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文物贩子在唐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史上第一部活字印刷品范阳经辩录终于问世了。
依然是线装书,字体还是卢鸿的小字真书,封面题字是孔颖达的手迹。
这部书比起玄坛讲经录来,除了采用活字印刷外,另有几点不同之处。
一是内容要多得多。玄坛讲经录不过几千字,只是以语录方式阐述了气学的基本理论。范阳经辩录正如书名所言,基本是忠实地记录了范阳经会上讲经及辩论的全部内容。其结果就是范阳经辩录的长度大大超出了预计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卢鸿不得不在条件并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语言虽然仍以文言文为主,但加入了众多的口语。既然是原样记录辩论过程,自然会有众多的口语使用。尤其是辩论部分,除了改正部分明显口误外,卢鸿几乎要求完全按照记录的真实内容编排。这一点他与三老等人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三老等人开始不同意采用原话入书的主要理由,便是妨碍了书录的文采。最后卢鸿提出的“最大限度的客观真实”、“不以词害义”的观点打动了众人。同时卢鸿认为,经辩本是以口语对战为特色的,一旦改用文言,则辩战气氛全无。最终结果便是先前的演讲部分,由讲经者整理润色后,以文言形式出现;而经辩部分,则全为真实记录。
三是标点符号终于出现,但非常简单,只一种符号,就是句号。事实上这种以句号标点来分隔句子的方式,也不算是新发明。旧时学堂上老师教学生习经,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标明句读。老师在前边诵读,下边学生要用笔,一般不是蘸墨,而是以朱砂,在断句处划出圆圈。这种做法不只是麻烦,最要命的是,不同的句读,会给人理解经义造成不同的涵义。
比如老子中几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便有人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但也有人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实在是人为给解经增加麻烦。
古籍中的句读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加标点,怕是争议多多。但范阳经辩录的几个当事人除了陆蒙半途离开,其他众人都参与了点校。这句读之事,卢鸿就直接提了出来,言道在排版时,要将标点直接排印在书上。此举倒是毫无争议,范阳经辩录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自标句读的书籍。
此外范阳经辩录的印数也大大超出了玄坛讲经录。本来卢祖安等人意思是,考虑到上次玄坛讲经录求者众多的局面,此次经辩印数翻一番,整印一千套。众人觉得这个数目已经是非常之大了,但卢鸿想不也不想便一口否掉了。他说出来的数字吓了众人一跳,居然是三千套。
卢祖安等人当然相信三千套也有人要,但问题是三千套的成本不是个小数,而且卢家也用不了这么多。那纸和墨因为采用的还是檀皮熟纸和普通松烟,价格不低;虽然要买这书的人肯定是少不了,但... -->>
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史上第一部活字印刷品范阳经辩录终于问世了。
依然是线装书,字体还是卢鸿的小字真书,封面题字是孔颖达的手迹。
这部书比起玄坛讲经录来,除了采用活字印刷外,另有几点不同之处。
一是内容要多得多。玄坛讲经录不过几千字,只是以语录方式阐述了气学的基本理论。范阳经辩录正如书名所言,基本是忠实地记录了范阳经会上讲经及辩论的全部内容。其结果就是范阳经辩录的长度大大超出了预计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卢鸿不得不在条件并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活字印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语言虽然仍以文言文为主,但加入了众多的口语。既然是原样记录辩论过程,自然会有众多的口语使用。尤其是辩论部分,除了改正部分明显口误外,卢鸿几乎要求完全按照记录的真实内容编排。这一点他与三老等人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三老等人开始不同意采用原话入书的主要理由,便是妨碍了书录的文采。最后卢鸿提出的“最大限度的客观真实”、“不以词害义”的观点打动了众人。同时卢鸿认为,经辩本是以口语对战为特色的,一旦改用文言,则辩战气氛全无。最终结果便是先前的演讲部分,由讲经者整理润色后,以文言形式出现;而经辩部分,则全为真实记录。
三是标点符号终于出现,但非常简单,只一种符号,就是句号。事实上这种以句号标点来分隔句子的方式,也不算是新发明。旧时学堂上老师教学生习经,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标明句读。老师在前边诵读,下边学生要用笔,一般不是蘸墨,而是以朱砂,在断句处划出圆圈。这种做法不只是麻烦,最要命的是,不同的句读,会给人理解经义造成不同的涵义。
比如老子中几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便有人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但也有人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实在是人为给解经增加麻烦。
古籍中的句读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加标点,怕是争议多多。但范阳经辩录的几个当事人除了陆蒙半途离开,其他众人都参与了点校。这句读之事,卢鸿就直接提了出来,言道在排版时,要将标点直接排印在书上。此举倒是毫无争议,范阳经辩录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自标句读的书籍。
此外范阳经辩录的印数也大大超出了玄坛讲经录。本来卢祖安等人意思是,考虑到上次玄坛讲经录求者众多的局面,此次经辩印数翻一番,整印一千套。众人觉得这个数目已经是非常之大了,但卢鸿想不也不想便一口否掉了。他说出来的数字吓了众人一跳,居然是三千套。
卢祖安等人当然相信三千套也有人要,但问题是三千套的成本不是个小数,而且卢家也用不了这么多。那纸和墨因为采用的还是檀皮熟纸和普通松烟,价格不低;虽然要买这书的人肯定是少不了,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