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廉颇败绩、死守营垒的消息,也使赵国方面也陷入慌乱之中。
赵孝成王(赵丹)对自己听信上卿蔺相如的建议、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派出廉颇出战上党,颇有悔意。可是,赵括去了,就一定行吗?赵国那么多威名赫赫的军事将领,为何一定非要在赵括和廉颇之中选择其一呢?
现在廉颇败了,老迈的蔺相如又能负担什么责任呢?赵孝成王也并没有责备上卿蔺相如的意思,只是有些怨恨起廉颇。
他召集来谋臣虞卿、楼昌、平阳君赵豹、郑朱等人商议。
赵孝成王:长平没有打胜,还战死了一个都尉(赵茄),本王想增兵与秦军决战如何?
楼昌说:“无益也,不如派遣重臣去和秦国讲和。”
虞卿说:“那些主张和谈的人,认为不与秦国讲和,赵军必败。而掌握和谈的主动权却在秦国,大王估计秦国是想打败赵军呢?还是不想打败?”
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一定想要打败赵军。”
虞卿说:“大王且听我的,您派出使臣,携带贵重的宝器,去亲附楚、魏,楚、魏两国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宝器,一定会接待我们的使臣。赵国的使臣到了楚、魏,秦国必定会怀疑诸侯组织了合纵阵线,必定有所畏惧。这样,去与秦国和谈,才能成功。”
赵王不听虞卿的计谋,与平阳君赵豹决定跟秦国议和,并派贵人郑朱去秦国,秦国接待了郑朱。
赵王召见虞卿,说:“我让平阳君与奏国议和,秦国已经接待了使臣郑朱,你认为和谈的结果会如何呢?”
虞卿说:“大王和谈一定得不到成功,赵军一定会被打败,诸侯中庆贺战胜的人,会都在秦国。郑朱是赵国的贵人,去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也一定会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向诸侯宣传。楚、魏以为赵国已和秦国媾和,必不会出兵救援。秦国得知诸侯不来救赵,和谈就肯定不会成功。”
赵、秦和谈终究未能成功,赵军后来果然被打得大败。赵王到了秦国,秦国留下赵王,然后才同意媾和。难道赵孝成王长平战后,果然去秦国谢罪了?(除了《史记赵世家》中有,“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这句话,并没有更多过硬的任何佐证)
赵国,显然是失去了一次避免国难发生的绝好的机会!
话又说回来,赵孝成王也绝不是傻子,上党地方尤其是长平,一旦落入秦国手中,赵国邯郸的西南门户就会洞开,这一仗不得不打!
赵国所能接受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赵国能够控制丹河、空仓岭一带,而秦军被压缩在汾水一带。而秦国希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秦国控制空仓岭至丹河一带,赵国军队被压缩到丹河以东。
廉颇固守第三道防线(丹河以东)的态势,正如秦国所愿,而不是赵国期望的。所以,和谈也就不可能有结果。
赵国派人与秦国和谈,既不真心实意,也阻绝了诸国援救它的念头,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祸根。--大臣楼昌无意之中成了“灭亡赵国”的第一把刀!清醒明智的虞卿又能怎样呢?
现在,不会再有关东诸国的援兵来支援赵国了,秦国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
秦昭王还是嘱咐说:常言说三晋合则秦弱,三晋分则秦强。若是齐楚也来搅局,我们就赶快退兵!不要忘了赵国的相国是齐国将领田单。
秦相范雎于是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游说,使用离间计,到处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的老母亲上书赵王:先夫赵奢曾经对我说,不可以让赵括为将。现在,大王执意如此,老身唯有一个请求,就是一旦战事不利,不要惩罚我们宗族使受牵连。
此时,田单求见赵王,力阻赵括出战!
赵孝成王说:本王派廉颇去干他能力所不能应对的事情,现在后悔莫及。当初,是你力荐赵括的,如何现在反对呢?
田单对曰:上党战场目前的形势趋于稳定,大批的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廉颇虽然打了几个败仗,但实力尚存。目前坚守不出,与敌对垒,这是将帅根据战场的形势而因势利导的决断,不能听信谣言而猜疑他的忠诚。
如果此时换帅,廉颇下属将领们必然也要大规模调动,而他们刚刚熟悉了战场的环境,这会引起军队的混乱,军心不稳是大忌啊!
赵括所长者,用谋也!可是目前的相持态势下,秦强我弱,留给他腾挪辗转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现在所急需者,就是固守,也只能是固守,这样秦军就不能说完全占据了上党。派谁去为将都可以,就是赵括不能去。
赵孝成王问:何也?
田单继续说:赵括之所短者,勇武不及廉颇。谋略虽善,但他年轻,不知道再好的谋略也需要士卒用命才能实现。否则,就是被包围的敌人也会逃脱。赵括统领三军,必然不甘心当前的状况,而企图去打破它。他必然希望打破甚至逆转目前的局面,可是从目前情况看,秦军野战的实力大大强于赵军。之前,臣之所以举荐赵括,是想趁敌我均不知虚实的时候,尽速歼灭秦军,打开有利局面。现在这时候,敌我虚实已明,布防严密,赵括用谋必分兵,以图险中求胜,这样去做就非常危险了!
蔺相如认为:上党之战时间长久了,严重消耗国力,必须速决。赵国军队完全有实力在上党与秦军打一场运动歼灭战,从而达到以战止战,谋求和谈的目的。考虑这种情况,为有利于谈判桌上的外交斡旋,最后和平解决冲突,赵国必须做出反应,主动去打几个胜仗。所以,老臣支持用赵括替换廉颇!
