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诸君慢行 (1/2)
笔趣阁 www.bqg34.org,承明之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照李承乾这样的搞法,哪怕没有把柄都能找出一些把柄。李承乾这类做法,也可谓是把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贯彻到底。
李二劝解道:“魏征此事,还是多少斡旋一二,莫要如此轻易盖棺定论。事事计较,反倒显得没有气量,很多时候这表面功夫还是需要的。”
李承乾一脸无奈,拿过一旁的书翻阅:“那便如父皇所言,儿臣再退让一次。但,凡事事不过三,希望魏征那老家伙莫要不识抬举。”
二凤看着李承乾手中的书询问道:“你看啥呢?还是竹简?”
李承乾晃了晃手中的竹简:“白起所着的《阵图》。”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白起的遗着有《阵图》(一作《阵书》)1卷、《神妙行军法》3卷。有研究者认为《神妙行军法》是唐李靖叙而非白起所着。二书今不传。
唐宋时期,朝廷对白起基本是持肯定立场。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后世称之为武庙十哲,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二人。因感于白起显灵而预言吐蕃入寇有验,唐德宗欲在京师设立白起祠,并赠白起为司徒,后因宰相李泌劝谏,仅敕令府县修缮杜邮旧祠而已。宋太祖时,曾一度因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而将其罢祀。但到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确定武庙七十二将时,仍以白起位居东庑之首。而民间则对白起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白起伐戮过重、死后也难逃其咎,故而沉沦地狱中接受冥拷或轮回投胎为畜生以偿还宿罪。
二凤纳闷道:“李靖老将军活生生的一个人不去求问,反倒在这里看《阵图》?”
李承乾淡然道:“精益求精罢了,行军作战、统筹谋划,都是借鉴前人经验而充实己身,进而根据自己所处战场进行改动,临机应变有法可循才是兵书传世的宗旨。白起也是可惜,若是儿臣有这么一员大将,何须儿臣挂帅出征,给儿臣十年充实国内,给白起十年把大唐周边都给打一遍。”
二凤又一次感觉自己三观被冲击了,摇头不语。
“..噗!”
李承乾打开竹简,看了两眼,下一刻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染满了竹简!
武媚娘猛地惊呼:“殿下!!”
二凤、长孙、郑丽婉都吓到了,郑丽婉连忙为李承乾顺气,二凤和长孙也两步上前围在李承乾身旁。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叹息道:“...孤杀了多少人了?”
郑丽婉回道:“两次北上出塞,已经差不多百万之众了。”
李承乾拿出手帕,擦拭嘴上鲜血:“难怪啊...孤又没杀害自己的同胞,杀的都是蛮夷蝼蚁,不成想也算杀虐。”
郑丽婉淡然一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视众生为平等。你自居为大唐太子,视唐民为子民,但这终究是你自己的准则。这世间法则,可不随你。”
李承乾把竹简递给武媚娘:“去清洗一下,这是原本,可别损坏了。”
李承乾:“古话说得好,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孤这条命,把吐蕃和高句丽处理掉,绰绰有余。”
二凤心里喜怒参半:“你小子真就是不怕死吗?!”
李承乾:“人终有一死,自儿臣开悟的那一刻,儿臣就死过一次了。儿臣如今的心愿,就是在余生有限的时间内,为大唐指明更远的未知道路。死我李承乾一人,未来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李承乾,前仆后继朝着那条路砥砺前行,为这片大地的华夏民族指引新的方向。”
李承乾此话一出,长孙皇后再也抑制不住了,泪水滑落,死死的抱住李承乾。她一直都不想面对这个事实,但这个事实终究存在。自己的儿子,大限将至,她此生或许真的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承乾不以为然的飒然一笑:“母后,本来儿臣这话是打算将来对你们说的,但如今先说了也好。我先行矣,诸君慢行。”
我先行矣,诸君慢行。这区区八个字,慷慨、洒脱、无奈、凄凉,可谓五味杂陈。这话,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口中而出,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天竺国都,大唐的使者已经抵达觐见天竺国王。
“外臣,拜见天竺国王陛下。”
“使者不必多礼,自汉朝时我国便与贵国有了来往。若非晋朝期间爆发的灾难,我想我们之间的交流会一直保持。”
“国王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受我国皇太子之令,前来与贵国盟约出兵吐蕃。”
“哦?吐蕃近几年,可谓扩张迅猛,贵国莫非自认可以将之剿灭?”
“不瞒陛下,泥婆罗、迦楼缕波、骠国已然同意出兵。同时,我国已经派人将吐蕃渗透,届时贵国与骠国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我国皇太子亲口承诺,吐蕃境内领土贵国自取,我国会将吐蕃主力吸引在吐蕃东方,届时吐蕃境内守备空虚,贵国可大展拳脚,若有他国于贵国背后偷袭,我大唐必将参战!”
