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糜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当在得到陆逊到来的消息后,立即就来到孙权大帐中,将这事禀报给了他。
而孙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却没有浮现如韩当一样的喜色,而是浮现了诧异与怀疑之色。
「伯言,他不在陆口驻守,来这公安作甚!」
孙权可是记得,他从未发过令陆逊领兵前来的檄令。
面对孙权的诧异与怀疑,韩当对孙权解释了陆逊领兵前来的来因。
听到是吕蒙之前发出命令,让陆逊率军前来后,孙权脸上的怀疑之色渐渐消散,但心中却对吕蒙这番过于谨慎的举动表示不满。
虽病重,然数万大军撤退,数倍于敌方的兵力,又何须畏惧敌军出城攻我?
子明真是越发胆小了。
只是孙权并没有将他的这番想法表现出来。
而面对着陆逊的请求接见,孙权因为现在心情不错,于是便同意了。
在得到孙权的允诺后,韩当急忙出营将陆逊带往孙权大帐。
在这一路上,韩当将最近发生的事跟陆逊一一说明。
听到孙权已至,吕蒙兵权已经不再后,陆逊心中微微一沉。
他聪慧异常,虽说往日中孙权对其也算信爱,但其却能从孙权对其的信爱中,察觉出一丝忌惮。
今孙权已至,不知道还会不会令其执掌大军。
只不过就算孙权不用其为督,也无所谓,陆逊并不贪慕权势。
只要孙权能用其之计,扭转江东败局即可。
韩当带着陆逊很快就来到了孙权的大帐之外。
在孙权的侍者入内禀报后,陆逊不久后就得到了孙权的传召。
因为孙权口令中只传陆逊一人接见,所以韩当留守在外。
陆逊整理了下身上的甲胃。
孙权对人的礼仪很看重,而自己是否穿戴整齐拜见其,更是在往日中,被孙权当做是否尊重其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整理过后,自觉无任何差错之后,陆逊跟在孙权的侍者后面,亦步亦趋地进入了大帐之中。
陆逊在进入大帐中后,他并没有太过上前,只是在远处对着孙权深深一拜,「臣逊,拜见至尊。」
面对着陆逊的完备的礼数,孙权心中油然浮现一种满足感。
在江东中,他依然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至尊。
孙权对着陆逊颔首,「伯言请起。」
陆逊在孙权的这句话下,才缓缓抬头,看向了孙权。
孙权这时凝望着他的这个侄女婿,他问道,「先前子明召你来公安一事,孤已知晓。」
「只是现今孤已至公安,伯言可回陆口矣。」
孙权对陆逊一直是有一些忌惮的。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吴郡陆氏乃是江东有名的大族之一。
自幼出身名门的陆逊,才学斐然,少有令名。
建安八年时,时年二十一岁的陆逊入了孙权幕府,成为了他的令史,专职文秘工作。
时值今年,陆逊跟随孙权已经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陆逊无论为政,还是领军,都曾立下了不菲的功勋。
但十几年的辛苦建功,却并不能让孙权对陆逊真正感到放心。
因为算起来,吴郡陆氏与吴郡孙氏之间有着血仇。
兴平元年时,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二年。
到了兴平二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
之后月余,陆康因忧愤病逝。
在陆康抵御孙策的两年战争中,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
死了将近半数。
陆康的幼子、陆逊从父陆绩比陆逊小六岁,所以那时候重振陆氏得到重担,都压在了陆逊身上。
可以说吴郡陆氏的上代家主陆康,便是因为孙策而死,而且因为孙策,陆氏家族精英死了百余人。
要不是当时年少的陆逊早成,帮助陆绩重树门户纲纪,吴郡陆氏可能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有着这种过往,一向多疑的孙权很难对陆逊怀抱百分百的信任。
也正因为对陆逊不信任,所以陆逊在展露自身的才能后,孙权做出了一件至今都为人所诟病的事。
建安二十一年时,也就是四年前,孙权强令陆逊以无所出为理由休掉了他的原配张氏,转娶了他兄长的女儿孙氏为妻。
建安二十一年时,陆逊已经三十四岁,而那孙氏方才十七岁而已。
若是陆逊没有原配,若是陆逊娶的不是孙策的女儿,那么年纪相差大一点,这件事也并不会让人诟病。
但孙权明知道孙策与吴郡陆氏有着血仇,陆康更是可以说因为孙策而死。
在以孝为天的两汉,孙权令陆逊娶害死了他从祖父的仇人之女。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恩德吗?
