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糜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西城县府中的一处偏厅内,被五花大绑的申仪与申耽齐齐跪在厅中。
偏厅之中没有其他人,除了糜旸之外,就只有一些看守申氏兄弟的糜旸亲卫。
申耽在河谷大营中被糜旸擒下后,糜旸并没有着急杀了申耽,在他率领大军从上庸出发后,他将申耽带在了大军之中。
在刚刚擒拿下申仪之后,糜旸便命人将申耽带来西城中与申仪兄弟相见。
而申耽在看到申仪亦成为糜旸的阶下囚之后,虽然早有预料,但当他真正看见这一幕时,脸上还是浮现着难以掩盖的死灰之色。
相比于完全认命,一脸死灰的申耽,申仪的脸色好了一些。
申仪跪在地上,他知道现在自己就是糜旸的桉上之肉。
他没有奢望糜旸能不对自己挥下斩刀,他只希望糜旸能放过他的族人。
申仪跪在地上对着糜旸请求道:「府君,我与兄长现在皆已经落败,汉兴郡再无人能对府君掣肘。
我不求府君能饶我一命,只希望府君能放过我的子嗣族人。」
说完后,申仪朝着糜旸深深一拜。
申仪的性格虽然相比申耽更为激进,但同时他也比申耽更加识时务。
看历史上申仪的表现就知道,西城上的「汉」「魏」旗帜在申仪的授意下,几乎就像魔术一般变来变去的。
对于这样的人,该伏低做小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
面对着申仪的求情,糜旸并没有正面回应。
糜旸看向一旁的丁封,在糜旸的眼神示意之下,丁封走向申仪。
这时丁封的手中正捧着一件木盒,随着丁封走向申仪,申仪看清了丁封手中那件木盒的全貌。
当看到那件木盒之后,申仪的脸上闪过躲闪之色。
当丁封走到申仪身前时,他将手中的木盒打开,而后就站在申仪身前将木盒中的东西,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随着丁封的动作,一块块官印从翻转的木盒中,掉落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当十数块官印全部落在申仪与申耽眼前时,申耽看向申仪,当申耽看到申仪脸上的躲闪之色后,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些官印的由来。
申耽的脸上,浮现强烈的不可思议之色。
他这个弟弟是不是疯了!
在丁封将官印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面前之后,糜旸方才看向申仪开口说道:
「你在汉兴郡专威弄权,竟敢假借天子名义私刻官印,有诸侯反叛之志,单单凭此罪行,申氏就该族诛!」
这些官印是方才张嶷控制了县府之后,从申仪的寝室中搜出来的。
自天下丧乱以来,天子的权威与诏令早已不下郡县。
各地郡县的长官任命权,掌握在实际占据该郡县的诸侯手中。
只是汉室尚在,所以当各地诸侯任命郡县官员时,只能借助天子名义刻制官印,授予臣下。
但是哪怕天子失去了任命各地郡县官员的权力,这权力也是被天下间的诸侯所瓜分,并不是申仪这个汉中王臣子该做的事。
如今申仪竟然敢私刻官印,这样的罪行当然可以族诛。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申仪脸上的神色亦变得如他兄长一般呈现死灰之色。
听糜旸的话中意思,他是不打算放过他申氏一族了。
申氏一族的老幼妇孺在去年被申耽大多迁至成都,糜旸鞭长莫及。
但一旦糜旸将他今日搜到的官印一事上报给刘备,那么他申氏一族还是难逃灭族的命运。
族诛,是当世最为严重的一种刑罚,是断绝一种姓氏最狠辣
的手段,更是许多人心中最畏惧的一种后果。
在看到申仪如申耽一般面露死灰之色后,糜旸又开口说道:「虽然你申氏一族难逃覆灭的结果,但我可留下你些许血脉。」
在听到糜旸这么说之后,申耽与申仪的脸上都浮现一些血色。
他们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旸,在他们希冀目光的注视下,糜旸缓缓开口说道:
「只要你们能帮我理清汉兴郡中的人口、田亩,在之后虽然你们二人难逃一死,但我会上书大王,为你们在成都的血脉求情。」
