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红楼之拖油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珪语出惊人,外书房内不独太子殿下,便是满屋子的朝臣都怔住了。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各人的表现也都大相径庭。
以赵寅为首的,赞同太子殿下壮士断腕的这一批朝臣,登时津津有味地打量起陈珪,并在心中暗暗估算起来。若说众人看今日之前的陈珪,不过是个侥幸入了贵人的眼,又有些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小聪明,能哄得太子高兴,顺带着自己也能得些好处的佞臣而已。
因而众人虽被陈珪奉承的高兴,却打心眼儿里并不在意这个人。原因无他,谁会对一个只懂得讨好献媚又性情温顺的玩意儿另眼相看,更遑论提防尊重?
可是过了今日之后……众人默默打量着面对太子也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有条不紊,且又锋芒毕露杀伐决断的陈珪,不觉心下微凛。更有心思灵活的,登时放开了眼下的事儿,开始苦苦回想着自己从前有没有因为态度轻慢或者别的缘故得罪了这个人,顺带着盘算一下今后对陈珪的态度……
毕竟一个玩意儿不可怕,可是凭借三言两语就能隐隐说动太子放弃两江势力的这般心狠手辣的谋臣,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在座之人既能被门人汲汲的太子殿下封为座上之宾,其心性手段自然都不一般,心中盘算更是如电光火石般,一息间早已转了好几个弯儿,还叫旁人看不出来。唯有陈珪这等心细如发时时留意之人,才能些微的觉察到赵寅等人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眸中隐露赞许之意。看他的神情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慢了。
有人赞誉满意,更有人不以为然。至少石荣回过神后,回想起陈珪先前的不逊之言。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陈珪面红耳赤的骂道:“陈子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非议太子殿下。你这般出口不逊……你这是以下犯上!你这是大逆不道!你、你……”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哆嗦,面色更是铁青一片。然而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一般,新奇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陈珪见状,先是躬身向太子殿下告了罪,又好整以暇地冲着石荣拱了拱手,这才不急不速的解释道:“太子殿下赎罪。非是微臣出口不逊,实乃局势如此,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陈珪说着,又看了眼端坐在案前若有所思的太子殿下,正色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您心中,是两江一隅为重,还是帝王圣眷一世清名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为重?”
倘或看明白了这件事,那么此事该如何取舍,也就无需纠结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听过了陈珪最后一席话后,原本还有些茫然的眼眸立刻清明起来,面上的神色也不似方才的优柔寡断,他有些莫名地看了陈珪一眼,沉吟半日,方才出口说道:“时不我待,孤这便入宫请安,向父皇举荐六弟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
一句话落,陈珪心下更定,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圣明。”
赵寅等诸位大臣亦都起身,皆赞太子殿下决策英明。唯有石荣一脉人还有些担忧太子殿下在局势的逼迫下舍弃了两江官员,回有损于太子在百官心中的声望。只可惜太子主意已定,石荣等人亦无可奈何了。
太子殿下虽遇事优柔,然既下定了决心,行事倒是果决起来。当即打发宫中太监查探勤政殿的动静,只待圣人有暇,即刻入宫觐见。只趁着小太监去瞧动静的空闲,倒是有心打量陈珪一回,思及陈珪今日的言谈举止与从前大相径庭,不觉笑言道:“今日之陈卿,倒是让孤刮目相看。”
陈珪闻言,忙躬身谦辞。
太子殿下因又说道:“从前与你说话儿,也不见你如何果毅刚强,倒叫孤以为你是个八面玲珑,不喜与人争执的性子。今日看来,倒不尽然。”
陈珪见状,拱手向太子殿下笑道:“圣人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效忠太子。”
从前巧言令色哄得太子高兴,是为尽忠;如今诤言直谏警醒太子,也是为了尽忠。两者只不过是手段不一样,心思都是一样的。
