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朕真的不务正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罪了冯保,会因为左脚踏入官署被免削官身。
得罪了张居正,会因为右脚踏入官署被免闲住。
把两位都得罪了,很有可能要流放到永宁寺,凿冰取鱼。
徐贞明收到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递的话之后,开始统筹调度安排一切规划,皇帝亲事农桑要有,脏活累活可以在陛下不在的时候做。
“不是说要在清明后下种吗?这才正月天,就可以育苗了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他真的在认真的实践。
徐贞明看着偌大的玻璃火室,再次感慨一下权力这东西,真的是无所不能,徐贞明低声说道:“陛下,清明前后主要是为了地温和灌溉。”
玻璃火室缺地温吗?缺灌溉吗?哪样都不缺。
朱翊钧看着玻璃火室,明白了徐贞明的意思,哪怕是缺光照,都可以解决。
权力的味道,果然美妙至极。
“陛下这边来。”徐贞明带着朱翊钧来到了育苗房,土豆有三种,分别是黄色,紫色,白色,而番薯则是有四种,分别是红心、白心、黄心和紫心。
这三种土豆、四种番薯,都是月港都饷馆海防同知罗拱辰送入京师。
而朱翊钧要做的事,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土豆、番薯和所有人一起平铺在地上,等待它们发芽,等到萌发之后,就可以切开开始育苗。
搬运土豆、番薯并不是很麻烦,朱翊钧手里拿着一个笔,将徐贞明的话一点一点的记录在册。
徐贞明和几位老农关于荸荠育苗之事,对着一堆铺在地上的土豆和番薯聊了许久,朱翊钧只是听,不开口说话。
徐贞明和老农聊完之后,才来到了陛下面前说道:“这育苗乃是重中之重。”
“这荸荠和土豆、番薯是一样的,荸荠用的是球种,这球种种着种着,就会退化并且带毒严重,就是说产量低而不稳定,种植的话会常出现雄荸荠,植株矮化、丛生,不结球茎,最终无产。”
荸荠在很多的方面和土豆、番薯有着共性,而荸荠,在粤、闽、黔、浙都有种植,自宋朝以后,就有人想要把产量极高的荸荠进行大范围种植。
但是最终都没法成功,最后荸荠也就能在荒年救荒用一下,想成为主粮极为困难。
更多的情况下,荸荠都是作为一种水果在种植,而且荸荠在北方是无法生长的,因为北方寒冷。
“这荸荠、土豆和番薯,没有种子吗?”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
徐贞明抖了抖袖子,从里面摸出一个布袋,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些肾形的颜色各异的种子,他颇为确定的说道:“有,种子,出苗率太低了,产量极低。”
种下去一亩地,反复补种之后,仍然达不到种植的密度。
在荸荠开花时候,还要把它的花打掉,断其浮根,剪其附叶,那就更没有收获足够的种子了。
经过徐贞明一番解说之后,朱翊钧终于明白了,为了不用种子种植,主要是种不成。
在种地这件事上,朱翊钧从来不随便发表自己任何的观点,他真的不会,养绿萝都能养死的他,选择了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
朱翊钧种地,就是种什么死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听天由命,所以徐贞明和老农们真的想把土豆和番薯种好的前提下,朱翊钧有利用皇权在其中捣乱。
徐贞明是进士,他可以站在文臣的角度,去拍一顿马屁,夸赞陛下嘉言良纳,但是他没有,因为他没想到,他只是十分单纯的陪同陛下种地,十分单纯的想把这件事做好。
徐贞明百般不会,只会种地,他但凡是懂的变通,也不会背着一个竹篾书箱入京了。
夕阳西下,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乾清宫内,盥洗房盥洗、晚膳之后,直接奔到书案前,开始记录今日的点点滴滴的收获。
而这一次,他多了一个疑问集,这些都是眼下的困难,比如荸荠、土豆、番薯这些利用块茎进行培育的如何脱毒,脱毒才能维持产量,如何脱毒,并不是朱翊钧现在要攻克的课题。
朱翊钧现在要做的是,总结历代农书、农户的经验和教训,将土豆和番薯,在北方的土地上种活。
他在纸上不停的画着一个玻璃模型,这个模型的一端有一个大大的玻璃泡,一端敞口,里面会倒入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水面升高和降低,来测量温度。
他将手中的笔放下,对手中的模型非常满意,就是最原始的温度计,这种温度计可以确定土豆、番薯在什么温度下可以萌发,在什么温度下会茁壮成长,在什么温度下开化,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冻苗补种。
