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崇祯:重征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平心而论,朱由检是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办工业上来的。眼见着这个时代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那成就感该有多大!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眼下还有一件急务,朱由检不得不花费时间处理,那就是处置外来人口。
现在秦王庄和泾阳县两座城中的外来人口,加起来已经达到五万之巨,这可是个十分惊人的数目。要知道规模大得多的西安城,城内人口也不过十余万。而秦王庄和泾阳县不过是弹丸之地,也挤了这么多人,管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外来人口并不是自由流动来的。其中约有二万人是泾阳本县的农户,前日因为流贼来袭,是朱由检主动把他们接进城来的。还有约二万人,是被流贼裹挟着来攻城的临县百姓。除此之外,还有数千流贼及其眷属。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战乱导致了外来人口的激增。
很显然,让这么多的人在城中滞留,绝非长久之计。别的不说,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非常困难。流贼围城不过两三日,可战略储备库的粮食消耗却急剧增加。为了防备可能会出现的长期被困局面,朱由检甚至想采取“战时**”的办法,限制城中居民的口粮供应。
好在流贼很快遁走,交通得以恢复,外来人口的处理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泾阳本县的百姓倒好说,他们本来都有家有田,此时当然是返回城外的各村镇中。虽然家园遭到了流贼的破坏,但老百姓家里本来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至多是存粮被搜刮一空,门板被流贼拆了用来攻城。
朱由检对这些百姓许以银两补助,又分配了一些口粮,足够他们坚持到秋收。当然泾阳县现在大面积种植的是棉花,即使秋收也收不上多少粮食,到时候还是要大量从外面采购。若是买不来粮食,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对此朱由检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本地的粮食产量太低了,就算全种谷子,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农户自家吃的。外购粮食虽非长久之计,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所以外购粮米的政策,还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临县被裹挟来的百姓,问题就复杂多了。首先不管怎么说,他们来攻打泾阳都是造反行为,依《大明律》不但本人要斩首,就连全家人也要跟着掉脑袋。
如果朱由检懒省事,把这些人全都交给西安的官府处理,官府虽然对付流贼不行,但杀老百姓还是很有底气的,搞不好就真要血流成河了。这么造孽的事,朱由检当然干不出来,那可是几万条性命啊!
但是就这么把人放了,似乎也大为不妥。有道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还是对这些人进行必要的惩戒。否则,这里面就会有些人无视法度,回去以后摇身一变,真的成了流贼也说不定。
再者,这些临县的百姓不受泾阳管辖,家中又被洗劫一空,放回去以后的生计也很成问题。如果衣食无着,以至于活活饿死,那也是朱由检绝不忍见的。
所以朱由检首先对这些人分门别类,先把老幼病残和妇孺放了回去。因为他们没什么劳动能力,朱由检还每家给了几两银子的盘缠。
至于那些直接参与攻城的青壮年男子,朱由检让孙传庭对他们宣布:你们有罪本应处死,但朝廷有好生之德,姑且不杀。但必须以工代罚,把给泾阳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然后才能放回家中。
这些人本来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全家被杀。如今先是家人被释放,已经放下一半心来;现在自己也不用死了,无不感激涕零。以工代罚,不就是干活么,这个谁也不怕,老百姓就是干活的命。反正在各自县中也得服徭役,在哪干不是干啊。
老百姓觉得合适,朱由检更觉得划算,这可是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啊。前段时间流贼围城,秦王庄的所有在建工程全停了下来。攻城之时,一些建筑也受到损毁。如今正好加紧修建,这可都是纯卖力气的活。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真是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劳的人。只要能生存,只要能吃上饭,再苦再累的活他们也绝不退缩。再加上这些人对泾阳心存感激,干起活来更是不要命。
朱由检看到这种情景,心中也十分感慨。心想他们毕竟都是淳朴的老百姓,只要稍微往回拉一点,仍是安善良民。可是要往前再推一下,没准就真成了匪了。要知道农民和流民只有一字之差,流民和流贼也只有一字之差。自己处理得当,挽救的可不止是这一万人,而是更多人的性命!
如今正是盛夏季节,阳光十分毒辣,鸡蛋放在地上,一会儿都快烤熟了。朱由检也不忍让这些人顶着烈日干活,便将工作时间改为黄昏之后到清晨。这下可热闹了,只要天色一暗,城中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劳动者的吆喝声,几乎吵得人无法休息。
不过城中的百姓却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因为这可不是大妈跳广场舞那种损人利己的缺德事,而是事关全城百姓安危的重大工程!
通过这次守城战,朱由检也充分认识到: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进入火器时代,但城墙的防御作用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付装备和战斗力都比较差的流贼,如有两道坚固完整的城墙,那简直就不可逾越,大大减少对秦兵的占用。
而减轻了守城的压力,秦兵就可以腾出手来主动出击,先剪灭那些实力不济的小股流贼。
虽然说如今天下大乱,盗匪蜂起,流贼越来越多,单凭朱由检的秦兵,不可能改变整个局势;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有助于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就是再小的事,朱由检也愿意去做!
