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在自藏经塔一步步往下爬的时候,刘仁轨还是免不了出声问道“公主将这番话毫不避讳地告知于我,所图为何呢”
她确实是个平生罕见的天才人物,让人甚至有些担心到底能不能教好她。
就像是一块在年幼之时就已会思考的璞玉,不是一般的难能可贵。
可问题来了,她图什么呢
她是公主而非皇子啊。
李清月在其中一步台阶上停了下来,正因这上下台阶的错位,恰好处在俯瞰对方的视角。
当刘仁轨抬头回望之时,因后方塔外光线照入,让这位小公主的脸处在了逆光的状态里,有些看不清对方的神情。
倒是能听到她此刻的答话,“老师应当不知道近来宫中一事。”
“我兄长同样也算年少聪慧,比我大上一岁有余,自元月起,便由阿耶选定的老师教习文书。兄长在通读论语诗经之余,也有专人为其将过往史书以故事形式讲授于他。”
“六月之时,正好讲到楚子商臣之事。”
刘仁轨都问她是学礼记还是春秋了,当然不会不知道小公主所说的“楚子商臣”是什么事情。
这一段说的是,楚成王原本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后来又改换了主意想要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听闻此流言又核实后,在下属的谋划下决定弑君篡位,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
若将春秋之中的故事以这等方式讲述给孩童听,是听得懂的。
但只怕这其中还出了些问题。
果然刘仁轨随即又听到李清月说道“我兄长闻听这故事后便说,这弑父篡位之事令人不忍听闻,为何圣人修春秋,却要将其修编其中”
刘仁轨答道“这自然是因为善恶刊载书中俱有其道理,善者持褒奖之意,以勉励后人,恶行昭彰于世,以向后人警戒。”
李清月道“我也是这样以为的,若不知史书兴替,不能明正得失,但我兄长却觉得,既为此等残忍之事,何能口述耳闻”
“以致郭瑜先生说,太子是天性仁善,孝顺父母,难以置信这世间居然会有人为权力所诱,到了弑君杀父的地步,往后便先只同他讲礼记,等到他的想法有所改变后再改也不迟。”
“可世间诸事,哪里是不看不听,就能真当其不存在的呢”
刘仁轨面色不由多出了几分肃然。
公主所说是没错的,她虽然年幼得有些过分,但显然因其誊抄的文书足够,已有了一番自己对世道的认知。
太子这话便说得着实幼稚了些。
以他这年龄,倒也能说得通,或许过两年就不是这个想法了,可总归是让人觉得,这等“天性”过于柔和乖顺了。
又听李清月说道“那么老师觉得,我可否承担起这个劝谏或者敦促太子的职责”
刘仁轨顿时了然。
可以,当然可以
女子插手政务
从旁劝谏敦促的情况并不少见。
汉代之时有太后摄政临朝,以朕自称,其中还有和熹太后邓绥这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贤才,挽汉室于数十年天灾之中。
魏晋南北朝之间则有北魏文明太后这等纵横捭阖、杀伐果决之辈。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先帝的长孙皇后、还有那位上呈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的徐贤妃,均在政务之中有所见地,从旁辅佐。
不只是皇后太后,公主之中便有平阳昭公主这样的巾帼女将,为父兄基业助力。
倘若太子仁善有余威严不足,偏偏这位比太子还年幼的公主窥见了这种征兆,她是否应当竭力去做出一点改变呢
可她到底还是年岁尚小,太子也还没在性情上有所定论,寻一良师让自己通晓事理才是正道。
日后真出了岔子,她再来力挽狂澜也不迟。
甚至比起皇后太后摄政,由公主相助于兄长,还要更加安全一些。
刘仁轨想到这里,心中有些困惑已不复存在了,至多就是再为太子李弘感到几分担忧。
哎aaaheiaaahei这脾性也不知像谁啊。
陛下虽在仍是晋王之时颇有仁善孝悌之名,但外敌环伺,他还是能以雷厉风行之态还击的。
就如发起西域用兵之事,陛下便做得很好。
太子那一番话,却像是走了个极端。
也不知道这情况能否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变。
大唐如今,多少还是有些内忧外患的,需要的其实是一位足够有眼力和魄力的君王统领局面。
太过仁善了未必就好。