种地,他真的是认真的在种,虽然李太后一直觉得孩子辛苦,但是朱翊钧真的觉得事事都很有趣,他在思考着种植成功之后,应当如何鼓励种植土豆和番薯。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是张居正今天讲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讲解的一段话,意思是:作为君王,必须要心里先想着百姓,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像是割下了大腿上的肉来吃,虽然吃饱了但身体已经死了。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百姓就像是水一样,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倾覆。
道理非常简单,并不难理解,但通常情况下,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国家要灭亡的人。
东汉末年,黄巾军的动荡,似乎一瞬间就遍及了整个东汉,如同大火燎原,似乎像是被突然点燃的一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呼号,似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整个东汉江山响起,遍地开花。
黄巾军的汹涌之势,真的是个偶然吗?其实不是。
早在黄巾军起义之前,‘苍天已死’这句口号,已经在民间流传甚广。
有一块砖,叫苍天乃死砖,为建宁三年四月四日所刻,黄巾军起义的十四年前这块砖就刻好了。
苍天乃死到已死,是民怨从暗潮涌动到沸反盈天的过程。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颠覆朝廷社稷的水,是苍生的泪,但不到横流的时候,君子、治人者是看不到的。
朱翊钧没看到苍生泪,但是他知道大明的结局,也知道他身上的责任。
“呼!完成,明日交给冯大珰让他烧出来,放到景山玻璃火室内,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的精细,做明白。”朱翊钧将手中的图纸交给了张宏,然后向着榻前... -->>
得罪了冯保,会因为左脚踏入官署被免削官身。
得罪了张居正,会因为右脚踏入官署被免闲住。
把两位都得罪了,很有可能要流放到永宁寺,凿冰取鱼。
徐贞明收到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递的话之后,开始统筹调度安排一切规划,皇帝亲事农桑要有,脏活累活可以在陛下不在的时候做。
“不是说要在清明后下种吗?这才正月天,就可以育苗了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他真的在认真的实践。
徐贞明看着偌大的玻璃火室,再次感慨一下权力这东西,真的是无所不能,徐贞明低声说道:“陛下,清明前后主要是为了地温和灌溉。”
玻璃火室缺地温吗?缺灌溉吗?哪样都不缺。
朱翊钧看着玻璃火室,明白了徐贞明的意思,哪怕是缺光照,都可以解决。
权力的味道,果然美妙至极。
“陛下这边来。”徐贞明带着朱翊钧来到了育苗房,土豆有三种,分别是黄色,紫色,白色,而番薯则是有四种,分别是红心、白心、黄心和紫心。
这三种土豆、四种番薯,都是月港都饷馆海防同知罗拱辰送入京师。
而朱翊钧要做的事,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土豆、番薯和所有人一起平铺在地上,等待它们发芽,等到萌发之后,就可以切开开始育苗。
搬运土豆、番薯并不是很麻烦,朱翊钧手里拿着一个笔,将徐贞明的话一点一点的记录在册。
徐贞明和几位老农关于荸荠育苗之事,对着一堆铺在地上的土豆和番薯聊了许久,朱翊钧只是听,不开口说话。
徐贞明和老农聊完之后,才来到了陛下面前说道:“这育苗乃是重中之重。”
“这荸荠和土豆、番薯是一样的,荸荠用的是球种,这球种种着种着,就会退化并且带毒严重,就是说产量低而不稳定,种植的话会常出现雄荸荠,植株矮化、丛生,不结球茎,最终无产。”
荸荠在很多的方面和土豆、番薯有着共性,而荸荠,在粤、闽、黔、浙都有种植,自宋朝以后,就有人想要把产量极高的荸荠进行大范围种植。
但是最终都没法成功,最后荸荠也就能在荒年救荒用一下,想成为主粮极为困难。
更多的情况下,荸荠都是作为一种水果在种植,而且荸荠在北方是无法生长的,因为北方寒冷。
“这荸荠、土豆和番薯,没有种子吗?”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
