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宋朝的哈佛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木木现在的中央处理器是三核的,一核检索《水浒传》中的文字;一核用来处理内存中21世纪时的信息;一核分析眼前要亲身面对的课题。
王木木想,由简入繁,《水浒传》中的宋江有白纸黑字,先整理出来,存一旁候比: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人唤“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宋江成为头领后,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先不论宋江在历史上的真伪,就《水浒传》中的宋江,王木木也不喜欢。对于书中宋江这个男一号,赞美者说他为了国家和兄弟们的未来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反对者说他是迂腐残忍、用兄弟的鲜血给自己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飞黄腾达”之路,而最终却依然不免死在更加凶残的统治阶级手中。王木木是赞同后一种说法的,宋江不过是一个虚假、迂腐、无德的伪君子罢了。
宋江不过是郓城一个小吏,平日里疏财仗义,与人为善,获得个及时雨、呼保义的美名,但哪能名声大到让黑白两道各路英雄好汉都敬佩得五体投地,大呼久仰。按事实来讲,梁山好汉中名声可盖过宋江的大有人在,小旋风柴进人称柴大官人,他扶危济贫,好结好汉那是出了名的,想想怎么也不会输给宋江的吧。还有那朱仝、武松等,都是做过非凡之举的英雄,在江湖上的“传颂度”按理说应该远胜宋江。可事实上大凡这些人在听到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的大名后,立马“久闻哥哥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遇尊顔,实乃万幸。”宋江没有做过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最厉害的不过是杀了阎婆惜与私放晁盖,可是书中却硬是把他写成了一个“大仁大义”的英雄,真是浪得虚名啊。
再说宋江凭着他那名不副实的名气广泛地招揽人才,他的办法不过就两种。其一是利用他的钱和权,收服了有组织无纪律的流寇集团,这一手法主要运用在江湖**上。宋江出手阔绰,大赏武松、李逵等人,一出手就是十两雪花银,即使对于走江湖卖艺的病大虫薛永这种丝毫不起眼的陌生人,也甩手就是五两银子出去。再就是利用他押司的权力,私自放走抓捕来的钦犯。这种手段对付**好汉实在是很有成效,江湖人“义”字当先,宋江在他们危难时及时出手,自然是得到他们的敬重,并成全他自己的“仁义”美名。有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况宋江待他们有恩,但凡宋江有需要,他们自然是不会退却的,日后归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此举还算是比较高尚的,宋江利用自己的“有力的资源”为自己铺路;那么第二种方法就是极其卑劣的了,这是专门针对那些“有自己立场和气节的”白道中人而设计的“攻心之术”。实施此法共有两步。首先是斗“法”,派战斗力高强的武将出战,必要是加上陷害栽赃等辅助措施将对方捉来,让原本清清白白的忠君之将家破人亡,蒙上不白之冤。为了让对方归顺自己,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是卑劣又是什么。然后斗“情”,低声下气地将捉来的好汉请上聚义厅,亲自解其束缚,好酒好菜招待着,给足对方面子。这些心高气傲的败军之将,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在得到如此隆重的江湖礼遇后,立刻就软了下来。而后宋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的苦衷,再亮出替天行道的底牌。正是这种强大的攻心政策加上宋老大的眼泪烟雾弹效果,双管齐下将这些政府军官彻底俘虏。这一步也崇高不到哪里去,宋江不是以德服人,只是利用一些小计谋来俘获人心(兵不厌诈,这是军事原则)。想来这些被捉来的将领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谁料想他宋江这般不顾颜面,有素闻其大名,再加上那番忠义言论,观念一转,罢了,降了吧。这招是“百试百灵”,不论是性子刚烈,曾喊出“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的秦明,还是遮遮掩掩半推半就的关胜、呼延灼,统统被宋老大收入麾下。