纵然陈珪未曾明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珪的未尽之意。登时忍俊不禁,有人敬服陈珪的心思巧妙,有人佩服陈珪的言辞机敏,更有一等人面儿上不说,背地里却佩服陈珪的脸皮之厚。
太子殿下看着面前笑口常开说话讨巧的陈珪,只觉着还是这副面孔的陈珪更让他自在舒心,不觉笑着伸手点了点人,面上皆是赞许之意。
众人见了,也都知道过了今日之后,恐怕陈珪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一时君臣间又说笑了几句,便有至大明宫哨探的小黄门回身来报,只说当今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太子殿下闻言,也不敢耽搁,即刻正冠带入宫,诸位大臣见了,也都起身告退,鱼贯出了外书房。
直至出了东宫,一直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的赵寅才慢慢放下了脚步,笑眯眯地转过身来,竟是在等后头正忙着与人寒暄客套的陈珪。陈珪见状,少不得辞了众人,上前见礼。
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先生向来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今日一番言辞,却是见识深远掷地有声。怪不得父亲常在家中同我说起先生,只说先生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情儿。之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从容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可没。因而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如今然听闻赵寅叫他一声先生,陈珪不觉受宠若惊,忙拱手谦辞,乃说道:“岂敢谬承金奖。大人还是称我子璋罢。”
赵寅闻言,愈发满面春风的改了口,因笑道:“子璋兄同家父乃忘年之交。今日赵某托大叫一声子璋兄,咱们便各论各的罢。”
说罢,又笑让陈珪唤他的字益清。陈珪自然承其好意,笑着改口。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赵寅便言道今日同陈珪相谈甚欢,眼见天色不早,有意请陈珪一道儿去龙盛楼吃一杯薄酒。陈珪自然知道赵寅的拉拢之意,且他亦有攀附钻营之心,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赵寅见状,面上笑容更盛。正欲同陈珪携手而行,只见方才在东宫外书房还同陈珪斗得乌眼儿鸡似的石荣满面堆笑的走来,向两人拱了拱手强行加塞儿。
赵寅无法,只得带了石荣同去。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厢房,点了一桌丰盛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说起正事儿来。只提醒陈珪既说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如今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兽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赵寅说到此处,因又笑道:“从目下局势看来,两江官场这一回恐怕是要大换血了。然即便如此,两江官员势力交错,人脉棉厚。子璋兄如今既得罪了他们,倒是不可不防。”
石荣亦皱眉说道:“方才在东宫外书房,我也不是有意针对子璋兄。实在是两江官员势力绵厚犬牙交错,着实不可轻忽啊!如今太子听了子璋兄谏言,意欲壮士断腕,看似没了后患,却也失了民心啊!今后再遇上三皇子等人刁难,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轻易化解了。”
石荣这一句话,倒是肺腑之言。显见的是把陈珪当成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儿非议三皇子,更剑锋直指争储之事。并且石荣口中的“民心”,指的也并非是天下黎民,却是朝中官宦之心。
陈珪早在向太子殿下谏言之前,便已料到了如今之势。何况他也有了应对之法。只是不好和盘托出。闻听赵、石二人所言,陈珪只得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然陈珪人微言轻,既无治世之才,又无镇国之功,却蒙太子殿下看重,得以时常出入东宫。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陈某虽非甚么国士义士,却也知道何为敬忠职守。今日劝谏太子殿下,也是为此罢了。”
赵寅与石荣闻言,不觉点了点头,因又笑道:“好在子璋兄远在京城,又有太子殿下庇护,一时半刻的,他们也奈何不了子璋兄。待到尘埃落定时,想必以子璋兄的大才,也不必惧怕他们了。”
