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弘毅大谈如何防备郑芝龙的反复和威胁,而且还在第二“防”中肆意“跑题”,“顺便”归拢了皇帝、大臣对于台湾和琉球这两处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即使如此,作为御前会议主持人的福临却敏锐的从“儿子”论及郑成功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得出:这第三防是冲着他的海澄王来的!
既然“英明神武”的青年皇帝都“猜”出来小玄烨的第三“防”是要用在郑森的头上,弘毅就赶紧开门见山吧!
“皇阿玛,儿臣的三防,乃是防其盘踞闽中,以为根基。”
“盘踞闽中?既然封其为王,总要有他父子二人提领的地界吧?不让他们在福建,又要去哪里呢?况且朕也早就下旨,准其驻扎福建,例照三藩。”福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皇阿玛,儿臣恳请皇上,三藩之例在这福建,一定要多行变通。”弘毅这是却又一次显得不依不饶起来,急忙起身离坐,跪下恳求。
“玄烨莫急,起来详说为何定要变通。”福临这次没有惺惺作态、佯装不悦,而是和颜悦色,等着玄烨答疑解惑。
“皇阿玛,福建一省,原本荒芜,为何到了唐宋就开始兴盛,特别是到了前明更是盛极一时、及至今日?此中原委需要明白。”
“哦?你不是说衣冠南渡之后,其地多有民人拓殖,又兼有出海行商之人,故而繁华起来吗?”福临有些摸不着头绪。只能顺着儿子的思路前行。
“皇上,琉球中转贸易而谋利,毕竟也离着福建不远。”戴明说开动脑筋,果然发现了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急忙出来给福临献言献策。
“对!道默言之有理。文化之后人才济济,东出外海得天独厚,福建有了这人和与地利两条,繁华一时也是自然!”福临冲着戴明说点了点头,算是又亲近了几分。
“皇阿玛圣明。但为何前明之时,福建沿海先禁海再开海。却总是绕着这个福建一地来回往复呢?难道诸如江南、山东一带。不是人才荟萃、出海便利吗?哪有为何偏偏就是福建一隅?”弘毅深入一步。
“这……诸位爱卿,朕一时还真是被二阿哥问住了。呵呵,你们有谁知道其中原委的,说来听听。”福临向几位汉臣求援。
几位汉臣此时就像被点名的小学生一般。齐齐低着头沉思不语。不是他们才疏学浅、无以为答。而是各个都动了心思。在缜密思考小玄烨此问题背后的深意——没办法,这个小家伙每次发问,背后似乎都要习惯性暗藏一个大大的伏笔。必须小心谨慎才好!
若论有明一代哪个省谁出的进士最多,首推浙江,共有697人。之后,“第一集团”前六名的有:江西,排第二,114人;江苏第三,977人;福建可以排在第四,74人;紧随其后的就是“孔孟之乡”山东,合计176人;河南排第六,179人。若是按照清初顺治朝的行政区划,浙江和江苏都是“江南”,那更是遥遥领先于全国进士地域分布的“第一集团”。但前六名之内,江西、河南不靠海,做不了例证,弘毅只能选择江南和山东了。
若论沿海良港,其实明代江苏有宁波港[1],山东有登州港[],都曾盛极一时,可惜都限于倭患,最终无奈被弃。这一点,在场的汉臣们不可能不清楚。
“呵呵,玄烨,你这一问不仅考住了皇阿玛,就连朕的肱骨之臣都被你问懵了,哈哈!”福临倒是受用于汉臣的沉思不语,还以为大伙是在给他留着面子。
“皇上,微臣可否试着作答?”就在弘毅做好准备自说自话的时候,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人脱颖而出!
“哦,卫周祚啊!呵呵,好吧,你也是在前明做过官的,是那个……”福临对这个工部汉尚书一直不太在意,简直快把他当成是专业技术干部了,所有也不太上心,随口说道。
“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卫周祚干巴巴说出两个词。
“什么?”福临对这种没有敬语的回答方式虽然不恼怒,却有些意外。
“臣回皇上的话,微臣在前明做过户部员外郎和郎中。”这一次,技术干部回过味来,套用了固定应答模式,前面加了“帽子”。
“哦……”福临反而无语了。
“臣奏请皇上恩准,解答皇二子之问。”卫周祚貌似是个认死理的主儿。
“好吧,讲。”福临淡淡应允。
“嗻!有明一朝,海禁由来已久,却并非皇二子所言禁而复开。”当头一句,就给弘毅弄得下不来台了。
“玄烨求教!”你个卫周祚,我哪里得罪你了?看看你说的对不对吧!
“以下臣之见,前明所谓靖海之策,乃是时紧时松,毫无章法!”
弘毅这个气呀!时松时紧?那不还是禁而复开嘛!