说宋江虚伪残忍一点也不过分。梁山初具规模时,晁盖与宋江共同掌权,相比之下,晁盖人品要比宋江好得多。晁盖是真义气,白胜这等供出自己的“叛徒”,都想方设法搭救上山,而且最终也顺利上山了。但是宋江的仁义是“使用主义”,他对自己有用的人才“屈尊枉驾”,而对曾经损害过自己利益而有“于己无用”的人则是想方设法的报仇,不杀不痛快。且看江州捉黄文炳一回,宋江喝多了黄汤,浔阳楼上题反诗,最终导致了知恩图报的晁盖几乎倾全山之力来搭救宋江,大伙冒着枪林弹雨,终于一个不少逃将出来。但不料这宋老大一醒过来,第一件事竟是要晁盖给他报仇,调转枪头再去攻打江州,活捉黄文炳出气,丝毫不管弟兄们来回奔波之苦,再回敌军胜算有多少。晁盖建议“先回山寨去,聚齐大队人马,都来报仇,未为晚也。”这也算待你宋江不薄吧,可这位及时雨他不,只道“若是回去了,再不能够来。一者山遥路远。二者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作了准备。”说得多好!让人毫无反驳的余地,不报仇不甘心。为了一己私欲,将全局观和兄弟的生命抛之九霄云外,宋江真是虚伪自私得很。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便是临死还要拉上李逵,这李逵是唯一一个自愿上梁山落草的好汉,是他宋江最铁杆的说一不二的跟班,被骂的最多,罚的最多。即便如此,只要宋公明哥哥一声令下,上天入地无所不从。对这样的手下都下的了手,就为了不使李逵毁了自己的一世清明忠义,这宋江的自私残忍心理,已经到了近乎**的地步。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宋江乱点鸳鸯谱一事。三打祝家庄时,一丈青扈三娘初露芳姿,巾帼英雄,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交战种打败多位梁山男将,后被英勇无敌的林教头活捉。按江湖惯例,一丈青当为林冲的俘虏,且林冲的人品、相貌、武艺、才智都为人中之龙,扈三娘更亦女中蛟娃,二人绝对算得上门当户对,佳偶天成。偏偏宋江把扈三娘许给了那么个武艺低微的人渣级败类,只为“清风山时,许下一头亲事”,也不管人家扈三娘愿不愿意,就硬是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怜绝世佳人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退却不得”,只得委身下嫁给这个曾经是自己阶下囚的矮脚虎王英,从此以后默默无闻,淹没在梁山众人中,再也不见昔日飒爽的女英雄风姿。梁山女将排位非常低下,一般也就是酒店招待,帮忙洗碗的工作,一丈青虽然身份稍高,也不过是探事马军头领而已,而她的直属领导,便是梁山上最窝囊、最无耻、最下流的**丈夫。宋江,真真是毁了一个风华绝茂的女子一生。
说宋江迂腐主要是在招安一事上。这个刀笔小吏念念不忘被朝廷招安,“博得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既然想为朝廷效命,又何苦要落草,既已落草,又为何再想走进庙堂。梁山中大多数人是不愿受招安的,典型的如李逵、武松等,大家都是从官场走过来的,明白朝廷**,官道黑暗,实不愿再回去受那些窝囊气。无奈“领头大哥”时时把招安挂在嘴边,江湖人讲义气,既认了宋江做老大,也无法悖逆他,一伙绿林好汉终究走上了一条悲剧之路。自古哪有官与匪共存的道理?受招安之后,随即和同盟起义军同室操戈,最终二虎相争,两败俱伤,宋家军付出极大代价获胜后,能够侥幸生还的,大多辞官归隐,部分留在官场的,也多数被朝廷暗杀。梁山好汉不仅没几个能光宗耀祖的,甚至连顺利活下去也成为了一种奢望。宋江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其迂腐思想也不足为奇了。为了死后的虚名,他“于公于私”都一定要改变其强盗身份。只是为了成全他的“清白之誉”,梁山兄弟却付出了太惨重的代价。
王木木觉得,宋江,就是一个儒生刀笔小吏,既无江湖好汉的豪气,也无纵横官场的英气,更别说是成为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霸气。宋江,不过是一个图慕虚荣,自私阴险的伪君子啊。
喔,回过神来,我们要研究的宋江是否是历史人物,不是要写《水浒传》的书评。好了,请记住,刚才说的是小说《水浒传》中的宋江,这是施耐庵笔下的人物,那么,是否历史上真有其人?如有,又有多少剧情与历史吻合?《水浒传》中的宋江的表现,是否能启迪我对录事参军宋江的认识呐?
在王木木的前世,在21世纪,学校历史课本中的观点和一般官方的观点都认为: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代,在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皇宋十朝纲要》)。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有人认为,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
但是,王木木按眼前的形势,结合前世一些专家的分析,认为,大家都上当了,历史上应该根本没有上述的那个宋江。王木木小时候在牛棚里也喜欢听爷爷们讲108将的故事,那些教体音美的爷爷可能是当时的心境吧,说起来,很入戏,慷概激昂,渲泄着自己的愤怨。手舞足蹈,仿佛,是自己进了白虎堂;仿佛,这里就是草料场了;风雪啊,狠狠地刮吧,是谁在害怕?
