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命运的抉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黄宗羲跃跃欲试于去北方大展拳脚之时作为“皇夫”的杨绍清亦在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着忙碌的准备。虽然杨氏宗族与内阁最终同意了他去欧洲的请求。然而关于使团在具体出的时间上却又再次出现了分歧。由于这个时代的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风力夏季偏南的季风不利于船舶由大6南下。只有在冬季偏北季风的指引下船只才能顺利达到南洋诸岛。时值五月正是北季风期的末期也是船队南下南洋的最后期限。一旦进入七月那太平西岸便将进入南季风期。不但船队难以远行南下更可能碰上危险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因此杨绍清希望能在六月之前起程南下这样到达马六甲时正好可以赶上南季风期。借着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吹出之东南信风船队便能轻而易举地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如果错过这次机会那就得再等上个大半年才能出。
然而杨开泰等人则认为在五月起程太过仓促。杨绍清这个皇夫出行怎么都得排场十足。之前的筹备绝不能草草了事。别说是等上半年了就算再等上个三年五载也是正常的。对此杨绍清却显得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如此铺张的远行更本没必要德里古斯神甫等人之前的筹备已经十分充足了。他去欧洲是想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以及同那里的学者进行交流的。而不是开着舰队去那欧洲耀武扬威展现天朝圣德的。这么做无疑会给他的欧洲之行带来不少麻烦。对于政治活动本就觉得头痛的杨绍清自然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陷入不必要的应酬之中。他更希望自己能以平民的身份微服考察欧洲。
对于杨绍清这种想法孙露表现得十分理解。事实上她本人也认为这一次的欧洲之行不必搞得太过铺张。目前的欧洲与中国对于对方的实际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之前仅仅是在通过传教士、商人进行交流。而孙露对欧洲的了解也仅来自后世的书本或媒体。她本人并没有去过欧洲更不用说是17世纪的欧洲了。因此杨绍清的这次欧洲之行与其说是一次外交文化交流不如说是一次刺探性质的考察。
正如孙露记忆中沙皇彼得大帝的西欧之行。那时一次为沙皇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彼得大帝用一个假名混在了使团之中一同随行。据说在这次旅行期间彼得大帝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不可否认彼得大帝在这次旅行所考察到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沙俄日后百年的展。如果那时的彼得大帝不是微服考察而是以皇帝的身份盛装出游的话相信那些东西是他绝对不可能看到的。
17世纪欧洲的混乱与落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既然欧洲文明能从这时起越其他古文明那它自然就有它的过人之处。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去观察世界才能现各种先进的东西。若是以泱泱天朝的自满心态来傲视世界。那就算中国现在拥有了越时代的科技、文化、制度最终还是会被自己藐视的蛮夷给赶的。自己带来的科技与制度不过是延缓了这一进程罢了。因此杨绍清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来看待欧洲这在孙露看来是十分难得的。
想要挖掘了解这些过人之处必须得像彼得大帝那般深入庶民生活中去考察。而不是从欧洲贵族盛大的舞会中得出的。在孙露看来欧洲的贵族已经没落了。虽然他们还统治着那片大6却已经不能再代表那里的文化与思想。因此她着实不希望杨绍清将宝贵的时间耗费在那些头带假涂脂抹粉穿紧身裤的贵族老爷身上。有时间在华丽的宴会上向欧洲贵族演示怎么用筷子还不如在简陋的屋舍中同贫困的学者聊聊自然科学。
