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呼万岁之后,位育宫很快陷入了沉寂,没有人再说话。
刘昌被玄烨教育了一番“圣主与良臣”,此时忐忑不安的回味着,顾不上出来开炮了。刚才分作两派的众人,因为玄烨所说的“和谐”,也没有办法开口了。
但所有人都清楚,同安王郑芝龙这个人选到底行不行,目前为止没有定论。但如何形成定论,却不是我们这些要“同舟共济”、“和谐共事”的臣子能左右的了.至少在今天,“广泛讨论”、“求同存异”的路子已经被小皇子玄烨给封上了!
都不说话了?即使让你们“白活[1]”半天,绕来绕去还是所谓“君君臣臣”、“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那一套。还不如好好听听我的说辞吧——心愿达成的弘毅,终于等来了发言的机会,而且也是“众望所归”。
“皇阿玛,刚才刘昌大人所言,有些道理,不过儿臣以为还是失之偏颇。可否让儿臣也说一说?”
福临闻听此言,差点笑出声来——好小子,今天你说的还少呀?怎么现在倒像是要正式开始一般?
“好,玄烨但说无妨。”
“谢皇阿玛!皇阿玛,诸位大人,玄烨有一问:评判同安王可否统帅我大清第一支官商船队出海,其依据为何?”弘毅一边说,一边侧过身子,看着台阶下面的众人。
“奴才以为,忠君奉主为第一要务!”出班回答的。是工部郭科。
“奴才以为,谙习海事之才也不可不论!”折库讷急忙补充。
弘毅没有急于表态,一直等到愿意发言的人纷纷给出“德、能、勤、绩、廉”等等诸多要素的不同诠释之词之后,才深深施礼,说道:
“众位大人皆言之有理!在玄烨看来,却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大清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统帅这支船队!或者说,我皇阿玛想用何人!”
众人恍然大悟——好你个小玄烨,你把我们绕来绕去,谁都忘了这一条:皇帝最大!可不是嘛!皇上想用谁就用谁,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诸位大人。你们不要误解玄烨的本意:揣测圣意可是罪过!我的意思是说,圣君临朝,自然对用人之策了然于胸。关键是看,我们推举的人选。能否符合皇上的心意。或者说。能否实现皇上的宏图伟愿!”弘毅知道这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在巴结老爹。所以不等福临出声,自己先解释起来。
“是吗?玄烨,你倒说说。选择同安王,如何就能符合朕的心意了?”福临其实心中哪有什么定论?但儿子把自己给架起来了,当爹的也只能端足了假使,故而故作神秘的发问。
“皇阿玛,儿臣不敢揣测圣意,更不敢学宵小之辈、投其所好。但是,儿臣临摹皇阿玛处置朝局大事的行止久矣,却逐渐参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就事论事、用其所长。所谓人无完人,圣君更不会对任何人求全责备,皇阿玛之用人,就是量才使用、用人不疑。”
“哈哈,玄烨说的不错,量才使用、用人不疑。诸位爱卿,朕对你们可不就是如此呀?”福临大手一挥,指向众臣。
“吾皇圣明!”大家纷纷做感恩戴德状。
“皇阿玛,依儿臣看来,同安王也绝非圣贤,更不是无可指摘之人。他私自出海行商,也与西人过从甚密,甚至一度与前明朝廷兵戎相见。但那都是前明旧事了。就连崇祯不也意识到郑芝龙堪为大用,所以才下旨招安?更何况我皇阿玛慧眼识珠之能,远胜于他!”拿崇祯这个亡国之君的个别明智之举来刺激福临,往往会有奇效。
“崇祯?朱由检不过给他一个小小的副将,而朕给他的,是同安王!”福临果然接过话茬,表明自己可比亡国之君强过千万倍!
“皇阿玛圣明。正是因为我大清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所以即使曾经委身南明小朝廷,可最后同安王还是拨乱反正、归顺大清。不仅如此,他还再三规劝其子郑森,最后父子双双做了我大清的王爷,替皇阿玛您镇守东南海疆,他日还要收复孤悬海外的台湾岛不是?由此说来,其功劳不小,其地位也是不低的!”
