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四十章、第一门雷击炮 (1/2)
全本小说网 bqg34.org,大明绿色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田房俊返回碎石堡,找田广林商议尽快买断凝冰剂和精盐事宜之时,萧夜已经带着亲卫队,在马道石堡东面山顶,东南角的坡顶,开辟出了大块的山地,作为操演的练兵场。
和清晨练刀不辍的习惯一样,萧夜属下的各百人队,每天按时操演,哪怕是刮风下雨,也要坚持演练搏杀阵型。
操着军铲的亲卫们,混汗如雨地在骄阳下挖着战壕,按什人队的编制,分成三波,准备着防御工事。
按步兵战术要求,这道堑壕阵地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挖出足够小队隐蔽的壕沟,但山顶这里满地的碎石,可是让孙小明他们累得要吐血了。
这里今后不但是家卫们的火/枪操演场地,也能方便地监视着西面的马道,一旦有大队人马试图穿过马道奔袭石堡,那这里可就成了一处制高点。
但是,五里多地的距离,下面满是带刺的藤草,似乎对那马道够不上威胁;昨天之前,不但其他人,就是萧夜也这么认为的。
他得到的那块芯片,里面的后勤知识,也只有加工中心里出了新货物,才会给他相应清晰的使用说明,更多的模糊的认知,这一点让萧夜很是不安。
后勤军官这个称谓,按他的理解,只有手上有了东西,才会晓得如何应用,那不是连仓大使也不如了。
隐隐的,这种明显带着附属特性的芯片,让萧夜对碎石堡自家院子里,那消失在大坑里的人更为忌惮。
藤草边的一棵黄连树苗旁,萧夜腰插左轮短/枪,身形笔直地站在阳光下,军靴旁的土堆上,一根点燃的草香,马上就要燃尽了。
“快点,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后背已经湿透了的萧夜,拿着马鞭在大声地督促着,远处左石带着五十多个武装家卫,列队旁观,尽管也是浑身大汗,但看向那些满脸灰土的家卫,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
这七八天里,山顶上的练兵场里,尽管火/枪声、步枪声不断,还有震天雷时不时炸响,但这种响动明显力度小了很多;每个亲卫、家卫一天下来,打出的弹丸也只有五枚,和在石关屯相比,少了一大半。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鞑子,萧夜不得不尽量囤积弹丸,火/枪再多没了弹丸,还不如一根木棍用着顺手。
就在一条半人深长百步的环形壕沟,即将成型之际,郝永良带着他的小队,喘着粗气上到了山顶。
总共十一人的小队,每人上身穿着牛皮胸甲,背着火/枪,背着的土黄色背包里,还有十发枪榴弹、火/枪弹丸;他们穿着装备和家卫们差不多,甚至没有军弩、短火/枪。
但是今天十一人抬着的两个铁箱子,可是有些重了,从山下的石堡里抬上来,累的也是个个汗如雨下。
有过两年放羊经历的郝永良,玩得一手的皮索,就是那种把石子装在索绳套里,在头顶上打着转,远远抛出去约束羊儿的工具;在和草原相连的西北边镇,这玩意是个男孩都会用。
但是郝永良对抛物线有着天生的敏感,使的皮索指哪打哪,这一点可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了。
也就是如此,郝永良在操演枪榴弹时,百五十步内打靶精彩的表现,让萧夜把他留下了,专门组建了一个什人队,操演枪榴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郝永良没让萧夜失望,十个军士在他手把手的指点下,那枪榴弹也能打出百步外三发一中,轰烂了画着白圈的大石。
就在萧夜准备继续扩大郝永良小队的时候,他从加工中心的画面里,再次看到了一副新的军品。
在拿出这具名叫“雷击炮”的同时,萧夜向王梓良下了密令,详细调查这段时间,南面的各工坊里,到底是哪家給石磨用了外地的矿料,最好能查出矿料是哪里来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是从碎石堡黄富贵那里,得到了一些矿料,来源萧夜知道了,是来自鞑子的双塔湖地区;而这种能产出雷击炮的矿料,更是让他心情急迫了。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军官,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mm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
