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红顶位面商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磨上了:“当年汉朝是火德,所以刘秀就把洛阳的“洛”改为“雒”,免得火被水浇灭。如今我大唐乃是土德,而我的名字带三点水,土克水,这病自然就好不了,看来王朝之气是不可以压住君主名字的。”于是李瀍下诏改名,改“瀍”为“炎”,火生土,这就顺溜了。当初曹魏初定土德,就有人跟曹丕说把“雒阳”改回“洛阳”吧,土克水,王朝之气压住首都之气,是大好事。估计李炎就是想到这个典故,所以才加以发挥的。
说句题外话,唐武宗的前一任皇帝唐文宗本名叫李涵,也是带水的,后来他登基的时候改成了李昂,不知道是否也与五德之说有关系。手头没什么确实证据,姑妄提出来这么一说。
唐朝传二百八十九年,挂了,藩镇节度使们纷纷独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按照惯例,咱们先说北边。
取代唐朝的乃是朱温朱全忠(这名字起的真好)这人于公元907年建立后梁,成为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唐是土德,土生金,后梁应金德,朱温自命为金德王,连内殿都起名叫金祥殿,可以说是金光闪闪。还有人在广南附近抓到一头鹿,这头鹿的耳朵上缺了两块;据说鹿这个东西活过一千年全身就会变白,耳朵缺一块。现在这头鹿缺了两块,就是两千岁,正合着本朝的金德尚白之象。
乱世当前,天下大乱,后梁一直忙着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后唐对抗,精力有限,这五德之事没什么精力去管,于是“金德”就是登基的时候被提了一嘴,再没多说。
公元923年,后梁为后唐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和他父亲李克用都是沙陀人,因为祖上为唐朝立过大功,赐姓李氏,所以国号为“唐”,对外打出的旗号都是复兴唐室。这一点跟西晋末年的刘渊很象,不过他们比刘渊幸运的多,这个“唐”是为当时的人所认可的。既然是复兴唐室,那么李存勖自然就不能承后梁的金德自称水德,而是堂堂正正宣称自己和唐朝一样,是土德。
接着后唐被灭于后晋,耶律德光他儿子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卖给了辽国,换来耶律德光对自己的支持,随即灭掉后唐,称国号为晋。后唐是土德,那后晋显然就是金德了。后晋在中原屁股刚刚坐稳十年,就被辽国灭掉;后晋的节度使刘知远乘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并让辽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被迫退去。
刘知远是沙陀人,却自称是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不过他并没有袭汉的“火德”,而是按五行相生的原理,取代了晋德,晋金生水,自应水德。不过他“德”什么已经不要紧了,因为后汉天下一共只持续了三年,就被大将郭威夺了帝位,改国号为“周”。
以往历代国号,往往都是皇帝登基之前所封的国名,比如刘邦的“汉”朝,是因为他以前被封为汉王;曹丕称“魏”,是因为他老爸曹操被封做魏公;后来的晋王司马懿、宋王刘裕、齐王萧道成、梁王萧衍、陈王陈霸先、齐王高洋、周王宇文觉、隋公杨坚、唐公李渊,概莫能外。而郭威最大只在后汉做到了监国,没被封为周公,所以他的这个国号,是跟他先祖及五德颇有关系。
郭威先祖(不用说,也是自称的)乃是周朝的虢叔,再往远推就是周室姬姓后裔。巧合的是,按刘歆的五德世系走的话,周乃是木德,而南北朝时候宇文觉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后汉水德,木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就是天意呀天意,因此这个“周”的国号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北边的说完,该到南边了。不过南边的九国(还有一国是北汉)不够有意思,这班家伙对五德之说并不怎么看重,所以称帝的多,推演五德的少;何况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正统在北方五代那边,自己不过一割据势力——比如南唐就奉宋为正统,而钱缪的吴越、马殷的楚则都只是国王级别——所以对这与正统息息相关的五德也就不怎么上心。既然本篇重点是说五德,那这些小国就可以略掉不谈了。
对了对了,还有一国应该要提一下的,就是前蜀。这前蜀是王建所创,虽然没什么“德”的记录,可是祥瑞却是十国之中最多的。《新五代史》里一篇《前蜀世家》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记录哪年哪地碰到虾米祥瑞;祥瑞太多了,这里不可能一一枚举,我就举一个例子,便可见前蜀君臣的想象力奔放到了什么地步:前蜀武成三年八月,有人在洵阳看到了龙,而且不是一条,而是五十条!!连修史的欧阳修本人写到这里,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帮主,这也太离谱了吧……
五代十国的终点是宋朝。不过在说宋朝之前,还有一国得先介绍一下,这就是辽。
辽的开国之君是耶律阿保机,和后唐太祖李克用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他虽然是契丹族人,但一直热心汉化,手底下重用的都是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汉人。公元947年,他也学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后经反复,最终确定为辽。到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时候,辽国得了燕云十六州,汉化程度日益加深。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灭了后晋,进了开封城,踌躇满志之际也想做中原大王称帝。既然要称帝,就要有国号,而且这五德之说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