几个教历史和语文的爷爷则常有煞风景的冷言冷语,说什么反动文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胡适,这个蒋家王朝的御用文人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轻信了《宋史》中前述的三条有宋江的“史料”后,说:“这三条史料可以证明,宋江等三十六人,都是历史人物,是北宋末年的大盗。‘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看这些话可见宋江等在当时的威名。这种威名传播远近,流传在民间,越传越神奇,遂成一种‘梁山泊神话’。”
胡适反动归反动,但他这一锤子给宋江定了音,让... -->>
王木木现在的中央处理器是三核的,一核检索《水浒传》中的文字;一核用来处理内存中21世纪时的信息;一核分析眼前要亲身面对的课题。
王木木想,由简入繁,《水浒传》中的宋江有白纸黑字,先整理出来,存一旁候比: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人唤“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宋江成为头领后,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先不论宋江在历史上的真伪,就《水浒传》中的宋江,王木木也不喜欢。对于书中宋江这个男一号,赞美者说他为了国家和兄弟们的未来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反对者说他是迂腐残忍、用兄弟的鲜血给自己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飞黄腾达”之路,而最终却依然不免死在更加凶残的统治阶级手中。王木木是赞同后一种说法的,宋江不过是一个虚假、迂腐、无德的伪君子罢了。
宋江不过是郓城一个小吏,平日里疏财仗义,与人为善,获得个及时雨、呼保义的美名,但哪能名声大到让黑白两道各路英雄好汉都敬佩得五体投地,大呼久仰。按事实来讲,梁山好汉中名声可盖过宋江的大有人在,小旋风柴进人称柴大官人,他扶危济贫,好结好汉那是出了名的,想想怎么也不会输给宋江的吧。还有那朱仝、武松等,都是做过非凡之举的英雄,在江湖上的“传颂度”按理说应该远胜宋江。可事实上大凡这些人在听到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的大名后,立马“久闻哥哥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遇尊顔,实乃万幸。”宋江没有做过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最厉害的不过是杀了阎婆惜与私放晁盖,可是书中却硬是把他写成了一个“大仁大义”的英雄,真是浪得虚名啊。
再说宋江凭着他那名不副实的名气广泛地招揽人才,他的办法不过就两种。其一是利用他的钱和权,收服了有组织无纪律的流寇集团,这一手法主要运用在江湖**上。宋江出手阔绰,大赏武松、李逵等人,一出手就是十两雪花银,即使对于走江湖卖艺的病大虫薛永这种丝毫不起眼的陌生人,也甩手就是五两银子出去。再就是利用他押司的权力,私自放走抓捕来的钦犯。这种手段对付**好汉实在是很有成效,江湖人“义”字当先,宋江在他们危难时及时出手,自然是得到他们的敬重,并成全他自己的“仁义”美名。有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况宋江待他们有恩,但凡宋江有需要,他们自然是不会退却的,日后归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此举还算是比较高尚的,宋江利用自己的“有力的资源”为自己铺路;那么第二种方法就是极其卑劣的了,这是专门针对那些“有自己立场和气节的”白道中人而设计的“攻心之术”。实施此法共有两步。首先是斗“法”,派战斗力高强的武将出战,必要是加上陷害栽赃等辅助措施将对方捉来,让原本清清白白的忠君之将家破人亡,蒙上不白之冤。为了让对方归顺自己,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不是卑劣又是什么。然后斗“情”,低声下气地将捉来的好汉请上聚义厅,亲自解其束缚,好酒好菜招待着,给足对方面子。这些心高气傲的败军之将,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在得到如此隆重的江湖礼遇后,立刻就软了下来。而后宋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的苦衷,再亮出替天行道的底牌。正是这种强大的攻心政策加上宋老大的眼泪烟雾弹效果,双管齐下将这些政府军官彻底俘虏。这一步也崇高不到哪里去,宋江不是以德服人,只是利用一些小计谋来俘获人心(兵不厌诈,这是军事原则)。想来这些被捉来的将领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谁料想他宋江这般不顾颜面,有素闻其大名,再加上那番忠义言论,观念一转,罢了,降了吧。这招是“百试百灵”,不论是性子刚烈,曾喊出“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的秦明,还是遮遮掩掩半推半就的关胜、呼延灼,统统被宋老大收入麾下。
