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了军营,蒙恬直接去了主帐,安排晚上的接风宴。杜尚则一直陪着宝鼎,将其引到事先安排好的一座大军帐。
军营内正常情况下不允许骑马行车,只能走路。这一路走过来,宝鼎现营内的气氛非常紧张,士卒们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练武演兵,鼓号金钲之声此起彼伏,远处有骑士策马飞车,往来冲杀,飞扬的烟尘遮天蔽日,完全是一副大战在即的态势。
宝鼎不时停下来驻足观看,兴致很高。杜尚大概得到了蒙恬的命令,站在他身边详细解说,凡军中事务,从军制到军律,无论大小,想到什么说什么。宝鼎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要学,必须要学,而且还要尽快学会。杜尚讲的都是一些常识性东西,如果连这些常识都不能马上掌握,到战场上可真是两眼一抹黑了。
杜尚性情豪爽,心直口快,讲述之余,也流露出对咸阳的不满。此刻秦军主力已经在河北战场上厮杀了三个多月,北疆军做为后备之师,只能待命于太原,将士们因此愤懑不平,只好把一身力气泄在演武场上。
到了军帐后,宝鼎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又拉着杜尚去了演武场,主动向他讨教。斗钧本想带几个人跟在后面,但被宝鼎拒绝了。
杜尚身后跟着一队虎翼卫士,个个彪悍,站成一排威风凛凛,反观宝鼎,这个公子做得太寒酸了。斗钧这帮人本是马贼,而蛮屠就是一个胡市屠夫,大家平时散漫惯了,一个个须凌乱,衣容不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带着他们去大街上打架斗殴倒是合适,在这里带出去招摇,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杜尚隐晦地提醒了几次,但宝鼎沉浸在一个崭新的天地里,身心完全投入其中,丝毫没有察觉。
这时,蒙恬和一位玄衣高冠的中年人在一帮虎翼卫的簇拥下远远走来。宝鼎这才意识到天色已晚,他冲着杜尚抱歉地笑笑,随即迎了上去。
这位中年人大约四十岁左右,身形矫健,一张黑褐色的刚毅脸庞,颌下一把浓密长髯,宽额高鼻,深陷的眼窝里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宝鼎注意看了一眼,现蒙恬竟然拖后了半步,跟在他后面。
这位就是大秦名将,在统一大战中灭三国,功封通武侯的王贲?宝鼎正想加快脚步迎上去,身后却传来杜尚的声音“公子,那是太原郡守冯劫。”
太原郡守?冯劫?宝鼎吃惊地停下脚步,再次凝神望向那位中年人。
他就是冯劫?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记忆中好象只有在秦始皇本纪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国统一那一年,他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与丞相王绾(an)、廷尉李斯献“皇帝”尊号。还有一次是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年),他以将军的身份,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劝谏二世暂停修建阿房宫,全力平定关东叛乱,结果被二世关进了大牢,自杀了。
御史大夫实际上就是副丞相,这个官职仅次于丞相。十二年后,冯劫就是御史大夫了,或者,他在更早之前就会出任御史大夫一职,可见此人在秦王政心中的份量,也就是说,他肯定是秦王政的亲信。
蒙恬曾说,要等咸阳的诏书送达晋阳之后才公开自己的身份,但这才过了几个时辰,蒙恬就陪着冯劫出现在自己面前,这足以说明他与秦王政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忽然,宝鼎的脑海中跳出右丞相冯去疾的名字。秦始皇本纪中,右丞相冯去疾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他负责留守京城。在先秦时期,以“右”为尊,在丞相公这个级别中,右丞相为正,左丞相为副。当时的左丞相就是李斯,从秦始皇对李斯的信任和器重来反推的话,那么冯去疾在秦始皇心目中的份量更重。
秦王政把楚系驱逐出咸阳之后,权力核心层应该都是他的亲信。御史大夫冯劫在前,右丞相冯去疾在后,这两个人都姓冯,又先后得到始皇帝的重用,那么这两个人是不是一家人?是不是出自同一个家族?