迫击炮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步兵攻守兼备的利器。
萧夜拿到的第一个雷击炮,正是带缓冲器的81mm迫击炮,炮身、支架、底座分别放在三个铁箱内,加起来百多斤重量;那浑圆长型的炮弹,也就是开花弹,每个八斤多点,十个一箱。
等到崔红原马不停地地把十来个大小不一的铁箱子,从洞道里搬运出来,萧夜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雷击炮的使用方法。
雷击炮到手后,萧夜马上招来了郝永良,指着炮筒上镶着的射表,给他讲解了目标距离、高度、仰角的关系后,再演示了一遍装拆过程,剩下的,就看郝永良的悟性了。
和大明炮营里的炮手一样,萧夜知道,想要玩转这种雷击炮,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利索的,没有个半年左右的实弹演练,反复的操作,这门炮基本上就是摆设而已。
他只是了解雷击炮的使用,要想把炮打准了,还不如让郝永良他们上手,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
在野外练过两次实弹的郝永良,今天就被拉上了演练场,不是萧夜自大,而是时间已经不多了;鹰爪堡那里,每天传回来的信哨里,都在增加着附近鞑子游骑的数量。
在这里打完了实弹,郝永良的小队,会下山直接去鹰爪堡,在那里加强石堡的守备力量。
热风呼呼扫面,环形壕沟里亲卫们举着步枪,已经到了各自的战位;他们后面的碎石地面上,清理出了一块较为平坦的阵地。
“报,百户大人,属下榴弹小队,全数到齐,”喘着粗气的郝永良,跑到萧夜面前单膝跪地,大声喊道。
萧夜用马鞭敲敲头上的铁盔,“去吧,打上几发炮弹,就往西面马道前的沟里打,让咱们的弟兄看看,火炮咱们也有了,”
“是了,百户大人,”郝永良领令,起身冲着后面一挥手,十个家卫抬着铁箱越过壕沟,冲上了那块阵地。
打开铁箱,熟练地组装火炮支架、夯实底盘,雷击炮口很快斜斜指向了山下的马道;这次,郝永良只带了三发炮弹。
萧夜这次取出雷击炮,炮弹有五箱五十枚,打一发少一发,得知这个消息,郝永良可是后悔了一整天;早知道,他就不会把二十发炮弹随便打了。
剩下的三十发炮弹,在郝永良眼里就成了宝贝,在百户补充炮弹之前,他是不会轻易使用了,演练时大家多练练组炮、拆卸、瞄准就行了。
要不是为了鼓舞士气,这次演练他甚至都不愿带炮弹来,但百户的军令让他不能做做样子就成。
雷击炮架好,有家卫打开箱子取出一枚炮弹,旋上了保险,小心地持在手里,眼睛看向了郝永良;蹲坐在炮位旁的家卫,也在等着郝永良的指令。
左石他们,趴在壕沟里的亲卫们,还有站在远处的萧夜,都在等着郝永良的下一个动作。
摘下背后的火/枪,咔地竖在地上,郝永良单手扶枪,单膝跪地,眼睛借着枪管和远处马道之间的距离对比,嘴里清晰地吐出了校准指令,“距离正五里五,仰角三十六,一发准备,”
至于风向啥的,虽然萧夜说了一嘴,但郝永良还得继续琢磨,在实战中磨练自己的技巧,光是两次的实弹演练没太多的经验。
守在火炮旁的家卫,耳朵里听着什长的口令,紧张地看着炮声上的射表铭牌,随后开始转动高低机,调整仰角。
再三确认了调整完毕后,家卫擦了吧脑门上的汗珠,“什长,好了,”
“开火,”随着郝永良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拿着炮弹的家卫,上前起身,嘴里念念有词地,斜斜把炮弹头上尾下塞进炮口,双手松开了。
“腾”炮口冒出的淡淡硝烟中,弹丸瞬间大了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在众人的注视下飞过了山下大片的藤草,“咣”地一声在山脚下炸开了,一股灰色烟雾升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呼啦啦挤到了山顶边缘的家卫们,看着山下一个个啧啧称奇,只有萧夜和左石几个人微微摇头。
那些趴在壕沟里的亲卫们,连同拿着步枪的孙小明,虽然心里痒痒的也想过去看看,但没人敢爬出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百户身边的刀子,在一个劲地喊着好。
刀子他们的赞叹声,让郝永良脸色涨红,把火/枪丢给旁边的同伴,窜到火炮旁推开了家卫,“来,我再调一下,”
面红耳赤的家卫让开了战位,郝永良仰脸感受了一下山顶的风向,眯着眼慢慢转动高低机,稍停,冲着身旁的家卫一声厉喝,“上弹,”
“腾,”又是一发炮弹打了出去,这次,划过一道平滑弹道的炮弹,擦过那条细细的马道,一头砸进了西面的深沟里,“轰”地一声闷响,碎草飞石崩溅。