但最大的问题是,辽和中原王朝向来没什么瓜葛,这个“德”不好联系。于是辽太宗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祖先。根据契丹起源神话,最初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两个人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出八男子,就是契丹族的始祖;契丹族生于辽水,那自然就该是水德。于是经过这么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算找到契丹应水德的理由,并因此而将国号改为“辽”,即是纪念契丹族的母亲河。所以说辽的水德跟北魏的土德类似,不是五德循环而出,而是横空出世的。
辽说完了,接着回过头来说大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历史。宋乃是从后周而出,后周前面说了,属木德,于是五行相生,木生火,宋为火德,尚赤。这在宋初就确定下来的定制,完全没有争议。
唐当年以土德继了隋的火德后,王勃表示不满,要求跳过这些朝代上承汉德。这一次,宋朝也碰到了同样的闲人。公元984年,宋雍熙元年,一个叫赵垂庆的平民cosplay了一把宋朝版的王勃,他上书说本朝应该跳过五代,直接上承唐德,为金德;就算后梁代了唐,后唐代了后梁,排到我们这里也该是金德了。这个家伙很明显偏科严重,文彩则有,数学太差,他算错了。赵垂庆以为五德顺序是按照唐(土德)-后梁(金德)-后唐(水德)-后晋(木德)-后汉(火德)-后周(土德)-宋(金德),可惜这只是个理想状态。可事实上后唐压根没把后梁当成正统王朝,认为自己接过了唐朝的大旗,上应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按这个推演下来,宋恰好是火德,而非金德。
宋朝善待文人,宋太宗没叫人乱棍把赵垂庆砸出去,而是让诸位大臣讨论。常侍徐铉指出赵垂庆以为五代五德一始而贯的错误,他说唐朝灭亡以后还有后唐拨乱反正,所以正统该从后唐算起,大宋还是火德。为了加强说服力,他还援引了唐玄宗时候崔昌献议的例子。(详见前面唐代部分)。赵垂庆犯的是硬伤,辩无可辩,此事就这么平息了。
到了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在位。开封府功曹参军张君房上书又开始劝说宋真宗改金德。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张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绕圈子,而是开辟第二战场,大谈祥瑞征兆。宋真宗是个极迷信的人,尤其痴迷这些东西,对他将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说服力。这个张君房还真搜集到不少论据:他说后周把皇位禅让给太祖的时候,正是庚申年,庚就是金,而申也是位于金位,这是一;太宗登位的时候,开过一个叫金明池的池子,这是二;前几年丹徒进贡了一头白鹿,姑苏进贡了一只白兔,陛下你封禅的时候又有人在山东献上白兔一只,郓州发现一只金龟。金乃白色,所以这些都是预兆大宋该是金德。
这一次论据不能说不充足,不过宋真宗那时候正忙着去汾阴去祭祀后土,没空搭理这事,于是张君房冲击金德也遭到了失败。
天禧四年,又一个闲人光禄寺丞谢绛上书说:“当年汉朝跳过暴秦直接继承了周的火德,为火德;我大宋也应该如法炮制,跳过五代继承唐的土德,所以宋该为土德。”这一回比前两次更不象话,一看就知道谢绛这厮历史没学好。在邹衍的“五德相克”系统之下,周才为火德,而汉则为土德;而在刘向、刘歆的“五德相生”系统之下,周为木德,而汉为火德。这个傻大姐把两套系统弄混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丞董行父上书坚持认为宋该金德,还是老一套的理由,说宋该跳过五代,上应唐土德云云。既然对方拍的是火星砖,宋真宗也懒得跟他们费嘴皮子,直接引用当年徐铉发的火星帖,回答说大宋是受了后周的禅让,这么把人家一脚踢开良心过不去,您就别嚷了。
就这样,虽然下面不断有人哼哼着要改德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却是始终没有变过。
事实上,这些争论已经是“五德始终说”的回光返照。就在那群闲人争论大宋“德”什么的同时,终于有明白人对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五德之说感觉到了腻味,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最早发难的重量级人物是胡瑗,这人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当世大儒,他写了两篇《洪范口义》,从“五德始终说”最早的理论基础《洪范》开始批评起,强调历史上起作用是人,不是天,汉代什么五行灾异全是歪理邪说。接下来出手的是郑獬,他是仁宗皇佑五年的状元,写得一手好诗词;他写了一篇《五胜论》,继续批判阴阳五行;但这“倒五”风潮的中坚大将却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就旗帜鲜明地认为灾异都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所谓谶纬德兆全是瞎联系,直接指责董仲舒、刘向、刘歆等的天人感应说是“曲说以妄意天。”在他负责编撰的《新五代史》里,就很干脆地去掉了《五行志》,不予收录;在《新唐书》里他虽然保留了《五行志》,但是只记录客观事实,不跟人事扯到一起。
