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够了,炽儿,我明白你的意图!”朱元璋挥手制止了朱高炽,毕竟现在的大明仍由他掌舵,孙子对许多情况还不了解,所以他的建议显得不太实际。大规模征召民夫的后果是当前的大明无法承受的,正值春耕时节,如果百姓都去修路,谁来耕田?
道路问题必须解决,但不是此刻。
“皇爷爷,驿站为国库贡献了大量收入,修路应该不会花费太多银两吧!”朱高炽沉思片刻,察觉到了朝廷官员的部分忧虑。
“祖父担忧的并非费用,大兴土木,我岂不成第二个隋炀帝,这对社会稳定不利。”朱元璋靠在龙椅上,平静地解释。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地方权贵家中不是养有奴隶吗?我们可以借用或购买,经过训练,成为朝廷专有的劳工。”
朱高炽思维敏捷,很快提出了对策。大明有许多富有的贵族势力,如果能通过圣旨让他们出钱出力,朝廷或许无需花费分毫,就能改善交通状况。
“况且,咱们还能以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动员他们,权贵们最在乎的就是声望,如此一来,道路得以修建,他们也能从中获益。”
他的话不无道理,地方士绅毕生忙碌,总是不惜重金维护自己的声誉,他们会出资建桥铺路,以赢得民众的支持。例如,武昌重建后,不少归来的士绅出资修复长江堤坝,这么做只是为了在碑上留下他们的名字,让荣耀荫庇子孙后代。
在京师的这些年,朱高炽早已看透了这些富人的嘴脸。
“炽儿,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还是过于单纯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与平时不同,他慢慢摇头,对孙子的提议表示异议:“那些家奴是地方权贵的心头肉,就算给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愿意拿去修路的。”
“而且,炽儿,你好像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士绅出资建桥是出于自愿,一旦带有不纯动机,百姓会立刻察觉,那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士绅们并不愚蠢,他们肯定能分辨其中的得失。”
经祖父一番点拨,朱高炽顿时陷入了沉默。
“微臣也持相同观点。”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官道是公共设施,应当由朝廷出资修建。如果让地方豪绅参与,性质就变了。”
“民间传言,有的士绅自建的桥梁不允许北行通过,要过桥就得付银子。朝廷与这样的人合作,陛下威信必受影响。”
工部尚书也发表意见。
“况且朝廷聚集了各地工匠,修路技术肯定优于民间。如果陛下真的请他们,他们为了赶进度而偷工减料,朝廷将难以承受。”
“殿下,您为民着想的初衷是对的,但也要考虑实际,思路要开阔些,否则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两位爱卿说得极是!”
朱元璋赞同地点点头。
“修路之事可暂时搁置,大不了减少驿站业务。”
朱高炽听后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其实有些不甘。朝廷对地方豪绅的印象恶劣,在贪官的影响下,他们已失去了皇爷爷的信任。
但他理解户部和工部尚书的忧虑,驿站是个新生事物,随着发展,必然会出现诸多难以掌控的因素,好事也可能瞬间变糟。
因此,正如皇爷爷所说,修路不能操之过急。
刚才户部尚书讲述的故事,启发了朱高炽,让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
“皇爷爷,既然如此,孙儿还有一个建议,您听听看。” “自古以来,修建道路都需要大量资金,但这又是一项没有直接回报的工程,修路导致的国库亏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朱高炽说到这里,稍作停顿,然后慢慢接着说:“所以,我想,是否能先修好路,然后设立一些站点,对过往的车辆收取费用,当然,收费会有标准,按货物的重量来计算。” “这样一来,道路维护的资金就有了,修路的成本也能快速收回。等修路的花费全部回收后,就可以取消路费,我们相当于没花一分钱……” “炽儿,你别说了!” 朱元璋皱眉,直接打断他的话。 “路修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们行走,何况这是朝廷出资修建的官道。如果收费,传出去会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们?” “而且,普天之下,哪有道理在路上收费?如果照此规矩,百姓出行岂不是步步花钱,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没了。” “炽儿,你没有分清主次,修路是为了百姓,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爷爷也知道,你的思维一向灵活,但这次,恐怕爷爷无法支持你。” “我们绝不能把国家的困境转嫁给百姓,哪怕我们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能向民众索要一分钱!” 见皇爷爷有些生气,朱高炽连忙起身,走到老爷子身边道歉。 “皇爷爷说得对,是孙儿见识短浅了。” 实际上,朱高炽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问题,只是这些方法在这个时代不太适用。 发达的交通是大明繁荣的关键,相信不久后,老爷子和朝中的大臣们会理解这一点。 经济和民生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果能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那才是最佳状态。 看来,朱高炽还需要耐心等待。
“够了,炽儿,我明白你的意图!”朱元璋挥手制止了朱高炽,毕竟现在的大明仍由他掌舵,孙子对许多情况还不了解,所以他的建议显得不太实际。大规模征召民夫的后果是当前的大明无法承受的,正值春耕时节,如果百姓都去修路,谁来耕田?
