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qg34.org,大清风水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且说北京皇宫里的崇祯皇帝,年前关了袁崇焕,究竟该如何处理也实在是头疼。从心里来讲,崇祯并不想真杀袁崇焕,所以想来想去,最后给了个说法——解任听勘。说白了,就是免职查看。没想到,揭发检举袁崇焕叛变、投敌等问题的奏折一时间铺天盖地。一个人说,可能是诬告,两个人说,可能是串通,几十人,几百人都这么说,崇祯终于相信了。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在平台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五府、六科、锦衣卫,甚至翰林院也派人捧场来了。当众列数一大串罪名后,崇祯最后宣布:依律,凌迟。
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这种酷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在明朝时期,凌迟一般比较精细,大多数凌迟都超过千刀。
大限之日眨眼即到,从天牢到西市口的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巳时整,天牢大门打开,袁崇焕被推进囚车,押赴刑场。
围观的老百姓指着囚车咒骂着,骂什么的都有,咒骂声此起彼伏。袁崇焕出生入死多年,见过血流成河,见过血肉横飞,尸首分离,只是没想到,自己死时竟然会是这个场面。圣上被皇太极蒙蔽情有可原,可是百姓们不应该啊?难道他们不记得宁远大捷了吗?不记得锦宁大捷了吗?不记得当时围城之时,我在广渠门痛打奴酋了吗?为什么老百姓也如此恨我?我真的做错了吗?想到这儿,袁崇焕仰天大吼:“老天爷!崇焕冤啊!”一些本来不相信袁崇焕谋逆的人听到喊声后,忍不住落泪,悄悄地离去了,但仍有很多年轻士子和民众在起哄,藏在人群中的余明德等亲信咬着嘴唇,不敢哭出声来。
午时三刻,三声炮响过来,刽子手准备行刑。
袁崇焕仰天长叹,念出了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从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县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有过失意,有过得意,被误解、被冤枉,即将被千刀万剐至死,袁崇焕也没有失望。或许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的冤屈才能被洗刷,自己的抱负才会被了解,或许这一天永远都不会来到,他注定要遗臭万年,注定是一个落寞的英雄。
行刑手很快就对袁崇焕处以刑罚,过程血腥残忍,围观的百姓却有一片叫好声,而人群中的余明德看了几眼便直接昏了过去。
从正午一直割到天黑,袁崇焕一共被割了三千多刀,现场血流成河,死状惨不忍睹。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消息传到沈阳,沈阳城一片欢呼。那些死于或伤于袁崇焕大炮下的士兵家人皆拍手称快。
皇太极亲率众贝勒焚香祭祖,将这一喜讯告知先汗之灵。
魏宝山和马伯通听到消息后,说不上是高兴还是难过,总觉得这样的结果并不应该发生在袁崇焕身上。杀人不过头点地,他犯得着凌迟活剐吗?爷俩坐在对面,喝着酒,想着事,这个喜讯似乎并没有想像中那样让人激动。没办法,各为其主,只能刀兵相向,不杀对方,反过来,自己这方就要遭殃,有些事注定难以两全。
皇太极率众贝勒告祭先汗完毕后,入帐议事。
早在七月中旬,皇太极声东击西,假装率大军离开沈阳,直奔蒙古,实则从旧辽河处径直南下,六万大军出其不意地围住了大陵河城。
范文程献计道:“汗王,祖大寿最尊崇袁崇焕,如今大凌河被围,城中的祖大寿必不知袁崇焕的死讯,如果我们以书信告之,必可动摇军心!”
皇太极点了点头:“文程先生所言极是,夫战,攻心为上。一切就由先生操办吧,劝祖大寿归降!”
当夜,一封书信射进了大凌河城。
祖大寿拆开一看,信中写道:“久闻祖帅忠肝义胆,文武兼备,学生范文程不胜仰慕。今去书特告知祖帅,袁督堂已于八月十六日被凌迟处死。剐三千余刀,每刀所剐仅拇指盖大小,剐见折骨,都堂怪叫不绝于耳,竟有士子民众争食其肉,惨不忍睹”
祖大寿阅罢,气得脸色煞白,大骂道:“昏君!昏君!督堂大人赤胆忠心,支撑辽东数载,却反遭昏君毒手,天下之冤,莫过于此。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率军入京,废了这个无道的昏君,另立明君,替督堂昭雪!”
辽军将士视袁崇焕为主心骨,知道袁督堂惨死,举城哀号,声闻于天。
一晃,围城围了两个多月,这其间,从锦州、松山等城来过几次援兵,都被皇太极给击退了。皇太极围而不打,就是要逼祖大寿投降。眼见时机差不多了,皇太极密令手下大将阿山率兵六千,扮成明朝的援军,从西向东而来,引诱祖大寿出城。同时又命多尔衮等人假装迎敌,一定要演得逼真,让祖大寿中计。
祖大寿在城头见东面烟尘滚滚,喊杀声震天,遥见大明军旗迎风飘扬,终于眉展眼舒地笑了,自己等了多日的援军终于等到了。赶紧跑下城,亲率精兵五千,打开东门,向西杀去,迎合“援军”
皇太极一看祖大寿中计了,兴奋不已,赶紧对莽古尔泰下令:“五哥,你带你的正蓝旗赶紧从后面包抄,必可活捉祖大寿!”
没想到,莽古尔泰一反常态,没动地方,回答道:“汗王,我手下连日伤亡惨重,昨天又被阿山调去了一些,现在人不多了,只有五牛录了!”
