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秦:我是唯一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年轻人静静地立于琅琊台之巅,海风拂过他的身边,衣袂飘飘,仿佛随时会被海风带走。
此人正是秦天。
自他离开云梦山至今,已过去了七天。
七天跨越两千多里的距离,对普通人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但对于秦天而言,这不过是次闲适的游历。
若非途中略有耽搁,他最快只需两天就能抵达。
两千多里的长途跋涉并未在秦天脸上留下丝毫疲态,他静静背手,凝视着琅琊台下的景致。
很久之后,他终于发出一声叹息。
“天人合一这四个字,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无穷深奥的道理。”
他的视线落在了琅琊台下,如同两群蚂蚁般的人群上。
琅琊台坐落在琅琊山上,从山顶俯瞰地面之人,确实犹如蚂蚁般微小。这里的蚂蚁不仅指视觉上的大小,更寓含其它含义。
其中一群稍大的人群约有数千人,他们背着石块,排列整齐地在地面行进,如同蚂蚁搬家,在沿途军卒的监督下,即便在琅琊台上也能听见呵斥之声。
这些人在修建琅琊台下的石阶,被称为劳役。
古代之时,器械匮乏,铁器尤为珍贵,众劳役肩扛石块,每块估摸约有百十斤重,形同蝼蚁负重前行。
偶有劳役因体力耗尽,或是烈日炙烤致头晕目眩,失衡倒地,巨石随之滚落,顿时血迹斑斑。
监督的兵卒对此仅有的反应,便是命令其他劳役接过沾染血迹的石块,继续前行。
秦天轻轻摇头,视线移向另一片人群,他们数量较少,且非青壮之年,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亦有垂髫稚子。
这群人此刻正虔诚而哀痛地伏地叩拜,面向琅琊台,祈求甘霖。
琅琊郡虽濒临海滨,却常年遭受水源短缺之苦。
此困境并非由于降雨稀少,实则源于海潮频繁侵蚀,田地频遭盐碱侵害,致使农作物产量锐减。因此每逢春雨时节,必须依赖雨水将田地充分浸泡,以去除土壤中的盐分,此谓“洗盐”。
然而今年春天,琅琊郡遭遇严重干旱,不仅洗盐之举无法实施,甚至连播种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
原本这并不足为虑,琅琊惯于种植粟米,粟米本应在春夏交际时播种。若在春季发现干旱迹象,只需迅速调集民力修复水渠,引入沂水灌溉农田,虽无法完成洗盐,但至少可以保证播种,不至于像当前这般窘迫。
“天地剧变,不只是气候层面的紊乱,更是人心动荡的表现!”
“二者互为因果,彼此交织!”
秦天再次摇头,感叹万分。
琅琊郡的这场大旱,既是天灾,又是人祸。
身为穿越者的秦天深知,华夏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显着的小冰河期。
三国纷争、宋末蒙元南侵、明末清初之际。
其中,秦朝正处于小冰河期的初始阶段,气候反常地温暖,甚至可谓酷热。
琅琊郡今年的大旱,正是因此而起,而琅琊郡的干旱预示着江南必将洪涝肆虐。
琅琊郡之所以无法修复水渠以播种,是因为所有的青壮劳力都被征调为劳役,正在兴建一条石板大道。
这条大道显然是为了迎接始皇帝驾临琅琊台,以彰显其赫赫战功而建造。
除此之外,琅琊县城内还新建了一座行宫,同样是为始皇帝莅临时下榻所预备。
然而,不能因此便苛责始皇帝的出巡行为,毕竟秦天沿途所见,世间确有不少乱象丛生。
秦统一六国至今才短短八年,八年时间不足以让六国民心归顺。即使是后世王朝,也难以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全民归心。
如今各地官吏虽皆出自秦军中有功之士,但素质参差不齐。
既有如令伍般宅心仁厚者,视楚人为子女,亲率楚地乡民开辟田地,栽种桑麻,传播教化,使得云梦县楚人衷心归附。
也有严酷暴戾之辈,视治下百姓为敌人,乡民上山砍柴需提前报备,言语稍有不慎就被怀疑密谋造反,遭受严刑拷打。
始皇帝东巡途中,不断罢免此类酷吏,平反冤案,所到之处,社会秩序逐渐得到整治。
尽管如此,若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秦朝的崩溃瓦解仍无法避免。
只因这是一个礼崩乐坏、法则混乱的末法时代。
秦朝时期,首次出现了贪官污吏,且其中不少人身居高位,比如现正负责在琅琊郡为始皇帝修建行宫的丞相李斯。
历史证明,越是末世,贪腐现象越猖獗。究其根源,在于人心惶惶不安。
“倘若琅琊郡颗粒无收,民心或将大乱,而始皇帝通过勒石纪功、巡游天下之举,或许能够安定天下民心。”
“这琅琊郡的状况,还真不好说是福是祸。”
“罢了。”
秦天恢复了平静的表情。
他前世专攻文科,满腹经纶,此刻不禁借此机会对照现实加以验证。
但他也只是发出些感慨而已,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已然不同以往。
“我既已超脱世俗,就不必再为始皇帝忧心忡忡了。”
“倒是这里,似有我要寻觅之物。”
他的目光聚焦在琅琊台下的那群求雨乡民身上,以及他们手中的祭品。
求雨需祭祀天地,而祭祀天地需选用三牲。
乡民们不具备使用正式三牲祭祀的资格,只能以其他物品替代。
而秦天关注的,正是他们的祭品。
那是一条小蛇。
一条全身洁白无瑕的小蛇!
