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劳动强度更大。”
【古代劳动量比现代大多了】
【动脑比动体力还累,比如我,码个字头发抓一大把,还只憋出一千字】
【所以你什么时候更新】
【cow!!】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普通士兵一天的粮食供给是7升,大约是两斤粮食,和我们刚刚估算的是差不多的。官府提供的粮食被称之为廪食。出土的秦简记载了廪食的标准,男刑徒每个月禾两石,女刑徒每个月禾一石半没有劳动任务就没有廪食。如果庶民从事徭役,则是每个月粟米两石,秦代一石大概是30千克,也就是说,秦国没崩溃的时候,当时的男刑徒在劳役期间每天能有两千克的禾供给,应该是没有脱粒的小米。普通庶民呢,服徭役每天能有四斤没脱壳的粟作为补贴,四斤粟脱壳后能有多少呢?这个还真有记载,秦汉时期的谷粒没有今天大,《九章算术》记载说:‘粟率50,粝米30’,也就是说每天能有2.6斤粗小米,这么多小米拿来煮稀饭吃,应该会撑。”
【百分百分撑啊,两百克就可以煮三大碗,还是稠的】
“这个供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工资,吃不完的部分呢,就是收入了。粮食在很多时候还具备货币的功能,你看陈胜、吴广他们900多人去戍边,还能去买鱼,拿什么买的呢?根据居廷汉简的记载呢,汉代也延袭了秦代的廪食标准,有时还补贴盐菜。后世呢,生产力逐渐进步,徭役的廪食也从粟慢慢变成米,比如说宋代劳役惯例,‘一夫日给米二升’,折合一下大概是今天的1.4升米,大概两斤左右。明代呢,大工程的徭役领食标准是每天一升5合米,折合一下大约是每天2.5斤。相对来说,宋代的廪食标准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至于吃白粥就感激涕零。”
【的确,有干饭吃稀罕你那白粥】
【农民起义哪个不是被逼的】
“明代实行一条变法后呢,尤其是清代摊丁入亩之后,朝廷征伐民夫,开始用食银代替粮食,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分为二的看啊,钱币相对于粮食,显然贪污起来呢更加方便。当然你要说之前发粮食的时代有没有贪墨,那肯定也是有的呀,但是粮食贪墨难度大,而且古代也有善待徭役民夫的青天大老爷呀,人家善待的举措比你榨菜白粥来的高级,体现了晚期智人应有的智力。”
“前文说过,宋代劳役惯例是一天两升米,但是范仲淹认为在丰收的年份,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在3升一天好,我问你,那赶上荒年,伙食标准应该是多少呢?范仲淹认为,荒年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定到5L,这叫以工代赈。所以如果你每天给徭役吃白粥、榨菜,徭役呢,应该会说你贪污,那不好,直接叫歇,让工程进行不下去,拉着你一起玩儿完。当然,即便能够每天分到两斤多脱壳的粮食,外窑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百姓不仅要背井离乡,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而且相对于相当一部分百姓来说,一天两斤粮食,这个收入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徭役的粮食只能自给,难以结余,无法供给给家人。”
“明朝的资料呢,比较齐全,在明末乱世之前,明代江南的普通自耕农有5亩田地的算是贫苦人家,寻常年份大约收入1000多斤米,轮种其他作物,还能多收一季的麦或者豆。可见,普通自耕农努力耕种,平均下来一天能有3斤多米,加上3斤麦或者豆,足够供给一家数口的口粮,远比服徭役要划算。这佃户呢,就惨了,所得收成一半要交给地主,比起自耕农呢,要多一倍的劳动,才能达到自耕农的生活水平。家里人口一多,确实贫苦,但是如果服徭役,尤其是外窑背井离乡的,说不定家人都得饿肚子。南宋的洪麦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当时苏州的两个小贩,卖黄鳝的每人每天能够盈利300钱,当时的米价十升大概三四百钱,煮稀饭吃大概率会撑死人,相比于服徭役的一天两升,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这则故事里卖黄鳝的小贩并不是作为富人记载的,强调他们俩每天300钱,实际上是说他们生活一般。当然,考虑到作者洪迈是统治阶层,他眼中一般的黄鳝小贩可能确实已经在社会上相当于中产阶级了,但也能说明,普通百姓真没到天天喝白粥就愿意当死士的程度。”