... -->>
且说北京皇宫里的崇祯皇帝,年前关了袁崇焕,究竟该如何处理也实在是头疼。从心里来讲,崇祯并不想真杀袁崇焕,所以想来想去,最后给了个说法——解任听勘。说白了,就是免职查看。没想到,揭发检举袁崇焕叛变、投敌等问题的奏折一时间铺天盖地。一个人说,可能是诬告,两个人说,可能是串通,几十人,几百人都这么说,崇祯终于相信了。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在平台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五府、六科、锦衣卫,甚至翰林院也派人捧场来了。当众列数一大串罪名后,崇祯最后宣布:依律,凌迟。
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这种酷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在明朝时期,凌迟一般比较精细,大多数凌迟都超过千刀。
大限之日眨眼即到,从天牢到西市口的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巳时整,天牢大门打开,袁崇焕被推进囚车,押赴刑场。
围观的老百姓指着囚车咒骂着,骂什么的都有,咒骂声此起彼伏。袁崇焕出生入死多年,见过血流成河,见过血肉横飞,尸首分离,只是没想到,自己死时竟然会是这个场面。圣上被皇太极蒙蔽情有可原,可是百姓们不应该啊?难道他们不记得宁远大捷了吗?不记得锦宁大捷了吗?不记得当时围城之时,我在广渠门痛打奴酋了吗?为什么老百姓也如此恨我?我真的做错了吗?想到这儿,袁崇焕仰天大吼:“老天爷!崇焕冤啊!”一些本来不相信袁崇焕谋逆的人听到喊声后,忍不住落泪,悄悄地离去了,但仍有很多年轻士子和民众在起哄,藏在人群中的余明德等亲信咬着嘴唇,不敢哭出声来。
午时三刻,三声炮响过来,刽子手准备行刑。
袁崇焕仰天长叹,念出了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从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县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有过失意,有过得意,被误解、被冤枉,即将被千刀万剐至死,袁崇焕也没有失望。或许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的冤屈才能被洗刷,自己的抱负才会被了解,或许这一天永远都不会来到,他注定要遗臭万年,注定是一个落寞的英雄。
行刑手很快就对袁崇焕处以刑罚,过程血腥残忍,围观的百姓却有一片叫好声,而人群中的余明德看了几眼便直接昏了过去。
从正午一直割到天黑,袁崇焕一共被割了三千多刀,现场血流成河,死状惨不忍睹。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消息传到沈阳,沈阳城一片欢呼。那些死于或伤于袁崇焕大炮下的士兵家人皆拍手称快。
皇太极亲率众贝勒焚香祭祖,将这一喜讯告知先汗之灵。
魏宝山和马伯通听到消息后,说不上是高兴还是难过,总觉得这样的结果并不应该发生在袁崇焕身上。杀人不过头点地,他犯得着凌迟活剐吗?爷俩坐在对面,喝着酒,想着事,这个喜讯似乎并没有想像中那样让人激动。没办法,各为其主,只能刀兵相向,不杀对方,反过来,自己这方就要遭殃,有些事注定难以两全。
皇太极率众贝勒告祭先汗完毕后,入帐议事。
早在七月中旬,皇太极声东击西,假装率大军离开沈阳,直奔蒙古,实则从旧辽河处径直南下,六万大军出其不意地围住了大陵河城。
范文程献计道:“汗王,祖大寿最尊崇袁崇焕,如今大凌河被围,城中的祖大寿必不知袁崇焕的死讯,如果我们以书信告之,必可动摇军心!”
皇太极点了点头:“文程先生所言极是,夫战,攻心为上。一切就由先生操办吧,劝祖大寿归降!”
当夜,一封书信射进了大凌河城。
祖大寿拆开一看,信中写道:“久闻祖帅忠肝义胆,文武兼备,学生范文程不胜仰慕。今去书特告知祖帅,袁督堂已于八月十六日被凌迟处死。剐三千余刀,每刀所剐仅拇指盖大小,剐见折骨,都堂怪叫不绝于耳,竟有士子民众争食其肉,惨不忍睹”
祖大寿阅罢,气得脸色煞白,大骂道:“昏君!昏君!督堂大人赤胆忠心,支撑辽东数载,却反遭昏君毒手,天下之冤,莫过于此。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率军入京,废了这个无道的昏君,另立明君,替督堂昭雪!”
辽军将士视袁崇焕为主心骨,知道袁督堂惨死,举城哀号,声闻于天。
一晃,围城围了两个多月,这其间,从锦州、松山等城来过几次援兵,都被皇太极给击退了。皇太极围而不打,就是要逼祖大寿投降。眼见时机差不多了,皇太极密令手下大将阿山率兵六千,扮成明朝的援军,从西向东而来,引诱祖大寿出城。同时又命多尔衮等人假装迎敌,一定要演得逼真,让祖大寿中计。
祖大寿在城头见东面烟尘滚滚,喊杀声震天,遥见大明军旗迎风飘扬,终于眉展眼舒地笑了,自己等了多日的援军终于等到了。赶紧跑下城,亲率精兵五千,打开东门,向西杀去,迎合“援军”
皇太极一看祖大寿中计了,兴奋不已,赶紧对莽古尔泰下令:“五哥,你带你的正蓝旗赶紧从后面包抄,必可活捉祖大寿!”
没想到,莽古尔泰一反常态,没动地方,回答道:“汗王,我手下连日伤亡惨重,昨天又被阿山调去了一些,现在人不多了,只有五牛录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