真正的大地震是自王安石起,这位千古名相发动的变法运动引发了北宋朝中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激烈对抗,保守派所利用的武器就是与五德联系紧密的天灾异象,一旦天下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跳出来说:“看吧,老王又惹老天爷不高兴了。”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变法派则坚持认为天灾就是自然那现象,跟人类吃喝拉撒没有必然联系。最后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经过这么一番论战,也让五德之说元气大伤,此后逐渐地在宋代销声匿迹,只有朱熹之类的道学家偶尔能想起来拿出来玩玩了。
孔子有言:墙里开花墙外香。“五德始终说”虽然在汉人王朝受到了冷遇,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它却被宋视为蛮夷的金朝女真族看中,并大受重视。五德之说一向被视为“夷夏之大防”的重要理论依据,如今却被“夏”所抛弃,转为“夷”所用,倒也真有趣哉。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后,自以为可以从此过太平日子了,可是两国谁也没料到这时候女真族悄然崛起,随后几年间先灭掉辽国,又对北宋发动进攻,靖康之役虏得徽、钦二宗,北宋就此灭亡,只剩下赵构逃去江南立了南宋。
自从zhan有了中原半壁江山后,原本生猛的游牧民族女真也开始逐渐被汉化,而且比辽更彻底。金世宗完颜雍很相信五德之说,他在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举行腊祭,定金为金德;两年后到长白山祭祖封山的时候,册文里还说“阙惟长白,载我金德”。(注:女真族在东北按出虎水兴起的时候,就定国名为“金”,尚白,这跟五德无关)
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时候,金朝群臣针对本朝德行爆发了一次大辩论。这一回比前朝哪一回都热闹——真奇怪,似乎每一次关于五德议论最热闹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上次北魏也吵的极其华丽。金章宗的这一次辩论规模相当大,光是主要派系就分成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火德,为土德;一派主张继承辽的水德,金为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北边过来的,算一家子;还有一派最为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的土德,为金德,也就是沿袭金世宗的旧例。这一杆子就跳过去二百二十年——还好,还没打破唐代王勃三百九十八年的世界记录,到底是蛮夷,这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士子。
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是都予以考虑,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支持第一种意见,金承宋德为土。据专家分析,金章宗虽然是女真族,可已经汉化很深,是个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他早就觉得北宋系出正统,自然该从这里继承才对。
于是到了泰和二年,金章宗终于下诏宣布定土德,从此土德完全确立了在金国的地位。后来到了金宣宗时候,又有人起了议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次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他手下的一个汉人官员王浍告诉他大金祖先乃是高辛,是黄帝的后裔,理应立庙祭祀之;他还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于是完颜海奴就跟金宣宗说咱们是不是该尚火德呀?金宣宗讲究民主,叫来群臣说你们觉得这意见怎么样?大臣里有一位叫张行信的人站出来,一脸无奈地跟金宣宗解释说:“陛下啊,我都被这群没学问的人气的没脾气了。按照《始祖实录》,我大金是从高丽而出,跟高辛八杆子都打不着呢;再说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高辛是喾帝,排五行排出来是木德,哪能是火德?当年太祖是因为完颜一族多尚白,又看中了金的性质稳固,所以才起国号为金,与德运没关系;本朝得运是到了章宗一朝才算议定为土。那个什么王浍一没学问二没人品,甭理他。”
从这两次争论可以看出来,金朝对五德之说有多么热衷。
无论是金的土德还是宋的火德,到头来都没有保佑他们国祚绵长,金宋还是先后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一,从此中国境内就只有了一个政权:元。
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一句,实际上这个国号还有更深的意义,也与五德有关系。金朝是元朝攻灭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是金德,所以才会使用大哉“乾”元,因为八卦之中的乾卦是属金的。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就是这个意思。
