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qg34.org,平凡的清穿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端宁的回信到达广州时,第三次台风已经结束了,天气重新热起来,却又不同于以往的闷热,晚上开始有些秋天的凉意,但白日里依然烈日炎炎。。
淑宁接到信时很高兴,不但是因为收到家信,还因为对于此时卧病在床的佟氏来说,儿子的信是个很大的安慰。
说是卧病,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前两日别家夫人请佟氏去听戏,热着了,也累着了,所以歪在床上不愿起来,连吃饭都没什么胃口,只是恹恹的。素云怕贤宁吵着佟氏,便在东屋的榻上铺了层薄被,再盖上柔软的草席,让贤宁在上头爬来爬去,自有人在旁边照看。
佟氏因而得享清静,精神好了许多,但还是没什么胃口,吃什么都觉得腻。
淑宁想了想,见厨房有新买的苦瓜,便叫人把苦瓜切成段,用水焯了去些苦味,把猪骨头和淡菜一起放进锅里煲汤,过了小半个时辰再放苦瓜进去,煮了两刻钟才收火,用干净的纱布隔去油渣,便盛了一碗给佟氏。
佟氏喝了倒喜欢,觉得味道虽有些甘,但有了淡菜吊味,天热时喝了很清爽,便多喝了一碗,晚上进了两碗粥,觉得胃口开了些,又叫淑宁明日再做。
但第二天陈老太医来看她时,却说:“苦瓜太凉了,一般人喝这汤是消暑,但夫人喝却不太合适。大人身体还好,不会有什么,但孩子还在吃奶呢,只怕受不住。”佟氏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淑宁隐约猜到是母亲喝了这汤,再给弟弟喂奶。会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对陈老太医说道:“是淑宁思虑不周。谢陈爷爷提醒。”
陈老太医抚着胡子笑道:“无妨,淑姑娘也是为了孝敬母亲。若要再煲这样的汤,多多放些姜中和一下会好些。”
淑宁行礼谢过,他却摆摆手,指指厨房的方向道:“说来老夫赶了那么远路,也有些渴了。淑姑娘,是不是也给老夫来一碗这个苦瓜汤?”
淑宁忙笑着叫丫环盛汤去了。
既然苦瓜汤太凉,只好另换一种。淑宁叫人去后花园摘了些新鲜地莲藕,切成小块,也用猪骨煲汤,放一把红豆,想了想,又放了一把虾米,再加进一大块姜。煲到中途放盐,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收了火。同样是拿纱布过滤了,拿给佟氏品尝。佟氏喝着却觉得不如苦瓜汤清爽。不过味道还好。又吃下了一碗粥。淑宁见母亲胃口好转,便高高兴兴地变着法儿给她弄汤喝。但佟氏天天喝汤吃粥。也很快就觉得腻了,况且流食比不得面饭实在,长期吃也不容易饱。
佟氏没有精神,整天便半躺在床上养神,时不时的叫丫环媳妇子抱了儿子给她看,顺便喂喂奶。张保回到家见妻子不适,便专门过来陪她。他近来忙于公事,有些疏忽了家人,佟氏对他的陪伴感到格外开心。
淑宁在一旁看着,倒觉得母亲有借机向父亲撒娇地意思,偷偷忍住笑,嘱咐了同样在偷笑的素云别让人去打搅,便离开了上房。
但佟氏胃口不好、吃饭太少地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说白了,其实就是她嫌平时的饭食都吃腻了,想要尝点新鲜的。为了母亲的身体健康着想,淑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做出各种好吃地食物来。
某日淑宁看到阿银把佟氏没吃完的汤面拿回厨房时,忽然想起了一样东西。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现代的沙河粉应该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出世。这种食物是用米浆蒸成的,应该不难做。于是她便跟阿银商量了一番,叫人从米铺低价买了些陈米,用干净的水和了磨成稀稀的米浆,再拿竹屉子蒸成薄皮,用刀切成细条,用竹罩篱装着放入水中煮熟,放进碗里,再把每日特意煮给佟氏的汤倒进去,就是一碗汤粉了。
阿银尝了尝味道,说:“挺爽口地,下回再做薄些,泡久些,等它入了味就好了。这个叫什么粉?”
