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舆论上 (1/2)
笔趣阁 www.bqg34.org,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宣和六年元月十一,庚申西元1123年1月29日
基隆。“夫张觉,小人也!世食辽禄,不念其恩;降为金臣,遽负其诺。先背于辽,复背于金,为人反复,不知其可。然觉举平州归宋,虽负辽金,却无过于宋。今其事败而奔燕,宋帝不庇觉以安,而献其媚于金虏”
砰的一声巨响,一页文稿被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写着南山则三个字的名牌从桌面震飞了出去。
“你写的这叫什么狗屁玩意儿?!”两层的木质小楼被雷霆般的吼声震得一阵摇晃,隔着一张宽大的木桌,一名五大三粗、环眼黑脸、活脱脱一个山贼样的中年人,吼着对面一名豆芽菜般的瘦高书生:“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通俗易懂!要通俗易懂!懂不懂?报纸上的文章要让每个东海新闻的读都能看懂,要让所有蒙学毕业的学生也都能了解其中的大意。你写的这破烂玩意儿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改了几遍还改不好,你怎么不写骈四骊六的赋去啊!”总编室的门外,几个东海新闻的编辑凑在一边窃窃私语。一个年长一点的编辑透过镂空雕画的木门,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位被喷得满脸口水的新人:“可怜的小子,南总编是最恨人耍笔杆子拽文的,这回犯到刀口上了。”
“他没看过东海新闻的文章吗?怎么还犯这种错?”
“看是一定看过!但肯定是看不起报纸上的文字,想表现一番罢了!教了几次都不改,活该挨骂!”
“算了,这种毛病过一阵子就好。”年长的编辑挥手把人群散开“做自己地事去,今明两天一定要把今年的第二期做好,不然印刷坊就赶不及在上元节前把报纸印出来了,没时间再给你们闲扯,散了,散了!”
编辑部中,所有编辑又回到座位上埋于工作,而总编室内,南山则主编从严辞厉色变得苦口婆心,驭下之道在于打个巴掌要给颗甜枣,不能一味训斥,要让人觉得你是为他好,这一点,南山则早已熟能生巧:“东海新闻的文字,就要像顺风楼里说三分的刘五德那样,每一句话都要让人听得明白,要有味道,不能文绉绉的,给老百姓看了就觉得像块咽不下去的鱼干,那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他们不会明白你费得多少心力!通俗易懂,把握到这四个字就够了。”
见新来地编辑点头受教。南山则笑道:“其实你这篇文章。如果不看文字。只看内容地话。其实写地并不差。‘道君皇帝背信弃义。畏金如虎。出卖自己地臣子。’能把握到这个中心思想。你领悟得很好。
但光写张觉。你不觉得还是太单薄吗?一定要作出对比。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今次。张觉奔燕。而李安弼却逃到天津。金人敢跟道君皇帝要张觉。但他们敢跟大王要李安弼?再想想故辽地萧后、秦王。完颜阿骨打派了十万兵想把他们要回去。但最后怎样?他们跟着大石学士在东瀛安安稳稳地住着。而金人呢?又被宰了一万!
所以说。万事要对比。两方一比较。高下就出来了。给人地印象也直观许多。不比平叙直抒要好得多?”
新编辑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南总编笑得更为开怀。“你这篇评论只要记住一点。要以我东海之义证大宋之不义。要把信义无双地大王跟卖臣媚虏地道君皇帝比一比。让人明白孰优孰劣。知不知道?好了!”他一拍手。“你下去罢。明天早上把文章交上来。不要误了!”