元改国号是在公元1271年,宋咸淳七年,那时候宋朝还在苦苦支撑,所以两朝从“五德”上说还是谁也生不着谁。但八年之后元将张弘范灭宋于崖州,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宋是火德,火克金,和现实正好掉了一个个儿。后来元朝大力禁止图谶之说,不知是否就是怕人瞧出这个破绽。
这事若搁到别的朝代,早就有人上书建议改德了;这蒙古人都是倔脾气,死活就是不改,俺金德怎么了?金被火克怎么了?宋还不是被俺捏了?那些住在元大都的北京元人们猜得中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就在他们还在美的时候,真正克他们的火德悄悄出现了…………那就是明朝。
明朝属火德,“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两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
按照惯例,火生土,下一朝当是土德才对;然而或许是因为明朝有三火,太大了,只能克,不能生,于是反明的人不约而同地扔掉沿用了千年的“五德相生说”,重新捡起了满是灰尘的“五德相克说”。比如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建立大顺朝,登基称帝,就宣布自称为水德王,以水克火;不过问题在于,不知道他从哪本书看来的,居然以为水德尚蓝,于是满朝文武都成了蓝精灵,真是诡异。
而真正灭掉明朝的满清,对此则早已准备周全。皇太极早在关外就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意以三个水德一副炸弹来毙掉明朝的三个火德。说实话,这怎么听都觉得很玄幻……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还有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来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的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字、‘乾’字、‘四十四年’字。这也算是趣话之一。
这些传说,就是五德学说最后的余光。其实写到明清,关于五德的话题就已经没有多少。从宋以后,“五德始终说”逐渐式微,到了明清已经基本上沦为谈资,这东西终于不再象当年那样威风八面万民仰止了。
事实上明清两代对五行学说仍旧痴迷,比如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他儿子朱高炽,属火德;其孙朱瞻基,属土德;曾孙朱祁镇,属金德;玄孙朱见深,属水德;再比如说清朝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居住方位,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拆迁去了东直门地铁口和朝阳门。但是这些都属于五行上的应用,而五德则不再被两朝皇室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充其量只是用来做修辞上的装饰品。从此五德五行,也只有一些无聊的知识分子、喜好怪力乱神的民间传说、玄幻小说作者和如我一般放着毕业论文不写却搞这玩意的闲人才有兴趣了。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五德始终本该走到了尾声。不料冒出一个袁大头又搞复辟,自己登基称帝,年号洪宪。据说这“洪宪”来源很有意思,本来最初用的年号是昭武,后来有人说这是吴三桂当年造反用过的,不吉利。于是就有高人出现,说不如用“洪宪”,明朝开国年号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洪秀全、武昌起义首领黎元洪,皆带一洪字,大是吉利,于是袁氏诏准…………按照道理,当年袁绍、袁术兄弟两个自称大舜后裔,舜是土德;而土恰好又克清水,袁氏某人就以这个原因而应了土德才对。可惜他手下皆是糊涂蛋(以杨度的学问,按说不该不会觉察到。),也不知道谁出了主意,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还拿了好些红油漆把紫禁城涂了个遍。
袁氏以后,就是民国。据我一位朋友说,林语堂当年拿民国青天白日旗开涮,说这旗尚青,那民国合该应木德。袁世凯系非正统,抛开不提。清是水德,水生木恰是民国。如此看来的话,咱继续往下推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德尚赤,无怪十几年后全国河山一片红了也……
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四九,新朝既兴,太祖会四方儒士于京,令议车旗服色诸事,以彰正统。国子监大祭酒、翰林学士郭沫若具表奏称:“曩者满清附水德,而渐于民国;竖袁篡清,故不称克,曰生。水生木,则民国应木德。至蒋獠夺宫,外削北洋藩镇,内攘民党异志,终得以据窃神器,自成一朝。则锐金克木,故彼倡青天白日旗,尚白也。迩后我天朝神膺天命,扫荡六合,驱貔貅之师以定鼎,逐蒋逆蕞孽于澎湖,武威所至,莫不影从。四海晏靖,九州归心,此匡古未有之盛也。前朝金德,洪火克金,我朝当承火德,尚赤也。又,我朝以“无产”为纲,发自黎民,民者,后土也,土德尚黄,宜相阖。陛下脱误从此,国祚可延。”
太祖嘉许,遂定赤旗,斑以黄星五点,取九五之意,以为朝廷徽征。诰诏诸府道郡县俱各易帜,由是河山一片红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五行志》
自古乾正坤辅,顺乎于天;齐桓起于管仲,方有霸主之业;昭烈谐于忠武,乃辟鼎足之分。本朝自开国以来,圣主数降,贤相累出,君臣相济,克终成事。前有周文正公、后有李文襄公、朱忠介公,皆一时骐骥,尽粹于朝中。我朝上应火德,火生于木,木助火燃。周公、李公、朱公名姓皆隐木字,合于木辅火荣之象;得士如此,国兴而火昌。况,木者,克土,则梳政爱民,总理其职分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谶纬志》