此外孙露支持杨绍清微服出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并不想过早地向欧洲人展现实力。毕竟中国本土刚刚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民生、经济均急需恢复。朝廷的主要精力依旧还是要放在本土上的。因此目前中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策略还是逐步蚕食为主。这种蚕食策略主要是通过控制海上重要据点来以点带面的展殖民地。当然这种高性价比的扩张并不是中国人创举早在之前的二百多年欧洲人就已经用同样的方式征服了非洲和美洲。然而他们在亚洲却进行得并不顺利。这一来是因为亚洲各国实力远高与非洲和美洲。二来则是因为欧洲本土战乱不断延缓了欧洲殖民者的步伐。而这两点恰恰成了中国人最有优势的地方。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中国这条“地头龙”利用欧洲诸侯之间这些年的明争暗斗捞了不少好处。因此在本土恢复元气之前孙露不想让欧洲人过早地意识到一个东方强国正渐渐崛起从而使他们心生提防。
于是在孙露的一番安置之下杨绍清终于如愿以尝地在六月初的一个早晨踏上了开往欧洲的船舶。依照这次外务部的安排此次出使欧洲的使团由五艘舰船组成共5oo余人其中正副使及随行文官25人另有德里古斯神甫等五名耶酥会神甫一同随行。使团由外务部左侍郎龚紫轩充当正使南京耶酥会士王志林出任左副使贤亲王杨绍清出任右副使。并由郑森出任使团所属舰队提督负责使团安全。
在使团众多的随行人员之中有一人虽未列入正式名单却拥有着副使一级的身份。此人便是顾炎武。自从那日与孙露交谈之后顾炎武心中亦是久久不能平复。一方面处于对孙露的厌恶他并不想照着那女人的安排行事。而另一方面顾炎武对欧洲之行却也充满了兴趣。前些年他还在野研读时便已经同红夷传教士有了些来往并使他对自然科学有了一些涉猎。因此他虽认为欧洲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却也觉得至少比去宁古塔等地来得有意义。因此他便一咬牙应下了这份没有选择的差使。
由于身份特殊顾炎武不能象其他使臣那般露面参加送行仪式。于是在同家人告别后他便早早地来到了旗舰上。透过船舱的窗户冷冷地看着码头上互相道别的人们顾炎武也不禁感叹此次出使的路途遥远。船队一旦出港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中原了。因此无论是对正使还是对船上的杂役来说他们的家人似乎都不希望自己的亲人... -->>
当黄宗羲跃跃欲试于去北方大展拳脚之时作为“皇夫”的杨绍清亦在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着忙碌的准备。虽然杨氏宗族与内阁最终同意了他去欧洲的请求。然而关于使团在具体出的时间上却又再次出现了分歧。由于这个时代的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风力夏季偏南的季风不利于船舶由大6南下。只有在冬季偏北季风的指引下船只才能顺利达到南洋诸岛。时值五月正是北季风期的末期也是船队南下南洋的最后期限。一旦进入七月那太平西岸便将进入南季风期。不但船队难以远行南下更可能碰上危险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因此杨绍清希望能在六月之前起程南下这样到达马六甲时正好可以赶上南季风期。借着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吹出之东南信风船队便能轻而易举地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如果错过这次机会那就得再等上个大半年才能出。
然而杨开泰等人则认为在五月起程太过仓促。杨绍清这个皇夫出行怎么都得排场十足。之前的筹备绝不能草草了事。别说是等上半年了就算再等上个三年五载也是正常的。对此杨绍清却显得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如此铺张的远行更本没必要德里古斯神甫等人之前的筹备已经十分充足了。他去欧洲是想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以及同那里的学者进行交流的。而不是开着舰队去那欧洲耀武扬威展现天朝圣德的。这么做无疑会给他的欧洲之行带来不少麻烦。对于政治活动本就觉得头痛的杨绍清自然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陷入不必要的应酬之中。他更希望自己能以平民的身份微服考察欧洲。