徐贞明抖了抖袖子,从里面摸出一个布袋,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些肾形的颜色各异的种子,他颇为确定的说道:“有,种子,出苗率太低了,产量极低。”
种下去一亩地,反复补种之后,仍然达不到种植的密度。
在荸荠开花时候,还要把它的花打掉,断其浮根,剪其附叶,那就更没有收获足够的种子了。
经过徐贞明一番解说之后,朱翊钧终于明白了,为了不用种子种植,主要是种不成。
在种地这件事上,朱翊钧从来不随便发表自己任何的观点,他真的不会,养绿萝都能养死的他,选择了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
朱翊钧种地,就是种什么死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听天由命,所以徐贞明和老农们真的想把土豆和番薯种好的前提下,朱翊钧有利用皇权在其中捣乱。
徐贞明是进士,他可以站在文臣的角度,去拍一顿马屁,夸赞陛下嘉言良纳,但是他没有,因为他没想到,他只是十分单纯的陪同陛下种地,十分单纯的想把这件事做好。
徐贞明百般不会,只会种地,他但凡是懂的变通,也不会背着一个竹篾书箱入京了。
夕阳西下,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乾清宫内,盥洗房盥洗、晚膳之后,直接奔到书案前,开始记录今日的点点滴滴的收获。
而这一次,他多了一个疑问集,这些都是眼下的困难,比如荸荠、土豆、番薯这些利用块茎进行培育的如何脱毒,脱毒才能维持产量,如何脱毒,并不是朱翊钧现在要攻克的课题。
朱翊钧现在要做的是,总结历代农书、农户的经验和教训,将土豆和番薯,在北方的土地上种活。
他在纸上不停的画着一个玻璃模型,这个模型的一端有一个大大的玻璃泡,一端敞口,里面会倒入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水面升高和降低,来测量温度。
他将手中的笔放下,对手中的模型非常满意,就是最原始的温度计,这种温度计可以确定土豆、番薯在什么温度下可以萌发,在什么温度下会茁壮成长,在什么温度下开化,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冻苗补种。
种地,他真的是认真的在种,虽然李太后一直觉得孩子辛苦,但是朱翊钧真的觉得事事都很有趣,他在思考着种植成功之后,应当如何鼓励种植土豆和番薯。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是张居正今天讲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讲解的一段话,意思是:作为君王,必须要心里先想着百姓,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像是割下了大腿上的肉来吃,虽然吃饱了但身体已经死了。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百姓就像是水一样,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倾覆。
道理非常简单,并不难理解,但通常情况下,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国家要灭亡的人。
东汉末年,黄巾军的动荡,似乎一瞬间就遍及了整个东汉,如同大火燎原,似乎像是被突然点燃的一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呼号,似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整个东汉江山响起,遍地开花。
黄巾军的汹涌之势,真的是个偶然吗?其实不是。
早在黄巾军起义之前,‘苍天已死’这句口号,已经在民间流传甚广。
有一块砖,叫苍天乃死砖,为建宁三年四月四日所刻,黄巾军起义的十四年前这块砖就刻好了。
苍天乃死到已死,是民怨从暗潮涌动到沸反盈天的过程。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颠覆朝廷社稷的水,是苍生的泪,但不到横流的时候,君子、治人者是看不到的。
朱翊钧没看到苍生泪,但是他知道大明的结局,也知道他身上的责任。
“呼!完成,明日交给冯大珰让他烧出来,放到景山玻璃火室内,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的精细,做明白。”朱翊钧将手中的图纸交给了张宏,然后向着榻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