磨上了:“当年汉朝是火德,所以刘秀就把洛阳的“洛”改为“雒”,免得火被水浇灭。如今我大唐乃是土德,而我的名字带三点水,土克水,这病自然就好不了,看来王朝之气是不可以压住君主名字的。”于是李瀍下诏改名,改“瀍”为“炎”,火生土,这就顺溜了。当初曹魏初定土德,就有人跟曹丕说把“雒阳”改回“洛阳”吧,土克水,王朝之气压住首都之气,是大好事。估计李炎就是想到这个典故,所以才加以发挥的。
说句题外话,唐武宗的前一任皇帝唐文宗本名叫李涵,也是带水的,后来他登基的时候改成了李昂,不知道是否也与五德之说有关系。手头没什么确实证据,姑妄提出来这么一说。
唐朝传二百八十九年,挂了,藩镇节度使们纷纷独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按照惯例,咱们先说北边。
取代唐朝的乃是朱温朱全忠(这名字起的真好)这人于公元907年建立后梁,成为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唐是土德,土生金,后梁应金德,朱温自命为金德王,连内殿都起名叫金祥殿,可以说是金光闪闪。还有人在广南附近抓到一头鹿,这头鹿的耳朵上缺了两块;据说鹿这个东西活过一千年全身就会变白,耳朵缺一块。现在这头鹿缺了两块,就是两千岁,正合着本朝的金德尚白之象。
乱世当前,天下大乱,后梁一直忙着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后唐对抗,精力有限,这五德之事没什么精力去管,于是“金德”就是登基的时候被提了一嘴,再没多说。
公元923年,后梁为后唐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和他父亲李克用都是沙陀人,因为祖上为唐朝立过大功,赐姓李氏,所以国号为“唐”,对外打出的旗号都是复兴唐室。这一点跟西晋末年的刘渊很象,不过他们比刘渊幸运的多,这个“唐”是为当时的人所认可的。既然是复兴唐室,那么李存勖自然就不能承后梁的金德自称水德,而是堂堂正正宣称自己和唐朝一样,是土德。
接着后唐被灭于后晋,耶律德光他儿子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卖给了辽国,换来耶律德光对自己的支持,随即灭掉后唐,称国号为晋。后唐是土德,那后晋显然就是金德了。后晋在中原屁股刚刚坐稳十年,就被辽国灭掉;后晋的节度使刘知远乘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并让辽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被迫退去。
刘知远是沙陀人,却自称是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不过他并没有袭汉的“火德”,而是按五行相生的原理,取代了晋德,晋金生水,自应水德。不过他“德”什么已经不要紧了,因为后汉天下一共只持续了三年,就被大将郭威夺了帝位,改国号为“周”。
以往历代国号,往往都是皇帝登基之前所封的国名,比如刘邦的“汉”朝,是因为他以前被封为汉王;曹丕称“魏”,是因为他老爸曹操被封做魏公;后来的晋王司马懿、宋王刘裕、齐王萧道成、梁王萧衍、陈王陈霸先、齐王高洋、周王宇文觉、隋公杨坚、唐公李渊,概莫能外。而郭威最大只在后汉做到了监国,没被封为周公,所以他的这个国号,是跟他先祖及五德颇有关系。
郭威先祖(不用说,也是自称的)乃是周朝的虢叔,再往远推就是周室姬姓后裔。巧合的是,按刘歆的五德世系走的话,周乃是木德,而南北朝时候宇文觉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后汉水德,木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就是天意呀天意,因此这个“周”的国号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北边的说完,该到南边了。不过南边的九国(还有一国是北汉)不够有意思,这班家伙对五德之说并不怎么看重,所以称帝的多,推演五德的少;何况他们很多人都认为正统在北方五代那边,自己不过一割据势力——比如南唐就奉宋为正统,而钱缪的吴越、马殷的楚则都只是国王级别——所以对这与正统息息相关的五德也就不怎么上心。既然本篇重点是说五德,那这些小国就可以略掉不谈了。
对了对了,还有一国应该要提一下的,就是前蜀。这前蜀是王建所创,虽然没什么“德”的记录,可是祥瑞却是十国之中最多的。《新五代史》里一篇《前蜀世家》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记录哪年哪地碰到虾米祥瑞;祥瑞太多了,这里不可能一一枚举,我就举一个例子,便可见前蜀君臣的想象力奔放到了什么地步:前蜀武成三年八月,有人在洵阳看到了龙,而且不是一条,而是五十条!!连修史的欧阳修本人写到这里,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帮主,这也太离谱了吧……
五代十国的终点是宋朝。不过在说宋朝之前,还有一国得先介绍一下,这就是辽。
辽的开国之君是耶律阿保机,和后唐太祖李克用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他虽然是契丹族人,但一直热心汉化,手底下重用的都是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汉人。公元947年,他也学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后经反复,最终确定为辽。到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时候,辽国得了燕云十六州,汉化程度日益加深。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灭了后晋,进了开封城,踌躇满志之际也想做中原大王称帝。既然要称帝,就要有国号,而且这五德之说是无论如何不能忽略的。