弘毅这是“友情提示”——诸位大人,你们可别被刘昌误导了,无论如何,人家一门两王,而且手握重兵。你们朝堂之上随便说人家可能会“反”,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而已。可一旦传到郑氏父子耳中,果真把人家情不得已得逼反了,到时候看你们有谁能够动动嘴皮子就再次轻轻松松降服了他们手中的数万兵马?!
“嗯!有理!同安王、海澄王来归有功,朕是不会负了他们的!将来评定台湾,朕还要大大的加封他们父子!折库讷,你可草拟一封旨意,告诉同安王、海澄王,朕的这一番心意!”
福临经此提醒,也是恍然大悟、庆幸不已。反而由此及彼地在心中责怪起刘昌来——幸亏玄烨提醒朕!你只顾得胡乱开炮,想做什么直臣谏臣,可你险些害得朕犯了大错!明白过来的福临恶狠狠瞪了刘昌一眼,再次将稍稍平静下来的刘大人吓得魂不附体。
“皇阿玛,别的不说,若是这出海行商一事,的确非同安王莫属。用他,就是人尽其才。给他这个机会,就是用人不疑。儿臣猜想,同安王父子得了朝廷如此之信任,一定会竭尽所能,也定然不会辜负圣望!”弘毅看出皇帝和刘昌之间的微妙“互动”,急忙再次将话题拉回正题,也算是解脱了刘昌的危机。
“何以见得?”果然,福临决定暂且放刘昌一马。
“同安王之所能。刚才戴大人已经言明,儿臣深为赞同,不再赘述。单论刘昌大人的担忧之处,玄烨却不以为然。如果我能证明同安王必定是忠君事主之人,是不是万事皆备了呢?”弘毅虽然话语中还是在反驳刘昌,可从此人此时的眼神里,却看到了奉若再生... -->>
山呼万岁之后,位育宫很快陷入了沉寂,没有人再说话。
刘昌被玄烨教育了一番“圣主与良臣”,此时忐忑不安的回味着,顾不上出来开炮了。刚才分作两派的众人,因为玄烨所说的“和谐”,也没有办法开口了。
但所有人都清楚,同安王郑芝龙这个人选到底行不行,目前为止没有定论。但如何形成定论,却不是我们这些要“同舟共济”、“和谐共事”的臣子能左右的了.至少在今天,“广泛讨论”、“求同存异”的路子已经被小皇子玄烨给封上了!
都不说话了?即使让你们“白活[1]”半天,绕来绕去还是所谓“君君臣臣”、“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那一套。还不如好好听听我的说辞吧——心愿达成的弘毅,终于等来了发言的机会,而且也是“众望所归”。
“皇阿玛,刚才刘昌大人所言,有些道理,不过儿臣以为还是失之偏颇。可否让儿臣也说一说?”
福临闻听此言,差点笑出声来——好小子,今天你说的还少呀?怎么现在倒像是要正式开始一般?
“好,玄烨但说无妨。”
“谢皇阿玛!皇阿玛,诸位大人,玄烨有一问:评判同安王可否统帅我大清第一支官商船队出海,其依据为何?”弘毅一边说,一边侧过身子,看着台阶下面的众人。
“奴才以为,忠君奉主为第一要务!”出班回答的。是工部郭科。
“奴才以为,谙习海事之才也不可不论!”折库讷急忙补充。
弘毅没有急于表态,一直等到愿意发言的人纷纷给出“德、能、勤、绩、廉”等等诸多要素的不同诠释之词之后,才深深施礼,说道:
“众位大人皆言之有理!在玄烨看来,却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大清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统帅这支船队!或者说,我皇阿玛想用何人!”
