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左伯纸 (2/2)
笔趣阁 www.bqg34.org,横行无忌闯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眉头,想了半天才答道:“回禀主公,据在下所知,天下最好的纸当数进贡皇宫的贡纸,而京中官员所用次之,不过若是大人大批量使用,还是蔡侯纸好,价格最为便宜”
张德想了想,蔡侯纸质量虽然差强人意,但也不是不能用,只是印刷出来的字迹实在是不堪入目。要是实在不行,就干脆用蔡侯纸算了。
此时,王修突然开口道:“主公,在下倒是认识一人,精通造纸之术!”
“哦,是何人,叔至快快道来!”
“主公,此人姓左名伯,字子邑,乃是东莱人,说起来还是修的老乡。此人擅长书法,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
张德点了点头,说一个人写字有力,往往用力透纸背来形容,传说明代文征明可以写穿十几层纸。想必这个左伯写穿个四五层纸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就凭这蔡侯纸的质量,对于真正精通书法的人,却是是远远不够。也是因为这样,左伯才亲自研究造纸之术。
东莱距离北海城很近,三日后,左伯便被招到了北海,并且还带来了他自己所研制出的纸。左伯纸果然比蔡侯纸的质量要好上许多,而且价格也相差无几,虽说比不上现在用的纸,但是用于印刷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印缩算得上是基本成功了,于是,张德开始物色自己的第一波印刷品。
郑玄最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自己的弟子崔琰和国渊二人官是越做越大,特别是崔琰,主管刑律,权利大得很,北海城大小辟员见了崔琰都得给他三分薄面。而郑玄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的郑玄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平时研究研究学问,和北海的大儒探讨探讨,再教教学生,办个“讲座”看着弟子一个比一个出息,郑玄心中也很是高兴。
这日,郑玄正在屋中弹琴,门下弟子来报,说太尉张德大人亲自来访。
郑玄点了点头,如今的张德已经今非昔比,好歹挂着个太尉,位列三公,所以郑玄立刻亲自前去迎接。
“小老儿见过太尉大人!”郑玄嘴上说得好,但是却没有下拜。而张德也没有跟郑玄计较,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拜自己,心里面也不会舒服。
进屋后,分宾主落座,郑玄才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郑先生,在下是前来求书的!”张德答道。
求书?这个太尉大人什么时候喜欢看书了!听弟子说这个太尉大人好像对经学没有什么兴趣,难不成转性了?郑玄满脑子疑问,于是开口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所要何书?”
“在下听闻郑先生刚刚注得一本论语,所以特来想借!”
郑玄听完眉头一皱,自己前些日子却是是对注解了一本论语,郑玄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心得和对论语的理解写成了一书,此书可谓是郑玄的心血,门下弟子想借去抄写,自己都没舍得。哪里能说借就借呢!
眉头,想了半天才答道:“回禀主公,据在下所知,天下最好的纸当数进贡皇宫的贡纸,而京中官员所用次之,不过若是大人大批量使用,还是蔡侯纸好,价格最为便宜”
张德想了想,蔡侯纸质量虽然差强人意,但也不是不能用,只是印刷出来的字迹实在是不堪入目。要是实在不行,就干脆用蔡侯纸算了。
此时,王修突然开口道:“主公,在下倒是认识一人,精通造纸之术!”
“哦,是何人,叔至快快道来!”
“主公,此人姓左名伯,字子邑,乃是东莱人,说起来还是修的老乡。此人擅长书法,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
张德点了点头,说一个人写字有力,往往用力透纸背来形容,传说明代文征明可以写穿十几层纸。想必这个左伯写穿个四五层纸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就凭这蔡侯纸的质量,对于真正精通书法的人,却是是远远不够。也是因为这样,左伯才亲自研究造纸之术。
东莱距离北海城很近,三日后,左伯便被招到了北海,并且还带来了他自己所研制出的纸。左伯纸果然比蔡侯纸的质量要好上许多,而且价格也相差无几,虽说比不上现在用的纸,但是用于印刷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印缩算得上是基本成功了,于是,张德开始物色自己的第一波印刷品。
郑玄最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自己的弟子崔琰和国渊二人官是越做越大,特别是崔琰,主管刑律,权利大得很,北海城大小辟员见了崔琰都得给他三分薄面。而郑玄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的郑玄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平时研究研究学问,和北海的大儒探讨探讨,再教教学生,办个“讲座”看着弟子一个比一个出息,郑玄心中也很是高兴。
这日,郑玄正在屋中弹琴,门下弟子来报,说太尉张德大人亲自来访。
郑玄点了点头,如今的张德已经今非昔比,好歹挂着个太尉,位列三公,所以郑玄立刻亲自前去迎接。
“小老儿见过太尉大人!”郑玄嘴上说得好,但是却没有下拜。而张德也没有跟郑玄计较,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拜自己,心里面也不会舒服。
进屋后,分宾主落座,郑玄才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郑先生,在下是前来求书的!”张德答道。
求书?这个太尉大人什么时候喜欢看书了!听弟子说这个太尉大人好像对经学没有什么兴趣,难不成转性了?郑玄满脑子疑问,于是开口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所要何书?”
“在下听闻郑先生刚刚注得一本论语,所以特来想借!”
郑玄听完眉头一皱,自己前些日子却是是对注解了一本论语,郑玄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心得和对论语的理解写成了一书,此书可谓是郑玄的心血,门下弟子想借去抄写,自己都没舍得。哪里能说借就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