但最大的问题是,辽和中原王朝向来没什么瓜葛,这个“德”不好联系。于是辽太宗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祖先。根据契丹起源神话,最初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两个人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出八男子,就是契丹族的始祖;契丹族生于辽水,那自然就该是水德。于是经过这么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算找到契丹应水德的理由,并因此而将国号改为“辽”,即是纪念契丹族的母亲河。所以说辽的水德跟北魏的土德类似,不是五德循环而出,而是横空出世的。
辽说完了,接着回过头来说大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历史。宋乃是从后周而出,后周前面说了,属木德,于是五行相生,木生火,宋为火德,尚赤。这在宋初就确定下来的定制,完全没有争议。
唐当年以土德继了隋的火德后,王勃表示不满,要求跳过这些朝代上承汉德。这一次,宋朝也碰到了同样的闲人。公元984年,宋雍熙元年,一个叫赵垂庆的平民cosplay了一把宋朝版的王勃,他上书说本朝应该跳过五代,直接上承唐德,为金德;就算后梁代了唐,后唐代了后梁,排到我们这里也该是金德了。这个家伙很明显偏科严重,文彩则有,数学太差,他算错了。赵垂庆以为五德顺序是按照唐(土德)-后梁(金德)-后唐(水德)-后晋(木德)-后汉(火德)-后周(土德)-宋(金德),可惜这只是个理想状态。可事实上后唐压根没把后梁当成正统王朝,认为自己接过了唐朝的大旗,上应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按这个推演下来,宋恰好是火德,而非金德。
宋朝善待文人,宋太宗没叫人乱棍把赵垂庆砸出去,而是让诸位大臣讨论。常侍徐铉指出赵垂庆以为五代五德一始而贯的错误,他说唐朝灭亡以后还有后唐拨乱反正,所以正统该从后唐算起,大宋还是火德。为了加强说服力,他还援引了唐玄宗时候崔昌献议的例子。(详见前面唐代部分)。赵垂庆犯的是硬伤,辩无可辩,此事就这么平息了。
到了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在位。开封府功曹参军张君房上书又开始劝说宋真宗改金德。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张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绕圈子,而是开辟第二战场,大谈祥瑞征兆。宋真宗是个极迷信的人,尤其痴迷这些东西,对他将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说服力。这个张君房还真搜集到不少论据:他说后周把皇位禅让给太祖的时候,正是庚申年,庚就是金,而申也是位于金位,这是一;太宗登位的时候,开过一个叫金明池的池子,这是二;前几年丹徒进贡了一头白鹿,姑苏进贡了一只白兔,陛下你封禅的时候又有人在山东献上白兔一只,郓州发现一只金龟。金乃白色,所以这些都是预兆大宋该是金德。
这一次论据不能说不充足,不过宋真宗那时候正忙着去汾阴去祭祀后土,没空搭理这事,于是张君房冲击金德也遭到了失败。
天禧四年,又一个闲人光禄寺丞谢绛上书说:“当年汉朝跳过暴秦直接继承了周的火德,为火德;我大宋也应该如法炮制,跳过五代继承唐的土德,所以宋该为土德。”这一回比前两次更不象话,一看就知道谢绛这厮历史没学好。在邹衍的“五德相克”系统之下,周才为火德,而汉则为土德;而在刘向、刘歆的“五德相生”系统之下,周为木德,而汉为火德。这个傻大姐把两套系统弄混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丞董行父上书坚持认为宋该金德,还是老一套的理由,说宋该跳过五代,上应唐土德云云。既然对方拍的是火星砖,宋真宗也懒得跟他们费嘴皮子,直接引用当年徐铉发的火星帖,回答说大宋是受了后周的禅让,这么把人家一脚踢开良心过不去,您就别嚷了。
就这样,虽然下面不断有人哼哼着要改德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却是始终没有变过。
事实上,这些争论已经是“五德始终说”的回光返照。就在那群闲人争论大宋“德”什么的同时,终于有明白人对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五德之说感觉到了腻味,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最早发难的重量级人物是胡瑗,这人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当世大儒,他写了两篇《洪范口义》,从“五德始终说”最早的理论基础《洪范》开始批评起,强调历史上起作用是人,不是天,汉代什么五行灾异全是歪理邪说。接下来出手的是郑獬,他是仁宗皇佑五年的状元,写得一手好诗词;他写了一篇《五胜论》,继续批判阴阳五行;但这“倒五”风潮的中坚大将却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就旗帜鲜明地认为灾异都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所谓谶纬德兆全是瞎联系,直接指责董仲舒、刘向、刘歆等的天人感应说是“曲说以妄意天。”在他负责编撰的《新五代史》里,就很干脆地去掉了《五行志》,不予收录;在《新唐书》里他虽然保留了《五行志》,但是只记录客观事实,不跟人事扯到一起。
