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明朝锦医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于王岳这样曾经号称内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为何会沦落到沧州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小寺庙里当和尚,这后面其实还有些掌故。
朱厚照虽然在政治斗争中使出了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霹雳手段,但是本质上,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多时候他并不能真正使出冷酷无情的手段。
所以对于王岳、范亨、徐智这样的政治失败者,朱厚照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三人发配南京,到南京的行宫中当太监去了。
说到这里,还是要略作解释,自从朱棣靖难之后,迁都北京,但却没有取消南京的首都地位,而是继续保留,还在南京留下了一套跟北京大致雷同的小朝廷,所以有明一朝,很多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都是这样被“平级”调动到南京的,然而这样远离政治中心的调动,无疑于宣布了一个政治人物政治生命的死刑。
说起来,这王岳、范亨、徐智在司礼监中其实是三代人,他们中间还存在师徒关系。
当时,新入宫当差的年轻宦官,都要在分配到的机构中,由一个年龄大、地位高、资历老的总管太监或首领太监负责指导礼仪规矩和职事,言传身教,使小宦官逐渐熟习差使,胜任工作。
小宦官们通称这些老太监为师傅,间中也有行拜师礼,以正式确定师徒名份的。
当年范亨拜王岳为师,十年后,徐智又拜范亨为师。
三个人的出身经历不尽相同。
王岳是北直隶静海县人,范亨是沧州人,都是当地贫苦农民的后代。
当年由于家乡连年灾荒,缺衣少食,几乎沦为饿殍,父母无奈将亲生骨肉阉割“净身”,将他们送上了这条断子绝孙的悲惨道路。
入宫以后,都熬过几年学徒的生活,才侥幸被选派在司礼监当差使,逐渐做些文墨工作,又逐步上升,得以侍奉御前,甚至跻身“内辅”的行列。
徐智的经历则迥然不同,他原姓程,籍贯宛平县,但却是在北京城内长大的,他的父亲程超,自少浪荡江湖,饶有武功,最擅于使用一条丈二长的熟铁软鞭,挥动起来,一二十人不能近身。
程超本来在前门大街著名的顺胜镖局当镖师,经常领着本局镖师武丁人等押运金货,北抵辽海,南下江浙闽粤。
镖局倒闭后,程超因为武艺高强,也曾投入江湖,自立为帮主,甚至与官军对抗,在黑白二道颇有名气。
后来虽然兵败入狱,但他由于武功高强,凭拳脚立威,又讲究义气,在几处监牢里都被难友们奉为龙头,尊为“狱神”,在监牢中广收徒弟,依然饮酒食肉,还经常与难友们交换江湖讯息,了解三山五岳豪杰的动态,甚至交流越狱脱逃的窍门手法。
他最自我夸耀的是在蹲狱过程中炼就一套“解铐脱镣神法”,因为在狱中的重案犯人或得罪了狱官狱卒的犯人,往往被扣上手铐,钉上脚镣,意在防止脱逃,亦为进行惩罚。
程超着意琢磨方法和苦练骨节,居然练得骨骼柔软,必要时可以运气使两手掌和两足脚跟的骨骼收缩,手掌合拢起来,其粗细不超过小臂末端;两足的脚跟又能与小腿拉成直线,这样就能顺当地脱卸开手铐脚镣。
他对儿子程智自幼便教练武技,将一身功夫传授给儿子,连同他那一身解铐脱镣之法,亦给他作为防身之用。
程智早年丧母,十一二岁时,父亲程超终于被仇家联合官府,设下了必死的陷阱,诱杀于保定府。
自此,无父无母的程智只好投靠舅父徐二,为避开程超牵连,便改姓为徐。
徐二本来在西单牌楼摆摊卖山货为生,但近年多病,摊子摆不动了,典卖俱穷,两餐难继,实在维持不了家庭开支,只好想办法将小外甥送进宫里当太监。
进宫后,徐智本来已经略识文字,又有幸被分拨到司礼监由范亨收为徒弟,王岳成为他的老祖宗。
而且因为他的一身精绝的武艺,深得爱武的朱厚照的赏识,竟然将他一路提拔,成了司礼监的第四号人物。
…………
朱厚照虽然放过了王岳等人,然而刘瑾却不愿意放过三人,给自己留下潜在的威胁,所以等王岳、范亨和徐智南行后,便立即指使手下让三人到不了南京,甚至还派出了锦衣卫对他们进行截杀。
按照常规情况,受谪戍的犯官,路上应该入住驿馆,向驿官报到,并请签发注明到站和动身日期,呈递给前途驿站的文书。
驿官等多是长期在通衢要道任职的人,见多识广,熟谙宦海世情,眼光势利,知道官场沉浮反复,屡次看到有刚受廷杖,由解差擢送过境的犯官,转眼间又官复原职甚至更受擢升,之前尚且破衣烂衫,受镣戴枷,转眼间居然乌纱蟒袍,跨骑高头骏马,或乘坐绿呢大轿鸣锣开道重来驿馆。
为了留一后手,他们对于犯官大都不敢过分苛待。
各个驿馆大院内左右两侧虽然都设有囚室,围墙栅柱,锁禁严密,镣铐刑具俱全,是临时监狱性质,但一般只用以关押刑杀重犯、江洋巨盗。
对于犯官,多半还是参照原来品级地位,仍让歇宿在大小客房之内,对解差则酒肉相奉,唯恐怠慢。