而且陆逊与孙权年纪差不多,本来是同辈。
但经过孙权这个举动,陆逊无端矮了孙权一辈,成为了他的侄女婿。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宠信吗?
一切都是孙权的权谋之道而已。
当时孙权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他看重陆逊的才能,却又忌惮陆逊的出身背景及他的过往。
而当时陆逊的原配,乃是吴郡张氏。
孙权不想江东各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
他又想能真正将陆逊收为己用,故而作出了这个决断。
最主要的是,孙权想以此看看陆逊对其是否忠心。
若陆逊接受这明显是羞辱的指亲,那么足以证明陆逊心向他。
若是陆逊以人伦大礼来反驳,那么他就会出手整治吴郡陆氏。
而陆逊在知道孙权的这个安排之后,他一眼就看清了孙权的真正意图。
但可惜他不是一个人,他身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兴衰。
所以最后陆逊决定忍辱负重,接受了孙权的指亲。
也就在陆逊接受后,孙权才对陆逊差不多真正放下心来。
虽然他对陆逊做不到完全的信任,但已经比一般江东士族出身的将领好很多了。
非如此,吕蒙在向孙权建议由陆逊,代替他驻守陆口统领万余大军时,孙权是不可能会同意这点的。
只是以往孙权对陆逊的信任,在建业城中又开始发生动乱后,已经开始慢慢减少着。
面对着孙权令其离去的命令,陆... -->>
韩当在得到陆逊到来的消息后,立即就来到孙权大帐中,将这事禀报给了他。
而孙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却没有浮现如韩当一样的喜色,而是浮现了诧异与怀疑之色。
「伯言,他不在陆口驻守,来这公安作甚!」
孙权可是记得,他从未发过令陆逊领兵前来的檄令。
面对孙权的诧异与怀疑,韩当对孙权解释了陆逊领兵前来的来因。
听到是吕蒙之前发出命令,让陆逊率军前来后,孙权脸上的怀疑之色渐渐消散,但心中却对吕蒙这番过于谨慎的举动表示不满。
虽病重,然数万大军撤退,数倍于敌方的兵力,又何须畏惧敌军出城攻我?
子明真是越发胆小了。
只是孙权并没有将他的这番想法表现出来。
而面对着陆逊的请求接见,孙权因为现在心情不错,于是便同意了。
在得到孙权的允诺后,韩当急忙出营将陆逊带往孙权大帐。
在这一路上,韩当将最近发生的事跟陆逊一一说明。
听到孙权已至,吕蒙兵权已经不再后,陆逊心中微微一沉。
他聪慧异常,虽说往日中孙权对其也算信爱,但其却能从孙权对其的信爱中,察觉出一丝忌惮。
今孙权已至,不知道还会不会令其执掌大军。
只不过就算孙权不用其为督,也无所谓,陆逊并不贪慕权势。
只要孙权能用其之计,扭转江东败局即可。
韩当带着陆逊很快就来到了孙权的大帐之外。
在孙权的侍者入内禀报后,陆逊不久后就得到了孙权的传召。
因为孙权口令中只传陆逊一人接见,所以韩当留守在外。
陆逊整理了下身上的甲胃。
孙权对人的礼仪很看重,而自己是否穿戴整齐拜见其,更是在往日中,被孙权当做是否尊重其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整理过后,自觉无任何差错之后,陆逊跟在孙权的侍者后面,亦步亦趋地进入了大帐之中。
陆逊在进入大帐中后,他并没有太过上前,只是在远处对着孙权深深一拜,「臣逊,拜见至尊。」
面对着陆逊的完备的礼数,孙权心中油然浮现一种满足感。
在江东中,他依然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至尊。
孙权对着陆逊颔首,「伯言请起。」
陆逊在孙权的这句话下,才缓缓抬头,看向了孙权。
孙权这时凝望着他的这个侄女婿,他问道,「先前子明召你来公安一事,孤已知晓。」
「只是现今孤已至公安,伯言可回陆口矣。」