宝鼎的心跳突然加剧,意识到自己可能又现了一个湮没在历史中的秘密。
自己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显然忽略了这两个人,而这两个人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家族,大秦历史上的冯氏家族。秦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在位十二年,期间冯劫出任御史大夫,冯去疾出任右丞相,而蒙氏兄弟中的蒙恬先为内史,后为北疆军统帅,蒙毅的官职不祥,但他一直在始皇帝身边,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这样一看,冯氏、蒙氏就是始皇帝的左膀右臂,而冯氏的权势要大于蒙氏。
后世人普遍认为,秦王政的绝对心腹是蒙恬蒙毅兄弟,大秦第一权贵是蒙氏,但假如自己推测正确,那么大秦的第一权贵就不是蒙氏,而是这个冯氏了。
宝鼎深吸了一口气,暂时把探究秘密的想法放下,大步迎了上去。
冯劫年长,又是郡守,将来他还要坐到御史大夫的高位,这种人就算不是秦王政的亲信,也是秦王政非常器重的大臣。宝鼎确信,只要自己能够与他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未来必定受益。因为存了这种谋利的心思,宝鼎非常客气,不待蒙恬上前介绍,就先行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敬。
>
到了军营,蒙恬直接去了主帐,安排晚上的接风宴。杜尚则一直陪着宝鼎,将其引到事先安排好的一座大军帐。
军营内正常情况下不允许骑马行车,只能走路。这一路走过来,宝鼎现营内的气氛非常紧张,士卒们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练武演兵,鼓号金钲之声此起彼伏,远处有骑士策马飞车,往来冲杀,飞扬的烟尘遮天蔽日,完全是一副大战在即的态势。
宝鼎不时停下来驻足观看,兴致很高。杜尚大概得到了蒙恬的命令,站在他身边详细解说,凡军中事务,从军制到军律,无论大小,想到什么说什么。宝鼎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要学,必须要学,而且还要尽快学会。杜尚讲的都是一些常识性东西,如果连这些常识都不能马上掌握,到战场上可真是两眼一抹黑了。
杜尚性情豪爽,心直口快,讲述之余,也流露出对咸阳的不满。此刻秦军主力已经在河北战场上厮杀了三个多月,北疆军做为后备之师,只能待命于太原,将士们因此愤懑不平,只好把一身力气泄在演武场上。
到了军帐后,宝鼎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又拉着杜尚去了演武场,主动向他讨教。斗钧本想带几个人跟在后面,但被宝鼎拒绝了。
杜尚身后跟着一队虎翼卫士,个个彪悍,站成一排威风凛凛,反观宝鼎,这个公子做得太寒酸了。斗钧这帮人本是马贼,而蛮屠就是一个胡市屠夫,大家平时散漫惯了,一个个须凌乱,衣容不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带着他们去大街上打架斗殴倒是合适,在这里带出去招摇,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杜尚隐晦地提醒了几次,但宝鼎沉浸在一个崭新的天地里,身心完全投入其中,丝毫没有察觉。
这时,蒙恬和一位玄衣高冠的中年人在一帮虎翼卫的簇拥下远远走来。宝鼎这才意识到天色已晚,他冲着杜尚抱歉地笑笑,随即迎了上去。
这位中年人大约四十岁左右,身形矫健,一张黑褐色的刚毅脸庞,颌下一把浓密长髯,宽额高鼻,深陷的眼窝里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宝鼎注意看了一眼,现蒙恬竟然拖后了半步,跟在他后面。
这位就是大秦名将,在统一大战中灭三国,功封通武侯的王贲?宝鼎正想加快脚步迎上去,身后却传来杜尚的声音“公子,那是太原郡守冯劫。”
太原郡守?冯劫?宝鼎吃惊地停下脚步,再次凝神望向那位中年人。
他就是冯劫?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记忆中好象只有在秦始皇本纪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国统一那一年,他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与丞相王绾(an)、廷尉李斯献“皇帝”尊号。还有一次是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年),他以将军的身份,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劝谏二世暂停修建阿房宫,全力平定关东叛乱,结果被二世关进了大牢,自杀了。
御史大夫实际上就是副丞相,这个官职仅次于丞相。十二年后,冯劫就是御史大夫了,或者,他在更早之前就会出任御史大夫一职,可见此人在秦王政心中的份量,也就是说,他肯定是秦王政的亲信。
蒙恬曾说,要等咸阳的诏书送达晋阳之后才公开自己的身份,但这才过了几个时辰,蒙恬就陪着冯劫出现在自己面前,这足以说明他与秦王政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忽然,宝鼎的脑海中跳出右丞相冯去疾的名字。秦始皇本纪中,右丞相冯去疾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他负责留守京城。在先秦时期,以“右”为尊,在丞相公这个级别中,右丞相为正,左丞相为副。当时的左丞相就是李斯,从秦始皇对李斯的信任和器重来反推的话,那么冯去疾在秦始皇心目中的份量更重。
秦王政把楚系驱逐出咸阳之后,权力核心层应该都是他的亲信。御史大夫冯劫在前,右丞相冯去疾在后,这两个人都姓冯,又先后得到始皇帝的重用,那么这两个人是不是一家人?是不是出自同一个家族?
宝鼎的心跳突然加剧,意识到自己可能又现了一个湮没在历史中的秘密。
自己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显然忽略了这两个人,而这两个人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家族,大秦历史上的冯氏家族。秦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在位十二年,期间冯劫出任御史大夫,冯去疾出任右丞相,而蒙氏兄弟中的蒙恬先为内史,后为北疆军统帅,蒙毅的官职不祥,但他一直在始皇帝身边,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这样一看,冯氏、蒙氏就是始皇帝的左膀右臂,而冯氏的权势要大于蒙氏。
后世人普遍认为,秦王政的绝对心腹是蒙恬蒙毅兄弟,大秦第一权贵是蒙氏,但假如自己推测正确,那么大秦的第一权贵就不是蒙氏,而是这个冯氏了。
宝鼎深吸了一口气,暂时把探究秘密的想法放下,大步迎了上去。
冯劫年长,又是郡守,将来他还要坐到御史大夫的高位,这种人就算不是秦王政的亲信,也是秦王政非常器重的大臣。宝鼎确信,只要自己能够与他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未来必定受益。因为存了这种谋利的心思,宝鼎非常客气,不待蒙恬上前介绍,就先行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