真正的大地震是自王安石起,这位千古名相发动的变法运动引发了北宋朝中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激烈对抗,保守派所利用的武器就是与五德联系紧密的天灾异象,一旦天下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跳出来说:“看吧,老王又惹老天爷不高兴了。”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变法派则坚持认为天灾就是自然那现象,跟人类吃喝拉撒没有必然联系。最后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经过这么一番论战,也让五德之说元气大伤,此后逐渐地在宋代销声匿迹,只有朱熹之类的道学家偶尔能想起来拿出来玩玩了。
孔子有言:墙里开花墙外香。“五德始终说”虽然在汉人王朝受到了冷遇,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它却被宋视为蛮夷的金朝女真族看中,并大受重视。五德之说一向被视为“夷夏之大防”的重要理论依据,如今却被“夏”所抛弃,转为“夷”所用,倒也真有趣哉。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后,自以为可以从此过太平日子了,可是两国谁也没料到这时候女真族悄然崛起,随后几年间先灭掉辽国,又对北宋发动进攻,靖康之役虏得徽、钦二宗,北宋就此灭亡,只剩下赵构逃去江南立了南宋。
自从zhan有了中原半壁江山后,原本生猛的游牧民族女真也开始逐渐被汉化,而且比辽更彻底。金世宗完颜雍很相信五德之说,他在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举行腊祭,定金为金德;两年后到长白山祭祖封山的时候,册文里还说“阙惟长白,载我金德”。(注:女真族在东北按出虎水兴起的时候,就定国名为“金”,尚白,这跟五德无关)
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时候,金朝群臣针对本朝德行爆发了一次大辩论。这一回比前朝哪一回都热闹——真奇怪,似乎每一次关于五德议论最热闹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上次北魏也吵的极其华丽。金章宗的这一次辩论规模相当大,光是主要派系就分成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火德,为土德;一派主张继承辽的水德,金为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北边过来的,算一家子;还有一派最为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的土德,为金德,也就是沿袭金世宗的旧例。这一杆子就跳过去二百二十年——还好,还没打破唐代王勃三百九十八年的世界记录,到底是蛮夷,这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士子。
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是都予以考虑,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支持第一种意见,金承宋德为土。据专家分析,金章宗虽然是女真族,可已经汉化很深,是个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他早就觉得北宋系出正统,自然该从这里继承才对。
于是到了泰和二年,金章宗终于下诏宣布定土德,从此土德完全确立了在金国的地位。后来到了金宣宗时候,又有人起了议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次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他手下的一个汉人官员王浍告诉他大金祖先乃是高辛,是黄帝的后裔,理应立庙祭祀之;他还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于是完颜海奴就跟金宣宗说咱们是不是该尚火德呀?金宣宗讲究民主,叫来群臣说你们觉得这意见怎么样?大臣里有一位叫张行信的人站出来,一脸无奈地跟金宣宗解释说:“陛下啊,我都被这群没学问的人气的没脾气了。按照《始祖实录》,我大金是从高丽而出,跟高辛八杆子都打不着呢;再说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高辛是喾帝,排五行排出来是木德,哪能是火德?当年太祖是因为完颜一族多尚白,又看中了金的性质稳固,所以才起国号为金,与德运没关系;本朝得运是到了章宗一朝才算议定为土。那个什么王浍一没学问二没人品,甭理他。”
从这两次争论可以看出来,金朝对五德之说有多么热衷。
无论是金的土德还是宋的火德,到头来都没有保佑他们国祚绵长,金宋还是先后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一,从此中国境内就只有了一个政权:元。
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一句,实际上这个国号还有更深的意义,也与五德有关系。金朝是元朝攻灭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是金德,所以才会使用大哉“乾”元,因为八卦之中的乾卦是属金的。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就是这个意思。
元改国号是在公元1271年,宋咸淳七年,那时候宋朝还在苦苦支撑,所以两朝从“五德”上说还是谁也生不着谁。但八年之后元将张弘范灭宋于崖州,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宋是火德,火克金,和现实正好掉了一个个儿。后来元朝大力禁止图谶之说,不知是否就是怕人瞧出这个破绽。
