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34.org,女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意见,他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之士,为兄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说罢,点出几处。
学术一道,有所分歧本就是常事,陆泠并未反感族兄隐隐有些偏向对方的态度。相反,见对方的阐述也极为精妙,免不得听入了神,只觉自己要细细推敲,方能应答,肃容道:“真是博学之士!阿兄,我几天后再给你回复。”
陆继知她入了心,连连点头,陆泠越想越觉对方所言精辟,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书房,见苏吟正在作画,便无声无息地退了几步,静静地站着。待苏吟落笔,方轻轻敲门,问:“阿吟,《尔雅》《儒学寄闻》《中侯》《公羊春秋解诂》都放在哪里?你正在看么?”
她嫁进苏家几年,默诵的诗书何止万卷?偌大六面书柜上,摆满了陆泠默写的,陪嫁的,还有淘来的藏书。苏吟最爱这间书房,流连忘返,常与嫂子在这里讨论,藏书也多是她来整理。故她将画摆正,就将陆泠报了名字的书卷一一抽出来,边抽边问:“可是有什么事?”
陆泠也不避讳,将学术上的不解说了出来,苏吟顿了一顿,方道:“这个人好生厉害,他的做法,便如《发墨守》之于《公羊墨守》,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说到这里,她望向陆泠,轻声道,“《说文》虽是陆安石陆公所做,却有子嗣、弟子为之注疏,演化出了极多学派。我听说前朝文坛最兴盛的时候,几可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后来陆明公被誉为‘学海’,所注的《诗》《书》《易》等流行,旁家的学派便不显了。”
陆明公是陆安石的曾孙,中间隔了四代,怎么可能在思想上完全一致?前人的东西未必就是最好的,但祖宗的东西,作为子孙,哪怕觉得不妥,也是不能否定的。《说文》出现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但强行穿凿附会的阐述,也就说得通了。
苏吟这话说得不甚委婉,却是她一直以来的风格,陆泠思忖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她是陆家子孙,当然不会说祖宗的不好,一时要跳出藩篱也不行了,便道,“咱们细细推敲,也好回了族兄。”
这封信回得十分吃力——既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又不好将祖宗贬得一无是处,只好旁征博引,用种种例子证明不同情况下,事情也会不一样。如此一来,又牵扯到了更大的问题,陆泠举的例子,很多并不是耳熟能详的,而是陆家秘史的记载。同一件事,放到别家,又是不同的记载。
陆泠受限于陆家子身份,处处受掣肘,加上顾忌颇多,并不敢直言不讳。苏吟则不然,她本就是胸中有丘壑,又一心向学的人物,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谈到观点不同处,针锋相对,毫不避让。
见这两人素未谋面,却书信往来,谈得极为投契,陆泠便有些发愁,私下问陆继此人有无婚配。虽说这样的交往是君子之交,苏吟也没别的意思,权当对方是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可要是对方……传了出去,吃亏得只会是苏吟。
齐王托言江南一行,略感风寒,闭门谢客,连当利公主也不怎么见,并不牵扯进后续的朝廷动荡,也堵住了无数想走他门路,或者想诱他与梁王争锋的人。陆继知此事事关重大,并不敢走漏风声,让大家知道齐王这大半年实际上是在府中研究学术,并没有生病。何况齐王只要一回朝堂,续弦的事情肯定要提上议程,这事不是他们能决定的,真要生了念头,知道反而伤心。加上他这些时日也见了许多优秀后生,得配苏吟,便将此事给捂住了,只道:“为兄物色了好些才俊,你且先看看。”
他被圣人和齐王赏识,又做了好几件大事,正是春风得意,炙手可热的时候,又恰逢三十生辰,虽低调非常,没有大肆宣扬,仍旧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陆继崇俭,府上奴仆并不很多,一到这等时候,虽请了帮佣,仍有些疲于奔命。偏偏这时候,齐王轻车简从,悄无声息地来给他道贺,见陆继满头大汗地赶过来,不免有些自责:“倒是麻烦你了。”
齐王肯这样上门,这是拿他当朋友,他岂能不照应?但齐王的身份也是不能暴露的,故陆继咬了咬牙,说:“您先去书房坐一坐,我刚得了汉代的残谱……”
“书房重地,我就不进去了。”齐王不忍拂了陆继的好意,便道,“我去书房一旁的院子打打谱。”
的意见,他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之士,为兄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说罢,点出几处。
学术一道,有所分歧本就是常事,陆泠并未反感族兄隐隐有些偏向对方的态度。相反,见对方的阐述也极为精妙,免不得听入了神,只觉自己要细细推敲,方能应答,肃容道:“真是博学之士!阿兄,我几天后再给你回复。”
陆继知她入了心,连连点头,陆泠越想越觉对方所言精辟,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书房,见苏吟正在作画,便无声无息地退了几步,静静地站着。待苏吟落笔,方轻轻敲门,问:“阿吟,《尔雅》《儒学寄闻》《中侯》《公羊春秋解诂》都放在哪里?你正在看么?”