好在,李治这位陛下也还没到三十岁呢,倒是并不急于将太子给培养出来。
他朝着李清月回道既如此,我知晓公主之意了。”
这份神异之处,既是事出有因,他也不必非要禀告于陛下。
至于眼下嘛
刘仁轨转身挪步“先回宫吧,今日讲课就不继续下去了。”
公主所展现出来的种种都已经让他确认,他不能按照常理教导了,自然也得给他点时间,让他回去准备一番如何授课。
但在压力之余,刘仁轨也不免有几分心绪沸腾。
谁不愿意教一个天才呢
何况是一个有可能成为李唐栋梁的天才
当马车从大慈恩寺折返皇城的时候,卢照邻忍不住用隐晦的目光打量起了回来的两人。
他觉得这应当不是自己的错觉。
如果说在公主刚刚拜师的时候,刘仁轨对她的尊敬更像是因她的身份而起,那么现在就更像是因她本人所拿出的本事,将她放在了平等交流的状态。
绝不再将她只当一个孩子
这种转变表现得很是明显。
必定是因公主在藏经塔上和刘仁轨说了些什么。
卢照邻也直觉,这不会是一出简单的对谈。
偏偏这两人都没接着塔
上的话往下说,而是谈起了长安城中的杂事,搞得他心中抓心挠肺得难受。
大约是他这个想要得到解惑的表情摆得过于明显了,当束脩被重新交到刘仁轨手中,用同一辆马车将他送返回家的时候,小公主目送着老师远去,收回目光,便朝着卢照邻看了过来。
“你想知道我上塔去之后和老师说了什么”
卢照邻连忙摇头。
小公主愿意说也就算了,不愿意的话,他可不能有这等旺盛的求知欲。
李清月却是从容开口,“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就是按你的信息说的。”
卢照邻沉默“”
他看起来是很好骗的样子吗
这种话说出去,至多就是让人觉得公主的记性不错而已,哪能引起刘仁轨这等“老江湖”的重视。
但很显然,小公主已不愿再多说下去了。
他怎么猜测的不重要,反正最后的结果,就只当他真在其中做了一份贡献吧。
等一下
卢照邻突然警觉。
这样一来,他是不是还能在刘仁轨授课之时,从中旁听一二
他早年间先后师从于曹宪、王义方等名师,但前者精通的是文字之学,后者长于五经。
所以随着他在邓王府中做门客,遍览长安风物以来,他越发确认,光靠着这些本事,还远不能让他成为一个梦想中的政客。
现在他是要因祸... -->>
但在自藏经塔一步步往下爬的时候,刘仁轨还是免不了出声问道“公主将这番话毫不避讳地告知于我,所图为何呢”
她确实是个平生罕见的天才人物,让人甚至有些担心到底能不能教好她。
就像是一块在年幼之时就已会思考的璞玉,不是一般的难能可贵。
可问题来了,她图什么呢
她是公主而非皇子啊。
李清月在其中一步台阶上停了下来,正因这上下台阶的错位,恰好处在俯瞰对方的视角。
当刘仁轨抬头回望之时,因后方塔外光线照入,让这位小公主的脸处在了逆光的状态里,有些看不清对方的神情。
倒是能听到她此刻的答话,“老师应当不知道近来宫中一事。”
“我兄长同样也算年少聪慧,比我大上一岁有余,自元月起,便由阿耶选定的老师教习文书。兄长在通读论语诗经之余,也有专人为其将过往史书以故事形式讲授于他。”
“六月之时,正好讲到楚子商臣之事。”
刘仁轨都问她是学礼记还是春秋了,当然不会不知道小公主所说的“楚子商臣”是什么事情。
这一段说的是,楚成王原本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后来又改换了主意想要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听闻此流言又核实后,在下属的谋划下决定弑君篡位,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
若将春秋之中的故事以这等方式讲述给孩童听,是听得懂的。
但只怕这其中还出了些问题。
果然刘仁轨随即又听到李清月说道“我兄长闻听这故事后便说,这弑父篡位之事令人不忍听闻,为何圣人修春秋,却要将其修编其中”
刘仁轨答道“这自然是因为善恶刊载书中俱有其道理,善者持褒奖之意,以勉励后人,恶行昭彰于世,以向后人警戒。”
李清月道“我也是这样以为的,若不知史书兴替,不能明正得失,但我兄长却觉得,既为此等残忍之事,何能口述耳闻”
“以致郭瑜先生说,太子是天性仁善,孝顺父母,难以置信这世间居然会有人为权力所诱,到了弑君杀父的地步,往后便先只同他讲礼记,等到他的想法有所改变后再改也不迟。”
“可世间诸事,哪里是不看不听,就能真当其不存在的呢”
刘仁轨面色不由多出了几分肃然。