淑宁答道:“是沙河粉。”顿了顿,又补充道:“听说是一个叫沙河的地方特产的食物,但具体如何,已经不可考了。咱们不必管它来历,若味道还行,就再做一碗给额娘尝尝吧。”
阿银点点头,又再拿米浆蒸了更薄地粉皮,切得更匀细,照样做了一碗盛给佟氏吃。不料这沙河粉倒是对了佟氏的胃口,既有她喜欢地汤地味道,又是能吃饱的东西,足足吃了一大碗。
淑宁高高兴兴地拉着阿银回到厨房,商量还能用沙河粉变出什么花样来。她看到剩下地粉皮,觉得这半透明薄薄的东西,是否可以做成其他吃食呢?对了,比如肠粉,比如粉果?
她想起曾经烦恼过的广东点心外皮,不知这种米粉皮能不能拿来包点心?
想到就做。现在是午后,厨房无事,正好拿来做实验。她检查了一下那粉皮,觉得应该不会很容易破损,就用碗隔出一个个圆形的皮来,抹了层油,放好备用。
她叫阿银帮忙,切了些肉碎、冬菇粒、虾米粒、芫荽什么的,拌着花生下了油锅一起炒,放些调味料,盛到碗里,用勺子分放到一片片粉皮正中,包起来,粘不上的就用饭粒粘好,做好了放到锅里隔水蒸。
蒸好了尝一个,味道还行,就是外皮太容易破了,还有一股米饭的味道。阿银尝了一个,又递了一个给春杏吃,然后歪着头问淑宁:“为什么要用这种饭皮做?用澄面不是更好吗?”
淑宁瞪大了眼睛看着她,阿银见她这样,有些迟疑:“用澄面做,没那么容易弄破皮。而且味道会好吃些吧?”
原来阿银知道... -->>
端宁的回信到达广州时,第三次台风已经结束了,天气重新热起来,却又不同于以往的闷热,晚上开始有些秋天的凉意,但白日里依然烈日炎炎。。
淑宁接到信时很高兴,不但是因为收到家信,还因为对于此时卧病在床的佟氏来说,儿子的信是个很大的安慰。
说是卧病,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前两日别家夫人请佟氏去听戏,热着了,也累着了,所以歪在床上不愿起来,连吃饭都没什么胃口,只是恹恹的。素云怕贤宁吵着佟氏,便在东屋的榻上铺了层薄被,再盖上柔软的草席,让贤宁在上头爬来爬去,自有人在旁边照看。
佟氏因而得享清静,精神好了许多,但还是没什么胃口,吃什么都觉得腻。
淑宁想了想,见厨房有新买的苦瓜,便叫人把苦瓜切成段,用水焯了去些苦味,把猪骨头和淡菜一起放进锅里煲汤,过了小半个时辰再放苦瓜进去,煮了两刻钟才收火,用干净的纱布隔去油渣,便盛了一碗给佟氏。
佟氏喝了倒喜欢,觉得味道虽有些甘,但有了淡菜吊味,天热时喝了很清爽,便多喝了一碗,晚上进了两碗粥,觉得胃口开了些,又叫淑宁明日再做。
但第二天陈老太医来看她时,却说:“苦瓜太凉了,一般人喝这汤是消暑,但夫人喝却不太合适。大人身体还好,不会有什么,但孩子还在吃奶呢,只怕受不住。”佟氏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淑宁隐约猜到是母亲喝了这汤,再给弟弟喂奶。会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对陈老太医说道:“是淑宁思虑不周。谢陈爷爷提醒。”
陈老太医抚着胡子笑道:“无妨,淑姑娘也是为了孝敬母亲。若要再煲这样的汤,多多放些姜中和一下会好些。”
淑宁行礼谢过,他却摆摆手,指指厨房的方向道:“说来老夫赶了那么远路,也有些渴了。淑姑娘,是不是也给老夫来一碗这个苦瓜汤?”