在拿下汉兴郡之后,目前对糜旸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要加快弄清楚,汉兴郡的人口与田亩真实的总数。
唯有在做到这一点后,糜旸才能渐渐将汉兴郡打造成来日他北伐的基地。
这一点就算没有申氏兄弟的协助,在全面拿下汉兴郡后,糜旸最后亦能弄清楚。
只是申氏兄弟盘踞汉兴郡多年,他们对汉兴郡可谓是非常了解,有他们的协助势必会事半功倍。
而且虽然汉兴郡中大部分的人口、田亩本来就是被申氏兄弟兄弟所隐匿,但汉兴郡中并不是只有申氏这一家豪强。
所以如果糜旸能得到申氏兄弟的协助,那么他就可以利用申氏兄弟对其他豪强的了解,在汉兴郡中开展一场全面的「度田」行动。
度田并不是单单就丈量田亩,在度田中亦包括了清查隐匿人口。
在将近两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度田行动。
度田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加强政府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除此之外,度田行动直指地方豪强的要害——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
因为度田运动侵犯了各地豪强大族的利益,所以各地豪强通过勾结地方官员的方式,对这项政策进行抵制。
刘秀为了坚决执行这项政策,连续杀了十余名与豪强勾结的,对度田敷衍的地方官员,在这种情况下,郡国大姓纷纷起兵叛乱。
当时在中央之中,有天下大儒大司徒欧阳歙为各地豪强的喉舌,在舆论上拼命抨击光武帝的度田政策。
在欧阳歙的鼓动之下,当时天下的士林舆论对度田政策充满了恶意。
但面对着地方与中央的反对派势力的合力,一向被认为是「老好人」的光武帝拿出了他的魄力。
光武帝不顾大司徒欧阳歙天下儒... -->>
在西城县府中的一处偏厅内,被五花大绑的申仪与申耽齐齐跪在厅中。
偏厅之中没有其他人,除了糜旸之外,就只有一些看守申氏兄弟的糜旸亲卫。
申耽在河谷大营中被糜旸擒下后,糜旸并没有着急杀了申耽,在他率领大军从上庸出发后,他将申耽带在了大军之中。
在刚刚擒拿下申仪之后,糜旸便命人将申耽带来西城中与申仪兄弟相见。
而申耽在看到申仪亦成为糜旸的阶下囚之后,虽然早有预料,但当他真正看见这一幕时,脸上还是浮现着难以掩盖的死灰之色。
相比于完全认命,一脸死灰的申耽,申仪的脸色好了一些。
申仪跪在地上,他知道现在自己就是糜旸的桉上之肉。
他没有奢望糜旸能不对自己挥下斩刀,他只希望糜旸能放过他的族人。
申仪跪在地上对着糜旸请求道:「府君,我与兄长现在皆已经落败,汉兴郡再无人能对府君掣肘。
我不求府君能饶我一命,只希望府君能放过我的子嗣族人。」
说完后,申仪朝着糜旸深深一拜。
申仪的性格虽然相比申耽更为激进,但同时他也比申耽更加识时务。
看历史上申仪的表现就知道,西城上的「汉」「魏」旗帜在申仪的授意下,几乎就像魔术一般变来变去的。
对于这样的人,该伏低做小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
面对着申仪的求情,糜旸并没有正面回应。
糜旸看向一旁的丁封,在糜旸的眼神示意之下,丁封走向申仪。
这时丁封的手中正捧着一件木盒,随着丁封走向申仪,申仪看清了丁封手中那件木盒的全貌。
当看到那件木盒之后,申仪的脸上闪过躲闪之色。
当丁封走到申仪身前时,他将手中的木盒打开,而后就站在申仪身前将木盒中的东西,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随着丁封的动作,一块块官印从翻转的木盒中,掉落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当十数块官印全部落在申仪与申耽眼前时,申耽看向申仪,当申耽看到申仪脸上的躲闪之色后,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些官印的由来。
申耽的脸上,浮现强烈的不可思议之色。
他这个弟弟是不是疯了!