公主所说是没错的,她虽然年幼得有些过分,但显然因其誊抄的文书足够,已有了一番自己对世道的认知。
太子这话便说得着实幼稚了些。
以他这年龄,倒也能说得通,或许过两年就不是这个想法了,可总归是让人觉得,这等“天性”过于柔和乖顺了。
又听李清月说道“那么老师觉得,我可否承担起这个劝谏或者敦促太子的职责”
刘仁轨顿时了然。
可以,当然可以
女子插手政务
从旁劝谏敦促的情况并不少见。
汉代之时有太后摄政临朝,以朕自称,其中还有和熹太后邓绥这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贤才,挽汉室于数十年天灾之中。
魏晋南北朝之间则有北魏文明太后这等纵横捭阖、杀伐果决之辈。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先帝的长孙皇后、还有那位上呈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的徐贤妃,均在政务之中有所见地,从旁辅佐。
不只是皇后太后,公主之中便有平阳昭公主这样的巾帼女将,为父兄基业助力。
倘若太子仁善有余威严不足,偏偏这位比太子还年幼的公主窥见了这种征兆,她是否应当竭力去做出一点改变呢
可她到底还是年岁尚小,太子也还没在性情上有所定论,寻一良师让自己通晓事理才是正道。
日后真出了岔子,她再来力挽狂澜也不迟。
甚至比起皇后太后摄政,由公主相助于兄长,还要更加安全一些。
刘仁轨想到这里,心中有些困惑已不复存在了,至多就是再为太子李弘感到几分担忧。
哎aaaheiaaahei这脾性也不知像谁啊。
陛下虽在仍是晋王之时颇有仁善孝悌之名,但外敌环伺,他还是能以雷厉风行之态还击的。
就如发起西域用兵之事,陛下便做得很好。
太子那一番话,却像是走了个极端。
也不知道这情况能否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变。
大唐如今,多少还是有些内忧外患的,需要的其实是一位足够有眼力和魄力的君王统领局面。
太过仁善了未必就好。
好在,李治这位陛下也还没到三十岁呢,倒是并不急于将太子给培养出来。
他朝着李清月回道既如此,我知晓公主之意了。”
这份神异之处,既是事出有因,他也不必非要禀告于陛下。
至于眼下嘛
刘仁轨转身挪步“先回宫吧,今日讲课就不继续下去了。”
公主所展现出来的种种都已经让他确认,他不能按照常理教导了,自然也得给他点时间,让他回去准备一番如何授课。
但在压力之余,刘仁轨也不免有几分心绪沸腾。
谁不愿意教一个天才呢
何况是一个有可能成为李唐栋梁的天才
当马车从大慈恩寺折返皇城的时候,卢照邻忍不住用隐晦的目光打量起了回来的两人。
他觉得这应当不是自己的错觉。
如果说在公主刚刚拜师的时候,刘仁轨对她的尊敬更像是因她的身份而起,那么现在就更像是因她本人所拿出的本事,将她放在了平等交流的状态。
绝不再将她只当一个孩子
这种转变表现得很是明显。
必定是因公主在藏经塔上和刘仁轨说了些什么。
卢照邻也直觉,这不会是一出简单的对谈。
偏偏这两人都没接着塔
上的话往下说,而是谈起了长安城中的杂事,搞得他心中抓心挠肺得难受。
大约是他这个想要得到解惑的表情摆得过于明显了,当束脩被重新交到刘仁轨手中,用同一辆马车将他送返回家的时候,小公主目送着老师远去,收回目光,便朝着卢照邻看了过来。
“你想知道我上塔去之后和老师说了什么”
卢照邻连忙摇头。
小公主愿意说也就算了,不愿意的话,他可不能有这等旺盛的求知欲。
李清月却是从容开口,“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就是按你的信息说的。”
卢照邻沉默“”
他看起来是很好骗的样子吗
这种话说出去,至多就是让人觉得公主的记性不错而已,哪能引起刘仁轨这等“老江湖”的重视。
但很显然,小公主已不愿再多说下去了。
他怎么猜测的不重要,反正最后的结果,就只当他真在其中做了一份贡献吧。
等一下
卢照邻突然警觉。
这样一来,他是不是还能在刘仁轨授课之时,从中旁听一二
他早年间先后师从于曹宪、王义方等名师,但前者精通的是文字之学,后者长于五经。
所以随着他在邓王府中做门客,遍览长安风物以来,他越发确认,光靠着这些本事,还远不能让他成为一个梦想中的政客。
现在他是要因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