沿途的驿官也知道王岳原任宫内司礼监掌印兼管东厂的要... -->>
至于王岳这样曾经号称内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为何会沦落到沧州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小寺庙里当和尚,这后面其实还有些掌故。
朱厚照虽然在政治斗争中使出了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霹雳手段,但是本质上,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多时候他并不能真正使出冷酷无情的手段。
所以对于王岳、范亨、徐智这样的政治失败者,朱厚照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三人发配南京,到南京的行宫中当太监去了。
说到这里,还是要略作解释,自从朱棣靖难之后,迁都北京,但却没有取消南京的首都地位,而是继续保留,还在南京留下了一套跟北京大致雷同的小朝廷,所以有明一朝,很多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都是这样被“平级”调动到南京的,然而这样远离政治中心的调动,无疑于宣布了一个政治人物政治生命的死刑。
说起来,这王岳、范亨、徐智在司礼监中其实是三代人,他们中间还存在师徒关系。
当时,新入宫当差的年轻宦官,都要在分配到的机构中,由一个年龄大、地位高、资历老的总管太监或首领太监负责指导礼仪规矩和职事,言传身教,使小宦官逐渐熟习差使,胜任工作。
小宦官们通称这些老太监为师傅,间中也有行拜师礼,以正式确定师徒名份的。
当年范亨拜王岳为师,十年后,徐智又拜范亨为师。
三个人的出身经历不尽相同。
王岳是北直隶静海县人,范亨是沧州人,都是当地贫苦农民的后代。
当年由于家乡连年灾荒,缺衣少食,几乎沦为饿殍,父母无奈将亲生骨肉阉割“净身”,将他们送上了这条断子绝孙的悲惨道路。
入宫以后,都熬过几年学徒的生活,才侥幸被选派在司礼监当差使,逐渐做些文墨工作,又逐步上升,得以侍奉御前,甚至跻身“内辅”的行列。
徐智的经历则迥然不同,他原姓程,籍贯宛平县,但却是在北京城内长大的,他的父亲程超,自少浪荡江湖,饶有武功,最擅于使用一条丈二长的熟铁软鞭,挥动起来,一二十人不能近身。
程超本来在前门大街著名的顺胜镖局当镖师,经常领着本局镖师武丁人等押运金货,北抵辽海,南下江浙闽粤。
镖局倒闭后,程超因为武艺高强,也曾投入江湖,自立为帮主,甚至与官军对抗,在黑白二道颇有名气。
后来虽然兵败入狱,但他由于武功高强,凭拳脚立威,又讲究义气,在几处监牢里都被难友们奉为龙头,尊为“狱神”,在监牢中广收徒弟,依然饮酒食肉,还经常与难友们交换江湖讯息,了解三山五岳豪杰的动态,甚至交流越狱脱逃的窍门手法。
他最自我夸耀的是在蹲狱过程中炼就一套“解铐脱镣神法”,因为在狱中的重案犯人或得罪了狱官狱卒的犯人,往往被扣上手铐,钉上脚镣,意在防止脱逃,亦为进行惩罚。
程超着意琢磨方法和苦练骨节,居然练得骨骼柔软,必要时可以运气使两手掌和两足脚跟的骨骼收缩,手掌合拢起来,其粗细不超过小臂末端;两足的脚跟又能与小腿拉成直线,这样就能顺当地脱卸开手铐脚镣。
他对儿子程智自幼便教练武技,将一身功夫传授给儿子,连同他那一身解铐脱镣之法,亦给他作为防身之用。
程智早年丧母,十一二岁时,父亲程超终于被仇家联合官府,设下了必死的陷阱,诱杀于保定府。
自此,无父无母的程智只好投靠舅父徐二,为避开程超牵连,便改姓为徐。
徐二本来在西单牌楼摆摊卖山货为生,但近年多病,摊子摆不动了,典卖俱穷,两餐难继,实在维持不了家庭开支,只好想办法将小外甥送进宫里当太监。
进宫后,徐智本来已经略识文字,又有幸被分拨到司礼监由范亨收为徒弟,王岳成为他的老祖宗。
而且因为他的一身精绝的武艺,深得爱武的朱厚照的赏识,竟然将他一路提拔,成了司礼监的第四号人物。
…………
朱厚照虽然放过了王岳等人,然而刘瑾却不愿意放过三人,给自己留下潜在的威胁,所以等王岳、范亨和徐智南行后,便立即指使手下让三人到不了南京,甚至还派出了锦衣卫对他们进行截杀。
按照常规情况,受谪戍的犯官,路上应该入住驿馆,向驿官报到,并请签发注明到站和动身日期,呈递给前途驿站的文书。
驿官等多是长期在通衢要道任职的人,见多识广,熟谙宦海世情,眼光势利,知道官场沉浮反复,屡次看到有刚受廷杖,由解差擢送过境的犯官,转眼间又官复原职甚至更受擢升,之前尚且破衣烂衫,受镣戴枷,转眼间居然乌纱蟒袍,跨骑高头骏马,或乘坐绿呢大轿鸣锣开道重来驿馆。
为了留一后手,他们对于犯官大都不敢过分苛待。
各个驿馆大院内左右两侧虽然都设有囚室,围墙栅柱,锁禁严密,镣铐刑具俱全,是临时监狱性质,但一般只用以关押刑杀重犯、江洋巨盗。
对于犯官,多半还是参照原来品级地位,仍让歇宿在大小客房之内,对解差则酒肉相奉,唯恐怠慢。
沿途的驿官也知道王岳原任宫内司礼监掌印兼管东厂的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