在丁封将官印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面前之后,糜旸方才看向申仪开口说道:
「你在汉兴郡专威弄权,竟敢假借天子名义私刻官印,有诸侯反叛之志,单单凭此罪行,申氏就该族诛!」
这些官印是方才张嶷控制了县府之后,从申仪的寝室中搜出来的。
自天下丧乱以来,天子的权威与诏令早已不下郡县。
各地郡县的长官任命权,掌握在实际占据该郡县的诸侯手中。
只是汉室尚在,所以当各地诸侯任命郡县官员时,只能借助天子名义刻制官印,授予臣下。
但是哪怕天子失去了任命各地郡县官员的权力,这权力也是被天下间的诸侯所瓜分,并不是申仪这个汉中王臣子该做的事。
如今申仪竟然敢私刻官印,这样的罪行当然可以族诛。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申仪脸上的神色亦变得如他兄长一般呈现死灰之色。
听糜旸的话中意思,他是不打算放过他申氏一族了。
申氏一族的老幼妇孺在去年被申耽大多迁至成都,糜旸鞭长莫及。
但一旦糜旸将他今日搜到的官印一事上报给刘备,那么他申氏一族还是难逃灭族的命运。
族诛,是当世最为严重的一种刑罚,是断绝一种姓氏最狠辣
的手段,更是许多人心中最畏惧的一种后果。
在看到申仪如申耽一般面露死灰之色后,糜旸又开口说道:「虽然你申氏一族难逃覆灭的结果,但我可留下你些许血脉。」
在听到糜旸这么说之后,申耽与申仪的脸上都浮现一些血色。
他们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旸,在他们希冀目光的注视下,糜旸缓缓开口说道:
「只要你们能帮我理清汉兴郡中的人口、田亩,在之后虽然你们二人难逃一死,但我会上书大王,为你们在成都的血脉求情。」
在拿下汉兴郡之后,目前对糜旸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要加快弄清楚,汉兴郡的人口与田亩真实的总数。
唯有在做到这一点后,糜旸才能渐渐将汉兴郡打造成来日他北伐的基地。
这一点就算没有申氏兄弟的协助,在全面拿下汉兴郡后,糜旸最后亦能弄清楚。
只是申氏兄弟盘踞汉兴郡多年,他们对汉兴郡可谓是非常了解,有他们的协助势必会事半功倍。
而且虽然汉兴郡中大部分的人口、田亩本来就是被申氏兄弟兄弟所隐匿,但汉兴郡中并不是只有申氏这一家豪强。
所以如果糜旸能得到申氏兄弟的协助,那么他就可以利用申氏兄弟对其他豪强的了解,在汉兴郡中开展一场全面的「度田」行动。
度田并不是单单就丈量田亩,在度田中亦包括了清查隐匿人口。
在将近两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度田行动。
度田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加强政府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除此之外,度田行动直指地方豪强的要害——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
因为度田运动侵犯了各地豪强大族的利益,所以各地豪强通过勾结地方官员的方式,对这项政策进行抵制。
刘秀为了坚决执行这项政策,连续杀了十余名与豪强勾结的,对度田敷衍的地方官员,在这种情况下,郡国大姓纷纷起兵叛乱。
当时在中央之中,有天下大儒大司徒欧阳歙为各地豪强的喉舌,在舆论上拼命抨击光武帝的度田政策。
在欧阳歙的鼓动之下,当时天下的士林舆论对度田政策充满了恶意。
但面对着地方与中央的反对派势力的合力,一向被认为是「老好人」的光武帝拿出了他的魄力。
光武帝不顾大司徒欧阳歙天下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