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衣冠南渡 (1/2)
笔趣阁 www.bqg34.org,重生西晋当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晋帝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从帝都洛阳到中原各地郡县,主要精力都在清算世家地方。太子培育起来的新兴学子和关中一些新兴势力各个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机会,只有把那些倒霉蛋珠连的越多,他们的机会就越多。
这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在兖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个个世家大族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地方,一个个被牵扯到叛乱中的世家官员被罢官去职,赶出朝廷。
在朝廷大军的压力下,没有哪一个世家敢反抗!因为反抗就意味着身死族灭,朝廷已经消灭了十几个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让世家们不寒而栗,兴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仅仅是兖州一地,祖约就攻破了一百多个坞堡,解放庶民、佃户数十万人。在这场清算世家的浪潮中,一部分不甘失败的世家准备抛弃北方的家业躲到南方去。而南方的琅琊王、王敦他们为了增强江东的实力,他们趁机派出人员去游说北方大族南渡。
当然也不是所有世家愿意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认清的现实之后,决定接受太子的条件,让家族进行转型。他们这些人主动交出大部分家产和全部佃户以及部曲后,跑到洛阳当起了愚公。
而司马遹为了保持帝国政权、经济的基本稳定,司马遹又让太傅出面力保了少数‘开明’世家。只是将他们的家产、佃户没收入库。同时司马遹为了安慰人心动荡的世家,又将那些识时务的世家子弟送到关中长安大学进行深造。
太子这一举动才让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世家安心下来,这段时间世家大族看到那些出身新城大学、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纷纷得到朝廷重用,要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由于太子对世家子弟有偏见,除了极个别的人会得太子青眼外,其他人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再回炉重练。
为弥补朝廷在战争中的损失,司马遹让户部对一些重犯的抄家中全程介入,使得国库增加了大笔银子。对中原世家的抄家竟然让朝廷收缴了近百亿钱。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朝廷这次在战争中的损失。
战后大清洗算是让司马遹的统治彻底在中原扎下根来,战争不但破坏了中原的经济,也使得世家在这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光是重新丈量的土地就多了数百万顷。大批佃户、奴隶被解放为自由民。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民。
这次的大清洗为整顿吏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一直以来司马遹都不满朝廷机构效率低下,上次改革并不彻底,这次一个完整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在朝会通过。
尤其是把原来少府中管理皇家私人税收的相关职能部门并入户部。减少了税收机构的双重设置。还集中了财力。还有一些局部的机构变动。
内阁次辅张宾这一段时间特别精神。整天乐呵呵的。由他主导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的通过,加上皇宫宦官的缩编,基本上实现了帝国官员人数减少三成的目标。原来认为很难的事情几个月就解决了。让这位太子心腹很有成就感。
在朝廷处理大战之后的事宜时,南方的琅琊王也没有闲置下来,他把王敦、王导、陆机、陆云等人找来,商议大战之后对江东的影响力。重点是商议如何引诱更多的北方世家南下!
秦以前南方的楚、吴、越都曾是大国,那个时期的南方并不比中原差。秦汉把都城定在长安和洛阳,一些大家族为了做官方便,纷纷把家北迁,造成了南方的实力大损,也越来越落后。
王敦看着众人很强势地说道:“这是我们的一次机会,如今北方世家正遭受太子残酷的镇压,若是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绝对能动员大批豪族到我们江东来发展。尤其是大清洗中被罢了官的豪族,他们与其忍受别人的欺凌,还不如来我们江东。”
“大家别忘了,我们跟太子司马遹之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两方根本没有任何讲和的可能。现在太子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匈奴、鲜卑等胡族牵制着,还没有精力和实力南下,但是一旦太子腾出手来,到那时百万大军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抗!”
“因此引诱北方世家南下,不但是为了挖太子的墙角,更重要的是加强我们本身的实力。等南方的开发有了进展,我们就有实力跟太子对抗。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整个帝国的南方雨水充沛,然而由于缺乏劳力,导致土地却开发不足。若是能借助北方世家南下的机会,让南方土地得到开发,将来就是我们的粮仓。”
王敦的话激起了在场众人的豪气,随后王敦代表王家表示,他们王家愿意带头去北方,并动员与王家关系密切的北方家族南下。
琅琊王最后表示,江东不会把那些北方大家族动员来了南方后就丢下他们不管了。琅琊王府将会把这当作一项大的发展战略,不仅划出土地让他们复垦或开垦,还负责道路、灌溉总渠等基础设施。这些土地谁开垦,谁拥有。开始两年免田亩税,以吸引更多的家族南下!