对于杨绍清这种想法孙露表现得十分理解。事实上她本人也认为这一次的欧洲之行不必搞得太过铺张。目前的欧洲与中国对于对方的实际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之前仅仅是在通过传教士、商人进行交流。而孙露对欧洲的了解也仅来自后世的书本或媒体。她本人并没有去过欧洲更不用说是17世纪的欧洲了。因此杨绍清的这次欧洲之行与其说是一次外交文化交流不如说是一次刺探性质的考察。
正如孙露记忆中沙皇彼得大帝的西欧之行。那时一次为沙皇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彼得大帝用一个假名混在了使团之中一同随行。据说在这次旅行期间彼得大帝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不可否认彼得大帝在这次旅行所考察到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沙俄日后百年的展。如果那时的彼得大帝不是微服考察而是以皇帝的身份盛装出游的话相信那些东西是他绝对不可能看到的。
17世纪欧洲的混乱与落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既然欧洲文明能从这时起越其他古文明那它自然就有它的过人之处。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去观察世界才能现各种先进的东西。若是以泱泱天朝的自满心态来傲视世界。那就算中国现在拥有了越时代的科技、文化、制度最终还是会被自己藐视的蛮夷给赶的。自己带来的科技与制度不过是延缓了这一进程罢了。因此杨绍清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来看待欧洲这在孙露看来是十分难得的。
想要挖掘了解这些过人之处必须得像彼得大帝那般深入庶民生活中去考察。而不是从欧洲贵族盛大的舞会中得出的。在孙露看来欧洲的贵族已经没落了。虽然他们还统治着那片大6却已经不能再代表那里的文化与思想。因此她着实不希望杨绍清将宝贵的时间耗费在那些头带假涂脂抹粉穿紧身裤的贵族老爷身上。有时间在华丽的宴会上向欧洲贵族演示怎么用筷子还不如在简陋的屋舍中同贫困的学者聊聊自然科学。
此外孙露支持杨绍清微服出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并不想过早地向欧洲人展现实力。毕竟中国本土刚刚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民生、经济均急需恢复。朝廷的主要精力依旧还是要放在本土上的。因此目前中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策略还是逐步蚕食为主。这种蚕食策略主要是通过控制海上重要据点来以点带面的展殖民地。当然这种高性价比的扩张并不是中国人创举早在之前的二百多年欧洲人就已经用同样的方式征服了非洲和美洲。然而他们在亚洲却进行得并不顺利。这一来是因为亚洲各国实力远高与非洲和美洲。二来则是因为欧洲本土战乱不断延缓了欧洲殖民者的步伐。而这两点恰恰成了中国人最有优势的地方。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中国这条“地头龙”利用欧洲诸侯之间这些年的明争暗斗捞了不少好处。因此在本土恢复元气之前孙露不想让欧洲人过早地意识到一个东方强国正渐渐崛起从而使他们心生提防。
于是在孙露的一番安置之下杨绍清终于如愿以尝地在六月初的一个早晨踏上了开往欧洲的船舶。依照这次外务部的安排此次出使欧洲的使团由五艘舰船组成共5oo余人其中正副使及随行文官25人另有德里古斯神甫等五名耶酥会神甫一同随行。使团由外务部左侍郎龚紫轩充当正使南京耶酥会士王志林出任左副使贤亲王杨绍清出任右副使。并由郑森出任使团所属舰队提督负责使团安全。
在使团众多的随行人员之中有一人虽未列入正式名单却拥有着副使一级的身份。此人便是顾炎武。自从那日与孙露交谈之后顾炎武心中亦是久久不能平复。一方面处于对孙露的厌恶他并不想照着那女人的安排行事。而另一方面顾炎武对欧洲之行却也充满了兴趣。前些年他还在野研读时便已经同红夷传教士有了些来往并使他对自然科学有了一些涉猎。因此他虽认为欧洲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却也觉得至少比去宁古塔等地来得有意义。因此他便一咬牙应下了这份没有选择的差使。
由于身份特殊顾炎武不能象其他使臣那般露面参加送行仪式。于是在同家人告别后他便早早地来到了旗舰上。透过船舱的窗户冷冷地看着码头上互相道别的人们顾炎武也不禁感叹此次出使的路途遥远。船队一旦出港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中原了。因此无论是对正使还是对船上的杂役来说他们的家人似乎都不希望自己的亲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