陈珪闻言,少不得又是一阵谦辞。
三人你来我往又吃了几杯酒,石荣略有些醉意,且要出去方便。登时房中只剩下陈珪与赵寅。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子璋兄既有长袖善舞之手段,又有运筹帷幄之才情,如今且又深受太子殿下器重,想必来日前程不可限量。赵某在此先敬一杯薄酒,聊表贺意。”
陈珪见状,忙倾身向前,同赵寅碰杯领了此酒。口内笑道:“世人皆言在下性格圆滑手段玲珑,从不肯轻易得罪人。实不知在下虽不愿与人争执,却也并非是骑在墙头观风向之人。太子殿下对下官有提携之恩,赵大人亦对下官有举荐之恩,下官时时不敢忘怀。因此虽官小位卑,人微言轻,却也愿尽绵薄之力。”
赵寅闻言,意味深长的笑道:“子璋兄果然是个明白人。很多人都以为明哲保身乃中庸之道,可保长治久安。却不懂得这一套行事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上,子璋兄倒是极为通透。不枉家父那般看重你。”
陈珪闻言,便是一笑,拱手说道:“不敢当老世翁如此赞誉。说穿了,也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尽我所能罢了。”
赵寅听了这话,愈发意味深长的勾了勾嘴角,看着陈珪说道:“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世人做事,又有多少能做到‘尽我所能’。子璋兄能有如此见识,也不枉太子殿下这般提携看重。”
说罢,因又向陈珪不经意的提起,不必担忧两江官场之事。“不是赵某自夸,家父在朝廷官宦中倒是有些威望的。待我今日回家禀明父亲,想必父亲也是愿意替子璋兄运筹一二的。”
陈珪闻言,只笑向赵寅敬了一杯酒,倒是没再说什么“肝脑涂地”的现成话。赵寅见状,倒是愈发满意了。
却说太子入大明宫勤政殿,向陛下谏言推举六皇子为钦差大臣赶赴中原赈济灾民,彻查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之事。为保心腹安稳,太子殿下且隐去了陈珪的谏言。却没想到世上既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能完全摸透的人心。没过几天,... -->>
陈珪语出惊人,外书房内不独太子殿下,便是满屋子的朝臣都怔住了。呆愣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各人的表现也都大相径庭。
以赵寅为首的,赞同太子殿下壮士断腕的这一批朝臣,登时津津有味地打量起陈珪,并在心中暗暗估算起来。若说众人看今日之前的陈珪,不过是个侥幸入了贵人的眼,又有些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小聪明,能哄得太子高兴,顺带着自己也能得些好处的佞臣而已。
因而众人虽被陈珪奉承的高兴,却打心眼儿里并不在意这个人。原因无他,谁会对一个只懂得讨好献媚又性情温顺的玩意儿另眼相看,更遑论提防尊重?
可是过了今日之后……众人默默打量着面对太子也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有条不紊,且又锋芒毕露杀伐决断的陈珪,不觉心下微凛。更有心思灵活的,登时放开了眼下的事儿,开始苦苦回想着自己从前有没有因为态度轻慢或者别的缘故得罪了这个人,顺带着盘算一下今后对陈珪的态度……
毕竟一个玩意儿不可怕,可是凭借三言两语就能隐隐说动太子放弃两江势力的这般心狠手辣的谋臣,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在座之人既能被门人汲汲的太子殿下封为座上之宾,其心性手段自然都不一般,心中盘算更是如电光火石般,一息间早已转了好几个弯儿,还叫旁人看不出来。唯有陈珪这等心细如发时时留意之人,才能些微的觉察到赵寅等人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眸中隐露赞许之意。看他的神情也不似先前那般轻慢了。
有人赞誉满意,更有人不以为然。至少石荣回过神后,回想起陈珪先前的不逊之言。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陈珪面红耳赤的骂道:“陈子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非议太子殿下。你这般出口不逊……你这是以下犯上!你这是大逆不道!你、你……”
石荣气的口不择言,指向陈珪的手都在哆嗦,面色更是铁青一片。然而身为当事人的太子殿下却一反常态的沉默不语。用一种仿佛初见陈珪一般,新奇陌生的目光打量着陈珪。
陈珪见状,先是躬身向太子殿下告了罪,又好整以暇地冲着石荣拱了拱手,这才不急不速的解释道:“太子殿下赎罪。非是微臣出口不逊,实乃局势如此,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陈珪说着,又看了眼端坐在案前若有所思的太子殿下,正色问道:“敢问太子殿下,在您心中,是两江一隅为重,还是帝王圣眷一世清名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为重?”