“...自取?当真... -->>
照李承乾这样的搞法,哪怕没有把柄都能找出一些把柄。李承乾这类做法,也可谓是把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贯彻到底。
李二劝解道:“魏征此事,还是多少斡旋一二,莫要如此轻易盖棺定论。事事计较,反倒显得没有气量,很多时候这表面功夫还是需要的。”
李承乾一脸无奈,拿过一旁的书翻阅:“那便如父皇所言,儿臣再退让一次。但,凡事事不过三,希望魏征那老家伙莫要不识抬举。”
二凤看着李承乾手中的书询问道:“你看啥呢?还是竹简?”
李承乾晃了晃手中的竹简:“白起所着的《阵图》。”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白起的遗着有《阵图》(一作《阵书》)1卷、《神妙行军法》3卷。有研究者认为《神妙行军法》是唐李靖叙而非白起所着。二书今不传。
唐宋时期,朝廷对白起基本是持肯定立场。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后世称之为武庙十哲,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二人。因感于白起显灵而预言吐蕃入寇有验,唐德宗欲在京师设立白起祠,并赠白起为司徒,后因宰相李泌劝谏,仅敕令府县修缮杜邮旧祠而已。宋太祖时,曾一度因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而将其罢祀。但到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确定武庙七十二将时,仍以白起位居东庑之首。而民间则对白起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白起伐戮过重、死后也难逃其咎,故而沉沦地狱中接受冥拷或轮回投胎为畜生以偿还宿罪。
二凤纳闷道:“李靖老将军活生生的一个人不去求问,反倒在这里看《阵图》?”
李承乾淡然道:“精益求精罢了,行军作战、统筹谋划,都是借鉴前人经验而充实己身,进而根据自己所处战场进行改动,临机应变有法可循才是兵书传世的宗旨。白起也是可惜,若是儿臣有这么一员大将,何须儿臣挂帅出征,给儿臣十年充实国内,给白起十年把大唐周边都给打一遍。”
二凤又一次感觉自己三观被冲击了,摇头不语。
“..噗!”
李承乾打开竹简,看了两眼,下一刻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染满了竹简!
武媚娘猛地惊呼:“殿下!!”
二凤、长孙、郑丽婉都吓到了,郑丽婉连忙为李承乾顺气,二凤和长孙也两步上前围在李承乾身旁。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叹息道:“...孤杀了多少人了?”
郑丽婉回道:“两次北上出塞,已经差不多百万之众了。”
李承乾拿出手帕,擦拭嘴上鲜血:“难怪啊...孤又没杀害自己的同胞,杀的都是蛮夷蝼蚁,不成想也算杀虐。”
郑丽婉淡然一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视众生为平等。你自居为大唐太子,视唐民为子民,但这终究是你自己的准则。这世间法则,可不随你。”
李承乾把竹简递给武媚娘:“去清洗一下,这是原本,可别损坏了。”
李承乾:“古话说得好,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孤这条命,把吐蕃和高句丽处理掉,绰绰有余。”
二凤心里喜怒参半:“你小子真就是不怕死吗?!”
李承乾:“人终有一死,自儿臣开悟的那一刻,儿臣就死过一次了。儿臣如今的心愿,就是在余生有限的时间内,为大唐指明更远的未知道路。死我李承乾一人,未来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李承乾,前仆后继朝着那条路砥砺前行,为这片大地的华夏民族指引新的方向。”
李承乾此话一出,长孙皇后再也抑制不住了,泪水滑落,死死的抱住李承乾。她一直都不想面对这个事实,但这个事实终究存在。自己的儿子,大限将至,她此生或许真的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承乾不以为然的飒然一笑:“母后,本来儿臣这话是打算将来对你们说的,但如今先说了也好。我先行矣,诸君慢行。”
我先行矣,诸君慢行。这区区八个字,慷慨、洒脱、无奈、凄凉,可谓五味杂陈。这话,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口中而出,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天竺国都,大唐的使者已经抵达觐见天竺国王。
“外臣,拜见天竺国王陛下。”
“使者不必多礼,自汉朝时我国便与贵国有了来往。若非晋朝期间爆发的灾难,我想我们之间的交流会一直保持。”
“国王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受我国皇太子之令,前来与贵国盟约出兵吐蕃。”
“哦?吐蕃近几年,可谓扩张迅猛,贵国莫非自认可以将之剿灭?”
“不瞒陛下,泥婆罗、迦楼缕波、骠国已然同意出兵。同时,我国已经派人将吐蕃渗透,届时贵国与骠国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我国皇太子亲口承诺,吐蕃境内领土贵国自取,我国会将吐蕃主力吸引在吐蕃东方,届时吐蕃境内守备空虚,贵国可大展拳脚,若有他国于贵国背后偷袭,我大唐必将参战!”
“...自取?当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