王导也觉得这个办法好,能够见实效。要是大家族在南方开垦或复垦出大量的土地后没有人耕种,甚至还可以组织北方流民南迁。王导还表示,他将亲自去动员陈郡的世家南迁。
陆机、周恢等人也表示,将各自去动员。
最近几日来,陈郡谢家家主谢衡在家一直闷闷不乐。本来以为这次太子会遭遇灭顶之灾,却想不到太子司马遹竟然这么厉害。居然能亲率精锐打败了东海王的大军。随后展开暴风骤雨般的清洗,一时间真有点感概万千。
听到王导登门,谢衡亲自到门口迎... -->>
大晋帝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从帝都洛阳到中原各地郡县,主要精力都在清算世家地方。太子培育起来的新兴学子和关中一些新兴势力各个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机会,只有把那些倒霉蛋珠连的越多,他们的机会就越多。
这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在兖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个个世家大族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地方,一个个被牵扯到叛乱中的世家官员被罢官去职,赶出朝廷。
在朝廷大军的压力下,没有哪一个世家敢反抗!因为反抗就意味着身死族灭,朝廷已经消灭了十几个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让世家们不寒而栗,兴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仅仅是兖州一地,祖约就攻破了一百多个坞堡,解放庶民、佃户数十万人。在这场清算世家的浪潮中,一部分不甘失败的世家准备抛弃北方的家业躲到南方去。而南方的琅琊王、王敦他们为了增强江东的实力,他们趁机派出人员去游说北方大族南渡。
当然也不是所有世家愿意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认清的现实之后,决定接受太子的条件,让家族进行转型。他们这些人主动交出大部分家产和全部佃户以及部曲后,跑到洛阳当起了愚公。
而司马遹为了保持帝国政权、经济的基本稳定,司马遹又让太傅出面力保了少数‘开明’世家。只是将他们的家产、佃户没收入库。同时司马遹为了安慰人心动荡的世家,又将那些识时务的世家子弟送到关中长安大学进行深造。
太子这一举动才让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世家安心下来,这段时间世家大族看到那些出身新城大学、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纷纷得到朝廷重用,要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由于太子对世家子弟有偏见,除了极个别的人会得太子青眼外,其他人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再回炉重练。
为弥补朝廷在战争中的损失,司马遹让户部对一些重犯的抄家中全程介入,使得国库增加了大笔银子。对中原世家的抄家竟然让朝廷收缴了近百亿钱。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朝廷这次在战争中的损失。
战后大清洗算是让司马遹的统治彻底在中原扎下根来,战争不但破坏了中原的经济,也使得世家在这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光是重新丈量的土地就多了数百万顷。大批佃户、奴隶被解放为自由民。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民。
这次的大清洗为整顿吏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一直以来司马遹都不满朝廷机构效率低下,上次改革并不彻底,这次一个完整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在朝会通过。
尤其是把原来少府中管理皇家私人税收的相关职能部门并入户部。减少了税收机构的双重设置。还集中了财力。还有一些局部的机构变动。
内阁次辅张宾这一段时间特别精神。整天乐呵呵的。由他主导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的通过,加上皇宫宦官的缩编,基本上实现了帝国官员人数减少三成的目标。原来认为很难的事情几个月就解决了。让这位太子心腹很有成就感。
在朝廷处理大战之后的事宜时,南方的琅琊王也没有闲置下来,他把王敦、王导、陆机、陆云等人找来,商议大战之后对江东的影响力。重点是商议如何引诱更多的北方世家南下!
秦以前南方的楚、吴、越都曾是大国,那个时期的南方并不比中原差。秦汉把都城定在长安和洛阳,一些大家族为了做官方便,纷纷把家北迁,造成了南方的实力大损,也越来越落后。
王敦看着众人很强势地说道:“这是我们的一次机会,如今北方世家正遭受太子残酷的镇压,若是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绝对能动员大批豪族到我们江东来发展。尤其是大清洗中被罢了官的豪族,他们与其忍受别人的欺凌,还不如来我们江东。”
“大家别忘了,我们跟太子司马遹之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两方根本没有任何讲和的可能。现在太子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匈奴、鲜卑等胡族牵制着,还没有精力和实力南下,但是一旦太子腾出手来,到那时百万大军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抗!”
“因此引诱北方世家南下,不但是为了挖太子的墙角,更重要的是加强我们本身的实力。等南方的开发有了进展,我们就有实力跟太子对抗。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整个帝国的南方雨水充沛,然而由于缺乏劳力,导致土地却开发不足。若是能借助北方世家南下的机会,让南方土地得到开发,将来就是我们的粮仓。”
王敦的话激起了在场众人的豪气,随后王敦代表王家表示,他们王家愿意带头去北方,并动员与王家关系密切的北方家族南下。
琅琊王最后表示,江东不会把那些北方大家族动员来了南方后就丢下他们不管了。琅琊王府将会把这当作一项大的发展战略,不仅划出土地让他们复垦或开垦,还负责道路、灌溉总渠等基础设施。这些土地谁开垦,谁拥有。开始两年免田亩税,以吸引更多的家族南下!
王导也觉得这个办法好,能够见实效。要是大家族在南方开垦或复垦出大量的土地后没有人耕种,甚至还可以组织北方流民南迁。王导还表示,他将亲自去动员陈郡的世家南迁。
陆机、周恢等人也表示,将各自去动员。
最近几日来,陈郡谢家家主谢衡在家一直闷闷不乐。本来以为这次太子会遭遇灭顶之灾,却想不到太子司马遹竟然这么厉害。居然能亲率精锐打败了东海王的大军。随后展开暴风骤雨般的清洗,一时间真有点感概万千。
听到王导登门,谢衡亲自到门口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