平心而论,朱由检是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办工业上来的。眼见着这个时代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那成就感该有多大!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眼下还有一件急务,朱由检不得不花费时间处理,那就是处置外来人口。
现在秦王庄和泾阳县两座城中的外来人口,加起来已经达到五万之巨,这可是个十分惊人的数目。要知道规模大得多的西安城,城内人口也不过十余万。而秦王庄和泾阳县不过是弹丸之地,也挤了这么多人,管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外来人口并不是自由流动来的。其中约有二万人是泾阳本县的农户,前日因为流贼来袭,是朱由检主动把他们接进城来的。还有约二万人,是被流贼裹挟着来攻城的临县百姓。除此之外,还有数千流贼及其眷属。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战乱导致了外来人口的激增。
很显然,让这么多的人在城中滞留,绝非长久之计。别的不说,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非常困难。流贼围城不过两三日,可战略储备库的粮食消耗却急剧增加。为了防备可能会出现的长期被困局面,朱由检甚至想采取“战时**”的办法,限制城中居民的口粮供应。
好在流贼很快遁走,交通得以恢复,外来人口的处理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泾阳本县的百姓倒好说,他们本来都有家有田,此时当然是返回城外的各村镇中。虽然家园遭到了流贼的破坏,但老百姓家里本来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至多是存粮被搜刮一空,门板被流贼拆了用来攻城。
朱由检对这些百姓许以银两补助,又分配了一些口粮,足够他们坚持到秋收。当然泾阳县现在大面积种植的是棉花,即使秋收也收不上多少粮食,到时候还是要大量从外面采购。若是买不来粮食,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对此朱由检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本地的粮食产量太低了,就算全种谷子,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农户自家吃的。外购粮食虽非长久之计,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所以外购粮米的政策,还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临县被裹挟来的百姓,问题就复杂多了。首先不管怎么说,他们来攻打泾阳都是造反行为,依《大明律》不但本人要斩首,就连全家人也要跟着掉脑袋。
如果朱由检懒省事,把这些人全都交给西安的官府处理,官府虽然对付流贼不行,但杀老百姓还是很有底气的,搞不好就真要血流成河了。这么造孽的事,朱由检当然干不出来,那可是几万条性命啊!
但是就这么把人放了,似乎也大为不妥。有道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还是对这些人进行必要的惩戒。否则,这里面就会有些人无视法度,回去以后摇身一变,真的成了流贼也说不定。
再者,这些临县的百姓不受泾阳管辖,家中又被洗劫一空,放回去以后的生计也很成问题。如果衣食无着,以至于活活饿死,那也是朱由检绝不忍见的。
所以朱由检首先对这些人分门别类,先把老幼病残和妇孺放了回去。因为他们没什么劳动能力,朱由检还每家给了几两银子的盘缠。
至于那些直接参与攻城的青壮年男子,朱由检让孙传庭对他们宣布:你们有罪本应处死,但朝廷有好生之德,姑且不杀。但必须以工代罚,把给泾阳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然后才能放回家中。
这些人本来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全家被杀。如今先是家人被释放,已经放下一半心来;现在自己也不用死了,无不感激涕零。以工代罚,不就是干活么,这个谁也不怕,老百姓就是干活的命。反正在各自县中也得服徭役,在哪干不是干啊。
老百姓觉得合适,朱由检更觉得划算,这可是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啊。前段时间流贼围城,秦王庄的所有在建工程全停了下来。攻城之时,一些建筑也受到损毁。如今正好加紧修建,这可都是纯卖力气的活。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真是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劳的人。只要能生存,只要能吃上饭,再苦再累的活他们也绝不退缩。再加上这些人对泾阳心存感激,干起活来更是不要命。
朱由检看到这种情景,心中也十分感慨。心想他们毕竟都是淳朴的老百姓,只要稍微往回拉一点,仍是安善良民。可是要往前再推一下,没准就真成了匪了。要知道农民和流民只有一字之差,流民和流贼也只有一字之差。自己处理得当,挽救的可不止是这一万人,而是更多人的性命!
如今正是盛夏季节,阳光十分毒辣,鸡蛋放在地上,一会儿都快烤熟了。朱由检也不忍让这些人顶着烈日干活,便将工作时间改为黄昏之后到清晨。这下可热闹了,只要天色一暗,城中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劳动者的吆喝声,几乎吵得人无法休息。
不过城中的百姓却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因为这可不是大妈跳广场舞那种损人利己的缺德事,而是事关全城百姓安危的重大工程!
通过这次守城战,朱由检也充分认识到: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进入火器时代,但城墙的防御作用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付装备和战斗力都比较差的流贼,如有两道坚固完整的城墙,那简直就不可逾越,大大减少对秦兵的占用。
而减轻了守城的压力,秦兵就可以腾出手来主动出击,先剪灭那些实力不济的小股流贼。
虽然说如今天下大乱,盗匪蜂起,流贼越来越多,单凭朱由检的秦兵,不可能改变整个局势;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有助于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就是再小的事,朱由检也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