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神圣罗马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忽悠资本家投资铁路的。垄断经营可以,这避免了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只要不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弗朗茨是不介意的垄断企业出现的。
如果因为运费过高,影响到了国内经济发展,那么制定规则的人同样也可以修改规则,比如说:物价局、铁路国有……
这些不和谐的话题,奥地利政府是绝对不会告诉投资者们的,不然英国财团怎么被忽悠过来了呢?
美国人干过事情,弗朗茨也不介意效仿一次。不管那么多,先忽悠你把铁路修了再说,等铁路修完了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么就可以考虑翻脸的问题了。
在弗朗茨看来,前世香港搞的公共设施项目,最高利润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就是一项好政策。
要是奥地利政府复制过来,民众们应该会非常的支持吧?至于铁路公司,百分之十五的利润同样可以让他们活的很滋润了。
投资者什么时候,能够收回建设成本,这个问题就不知道了。反正前面的投资者都赚到了,后面的接盘侠从来都是倒霉蛋。
铁路的发展,自然刺激到了钢铁产业,一家家钢铁企业纷纷扩充产能,准备在接下来的盛宴中分到一杯羹。
为了有效的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1850年3月奥地利工业部下令,将7家国营钢铁企业合并为奥地利钢铁集团。
奥地利第一家年产原钢一点二万吨、产铁十八点四万吨的巨无霸钢铁企业诞生了。艺术加工一下,就是年产钢铁二十万吨,世界第一钢铁集团就这么诞生了。
是不是真的世界第一钢铁集团,这个问题还有待考证,不过成为奥地利第一钢铁企业是不争的事实,整个奥地利帝国一半的钢铁产能就在这家集团。
这个年代,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十万吨的国家,都只有个位数,超过百万吨的国家就英国人。
如果不是大家都停留在这个水平,奥地利的媒体也不敢吹这个牛逼,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新闻人还是有节操的。
合并过后,这几家钢铁厂就开始分工了,根据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产能。
简单的说,就是根据铁矿的品质,适合炼钢的那就全部用来炼钢,适合炼铁的就拿去炼铁,不要再搞混合生产模式了。
最核心的还是把几家企业的核心技术汇集在一起,各取所长利用到工业生产中。同时组建了一个冶炼技术研发部,推动技术革新。
按照计划,1851年奥地利钢铁集团的产能会提高到24万吨,1852年就要提高到32万吨,1853年将突破45万吨……
这些计划都不是乱来的,完全是根据市场需要制定的,不扩充产能如何去抢订单呢?
奥地利的铁路网建设,可是一块大肥肉,相关企业就没有不想去咬上一口的。
按照一米铁路使用60千克钢铁计算,一公里就需要消耗60000千克钢铁,也就是说光奥地利的铁路网计划,需要消耗的钢铁两百多万吨。
这么好的机会,钢铁企业要是再不扩充产能,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为了扶持钢铁企业,奥地利政府已经决定未来五年内不从这家新组建的集团中抽取利润,并且还注资了一百万盾进来,用以技术革新。
不光是钢铁企业,很多相关的产业都在拼命扩充产能,弗朗茨也在闷声发大财。
不要看砂石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实际上搞过工程的人都知道,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利润可一点儿也不低。
初步估计,每公里铁路光浇筑混凝土就要消耗十几万吨砂石骨料,上面那层厚厚的碎石需要的石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任何商品量大了,利润也就上去了,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实际上并不比生产铁轨的钢铁厂获利少。
只不过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分散在无数的散户手中,看起来就不起眼了。弗朗茨只是利用先知先觉进行了提前布局,进行垄断经营而已。
当然垄断经营的事情,他是不会承认的。不信可以去查铁路公司和奥地利矿业集团的合同,都可以证明垄断经营确实存在。
只不过知情者们都不会说,媒体更加不会去报道。
对外的解释:奥地利矿业集团只是一家代理商,这些的矿场分布在数十家企业名下,大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才联合起来成立了一家集团和铁路公司谈判。
没错真相就是如此,为了避免被铁路公司压价,大家才联合起来的。没看最后的交易价格,都和市场价相差无几么?
要是垄断经营的话,肯定是要涨价了,既然没有大幅度涨价,那就不是垄断经营。
什么是躺着赚钱,1850年弗朗茨终于感受到了。就这一项不起眼的小生意,他就获得一百二十三万盾的年利润。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铁路建设的推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可以躺着赚钱。
遗憾的是铁路修建完成,这些野外的砂石矿也就没有了销路,再想大赚一笔,就只有等公路网建设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三四十年都不用期待了。
忽悠资本家投资铁路的。垄断经营可以,这避免了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只要不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弗朗茨是不介意的垄断企业出现的。
如果因为运费过高,影响到了国内经济发展,那么制定规则的人同样也可以修改规则,比如说:物价局、铁路国有……
这些不和谐的话题,奥地利政府是绝对不会告诉投资者们的,不然英国财团怎么被忽悠过来了呢?