今天,马道石堡到... -->>
就在田房俊返回碎石堡,找田广林商议尽快买断凝冰剂和精盐事宜之时,萧夜已经带着亲卫队,在马道石堡东面山顶,东南角的坡顶,开辟出了大块的山地,作为操演的练兵场。
和清晨练刀不辍的习惯一样,萧夜属下的各百人队,每天按时操演,哪怕是刮风下雨,也要坚持演练搏杀阵型。
操着军铲的亲卫们,混汗如雨地在骄阳下挖着战壕,按什人队的编制,分成三波,准备着防御工事。
按步兵战术要求,这道堑壕阵地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挖出足够小队隐蔽的壕沟,但山顶这里满地的碎石,可是让孙小明他们累得要吐血了。
这里今后不但是家卫们的火/枪操演场地,也能方便地监视着西面的马道,一旦有大队人马试图穿过马道奔袭石堡,那这里可就成了一处制高点。
但是,五里多地的距离,下面满是带刺的藤草,似乎对那马道够不上威胁;昨天之前,不但其他人,就是萧夜也这么认为的。
他得到的那块芯片,里面的后勤知识,也只有加工中心里出了新货物,才会给他相应清晰的使用说明,更多的模糊的认知,这一点让萧夜很是不安。
后勤军官这个称谓,按他的理解,只有手上有了东西,才会晓得如何应用,那不是连仓大使也不如了。
隐隐的,这种明显带着附属特性的芯片,让萧夜对碎石堡自家院子里,那消失在大坑里的人更为忌惮。
藤草边的一棵黄连树苗旁,萧夜腰插左轮短/枪,身形笔直地站在阳光下,军靴旁的土堆上,一根点燃的草香,马上就要燃尽了。
“快点,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后背已经湿透了的萧夜,拿着马鞭在大声地督促着,远处左石带着五十多个武装家卫,列队旁观,尽管也是浑身大汗,但看向那些满脸灰土的家卫,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
这七八天里,山顶上的练兵场里,尽管火/枪声、步枪声不断,还有震天雷时不时炸响,但这种响动明显力度小了很多;每个亲卫、家卫一天下来,打出的弹丸也只有五枚,和在石关屯相比,少了一大半。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鞑子,萧夜不得不尽量囤积弹丸,火/枪再多没了弹丸,还不如一根木棍用着顺手。
就在一条半人深长百步的环形壕沟,即将成型之际,郝永良带着他的小队,喘着粗气上到了山顶。
总共十一人的小队,每人上身穿着牛皮胸甲,背着火/枪,背着的土黄色背包里,还有十发枪榴弹、火/枪弹丸;他们穿着装备和家卫们差不多,甚至没有军弩、短火/枪。
但是今天十一人抬着的两个铁箱子,可是有些重了,从山下的石堡里抬上来,累的也是个个汗如雨下。
有过两年放羊经历的郝永良,玩得一手的皮索,就是那种把石子装在索绳套里,在头顶上打着转,远远抛出去约束羊儿的工具;在和草原相连的西北边镇,这玩意是个男孩都会用。
但是郝永良对抛物线有着天生的敏感,使的皮索指哪打哪,这一点可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了。
也就是如此,郝永良在操演枪榴弹时,百五十步内打靶精彩的表现,让萧夜把他留下了,专门组建了一个什人队,操演枪榴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郝永良没让萧夜失望,十个军士在他手把手的指点下,那枪榴弹也能打出百步外三发一中,轰烂了画着白圈的大石。
就在萧夜准备继续扩大郝永良小队的时候,他从加工中心的画面里,再次看到了一副新的军品。
在拿出这具名叫“雷击炮”的同时,萧夜向王梓良下了密令,详细调查这段时间,南面的各工坊里,到底是哪家給石磨用了外地的矿料,最好能查出矿料是哪里来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是从碎石堡黄富贵那里,得到了一些矿料,来源萧夜知道了,是来自鞑子的双塔湖地区;而这种能产出雷击炮的矿料,更是让他心情急迫了。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军官,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mm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
迫击炮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步兵攻守兼备的利器。