“臣以为,前明洪武时,始行海禁并逐渐强化。永乐时却似松实紧,貌似郑和下西洋为海禁大开,实则不然。永乐帝即位诏书中明载: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将原来的海船改为平头船,... -->>
曾弘毅大谈如何防备郑芝龙的反复和威胁,而且还在第二“防”中肆意“跑题”,“顺便”归拢了皇帝、大臣对于台湾和琉球这两处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即使如此,作为御前会议主持人的福临却敏锐的从“儿子”论及郑成功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得出:这第三防是冲着他的海澄王来的!
既然“英明神武”的青年皇帝都“猜”出来小玄烨的第三“防”是要用在郑森的头上,弘毅就赶紧开门见山吧!
“皇阿玛,儿臣的三防,乃是防其盘踞闽中,以为根基。”
“盘踞闽中?既然封其为王,总要有他父子二人提领的地界吧?不让他们在福建,又要去哪里呢?况且朕也早就下旨,准其驻扎福建,例照三藩。”福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皇阿玛,儿臣恳请皇上,三藩之例在这福建,一定要多行变通。”弘毅这是却又一次显得不依不饶起来,急忙起身离坐,跪下恳求。
“玄烨莫急,起来详说为何定要变通。”福临这次没有惺惺作态、佯装不悦,而是和颜悦色,等着玄烨答疑解惑。
“皇阿玛,福建一省,原本荒芜,为何到了唐宋就开始兴盛,特别是到了前明更是盛极一时、及至今日?此中原委需要明白。”
“哦?你不是说衣冠南渡之后,其地多有民人拓殖,又兼有出海行商之人,故而繁华起来吗?”福临有些摸不着头绪。只能顺着儿子的思路前行。
“皇上,琉球中转贸易而谋利,毕竟也离着福建不远。”戴明说开动脑筋,果然发现了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急忙出来给福临献言献策。
“对!道默言之有理。文化之后人才济济,东出外海得天独厚,福建有了这人和与地利两条,繁华一时也是自然!”福临冲着戴明说点了点头,算是又亲近了几分。
“皇阿玛圣明。但为何前明之时,福建沿海先禁海再开海。却总是绕着这个福建一地来回往复呢?难道诸如江南、山东一带。不是人才荟萃、出海便利吗?哪有为何偏偏就是福建一隅?”弘毅深入一步。
“这……诸位爱卿,朕一时还真是被二阿哥问住了。呵呵,你们有谁知道其中原委的,说来听听。”福临向几位汉臣求援。
几位汉臣此时就像被点名的小学生一般。齐齐低着头沉思不语。不是他们才疏学浅、无以为答。而是各个都动了心思。在缜密思考小玄烨此问题背后的深意——没办法,这个小家伙每次发问,背后似乎都要习惯性暗藏一个大大的伏笔。必须小心谨慎才好!
若论有明一代哪个省谁出的进士最多,首推浙江,共有697人。之后,“第一集团”前六名的有:江西,排第二,114人;江苏第三,977人;福建可以排在第四,74人;紧随其后的就是“孔孟之乡”山东,合计176人;河南排第六,179人。若是按照清初顺治朝的行政区划,浙江和江苏都是“江南”,那更是遥遥领先于全国进士地域分布的“第一集团”。但前六名之内,江西、河南不靠海,做不了例证,弘毅只能选择江南和山东了。
若论沿海良港,其实明代江苏有宁波港[1],山东有登州港[],都曾盛极一时,可惜都限于倭患,最终无奈被弃。这一点,在场的汉臣们不可能不清楚。
“呵呵,玄烨,你这一问不仅考住了皇阿玛,就连朕的肱骨之臣都被你问懵了,哈哈!”福临倒是受用于汉臣的沉思不语,还以为大伙是在给他留着面子。
“皇上,微臣可否试着作答?”就在弘毅做好准备自说自话的时候,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人脱颖而出!
“哦,卫周祚啊!呵呵,好吧,你也是在前明做过官的,是那个……”福临对这个工部汉尚书一直不太在意,简直快把他当成是专业技术干部了,所有也不太上心,随口说道。
“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卫周祚干巴巴说出两个词。
“什么?”福临对这种没有敬语的回答方式虽然不恼怒,却有些意外。
“臣回皇上的话,微臣在前明做过户部员外郎和郎中。”这一次,技术干部回过味来,套用了固定应答模式,前面加了“帽子”。
“哦……”福临反而无语了。
“臣奏请皇上恩准,解答皇二子之问。”卫周祚貌似是个认死理的主儿。
“好吧,讲。”福临淡淡应允。
“嗻!有明一朝,海禁由来已久,却并非皇二子所言禁而复开。”当头一句,就给弘毅弄得下不来台了。
“玄烨求教!”你个卫周祚,我哪里得罪你了?看看你说的对不对吧!
“以下臣之见,前明所谓靖海之策,乃是时紧时松,毫无章法!”
弘毅这个气呀!时松时紧?那不还是禁而复开嘛!
“臣以为,前明洪武时,始行海禁并逐渐强化。永乐时却似松实紧,貌似郑和下西洋为海禁大开,实则不然。永乐帝即位诏书中明载: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将原来的海船改为平头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