正在求雨的乡民集结在琅琊山脚下,距山顶的琅琊台足有两里之遥。
然而对于已踏入修行之道的秦天而言,这点距离毫无阻碍,完全可以清晰看见一切。
他饶有兴趣地注视着那些求雨的乡民,尤其是那条小小白蛇。
这条只有三尺来长的小白蛇,此刻正被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紧紧掐住脖子,气息奄奄。
少年显然十分兴奋,他用力地掐住小白蛇的脖子,不断地摇晃。
在他身边,还有四五名年纪略小的孩子,他们对小白蛇充满了好奇,脏兮兮的小手不停尝试去抓那条被大孩子紧握在手中的小白蛇。
一番混乱争夺之后,大孩子重新确立了对小白蛇的控制权,他骄傲地高举小白蛇向其他孩子炫耀,全然不顾小白蛇已无力挣扎,头部低垂。
这时,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猛地扬起,重重落下,紧接着,大孩子手中的小白蛇已被拍死,他放声痛哭,哭声响彻云霄。
刚刚出手教训孩子的老者余怒未消,又接连踢开几个想要抢夺小白蛇的孩子,然后弯腰准备捡起已经死去的白蛇。
然而,在孩子们散开的刹那间,那条原本已死的小白蛇突然复活,以令人瞠目的速度窜向附近的乱石堆。
目睹此景,求雨的乡民顿时乱作一团,无论大人小孩都争相追逐,意图将小白蛇抓回。
看着乡民们蹶着屁股在石缝间仔细搜寻的模样,秦天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有趣。”
他轻声低语。
“... -->>
年轻人静静地立于琅琊台之巅,海风拂过他的身边,衣袂飘飘,仿佛随时会被海风带走。
此人正是秦天。
自他离开云梦山至今,已过去了七天。
七天跨越两千多里的距离,对普通人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但对于秦天而言,这不过是次闲适的游历。
若非途中略有耽搁,他最快只需两天就能抵达。
两千多里的长途跋涉并未在秦天脸上留下丝毫疲态,他静静背手,凝视着琅琊台下的景致。
很久之后,他终于发出一声叹息。
“天人合一这四个字,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无穷深奥的道理。”
他的视线落在了琅琊台下,如同两群蚂蚁般的人群上。
琅琊台坐落在琅琊山上,从山顶俯瞰地面之人,确实犹如蚂蚁般微小。这里的蚂蚁不仅指视觉上的大小,更寓含其它含义。
其中一群稍大的人群约有数千人,他们背着石块,排列整齐地在地面行进,如同蚂蚁搬家,在沿途军卒的监督下,即便在琅琊台上也能听见呵斥之声。
这些人在修建琅琊台下的石阶,被称为劳役。
古代之时,器械匮乏,铁器尤为珍贵,众劳役肩扛石块,每块估摸约有百十斤重,形同蝼蚁负重前行。
偶有劳役因体力耗尽,或是烈日炙烤致头晕目眩,失衡倒地,巨石随之滚落,顿时血迹斑斑。
监督的兵卒对此仅有的反应,便是命令其他劳役接过沾染血迹的石块,继续前行。
秦天轻轻摇头,视线移向另一片人群,他们数量较少,且非青壮之年,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亦有垂髫稚子。
这群人此刻正虔诚而哀痛地伏地叩拜,面向琅琊台,祈求甘霖。
琅琊郡虽濒临海滨,却常年遭受水源短缺之苦。
此困境并非由于降雨稀少,实则源于海潮频繁侵蚀,田地频遭盐碱侵害,致使农作物产量锐减。因此每逢春雨时节,必须依赖雨水将田地充分浸泡,以去除土壤中的盐分,此谓“洗盐”。
然而今年春天,琅琊郡遭遇严重干旱,不仅洗盐之举无法实施,甚至连播种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
原本这并不足为虑,琅琊惯于种植粟米,粟米本应在春夏交际时播种。若在春季发现干旱迹象,只需迅速调集民力修复水渠,引入沂水灌溉农田,虽无法完成洗盐,但至少可以保证播种,不至于像当前这般窘迫。
“天地剧变,不只是气候层面的紊乱,更是人心动荡的表现!”