萧夜拿到的第一个雷击炮,正是带缓冲器的81mm迫击炮,炮身、支架、底座分别放在三个铁箱内,加起来百多斤重量;那浑圆长型的炮弹,也就是开花弹,每个八斤多点,十个一箱。
等到崔红原马不停地地把十来个大小不一的铁箱子,从洞道里搬运出来,萧夜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雷击炮的使用方法。
雷击炮到手后,萧夜马上招来了郝永良,指着炮筒上镶着的射表,给他讲解了目标距离、高度、仰角的关系后,再演示了一遍装拆过程,剩下的,就看郝永良的悟性了。
和大明炮营里的炮手一样,萧夜知道,想要玩转这种雷击炮,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利索的,没有个半年左右的实弹演练,反复的操作,这门炮基本上就是摆设而已。
他只是了解雷击炮的使用,要想把炮打准了,还不如让郝永良他们上手,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
在野外练过两次实弹的郝永良,今天就被拉上了演练场,不是萧夜自大,而是时间已经不多了;鹰爪堡那里,每天传回来的信哨里,都在增加着附近鞑子游骑的数量。
在这里打完了实弹,郝永良的小队,会下山直接去鹰爪堡,在那里加强石堡的守备力量。
热风呼呼扫面,环形壕沟里亲卫们举着步枪,已经到了各自的战位;他们后面的碎石地面上,清理出了一块较为平坦的阵地。
“报,百户大人,属下榴弹小队,全数到齐,”喘着粗气的郝永良,跑到萧夜面前单膝跪地,大声喊道。
萧夜用马鞭敲敲头上的铁盔,“去吧,打上几发炮弹,就往西面马道前的沟里打,让咱们的弟兄看看,火炮咱们也有了,”
“是了,百户大人,”郝永良领令,起身冲着后面一挥手,十个家卫抬着铁箱越过壕沟,冲上了那块阵地。
打开铁箱,熟练地组装火炮支架、夯实底盘,雷击炮口很快斜斜指向了山下的马道;这次,郝永良只带了三发炮弹。
萧夜这次取出雷击炮,炮弹有五箱五十枚,打一发少一发,得知这个消息,郝永良可是后悔了一整天;早知道,他就不会把二十发炮弹随便打了。
剩下的三十发炮弹,在郝永良眼里就成了宝贝,在百户补充炮弹之前,他是不会轻易使用了,演练时大家多练练组炮、拆卸、瞄准就行了。
要不是为了鼓舞士气,这次演练他甚至都不愿带炮弹来,但百户的军令让他不能做做样子就成。
雷击炮架好,有家卫打开箱子取出一枚炮弹,旋上了保险,小心地持在手里,眼睛看向了郝永良;蹲坐在炮位旁的家卫,也在等着郝永良的指令。
左石他们,趴在壕沟里的亲卫们,还有站在远处的萧夜,都在等着郝永良的下一个动作。
摘下背后的火/枪,咔地竖在地上,郝永良单手扶枪,单膝跪地,眼睛借着枪管和远处马道之间的距离对比,嘴里清晰地吐出了校准指令,“距离正五里五,仰角三十六,一发准备,”
至于风向啥的,虽然萧夜说了一嘴,但郝永良还得继续琢磨,在实战中磨练自己的技巧,光是两次的实弹演练没太多的经验。
守在火炮旁的家卫,耳朵里听着什长的口令,紧张地看着炮声上的射表铭牌,随后开始转动高低机,调整仰角。
再三确认了调整完毕后,家卫擦了吧脑门上的汗珠,“什长,好了,”
“开火,”随着郝永良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拿着炮弹的家卫,上前起身,嘴里念念有词地,斜斜把炮弹头上尾下塞进炮口,双手松开了。
“腾”炮口冒出的淡淡硝烟中,弹丸瞬间大了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在众人的注视下飞过了山下大片的藤草,“咣”地一声在山脚下炸开了,一股灰色烟雾升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呼啦啦挤到了山顶边缘的家卫们,看着山下一个个啧啧称奇,只有萧夜和左石几个人微微摇头。
那些趴在壕沟里的亲卫们,连同拿着步枪的孙小明,虽然心里痒痒的也想过去看看,但没人敢爬出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百户身边的刀子,在一个劲地喊着好。
刀子他们的赞叹声,让郝永良脸色涨红,把火/枪丢给旁边的同伴,窜到火炮旁推开了家卫,“来,我再调一下,”
面红耳赤的家卫让开了战位,郝永良仰脸感受了一下山顶的风向,眯着眼慢慢转动高低机,稍停,冲着身旁的家卫一声厉喝,“上弹,”
“腾,”又是一发炮弹打了出去,这次,划过一道平滑弹道的炮弹,擦过那条细细的马道,一头砸进了西面的深沟里,“轰”地一声闷响,碎草飞石崩溅。
今天,马道石堡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