新编辑点头应是。诚心诚意地向主编弓腰施礼后。转身出门。
南山则重重地靠上了椅背。酸枝木地太师椅一阵吱呀作响。为了教育什么都不懂地新人。方才他费了不少气力。不过这也是为了东海新闻地未来在努力。
从一开始,东海新闻的定位就是所有识字的普罗大众,而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和引导天下间的舆论,宣扬东海地威名,扩大东海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展,东海新闻已经在台湾和大陆沿海确立了舆论权威的地位。靠着布各地商情物价培养出来的信用,东海新闻上地消息,在台湾岛上和大宋沿海各路的读心中,就是板上钉钉地事实。
信用是无价的。南山则很明白这一点,让他欣慰地是,东海王也同样明白这一点。从报社建立时起,除了规定了新闻保密制度以外和确立报道方向,赵瑜从没有利用东海新闻布过一次虚假的消息,也没有借助报纸给自己涂脂抹粉,绝大部分事务都是让南山则他自己放手施为。
得主君信重如此,南山则当然有着效死之心。他当年不过是个考不上贡生地穷措大,能成为东海王向民间布消息的喉舌,哪还有不拼死卖命的道理。许多事不必赵瑜开口,他也能预备七七八八。师出有名,凡事都要讲个名分,南山则很清楚,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给赵瑜争大义的名分。
... -->>
宋宣和六年元月十一,庚申西元1123年1月29日
基隆。“夫张觉,小人也!世食辽禄,不念其恩;降为金臣,遽负其诺。先背于辽,复背于金,为人反复,不知其可。然觉举平州归宋,虽负辽金,却无过于宋。今其事败而奔燕,宋帝不庇觉以安,而献其媚于金虏”
砰的一声巨响,一页文稿被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写着南山则三个字的名牌从桌面震飞了出去。
“你写的这叫什么狗屁玩意儿?!”两层的木质小楼被雷霆般的吼声震得一阵摇晃,隔着一张宽大的木桌,一名五大三粗、环眼黑脸、活脱脱一个山贼样的中年人,吼着对面一名豆芽菜般的瘦高书生:“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通俗易懂!要通俗易懂!懂不懂?报纸上的文章要让每个东海新闻的读都能看懂,要让所有蒙学毕业的学生也都能了解其中的大意。你写的这破烂玩意儿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改了几遍还改不好,你怎么不写骈四骊六的赋去啊!”总编室的门外,几个东海新闻的编辑凑在一边窃窃私语。一个年长一点的编辑透过镂空雕画的木门,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位被喷得满脸口水的新人:“可怜的小子,南总编是最恨人耍笔杆子拽文的,这回犯到刀口上了。”
“他没看过东海新闻的文章吗?怎么还犯这种错?”
“看是一定看过!但肯定是看不起报纸上的文字,想表现一番罢了!教了几次都不改,活该挨骂!”
“算了,这种毛病过一阵子就好。”年长的编辑挥手把人群散开“做自己地事去,今明两天一定要把今年的第二期做好,不然印刷坊就赶不及在上元节前把报纸印出来了,没时间再给你们闲扯,散了,散了!”
编辑部中,所有编辑又回到座位上埋于工作,而总编室内,南山则主编从严辞厉色变得苦口婆心,驭下之道在于打个巴掌要给颗甜枣,不能一味训斥,要让人觉得你是为他好,这一点,南山则早已熟能生巧:“东海新闻的文字,就要像顺风楼里说三分的刘五德那样,每一句话都要让人听得明白,要有味道,不能文绉绉的,给老百姓看了就觉得像块咽不下去的鱼干,那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他们不会明白你费得多少心力!通俗易懂,把握到这四个字就够了。”
见新来地编辑点头受教。南山则笑道:“其实你这篇文章。如果不看文字。只看内容地话。其实写地并不差。‘道君皇帝背信弃义。畏金如虎。出卖自己地臣子。’能把握到这个中心思想。你领悟得很好。
但光写张觉。你不觉得还是太单薄吗?一定要作出对比。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今次。张觉奔燕。而李安弼却逃到天津。金人敢跟道君皇帝要张觉。但他们敢跟大王要李安弼?再想想故辽地萧后、秦王。完颜阿骨打派了十万兵想把他们要回去。但最后怎样?他们跟着大石学士在东瀛安安稳稳地住着。而金人呢?又被宰了一万!
所以说。万事要对比。两方一比较。高下就出来了。给人地印象也直观许多。不比平叙直抒要好得多?”
新编辑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南总编笑得更为开怀。“你这篇评论只要记住一点。要以我东海之义证大宋之不义。要把信义无双地大王跟卖臣媚虏地道君皇帝比一比。让人明白孰优孰劣。知不知道?好了!”他一拍手。“你下去罢。明天早上把文章交上来。不要误了!”
新编辑点头应是。诚心诚意地向主编弓腰施礼后。转身出门。
南山则重重地靠上了椅背。酸枝木地太师椅一阵吱呀作响。为了教育什么都不懂地新人。方才他费了不少气力。不过这也是为了东海新闻地未来在努力。
从一开始,东海新闻的定位就是所有识字的普罗大众,而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和引导天下间的舆论,宣扬东海地威名,扩大东海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展,东海新闻已经在台湾和大陆沿海确立了舆论权威的地位。靠着布各地商情物价培养出来的信用,东海新闻上地消息,在台湾岛上和大宋沿海各路的读心中,就是板上钉钉地事实。
信用是无价的。南山则很明白这一点,让他欣慰地是,东海王也同样明白这一点。从报社建立时起,除了规定了新闻保密制度以外和确立报道方向,赵瑜从没有利用东海新闻布过一次虚假的消息,也没有借助报纸给自己涂脂抹粉,绝大部分事务都是让南山则他自己放手施为。
得主君信重如此,南山则当然有着效死之心。他当年不过是个考不上贡生地穷措大,能成为东海王向民间布消息的喉舌,哪还有不拼死卖命的道理。许多事不必赵瑜开口,他也能预备七七八八。师出有名,凡事都要讲个名分,南山则很清楚,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给赵瑜争大义的名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