这事若搁到别的朝代,早就有人上书建议改德了;这蒙古人都是倔脾气,死活就是不改,俺金德怎么了?金被火克怎么了?宋还不是被俺捏了?那些住在元大都的北京元人们猜得中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尾;就在他们还在美的时候,真正克他们的火德悄悄出现了…………那就是明朝。
明朝属火德,“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两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
按照惯例,火生土,下一朝当是土德才对;然而或许是因为明朝有三火,太大了,只能克,不能生,于是反明的人不约而同地扔掉沿用了千年的“五德相生说”,重新捡起了满是灰尘的“五德相克说”。比如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建立大顺朝,登基称帝,就宣布自称为水德王,以水克火;不过问题在于,不知道他从哪本书看来的,居然以为水德尚蓝,于是满朝文武都成了蓝精灵,真是诡异。
而真正灭掉明朝的满清,对此则早已准备周全。皇太极早在关外就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意以三个水德一副炸弹来毙掉明朝的三个火德。说实话,这怎么听都觉得很玄幻……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还有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来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的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字、‘乾’字、‘四十四年’字。这也算是趣话之一。
这些传说,就是五德学说最后的余光。其实写到明清,关于五德的话题就已经没有多少。从宋以后,“五德始终说”逐渐式微,到了明清已经基本上沦为谈资,这东西终于不再象当年那样威风八面万民仰止了。
事实上明清两代对五行学说仍旧痴迷,比如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他儿子朱高炽,属火德;其孙朱瞻基,属土德;曾孙朱祁镇,属金德;玄孙朱见深,属水德;再比如说清朝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居住方位,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拆迁去了东直门地铁口和朝阳门。但是这些都属于五行上的应用,而五德则不再被两朝皇室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充其量只是用来做修辞上的装饰品。从此五德五行,也只有一些无聊的知识分子、喜好怪力乱神的民间传说、玄幻小说作者和如我一般放着毕业论文不写却搞这玩意的闲人才有兴趣了。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五德始终本该走到了尾声。不料冒出一个袁大头又搞复辟,自己登基称帝,年号洪宪。据说这“洪宪”来源很有意思,本来最初用的年号是昭武,后来有人说这是吴三桂当年造反用过的,不吉利。于是就有高人出现,说不如用“洪宪”,明朝开国年号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洪秀全、武昌起义首领黎元洪,皆带一洪字,大是吉利,于是袁氏诏准…………按照道理,当年袁绍、袁术兄弟两个自称大舜后裔,舜是土德;而土恰好又克清水,袁氏某人就以这个原因而应了土德才对。可惜他手下皆是糊涂蛋(以杨度的学问,按说不该不会觉察到。),也不知道谁出了主意,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还拿了好些红油漆把紫禁城涂了个遍。
袁氏以后,就是民国。据我一位朋友说,林语堂当年拿民国青天白日旗开涮,说这旗尚青,那民国合该应木德。袁世凯系非正统,抛开不提。清是水德,水生木恰是民国。如此看来的话,咱继续往下推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德尚赤,无怪十几年后全国河山一片红了也……
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四九,新朝既兴,太祖会四方儒士于京,令议车旗服色诸事,以彰正统。国子监大祭酒、翰林学士郭沫若具表奏称:“曩者满清附水德,而渐于民国;竖袁篡清,故不称克,曰生。水生木,则民国应木德。至蒋獠夺宫,外削北洋藩镇,内攘民党异志,终得以据窃神器,自成一朝。则锐金克木,故彼倡青天白日旗,尚白也。迩后我天朝神膺天命,扫荡六合,驱貔貅之师以定鼎,逐蒋逆蕞孽于澎湖,武威所至,莫不影从。四海晏靖,九州归心,此匡古未有之盛也。前朝金德,洪火克金,我朝当承火德,尚赤也。又,我朝以“无产”为纲,发自黎民,民者,后土也,土德尚黄,宜相阖。陛下脱误从此,国祚可延。”
太祖嘉许,遂定赤旗,斑以黄星五点,取九五之意,以为朝廷徽征。诰诏诸府道郡县俱各易帜,由是河山一片红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五行志》
自古乾正坤辅,顺乎于天;齐桓起于管仲,方有霸主之业;昭烈谐于忠武,乃辟鼎足之分。本朝自开国以来,圣主数降,贤相累出,君臣相济,克终成事。前有周文正公、后有李文襄公、朱忠介公,皆一时骐骥,尽粹于朝中。我朝上应火德,火生于木,木助火燃。周公、李公、朱公名姓皆隐木字,合于木辅火荣之象;得士如此,国兴而火昌。况,木者,克土,则梳政爱民,总理其职分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谶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