝王治国之术,也是西方国家所说的政治手段。这是一种策略,也是大势所趋。”
“老师,如果两者在进行中生冲突怎么办?”同治想了想又问道。
“这个。”和珅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他琢磨了一会儿,这才说道:“皇上,其实西洋人有一种办法倒可以拿来一用。”
“噢,是什么好办法?”同治饶有兴趣地问道。
“呵呵,西洋人这办法叫做实用主义。”和珅笑道:“这些年常与西洋人打交道,那些西洋国在几百年前还是荒蛮之地,可仅仅百年就有如此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是呀,这是为什么?”在同治思索的同时。润耘乖巧地替他问道。
“优胜劣汰,弃旧图新是一个基础,其实他们还有一种准则,那就是不以空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