“二者互为因果,彼此交织!”
秦天再次摇头,感叹万分。
琅琊郡的这场大旱,既是天灾,又是人祸。
身为穿越者的秦天深知,华夏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显着的小冰河期。
三国纷争、宋末蒙元南侵、明末清初之际。
其中,秦朝正处于小冰河期的初始阶段,气候反常地温暖,甚至可谓酷热。
琅琊郡今年的大旱,正是因此而起,而琅琊郡的干旱预示着江南必将洪涝肆虐。
琅琊郡之所以无法修复水渠以播种,是因为所有的青壮劳力都被征调为劳役,正在兴建一条石板大道。
这条大道显然是为了迎接始皇帝驾临琅琊台,以彰显其赫赫战功而建造。
除此之外,琅琊县城内还新建了一座行宫,同样是为始皇帝莅临时下榻所预备。
然而,不能因此便苛责始皇帝的出巡行为,毕竟秦天沿途所见,世间确有不少乱象丛生。
秦统一六国至今才短短八年,八年时间不足以让六国民心归顺。即使是后世王朝,也难以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全民归心。
如今各地官吏虽皆出自秦军中有功之士,但素质参差不齐。
既有如令伍般宅心仁厚者,视楚人为子女,亲率楚地乡民开辟田地,栽种桑麻,传播教化,使得云梦县楚人衷心归附。
也有严酷暴戾之辈,视治下百姓为敌人,乡民上山砍柴需提前报备,言语稍有不慎就被怀疑密谋造反,遭受严刑拷打。
始皇帝东巡途中,不断罢免此类酷吏,平反冤案,所到之处,社会秩序逐渐得到整治。
尽管如此,若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秦朝的崩溃瓦解仍无法避免。
只因这是一个礼崩乐坏、法则混乱的末法时代。
秦朝时期,首次出现了贪官污吏,且其中不少人身居高位,比如现正负责在琅琊郡为始皇帝修建行宫的丞相李斯。
历史证明,越是末世,贪腐现象越猖獗。究其根源,在于人心惶惶不安。
“倘若琅琊郡颗粒无收,民心或将大乱,而始皇帝通过勒石纪功、巡游天下之举,或许能够安定天下民心。”
“这琅琊郡的状况,还真不好说是福是祸。”
“罢了。”
秦天恢复了平静的表情。
他前世专攻文科,满腹经纶,此刻不禁借此机会对照现实加以验证。
但他也只是发出些感慨而已,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已然不同以往。
“我既已超脱世俗,就不必再为始皇帝忧心忡忡了。”
“倒是这里,似有我要寻觅之物。”
他的目光聚焦在琅琊台下的那群求雨乡民身上,以及他们手中的祭品。
求雨需祭祀天地,而祭祀天地需选用三牲。
乡民们不具备使用正式三牲祭祀的资格,只能以其他物品替代。
而秦天关注的,正是他们的祭品。
那是一条小蛇。
一条全身洁白无瑕的小蛇!
正在求雨的乡民集结在琅琊山脚下,距山顶的琅琊台足有两里之遥。
然而对于已踏入修行之道的秦天而言,这点距离毫无阻碍,完全可以清晰看见一切。
他饶有兴趣地注视着那些求雨的乡民,尤其是那条小小白蛇。
这条只有三尺来长的小白蛇,此刻正被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紧紧掐住脖子,气息奄奄。
少年显然十分兴奋,他用力地掐住小白蛇的脖子,不断地摇晃。
在他身边,还有四五名年纪略小的孩子,他们对小白蛇充满了好奇,脏兮兮的小手不停尝试去抓那条被大孩子紧握在手中的小白蛇。
一番混乱争夺之后,大孩子重新确立了对小白蛇的控制权,他骄傲地高举小白蛇向其他孩子炫耀,全然不顾小白蛇已无力挣扎,头部低垂。
这时,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猛地扬起,重重落下,紧接着,大孩子手中的小白蛇已被拍死,他放声痛哭,哭声响彻云霄。
刚刚出手教训孩子的老者余怒未消,又接连踢开几个想要抢夺小白蛇的孩子,然后弯腰准备捡起已经死去的白蛇。
然而,在孩子们散开的刹那间,那条原本已死的小白蛇突然复活,以令人瞠目的速度窜向附近的乱石堆。
目睹此景,求雨的乡民顿时乱作一团,无论大人小孩都争相追逐,意图将小白蛇抓回。
看着乡民们蹶着屁股在石缝间仔细搜寻的模样,秦天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有趣。”
他轻声低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