众人恍然大悟——好你个小玄烨,你把我们绕来绕去,谁都忘了这一条:皇帝最大!可不是嘛!皇上想用谁就用谁,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诸位大人。你们不要误解玄烨的本意:揣测圣意可是罪过!我的意思是说,圣君临朝,自然对用人之策了然于胸。关键是看,我们推举的人选。能否符合皇上的心意。或者说。能否实现皇上的宏图伟愿!”弘毅知道这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在巴结老爹。所以不等福临出声,自己先解释起来。
“是吗?玄烨,你倒说说。选择同安王,如何就能符合朕的心意了?”福临其实心中哪有什么定论?但儿子把自己给架起来了,当爹的也只能端足了假使,故而故作神秘的发问。
“皇阿玛,儿臣不敢揣测圣意,更不敢学宵小之辈、投其所好。但是,儿臣临摹皇阿玛处置朝局大事的行止久矣,却逐渐参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就事论事、用其所长。所谓人无完人,圣君更不会对任何人求全责备,皇阿玛之用人,就是量才使用、用人不疑。”
“哈哈,玄烨说的不错,量才使用、用人不疑。诸位爱卿,朕对你们可不就是如此呀?”福临大手一挥,指向众臣。
“吾皇圣明!”大家纷纷做感恩戴德状。
“皇阿玛,依儿臣看来,同安王也绝非圣贤,更不是无可指摘之人。他私自出海行商,也与西人过从甚密,甚至一度与前明朝廷兵戎相见。但那都是前明旧事了。就连崇祯不也意识到郑芝龙堪为大用,所以才下旨招安?更何况我皇阿玛慧眼识珠之能,远胜于他!”拿崇祯这个亡国之君的个别明智之举来刺激福临,往往会有奇效。
“崇祯?朱由检不过给他一个小小的副将,而朕给他的,是同安王!”福临果然接过话茬,表明自己可比亡国之君强过千万倍!
“皇阿玛圣明。正是因为我大清奉天承运、替天行道,所以即使曾经委身南明小朝廷,可最后同安王还是拨乱反正、归顺大清。不仅如此,他还再三规劝其子郑森,最后父子双双做了我大清的王爷,替皇阿玛您镇守东南海疆,他日还要收复孤悬海外的台湾岛不是?由此说来,其功劳不小,其地位也是不低的!”
弘毅这是“友情提示”——诸位大人,你们可别被刘昌误导了,无论如何,人家一门两王,而且手握重兵。你们朝堂之上随便说人家可能会“反”,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而已。可一旦传到郑氏父子耳中,果真把人家情不得已得逼反了,到时候看你们有谁能够动动嘴皮子就再次轻轻松松降服了他们手中的数万兵马?!
“嗯!有理!同安王、海澄王来归有功,朕是不会负了他们的!将来评定台湾,朕还要大大的加封他们父子!折库讷,你可草拟一封旨意,告诉同安王、海澄王,朕的这一番心意!”
福临经此提醒,也是恍然大悟、庆幸不已。反而由此及彼地在心中责怪起刘昌来——幸亏玄烨提醒朕!你只顾得胡乱开炮,想做什么直臣谏臣,可你险些害得朕犯了大错!明白过来的福临恶狠狠瞪了刘昌一眼,再次将稍稍平静下来的刘大人吓得魂不附体。
“皇阿玛,别的不说,若是这出海行商一事,的确非同安王莫属。用他,就是人尽其才。给他这个机会,就是用人不疑。儿臣猜想,同安王父子得了朝廷如此之信任,一定会竭尽所能,也定然不会辜负圣望!”弘毅看出皇帝和刘昌之间的微妙“互动”,急忙再次将话题拉回正题,也算是解脱了刘昌的危机。
“何以见得?”果然,福临决定暂且放刘昌一马。
“同安王之所能。刚才戴大人已经言明,儿臣深为赞同,不再赘述。单论刘昌大人的担忧之处,玄烨却不以为然。如果我能证明同安王必定是忠君事主之人,是不是万事皆备了呢?”弘毅虽然话语中还是在反驳刘昌,可从此人此时的眼神里,却看到了奉若再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