说宋江虚伪残忍一点也不过分。梁山初具规模时,晁盖与宋江共同掌权,相比之下,晁盖人品要比宋江好得多。晁盖是真义气,白胜这等供出自己的“叛徒”,都想方设法搭救上山,而且最终也顺利上山了。但是宋江的仁义是“使用主义”,他对自己有用的人才“屈尊枉驾”,而对曾经损害过自己利益而有“于己无用”的人则是想方设法的报仇,不杀不痛快。且看江州捉黄文炳一回,宋江喝多了黄汤,浔阳楼上题反诗,最终导致了知恩图报的晁盖几乎倾全山之力来搭救宋江,大伙冒着枪林弹雨,终于一个不少逃将出来。但不料这宋老大一醒过来,第一件事竟是要晁盖给他报仇,调转枪头再去攻打江州,活捉黄文炳出气,丝毫不管弟兄们来回奔波之苦,再回敌军胜算有多少。晁盖建议“先回山寨去,聚齐大队人马,都来报仇,未为晚也。”这也算待你宋江不薄吧,可这位及时雨他不,只道“若是回去了,再不能够来。一者山遥路远。二者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作了准备。”说得多好!让人毫无反驳的余地,不报仇不甘心。为了一己私欲,将全局观和兄弟的生命抛之九霄云外,宋江真是虚伪自私得很。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便是临死还要拉上李逵,这李逵是唯一一个自愿上梁山落草的好汉,是他宋江最铁杆的说一不二的跟班,被骂的最多,罚的最多。即便如此,只要宋公明哥哥一声令下,上天入地无所不从。对这样的手下都下的了手,就为了不使李逵毁了自己的一世清明忠义,这宋江的自私残忍心理,已经到了近乎**的地步。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宋江乱点鸳鸯谱一事。三打祝家庄时,一丈青扈三娘初露芳姿,巾帼英雄,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交战种打败多位梁山男将,后被英勇无敌的林教头活捉。按江湖惯例,一丈青当为林冲的俘虏,且林冲的人品、相貌、武艺、才智都为人中之龙,扈三娘更亦女中蛟娃,二人绝对算得上门当户对,佳偶天成。偏偏宋江把扈三娘许给了那么个武艺低微的人渣级败类,只为“清风山时,许下一头亲事”,也不管人家扈三娘愿不愿意,就硬是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怜绝世佳人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退却不得”,只得委身下嫁给这个曾经是自己阶下囚的矮脚虎王英,从此以后默默无闻,淹没在梁山众人中,再也不见昔日飒爽的女英雄风姿。梁山女将排位非常低下,一般也就是酒店招待,帮忙洗碗的工作,一丈青虽然身份稍高,也不过是探事马军头领而已,而她的直属领导,便是梁山上最窝囊、最无耻、最下流的**丈夫。宋江,真真是毁了一个风华绝茂的女子一生。
说宋江迂腐主要是在招安一事上。这个刀笔小吏念念不忘被朝廷招安,“博得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既然想为朝廷效命,又何苦要落草,既已落草,又为何再想走进庙堂。梁山中大多数人是不愿受招安的,典型的如李逵、武松等,大家都是从官场走过来的,明白朝廷**,官道黑暗,实不愿再回去受那些窝囊气。无奈“领头大哥”时时把招安挂在嘴边,江湖人讲义气,既认了宋江做老大,也无法悖逆他,一伙绿林好汉终究走上了一条悲剧之路。自古哪有官与匪共存的道理?受招安之后,随即和同盟起义军同室操戈,最终二虎相争,两败俱伤,宋家军付出极大代价获胜后,能够侥幸生还的,大多辞官归隐,部分留在官场的,也多数被朝廷暗杀。梁山好汉不仅没几个能光宗耀祖的,甚至连顺利活下去也成为了一种奢望。宋江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其迂腐思想也不足为奇了。为了死后的虚名,他“于公于私”都一定要改变其强盗身份。只是为了成全他的“清白之誉”,梁山兄弟却付出了太惨重的代价。
王木木觉得,宋江,就是一个儒生刀笔小吏,既无江湖好汉的豪气,也无纵横官场的英气,更别说是成为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霸气。宋江,不过是一个图慕虚荣,自私阴险的伪君子啊。
喔,回过神来,我们要研究的宋江是否是历史人物,不是要写《水浒传》的书评。好了,请记住,刚才说的是小说《水浒传》中的宋江,这是施耐庵笔下的人物,那么,是否历史上真有其人?如有,又有多少剧情与历史吻合?《水浒传》中的宋江的表现,是否能启迪我对录事参军宋江的认识呐?
在王木木的前世,在21世纪,学校历史课本中的观点和一般官方的观点都认为: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代,在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皇宋十朝纲要》)。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有人认为,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
但是,王木木按眼前的形势,结合前世一些专家的分析,认为,大家都上当了,历史上应该根本没有上述的那个宋江。王木木小时候在牛棚里也喜欢听爷爷们讲108将的故事,那些教体音美的爷爷可能是当时的心境吧,说起来,很入戏,慷概激昂,渲泄着自己的愤怨。手舞足蹈,仿佛,是自己进了白虎堂;仿佛,这里就是草料场了;风雪啊,狠狠地刮吧,是谁在害怕?
几个教历史和语文的爷爷则常有煞风景的冷言冷语,说什么反动文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胡适,这个蒋家王朝的御用文人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轻信了《宋史》中前述的三条有宋江的“史料”后,说:“这三条史料可以证明,宋江等三十六人,都是历史人物,是北宋末年的大盗。‘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看这些话可见宋江等在当时的威名。这种威名传播远近,流传在民间,越传越神奇,遂成一种‘梁山泊神话’。”
胡适反动归反动,但他这一锤子给宋江定了音,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