她嫁进苏家几年,默诵的诗书何止万卷?偌大六面书柜上,摆满了陆泠默写的,陪嫁的,还有淘来的藏书。苏吟最爱这间书房,流连忘返,常与嫂子在这里讨论,藏书也多是她来整理。故她将画摆正,就将陆泠报了名字的书卷一一抽出来,边抽边问:“可是有什么事?”
陆泠也不避讳,将学术上的不解说了出来,苏吟顿了一顿,方道:“这个人好生厉害,他的做法,便如《发墨守》之于《公羊墨守》,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说到这里,她望向陆泠,轻声道,“《说文》虽是陆安石陆公所做,却有子嗣、弟子为之注疏,演化出了极多学派。我听说前朝文坛最兴盛的时候,几可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后来陆明公被誉为‘学海’,所注的《诗》《书》《易》等流行,旁家的学派便不显了。”
陆明公是陆安石的曾孙,中间隔了四代,怎么可能在思想上完全一致?前人的东西未必就是最好的,但祖宗的东西,作为子孙,哪怕觉得不妥,也是不能否定的。《说文》出现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但强行穿凿附会的阐述,也就说得通了。
苏吟这话说得不甚委婉,却是她一直以来的风格,陆泠思忖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她是陆家子孙,当然不会说祖宗的不好,一时要跳出藩篱也不行了,便道,“咱们细细推敲,也好回了族兄。”
这封信回得十分吃力——既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又不好将祖宗贬得一无是处,只好旁征博引,用种种例子证明不同情况下,事情也会不一样。如此一来,又牵扯到了更大的问题,陆泠举的例子,很多并不是耳熟能详的,而是陆家秘史的记载。同一件事,放到别家,又是不同的记载。
陆泠受限于陆家子身份,处处受掣肘,加上顾忌颇多,并不敢直言不讳。苏吟则不然,她本就是胸中有丘壑,又一心向学的人物,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谈到观点不同处,针锋相对,毫不避让。
见这两人素未谋面,却书信往来,谈得极为投契,陆泠便有些发愁,私下问陆继此人有无婚配。虽说这样的交往是君子之交,苏吟也没别的意思,权当对方是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可要是对方……传了出去,吃亏得只会是苏吟。
齐王托言江南一行,略感风寒,闭门谢客,连当利公主也不怎么见,并不牵扯进后续的朝廷动荡,也堵住了无数想走他门路,或者想诱他与梁王争锋的人。陆继知此事事关重大,并不敢走漏风声,让大家知道齐王这大半年实际上是在府中研究学术,并没有生病。何况齐王只要一回朝堂,续弦的事情肯定要提上议程,这事不是他们能决定的,真要生了念头,知道反而伤心。加上他这些时日也见了许多优秀后生,得配苏吟,便将此事给捂住了,只道:“为兄物色了好些才俊,你且先看看。”
他被圣人和齐王赏识,又做了好几件大事,正是春风得意,炙手可热的时候,又恰逢三十生辰,虽低调非常,没有大肆宣扬,仍旧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陆继崇俭,府上奴仆并不很多,一到这等时候,虽请了帮佣,仍有些疲于奔命。偏偏这时候,齐王轻车简从,悄无声息地来给他道贺,见陆继满头大汗地赶过来,不免有些自责:“倒是麻烦你了。”
齐王肯这样上门,这是拿他当朋友,他岂能不照应?但齐王的身份也是不能暴露的,故陆继咬了咬牙,说:“您先去书房坐一坐,我刚得了汉代的残谱……”
“书房重地,我就不进去了。”齐王不忍拂了陆继的好意,便道,“我去书房一旁的院子打打谱。”