倘或看明白了这件事,那么此事该如何取舍,也就无需纠结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听过了陈珪最后一席话后,原本还有些茫然的眼眸立刻清明起来,面上的神色也不似方才的优柔寡断,他有些莫名地看了陈珪一眼,沉吟半日,方才出口说道:“时不我待,孤这便入宫请安,向父皇举荐六弟为钦差大臣,彻查两江之事。”
一句话落,陈珪心下更定,忙躬身说道:“太子殿下圣明。”
赵寅等诸位大臣亦都起身,皆赞太子殿下决策英明。唯有石荣一脉人还有些担忧太子殿下在局势的逼迫下舍弃了两江官员,回有损于太子在百官心中的声望。只可惜太子主意已定,石荣等人亦无可奈何了。
太子殿下虽遇事优柔,然既下定了决心,行事倒是果决起来。当即打发宫中太监查探勤政殿的动静,只待圣人有暇,即刻入宫觐见。只趁着小太监去瞧动静的空闲,倒是有心打量陈珪一回,思及陈珪今日的言谈举止与从前大相径庭,不觉笑言道:“今日之陈卿,倒是让孤刮目相看。”
陈珪闻言,忙躬身谦辞。
太子殿下因又说道:“从前与你说话儿,也不见你如何果毅刚强,倒叫孤以为你是个八面玲珑,不喜与人争执的性子。今日看来,倒不尽然。”
陈珪见状,拱手向太子殿下笑道:“圣人都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效忠太子。”
从前巧言令色哄得太子高兴,是为尽忠;如今诤言直谏警醒太子,也是为了尽忠。两者只不过是手段不一样,心思都是一样的。
纵然陈珪未曾明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珪的未尽之意。登时忍俊不禁,有人敬服陈珪的心思巧妙,有人佩服陈珪的言辞机敏,更有一等人面儿上不说,背地里却佩服陈珪的脸皮之厚。
太子殿下看着面前笑口常开说话讨巧的陈珪,只觉着还是这副面孔的陈珪更让他自在舒心,不觉笑着伸手点了点人,面上皆是赞许之意。
众人见了,也都知道过了今日之后,恐怕陈珪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一时君臣间又说笑了几句,便有至大明宫哨探的小黄门回身来报,只说当今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太子殿下闻言,也不敢耽搁,即刻正冠带入宫,诸位大臣见了,也都起身告退,鱼贯出了外书房。
直至出了东宫,一直被众人簇拥着走在前面的赵寅才慢慢放下了脚步,笑眯眯地转过身来,竟是在等后头正忙着与人寒暄客套的陈珪。陈珪见状,少不得辞了众人,上前见礼。
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先生向来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今日一番言辞,却是见识深远掷地有声。怪不得父亲常在家中同我说起先生,只说先生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
赵寅的父亲便是朝廷二品大员锦衣军统领赵弼和了。说来陈珪能顺利搭上太子的门路,还真是托了赵弼和的情儿。之后陈珪能以七品芥豆之官从容升任五品员外郎,赵弼和也是功不可没。因而陈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半个赵府门客了。
如今然听闻赵寅叫他一声先生,陈珪不觉受宠若惊,忙拱手谦辞,乃说道:“岂敢谬承金奖。大人还是称我子璋罢。”
赵寅闻言,愈发满面春风的改了口,因笑道:“子璋兄同家父乃忘年之交。今日赵某托大叫一声子璋兄,咱们便各论各的罢。”
说罢,又笑让陈珪唤他的字益清。陈珪自然承其好意,笑着改口。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赵寅便言道今日同陈珪相谈甚欢,眼见天色不早,有意请陈珪一道儿去龙盛楼吃一杯薄酒。陈珪自然知道赵寅的拉拢之意,且他亦有攀附钻营之心,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赵寅见状,面上笑容更盛。正欲同陈珪携手而行,只见方才在东宫外书房还同陈珪斗得乌眼儿鸡似的石荣满面堆笑的走来,向两人拱了拱手强行加塞儿。