孙权对陆逊一直是有一些忌惮的。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吴郡陆氏乃是江东有名的大族之一。
自幼出身名门的陆逊,才学斐然,少有令名。
建安八年时,时年二十一岁的陆逊入了孙权幕府,成为了他的令史,专职文秘工作。
时值今年,陆逊跟随孙权已经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陆逊无论为政,还是领军,都曾立下了不菲的功勋。
但十几年的辛苦建功,却并不能让孙权对陆逊真正感到放心。
因为算起来,吴郡陆氏与吴郡孙氏之间有着血仇。
兴平元年时,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二年。
到了兴平二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
之后月余,陆康因忧愤病逝。
在陆康抵御孙策的两年战争中,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
死了将近半数。
陆康的幼子、陆逊从父陆绩比陆逊小六岁,所以那时候重振陆氏得到重担,都压在了陆逊身上。
可以说吴郡陆氏的上代家主陆康,便是因为孙策而死,而且因为孙策,陆氏家族精英死了百余人。
要不是当时年少的陆逊早成,帮助陆绩重树门户纲纪,吴郡陆氏可能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有着这种过往,一向多疑的孙权很难对陆逊怀抱百分百的信任。
也正因为对陆逊不信任,所以陆逊在展露自身的才能后,孙权做出了一件至今都为人所诟病的事。
建安二十一年时,也就是四年前,孙权强令陆逊以无所出为理由休掉了他的原配张氏,转娶了他兄长的女儿孙氏为妻。
建安二十一年时,陆逊已经三十四岁,而那孙氏方才十七岁而已。
若是陆逊没有原配,若是陆逊娶的不是孙策的女儿,那么年纪相差大一点,这件事也并不会让人诟病。
但孙权明知道孙策与吴郡陆氏有着血仇,陆康更是可以说因为孙策而死。
在以孝为天的两汉,孙权令陆逊娶害死了他从祖父的仇人之女。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恩德吗?
而且陆逊与孙权年纪差不多,本来是同辈。
但经过孙权这个举动,陆逊无端矮了孙权一辈,成为了他的侄女婿。
这难道对陆逊来说会是宠信吗?
一切都是孙权的权谋之道而已。
当时孙权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他看重陆逊的才能,却又忌惮陆逊的出身背景及他的过往。
而当时陆逊的原配,乃是吴郡张氏。
孙权不想江东各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
他又想能真正将陆逊收为己用,故而作出了这个决断。
最主要的是,孙权想以此看看陆逊对其是否忠心。
若陆逊接受这明显是羞辱的指亲,那么足以证明陆逊心向他。
若是陆逊以人伦大礼来反驳,那么他就会出手整治吴郡陆氏。
而陆逊在知道孙权的这个安排之后,他一眼就看清了孙权的真正意图。
但可惜他不是一个人,他身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兴衰。
所以最后陆逊决定忍辱负重,接受了孙权的指亲。
也就在陆逊接受后,孙权才对陆逊差不多真正放下心来。
虽然他对陆逊做不到完全的信任,但已经比一般江东士族出身的将领好很多了。
非如此,吕蒙在向孙权建议由陆逊,代替他驻守陆口统领万余大军时,孙权是不可能会同意这点的。
只是以往孙权对陆逊的信任,在建业城中又开始发生动乱后,已经开始慢慢减少着。
面对着孙权令其离去的命令,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