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元璋这次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行动。他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兵五万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达为中路,出雁门关进攻和林,并沿途宣传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赶出老家,然而这只是一个诡计,他的真实目的是引诱元军出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这个计划可以说明两点:一、当时明军的实力已经相当厉害,可以与元军在野外决战;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是十分难得的。
此外,李文忠为右路,出居庸关经应昌靠近和林,在徐达军队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一举切断元军后路;并与徐达合击元军。
冯胜为西路,出击甘肃,他没有固定的战略目的,只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说这一路基本是去观光顺便抢战利品的。
朱元璋的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击,待时机一到,便可以三路合击,堪称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
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战场上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杰出军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时刻到了。在三位将领中,冯胜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因为他自认军事能力并不差,却只担任了配角,而徐达和李文忠颇为趾高气扬,作为战争的主角,此战一定要荡平北元!
冯胜,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沮丧,因为在战争中,主角和配角是经常调换的。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二十二日,三路大军从不同的路线向着北元出击,等待他们的将是不同的命运。
蓝玉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让主将们自己挑选先锋。出乎很多人意料,徐达选择了一名资历尚浅的将领,由于此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是他的老搭档,所以很多人猜测,徐达这次是走了后门,故意让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春不能出征之遗憾。由于此次出征北元兵势威武,很多人都认为是必胜之战,大家都想抢着立功,对徐达任用私人很不满意。
他们未免太小看徐达了,他之所以挑选这个人出征,只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就是蓝玉。
郁闷的冯胜也挑选了他的先锋,傅友德。这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之前似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由于表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其名声远远不如郭兴等人。冯胜挑选他为先锋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这次并不成功的出征,这只能用无心插柳来形容了。
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九日,徐达大军进入山西境内。蓝玉率领骑兵为先锋,先出雁门关,他的运气不错,在野马川(今蒙古克鲁伦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骑兵,蓝玉奋勇当先,一举击败王保保。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却。
三月二十日,蓝玉连夜追击,在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战败,向北逃去。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却。
徐达和蓝玉都很兴奋,击败王保保只在明日!
王保保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报仇雪恨的机会。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得到了明军出征的消息,仔细考虑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后,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徐达,军队战斗力也不如明军骑兵,不能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战必败,要想击败明军,只
能用伏击。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与元将贺宗哲商定,在岭北(今内蒙古北部)设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战役开始之初,不断出兵与明军接触,故意战败。应该说蓝玉是一个头脑冷静的将领,他并没有孤军深入,而是等待徐达大军的到来。此时的徐达却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上当了。
五月六日,王保保突然出现在岭北,徐达立刻带领军队追击。当他进入岭北山区后,贺宗哲突然出现,偷袭明军,由于没有提防,明军大败,死伤万余人,此时王保保和贺宗哲合军一处,准备一举歼灭徐达的大军。
可是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四年级学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极为不利的境况下,他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理智和镇定稳住了局势,将军队安全撤出,并修建了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蓝玉在作战中十分英勇,多次掩护军队撤退,表现了他名将的素质。
王保保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只能望天兴叹,此生胜不过徐达矣!
同人不同命
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李文忠的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祸不单行这句俗语的准确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领大军轻装追击元军。
李文忠并不是毫无战略考虑的,他的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字。如果把徐达比作谋略周详的长跑选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赛跑的能手。在应昌,他创造了一日破城的纪录;这次,他认准了元军没有防备,所以大胆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
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找到了败退的元军,... -->>
朱元璋这次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行动。他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兵五万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达为中路,出雁门关进攻和林,并沿途宣传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赶出老家,然而这只是一个诡计,他的真实目的是引诱元军出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这个计划可以说明两点:一、当时明军的实力已经相当厉害,可以与元军在野外决战;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是十分难得的。
此外,李文忠为右路,出居庸关经应昌靠近和林,在徐达军队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一举切断元军后路;并与徐达合击元军。
冯胜为西路,出击甘肃,他没有固定的战略目的,只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说这一路基本是去观光顺便抢战利品的。
朱元璋的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击,待时机一到,便可以三路合击,堪称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
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战场上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杰出军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时刻到了。在三位将领中,冯胜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因为他自认军事能力并不差,却只担任了配角,而徐达和李文忠颇为趾高气扬,作为战争的主角,此战一定要荡平北元!
冯胜,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沮丧,因为在战争中,主角和配角是经常调换的。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二十二日,三路大军从不同的路线向着北元出击,等待他们的将是不同的命运。
蓝玉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让主将们自己挑选先锋。出乎很多人意料,徐达选择了一名资历尚浅的将领,由于此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是他的老搭档,所以很多人猜测,徐达这次是走了后门,故意让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春不能出征之遗憾。由于此次出征北元兵势威武,很多人都认为是必胜之战,大家都想抢着立功,对徐达任用私人很不满意。
他们未免太小看徐达了,他之所以挑选这个人出征,只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就是蓝玉。
郁闷的冯胜也挑选了他的先锋,傅友德。这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之前似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由于表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其名声远远不如郭兴等人。冯胜挑选他为先锋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这次并不成功的出征,这只能用无心插柳来形容了。
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九日,徐达大军进入山西境内。蓝玉率领骑兵为先锋,先出雁门关,他的运气不错,在野马川(今蒙古克鲁伦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骑兵,蓝玉奋勇当先,一举击败王保保。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却。
三月二十日,蓝玉连夜追击,在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战败,向北逃去。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却。
徐达和蓝玉都很兴奋,击败王保保只在明日!
王保保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报仇雪恨的机会。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得到了明军出征的消息,仔细考虑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后,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徐达,军队战斗力也不如明军骑兵,不能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战必败,要想击败明军,只
能用伏击。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与元将贺宗哲商定,在岭北(今内蒙古北部)设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战役开始之初,不断出兵与明军接触,故意战败。应该说蓝玉是一个头脑冷静的将领,他并没有孤军深入,而是等待徐达大军的到来。此时的徐达却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上当了。
五月六日,王保保突然出现在岭北,徐达立刻带领军队追击。当他进入岭北山区后,贺宗哲突然出现,偷袭明军,由于没有提防,明军大败,死伤万余人,此时王保保和贺宗哲合军一处,准备一举歼灭徐达的大军。
可是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四年级学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极为不利的境况下,他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理智和镇定稳住了局势,将军队安全撤出,并修建了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蓝玉在作战中十分英勇,多次掩护军队撤退,表现了他名将的素质。
王保保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只能望天兴叹,此生胜不过徐达矣!
同人不同命
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李文忠的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祸不单行这句俗语的准确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领大军轻装追击元军。
李文忠并不是毫无战略考虑的,他的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字。如果把徐达比作谋略周详的长跑选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赛跑的能手。在应昌,他创造了一日破城的纪录;这次,他认准了元军没有防备,所以大胆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
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找到了败退的元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