赵寅无法,只得带了石荣同去。
及至到了龙盛楼,上了二楼厢房,点了一桌丰盛席面,推杯换盏相互敬了几杯酒,赵寅才笑眯眯地说起正事儿来。只提醒陈珪既说服太子殿下放弃两江门下,如今两江官员便如釜底抽薪,只怕要做困兽之斗。他们且不敢嫉恨太子,只怕要将这一笔账记在陈珪的头上。
赵寅说到此处,因又笑道:“从目下局势看来,两江官场这一回恐怕是要大换血了。然即便如此,两江官员势力交错,人脉棉厚。子璋兄如今既得罪了他们,倒是不可不防。”
石荣亦皱眉说道:“方才在东宫外书房,我也不是有意针对子璋兄。实在是两江官员势力绵厚犬牙交错,着实不可轻忽啊!如今太子听了子璋兄谏言,意欲壮士断腕,看似没了后患,却也失了民心啊!今后再遇上三皇子等人刁难,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轻易化解了。”
石荣这一句话,倒是肺腑之言。显见的是把陈珪当成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儿非议三皇子,更剑锋直指争储之事。并且石荣口中的“民心”,指的也并非是天下黎民,却是朝中官宦之心。
陈珪早在向太子殿下谏言之前,便已料到了如今之势。何况他也有了应对之法。只是不好和盘托出。闻听赵、石二人所言,陈珪只得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然陈珪人微言轻,既无治世之才,又无镇国之功,却蒙太子殿下看重,得以时常出入东宫。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陈某虽非甚么国士义士,却也知道何为敬忠职守。今日劝谏太子殿下,也是为此罢了。”
赵寅与石荣闻言,不觉点了点头,因又笑道:“好在子璋兄远在京城,又有太子殿下庇护,一时半刻的,他们也奈何不了子璋兄。待到尘埃落定时,想必以子璋兄的大才,也不必惧怕他们了。”
陈珪闻言,少不得又是一阵谦辞。
三人你来我往又吃了几杯酒,石荣略有些醉意,且要出去方便。登时房中只剩下陈珪与赵寅。赵寅便向陈珪笑道:“子璋兄既有长袖善舞之手段,又有运筹帷幄之才情,如今且又深受太子殿下器重,想必来日前程不可限量。赵某在此先敬一杯薄酒,聊表贺意。”
陈珪见状,忙倾身向前,同赵寅碰杯领了此酒。口内笑道:“世人皆言在下性格圆滑手段玲珑,从不肯轻易得罪人。实不知在下虽不愿与人争执,却也并非是骑在墙头观风向之人。太子殿下对下官有提携之恩,赵大人亦对下官有举荐之恩,下官时时不敢忘怀。因此虽官小位卑,人微言轻,却也愿尽绵薄之力。”
赵寅闻言,意味深长的笑道:“子璋兄果然是个明白人。很多人都以为明哲保身乃中庸之道,可保长治久安。却不懂得这一套行事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上,子璋兄倒是极为通透。不枉家父那般看重你。”
陈珪闻言,便是一笑,拱手说道:“不敢当老世翁如此赞誉。说穿了,也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尽我所能罢了。”
赵寅听了这话,愈发意味深长的勾了勾嘴角,看着陈珪说道:“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世人做事,又有多少能做到‘尽我所能’。子璋兄能有如此见识,也不枉太子殿下这般提携看重。”
说罢,因又向陈珪不经意的提起,不必担忧两江官场之事。“不是赵某自夸,家父在朝廷官宦中倒是有些威望的。待我今日回家禀明父亲,想必父亲也是愿意替子璋兄运筹一二的。”
陈珪闻言,只笑向赵寅敬了一杯酒,倒是没再说什么“肝脑涂地”的现成话。赵寅见状,倒是愈发满意了。
却说太子入大明宫勤政殿,向陛下谏言推举六皇子为钦差大臣赶赴中原赈济灾民,彻查两江官员勾结河道总督贪墨修河工款之事。为保心腹安稳,太子殿下且隐去了陈珪的谏言。却没想到世上既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能完全摸透的人心。没过几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