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山楂树之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章
七四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中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就只算“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也是赶不上形式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那正是教育改革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呐。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脸像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写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的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地,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呐,走河沟还得蹚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 -->>
第一章
七四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中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就只算“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也是赶不上形式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那正是教育改革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呐。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脸像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写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的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地,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呐,走河沟还得蹚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淳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