道路问题必须解决,但不是此刻。
“皇爷爷,驿站为国库贡献了大量收入,修路应该不会花费太多银两吧!”朱高炽沉思片刻,察觉到了朝廷官员的部分忧虑。
“祖父担忧的并非费用,大兴土木,我岂不成第二个隋炀帝,这对社会稳定不利。”朱元璋靠在龙椅上,平静地解释。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地方权贵家中不是养有奴隶吗?我们可以借用或购买,经过训练,成为朝廷专有的劳工。”
朱高炽思维敏捷,很快提出了对策。大明有许多富有的贵族势力,如果能通过圣旨让他们出钱出力,朝廷或许无需花费分毫,就能改善交通状况。
“况且,咱们还能以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动员他们,权贵们最在乎的就是声望,如此一来,道路得以修建,他们也能从中获益。”
他的话不无道理,地方士绅毕生忙碌,总是不惜重金维护自己的声誉,他们会出资建桥铺路,以赢得民众的支持。例如,武昌重建后,不少归来的士绅出资修复长江堤坝,这么做只是为了在碑上留下他们的名字,让荣耀荫庇子孙后代。
在京师的这些年,朱高炽早已看透了这些富人的嘴脸。
“炽儿,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还是过于单纯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与平时不同,他慢慢摇头,对孙子的提议表示异议:“那些家奴是地方权贵的心头肉,就算给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愿意拿去修路的。”
“而且,炽儿,你好像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士绅出资建桥是出于自愿,一旦带有不纯动机,百姓会立刻察觉,那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士绅们并不愚蠢,他们肯定能分辨其中的得失。”
经祖父一番点拨,朱高炽顿时陷入了沉默。
“微臣也持相同观点。”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官道是公共设施,应当由朝廷出资修建。如果让地方豪绅参与,性质就变了。”
“民间传言,有的士绅自建的桥梁不允许北行通过,要过桥就得付银子。朝廷与这样的人合作,陛下威信必受影响。”
工部尚书也发表意见。
“况且朝廷聚集了各地工匠,修路技术肯定优于民间。如果陛下真的请他们,他们为了赶进度而偷工减料,朝廷将难以承受。”
“殿下,您为民着想的初衷是对的,但也要考虑实际,思路要开阔些,否则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两位爱卿说得极是!”
朱元璋赞同地点点头。
“修路之事可暂时搁置,大不了减少驿站业务。”
朱高炽听后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其实有些不甘。朝廷对地方豪绅的印象恶劣,在贪官的影响下,他们已失去了皇爷爷的信任。
但他理解户部和工部尚书的忧虑,驿站是个新生事物,随着发展,必然会出现诸多难以掌控的因素,好事也可能瞬间变糟。
因此,正如皇爷爷所说,修路不能操之过急。
刚才户部尚书讲述的故事,启发了朱高炽,让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
“皇爷爷,既然如此,孙儿还有一个建议,您听听看。” “自古以来,修建道路都需要大量资金,但这又是一项没有直接回报的工程,修路导致的国库亏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朱高炽说到这里,稍作停顿,然后慢慢接着说:“所以,我想,是否能先修好路,然后设立一些站点,对过往的车辆收取费用,当然,收费会有标准,按货物的重量来计算。” “这样一来,道路维护的资金就有了,修路的成本也能快速收回。等修路的花费全部回收后,就可以取消路费,我们相当于没花一分钱……” “炽儿,你别说了!” 朱元璋皱眉,直接打断他的话。 “路修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们行走,何况这是朝廷出资修建的官道。如果收费,传出去会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们?” “而且,普天之下,哪有道理在路上收费?如果照此规矩,百姓出行岂不是步步花钱,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没了。” “炽儿,你没有分清主次,修路是为了百姓,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爷爷也知道,你的思维一向灵活,但这次,恐怕爷爷无法支持你。” “我们绝不能把国家的困境转嫁给百姓,哪怕我们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能向民众索要一分钱!” 见皇爷爷有些生气,朱高炽连忙起身,走到老爷子身边道歉。 “皇爷爷说得对,是孙儿见识短浅了。” 实际上,朱高炽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问题,只是这些方法在这个时代不太适用。 发达的交通是大明繁荣的关键,相信不久后,老爷子和朝中的大臣们会理解这一点。 经济和民生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果能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那才是最佳状态。 看来,朱高炽还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