淑宁忙笑着叫丫环盛汤去了。
既然苦瓜汤太凉,只好另换一种。淑宁叫人去后花园摘了些新鲜地莲藕,切成小块,也用猪骨煲汤,放一把红豆,想了想,又放了一把虾米,再加进一大块姜。煲到中途放盐,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收了火。同样是拿纱布过滤了,拿给佟氏品尝。佟氏喝着却觉得不如苦瓜汤清爽。不过味道还好。又吃下了一碗粥。淑宁见母亲胃口好转,便高高兴兴地变着法儿给她弄汤喝。但佟氏天天喝汤吃粥。也很快就觉得腻了,况且流食比不得面饭实在,长期吃也不容易饱。
佟氏没有精神,整天便半躺在床上养神,时不时的叫丫环媳妇子抱了儿子给她看,顺便喂喂奶。张保回到家见妻子不适,便专门过来陪她。他近来忙于公事,有些疏忽了家人,佟氏对他的陪伴感到格外开心。
淑宁在一旁看着,倒觉得母亲有借机向父亲撒娇地意思,偷偷忍住笑,嘱咐了同样在偷笑的素云别让人去打搅,便离开了上房。
但佟氏胃口不好、吃饭太少地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说白了,其实就是她嫌平时的饭食都吃腻了,想要尝点新鲜的。为了母亲的身体健康着想,淑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做出各种好吃地食物来。
某日淑宁看到阿银把佟氏没吃完的汤面拿回厨房时,忽然想起了一样东西。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现代的沙河粉应该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出世。这种食物是用米浆蒸成的,应该不难做。于是她便跟阿银商量了一番,叫人从米铺低价买了些陈米,用干净的水和了磨成稀稀的米浆,再拿竹屉子蒸成薄皮,用刀切成细条,用竹罩篱装着放入水中煮熟,放进碗里,再把每日特意煮给佟氏的汤倒进去,就是一碗汤粉了。
阿银尝了尝味道,说:“挺爽口地,下回再做薄些,泡久些,等它入了味就好了。这个叫什么粉?”
淑宁答道:“是沙河粉。”顿了顿,又补充道:“听说是一个叫沙河的地方特产的食物,但具体如何,已经不可考了。咱们不必管它来历,若味道还行,就再做一碗给额娘尝尝吧。”
阿银点点头,又再拿米浆蒸了更薄地粉皮,切得更匀细,照样做了一碗盛给佟氏吃。不料这沙河粉倒是对了佟氏的胃口,既有她喜欢地汤地味道,又是能吃饱的东西,足足吃了一大碗。
淑宁高高兴兴地拉着阿银回到厨房,商量还能用沙河粉变出什么花样来。她看到剩下地粉皮,觉得这半透明薄薄的东西,是否可以做成其他吃食呢?对了,比如肠粉,比如粉果?
她想起曾经烦恼过的广东点心外皮,不知这种米粉皮能不能拿来包点心?
想到就做。现在是午后,厨房无事,正好拿来做实验。她检查了一下那粉皮,觉得应该不会很容易破损,就用碗隔出一个个圆形的皮来,抹了层油,放好备用。
她叫阿银帮忙,切了些肉碎、冬菇粒、虾米粒、芫荽什么的,拌着花生下了油锅一起炒,放些调味料,盛到碗里,用勺子分放到一片片粉皮正中,包起来,粘不上的就用饭粒粘好,做好了放到锅里隔水蒸。
蒸好了尝一个,味道还行,就是外皮太容易破了,还有一股米饭的味道。阿银尝了一个,又递了一个给春杏吃,然后歪着头问淑宁:“为什么要用这种饭皮做?用澄面不是更好吗?”
淑宁瞪大了眼睛看着她,阿银见她这样,有些迟疑:“用澄面做,没那么容易弄破皮。而且味道会好吃些吧?”
原来阿银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