劳动强度更大。”
【古代劳动量比现代大多了】
【动脑比动体力还累,比如我,码个字头发抓一大把,还只憋出一千字】
【所以你什么时候更新】
【cow!!】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普通士兵一天的粮食供给是7升,大约是两斤粮食,和我们刚刚估算的是差不多的。官府提供的粮食被称之为廪食。出土的秦简记载了廪食的标准,男刑徒每个月禾两石,女刑徒每个月禾一石半没有劳动任务就没有廪食。如果庶民从事徭役,则是每个月粟米两石,秦代一石大概是30千克,也就是说,秦国没崩溃的时候,当时的男刑徒在劳役期间每天能有两千克的禾供给,应该是没有脱粒的小米。普通庶民呢,服徭役每天能有四斤没脱壳的粟作为补贴,四斤粟脱壳后能有多少呢?这个还真有记载,秦汉时期的谷粒没有今天大,《九章算术》记载说:‘粟率50,粝米30’,也就是说每天能有2.6斤粗小米,这么多小米拿来煮稀饭吃,应该会撑。”
【百分百分撑啊,两百克就可以煮三大碗,还是稠的】
“这个供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工资,吃不完的部分呢,就是收入了。粮食在很多时候还具备货币的功能,你看陈胜、吴广他们900多人去戍边,还能去买鱼,拿什么买的呢?根据居廷汉简的记载呢,汉代也延袭了秦代的廪食标准,有时还补贴盐菜。后世呢,生产力逐渐进步,徭役的廪食也从粟慢慢变成米,比如说宋代劳役惯例,‘一夫日给米二升’,折合一下大概是今天的1.4升米,大概两斤左右。明代呢,大工程的徭役领食标准是每天一升5合米,折合一下大约是每天2.5斤。相对来说,宋代的廪食标准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至于吃白粥就感激涕零。”
【的确,有干饭吃稀罕你那白粥】
【农民起义哪个不是被逼的】
“明代实行一条变法后呢,尤其是清代摊丁入亩之后,朝廷征伐民夫,开始用食银代替粮食,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分为二的看啊,钱币相对于粮食,显然贪污起来呢更加方便。当然你要说之前发粮食的时代有没有贪墨,那肯定也是有的呀,但是粮食贪墨难度大,而且古代也有善待徭役民夫的青天大老爷呀,人家善待的举措比你榨菜白粥来的高级,体现了晚期智人应有的智力。”
“前文说过,宋代劳役惯例是一天两升米,但是范仲淹认为在丰收的年份,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在3升一天好,我问你,那赶上荒年,伙食标准应该是多少呢?范仲淹认为,荒年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定到5L,这叫以工代赈。所以如果你每天给徭役吃白粥、榨菜,徭役呢,应该会说你贪污,那不好,直接叫歇,让工程进行不下去,拉着你一起玩儿完。当然,即便能够每天分到两斤多脱壳的粮食,外窑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百姓不仅要背井离乡,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而且相对于相当一部分百姓来说,一天两斤粮食,这个收入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徭役的粮食只能自给,难以结余,无法供给给家人。”
“明朝的资料呢,比较齐全,在明末乱世之前,明代江南的普通自耕农有5亩田地的算是贫苦人家,寻常年份大约收入1000多斤米,轮种其他作物,还能多收一季的麦或者豆。可见,普通自耕农努力耕种,平均下来一天能有3斤多米,加上3斤麦或者豆,足够供给一家数口的口粮,远比服徭役要划算。这佃户呢,就惨了,所得收成一半要交给地主,比起自耕农呢,要多一倍的劳动,才能达到自耕农的生活水平。家里人口一多,确实贫苦,但是如果服徭役,尤其是外窑背井离乡的,说不定家人都得饿肚子。南宋的洪麦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当时苏州的两个小贩,卖黄鳝的每人每天能够盈利300钱,当时的米价十升大概三四百钱,煮稀饭吃大概率会撑死人,相比于服徭役的一天两升,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这则故事里卖黄鳝的小贩并不是作为富人记载的,强调他们俩每天300钱,实际上是说他们生活一般。当然,考虑到作者洪迈是统治阶层,他眼中一般的黄鳝小贩可能确实已经在社会上相当于中产阶级了,但也能说明,普通百姓真没到天天喝白粥就愿意当死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