田单之谋又一次未被采纳,徒唤奈何。(未完待续)
时,廉颇败绩、死守营垒的消息,也使赵国方面也陷入慌乱之中。
赵孝成王(赵丹)对自己听信上卿蔺相如的建议、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派出廉颇出战上党,颇有悔意。可是,赵括去了,就一定行吗?赵国那么多威名赫赫的军事将领,为何一定非要在赵括和廉颇之中选择其一呢?
现在廉颇败了,老迈的蔺相如又能负担什么责任呢?赵孝成王也并没有责备上卿蔺相如的意思,只是有些怨恨起廉颇。
他召集来谋臣虞卿、楼昌、平阳君赵豹、郑朱等人商议。
赵孝成王:长平没有打胜,还战死了一个都尉(赵茄),本王想增兵与秦军决战如何?
楼昌说:“无益也,不如派遣重臣去和秦国讲和。”
虞卿说:“那些主张和谈的人,认为不与秦国讲和,赵军必败。而掌握和谈的主动权却在秦国,大王估计秦国是想打败赵军呢?还是不想打败?”
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一定想要打败赵军。”
虞卿说:“大王且听我的,您派出使臣,携带贵重的宝器,去亲附楚、魏,楚、魏两国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宝器,一定会接待我们的使臣。赵国的使臣到了楚、魏,秦国必定会怀疑诸侯组织了合纵阵线,必定有所畏惧。这样,去与秦国和谈,才能成功。”
赵王不听虞卿的计谋,与平阳君赵豹决定跟秦国议和,并派贵人郑朱去秦国,秦国接待了郑朱。
赵王召见虞卿,说:“我让平阳君与奏国议和,秦国已经接待了使臣郑朱,你认为和谈的结果会如何呢?”
虞卿说:“大王和谈一定得不到成功,赵军一定会被打败,诸侯中庆贺战胜的人,会都在秦国。郑朱是赵国的贵人,去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也一定会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向诸侯宣传。楚、魏以为赵国已和秦国媾和,必不会出兵救援。秦国得知诸侯不来救赵,和谈就肯定不会成功。”
赵、秦和谈终究未能成功,赵军后来果然被打得大败。赵王到了秦国,秦国留下赵王,然后才同意媾和。难道赵孝成王长平战后,果然去秦国谢罪了?(除了《史记赵世家》中有,“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这句话,并没有更多过硬的任何佐证)
赵国,显然是失去了一次避免国难发生的绝好的机会!
话又说回来,赵孝成王也绝不是傻子,上党地方尤其是长平,一旦落入秦国手中,赵国邯郸的西南门户就会洞开,这一仗不得不打!
赵国所能接受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赵国能够控制丹河、空仓岭一带,而秦军被压缩在汾水一带。而秦国希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秦国控制空仓岭至丹河一带,赵国军队被压缩到丹河以东。
廉颇固守第三道防线(丹河以东)的态势,正如秦国所愿,而不是赵国期望的。所以,和谈也就不可能有结果。
赵国派人与秦国和谈,既不真心实意,也阻绝了诸国援救它的念头,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祸根。--大臣楼昌无意之中成了“灭亡赵国”的第一把刀!清醒明智的虞卿又能怎样呢?
现在,不会再有关东诸国的援兵来支援赵国了,秦国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
秦昭王还是嘱咐说:常言说三晋合则秦弱,三晋分则秦强。若是齐楚也来搅局,我们就赶快退兵!不要忘了赵国的相国是齐国将领田单。
秦相范雎于是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游说,使用离间计,到处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的老母亲上书赵王:先夫赵奢曾经对我说,不可以让赵括为将。现在,大王执意如此,老身唯有一个请求,就是一旦战事不利,不要惩罚我们宗族使受牵连。
此时,田单求见赵王,力阻赵括出战!
赵孝成王说:本王派廉颇去干他能力所不能应对的事情,现在后悔莫及。当初,是你力荐赵括的,如何现在反对呢?
田单对曰:上党战场目前的形势趋于稳定,大批的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廉颇虽然打了几个败仗,但实力尚存。目前坚守不出,与敌对垒,这是将帅根据战场的形势而因势利导的决断,不能听信谣言而猜疑他的忠诚。
如果此时换帅,廉颇下属将领们必然也要大规模调动,而他们刚刚熟悉了战场的环境,这会引起军队的混乱,军心不稳是大忌啊!
赵括所长者,用谋也!可是目前的相持态势下,秦强我弱,留给他腾挪辗转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现在所急需者,就是固守,也只能是固守,这样秦军就不能说完全占据了上党。派谁去为将都可以,就是赵括不能去。
赵孝成王问:何也?
田单继续说:赵括之所短者,勇武不及廉颇。谋略虽善,但他年轻,不知道再好的谋略也需要士卒用命才能实现。否则,就是被包围的敌人也会逃脱。赵括统领三军,必然不甘心当前的状况,而企图去打破它。他必然希望打破甚至逆转目前的局面,可是从目前情况看,秦军野战的实力大大强于赵军。之前,臣之所以举荐赵括,是想趁敌我均不知虚实的时候,尽速歼灭秦军,打开有利局面。现在这时候,敌我虚实已明,布防严密,赵括用谋必分兵,以图险中求胜,这样去做就非常危险了!
蔺相如认为:上党之战时间长久了,严重消耗国力,必须速决。赵国军队完全有实力在上党与秦军打一场运动歼灭战,从而达到以战止战,谋求和谈的目的。考虑这种情况,为有利于谈判桌上的外交斡旋,最后和平解决冲突,赵国必须做出反应,主动去打几个胜仗。所以,老臣支持用赵括替换廉颇!
田单之谋又一次未被采纳,徒唤奈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