美国人干过事情,弗朗茨也不介意效仿一次。不管那么多,先忽悠你把铁路修了再说,等铁路修完了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么就可以考虑翻脸的问题了。
在弗朗茨看来,前世香港搞的公共设施项目,最高利润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就是一项好政策。
要是奥地利政府复制过来,民众们应该会非常的支持吧?至于铁路公司,百分之十五的利润同样可以让他们活的很滋润了。
投资者什么时候,能够收回建设成本,这个问题就不知道了。反正前面的投资者都赚到了,后面的接盘侠从来都是倒霉蛋。
铁路的发展,自然刺激到了钢铁产业,一家家钢铁企业纷纷扩充产能,准备在接下来的盛宴中分到一杯羹。
为了有效的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1850年3月奥地利工业部下令,将7家国营钢铁企业合并为奥地利钢铁集团。
奥地利第一家年产原钢一点二万吨、产铁十八点四万吨的巨无霸钢铁企业诞生了。艺术加工一下,就是年产钢铁二十万吨,世界第一钢铁集团就这么诞生了。
是不是真的世界第一钢铁集团,这个问题还有待考证,不过成为奥地利第一钢铁企业是不争的事实,整个奥地利帝国一半的钢铁产能就在这家集团。
这个年代,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十万吨的国家,都只有个位数,超过百万吨的国家就英国人。
如果不是大家都停留在这个水平,奥地利的媒体也不敢吹这个牛逼,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新闻人还是有节操的。
合并过后,这几家钢铁厂就开始分工了,根据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产能。
简单的说,就是根据铁矿的品质,适合炼钢的那就全部用来炼钢,适合炼铁的就拿去炼铁,不要再搞混合生产模式了。
最核心的还是把几家企业的核心技术汇集在一起,各取所长利用到工业生产中。同时组建了一个冶炼技术研发部,推动技术革新。
按照计划,1851年奥地利钢铁集团的产能会提高到24万吨,1852年就要提高到32万吨,1853年将突破45万吨……
这些计划都不是乱来的,完全是根据市场需要制定的,不扩充产能如何去抢订单呢?
奥地利的铁路网建设,可是一块大肥肉,相关企业就没有不想去咬上一口的。
按照一米铁路使用60千克钢铁计算,一公里就需要消耗60000千克钢铁,也就是说光奥地利的铁路网计划,需要消耗的钢铁两百多万吨。
这么好的机会,钢铁企业要是再不扩充产能,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为了扶持钢铁企业,奥地利政府已经决定未来五年内不从这家新组建的集团中抽取利润,并且还注资了一百万盾进来,用以技术革新。
不光是钢铁企业,很多相关的产业都在拼命扩充产能,弗朗茨也在闷声发大财。
不要看砂石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实际上搞过工程的人都知道,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利润可一点儿也不低。
初步估计,每公里铁路光浇筑混凝土就要消耗十几万吨砂石骨料,上面那层厚厚的碎石需要的石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任何商品量大了,利润也就上去了,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实际上并不比生产铁轨的钢铁厂获利少。
只不过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分散在无数的散户手中,看起来就不起眼了。弗朗茨只是利用先知先觉进行了提前布局,进行垄断经营而已。
当然垄断经营的事情,他是不会承认的。不信可以去查铁路公司和奥地利矿业集团的合同,都可以证明垄断经营确实存在。
只不过知情者们都不会说,媒体更加不会去报道。
对外的解释:奥地利矿业集团只是一家代理商,这些的矿场分布在数十家企业名下,大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才联合起来成立了一家集团和铁路公司谈判。
没错真相就是如此,为了避免被铁路公司压价,大家才联合起来的。没看最后的交易价格,都和市场价相差无几么?
要是垄断经营的话,肯定是要涨价了,既然没有大幅度涨价,那就不是垄断经营。
什么是躺着赚钱,1850年弗朗茨终于感受到了。就这一项不起眼的小生意,他就获得一百二十三万盾的年利润。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铁路建设的推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可以躺着赚钱。
遗憾的是铁路修建完成,这些野外的砂石矿也就没有了销路,再想大赚一笔,就只有等公路网建设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三四十年都不用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